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0 毫秒
1.
本文将几种地震反应解答-主上界解、次上界解、无贡献的零解答、主模解、次模解、三模解、拟静解以及准主、次上界解都用矢量表示如平面和立体图中,清楚显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正交关系,大小关系及和差关系。  相似文献   

2.
苏其辉  吴康森 《地震研究》1995,18(3):272-281
重力固体潮观测资料中的零漂项,从整体上看,在缓慢地变化着,本文以朔望月的一半作为时间长工,分段对零漂进行线性模拟,之后,再进一步消除长周期潮汐波对零漂的影响,提出了零漂的变化,这是一种低频非潮汐信息,它负载于零漂之上,可能含有地震前兆。  相似文献   

3.
安庆4.8级地震序列的地震波谱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安徽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安庆4.8级地震序列波形资料,开展地震波谱研究,求取了零频位移谱值、应力降和地震矩等震源参数。分析了纵、横波零频谱值比和应力降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并讨论了震源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安庆4.8级主震后,纵、横波零频位移谱值比和应力降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可为主震—余震序列的最大余震的预测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同时发现震源参数与震级有一定相关。  相似文献   

4.
滞变—摩擦基底隔震系统的随机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建立了滞变-摩擦基底隔震系统在地震作用下的运动微分方程,并将地震地面运动模拟成均值为零的两次过滤Gauss白噪声过程。使用等效线性化方法求解了这种隔震系统的地震反应统计特征,并分析了这种隔震系统参数的变化对其反应统计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介绍垂直摆倾斜仪自动调零的电路,原理和软件。当摆偏离零位越出记录范围时,顺将不能正常进行记录。通过单片机,模拟开关及精密电阻网络进行自动调零,自动调零电路能自动产生一个精确的补偿电压,使仪器的输出自动调整到零位附近。  相似文献   

6.
选取汶川地震的400多组主震强震加速度记录,对其进行了穿零率各种特性分析。研究表明:①相同条件下的汶川地震动,竖向分量的穿零率明显大于水平分量,表明了竖向分量的高频成分比水平分量更丰富,同时随着时间的增加,竖向分量的穿零率的减小程度也更加明显;②不规则的山体地形会增大汶川地震动的穿零率非平稳度;③相比于竖向分量,水平分量衰减变化较小,表明水平分量频率非平稳程度更弱;④汶川强震动衰减关系曲线拟合效果较好,可为以后确定大震情况下具有工程意义上的穿零率参数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孙毅  汪智 《四川地震》2005,(2):35-39
研究了定点连续形变长周期频段信息和块体构造活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川滇菱形块体内,定点连续形变观测获得的长周期频段信息中的长期趋势变化除去仪器零漂等局部干扰外,基本上都和块体运动方向或者块体边界主干断裂活动方式相一致,表明在定点连续形变长周期频段信息中,也存在有与地震孕育有关的地壳形变信息。对其在预报上的作用做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弹性介质的动力学关系建立了地震体波辐射动力学理论,并给出了地震远场体波位移的多级展开式,然后,对零级辐射及一级辐射做了重点讨论,作为地震辐射场源的内外激发源具有明显的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9.
利用成都区域数字化地震台网记录的雅江地震序列的波形资料,使用波谱分析方法,通过纵、横波的零频谱值的比值得到了雅江地震序列前及余震的纵、横波速比。结果表明,雅江地震序列纵、横波速比在主震前后存在不同变化,不同台站求得的波速比变化过程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不可思议的现象近几十年 ,地震学和固体地球物理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解开了众多不解之谜。虽说如此 ,不解之谜仍然不少。对于过于复杂的现象解释不清楚倒情有可原 ,但对于一些极其简单、基本的现象也搞不清楚未免太说不过去了。比如说 ,太平洋板块每年以约 1 0 cm的速度由福岛县近海向茨城县近海、房总近海俯冲 ,可伊豆马里亚纳板块边界就是不发生大地震 ,你说怪不怪 ?这就是极简单、基本的不解之谜的例子。对这种现象长期以来有一种常识性的解释 :因板块边界面的摩擦几乎为零 ,故太平洋板块不受任何阻力 ,顺顺当当地向下俯冲。可是 ,单从…  相似文献   

11.
2004年以来发生的5次Mw≥8.5地震使目前的地震危险性看似高于长期平均水平,也引发了一场有关我们是否身处群发性地震危险境地的争论.作者利用3种统计检验来确定1900年以来M≥7的地震记录是否拒绝添加了局部余震序列的恒速情况下独立随机事件的零假设.结果表明,这些数据不能拒绝零假设.由此,全球大地震的时间分布可在添加了局部余震的情况下通过一个随机过程得到很好的描绘,表面上的丛集现象只是缘于随机变化.所以说,未来地震的风险并没有增大(持续中的余震序列除外),地震风险评估应该尽可能地利用最长时间的地震记录.  相似文献   

12.
叠前时移时差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前叠后时移时差属性的研究与应用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功。但有关叠前时移时差属性的研究工作还很少。本文通过模型计算对叠前时移时差属性的变化规律和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藏注水开采前后两次测量的地震波在双层介质中的传播射线路径是不同的。在上覆地层中,地震波旅行时差总大于零。且随着炮检距增加不断增大。在储层中,随炮检距增大,地震波旅行时差由最初的正值变为零再变为负值。总时差大于零,且随炮检增加而增大。在大炮检距范围内,总时差与储层时差存良好的线性关系,且曲线斜率基本上不随储层速度和厚度的改变而变化。利用大炮检距时移时差属性有可能确定储层动态变化,但如何来实现这一过程还有待经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汶川8.0级地震前地震空间相关长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汶川8.0级地震前的地震空间长度的时空演变。在计算空间相关长度过程中采用长轴与孕震区主要断裂走向一致的椭圆型空间窗,并设计了优化程序。在本次特大地震前观测到了增长的地震空间相关长度。利用合成地震目录对结果进行了显著性检验,结果否定了零假设,表明观察到的模型不是由随机数据干扰造成的,这一观点的置信水平被证实为93.9%。  相似文献   

14.
利用献[1]给出的用井水位资料反演含水层应力变化的方法和井水位动态观测资料,反演了大同-阳高地震前后大区域应力场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应力场的零值线穿过震中区,地震前,震中区周围应力场发生转向,由正应力区变为负应力区,同时正应力的量值逐渐增大。地震发生后应力场呈缓慢变化。  相似文献   

15.
李国斌 《高原地震》2005,17(2):33-37
采用形变观测资料分析方法中比较常用的形态法、差分法、消除潮汐改正和零漂法,处理了银川台形变数字化观测资料,发现在印尼8.7级地震前出现了一些短临异常情况,并对异常的变化特征做了相应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一种在地震定位工作中产生的最优化方法,原理浅显,程序简短,求解快速。此方法自行判断方向,调整步长,沿甚佳路径“跳”向梯度“零”点,故称为“跳零法”或JZ法。1.JZ法的原理一个多元函数的最佳点,即函数值最大或最小的点,经常成为计算所要求得的目标。处理这种问题的计算方法称为最优化方法,而该函数则称为目标函数。这类方法有很多种,各有优缺点。这里介绍的方法是本文作者在解决地震定位问题时创造出来的。地震定位是一个反演问题。地震波在各台站的观测到时与相应的理论值之差称为走时偏差,所谓地震定位一般是在时空坐标系中寻找一个点,使走时偏差在总体上为最小。当然,早已开创了多种定位方法,不过,本文作者当初打算寻找的是使相关系数最大的点,差别虽小,却要另编程序,  相似文献   

17.
孙荀英  黄新辉 《地震学报》1996,18(1):103-110
用正交设计法与有限元法联用,快捷地求出能造成区域内断裂错动方式的远场构造应力;求出红海湾地震前该区构造应力场.采用弹塑性软化失稳模式模拟发震过程,先后模拟了计算区内本世纪5次中、强地震.计算表明:中、强构造地震均发生在断层安全度为零的地段.根据现今断层安全度分布预测了该区潜在的地震危险区.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地震台站运行质量,减少零漂超范围对宽频带地震计正常运行的影响,对宽频带地震计零位状态实现了实时监视,并通过微信发送给运维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19.
地幔波震级的规范化标定与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瑞利面波的激发和传播理论,导出了零级地震的理论面波谱表达式;并以零级地震为参考地震,以零级地震所相应的面波谱和地震矩作为地幔波震级规范化标定的参照依据,进而提出了测定地幔波震级的新方案。利用CDSN-LPZ信道中的面波资料测定了1987—1990年间全球54次浅源大地震的地幔波震级M_m,并对Okal和Talandier(1989)用GEO-SCOPE-VLPZ及PAS-VLPZ信道中的基阶瑞利波所测1970—1987年间88次地震的结果作了校正。综合这两部分观测结果,得到M_m=1.00 1gM_0—12.13,由此测定的地幔波震级与中小地震的面波震级M_s趋势相一致,为解决面波震级饱和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油气探井喷涌现象及其与地震的对应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疆魏家沟新05井是一个深2260m的石油探井,自1978—2004年的27年间,发生了9次井喷现象。当井喷发生时,地下水携带大量的天然气和少量的油花、油腊从井中猛烈地喷射出来,水柱喷射的最大高度达10m以上,井喷无明显的周期性特征。依据震例总结的经验,筛选了一批地震,以新05井发生井喷现象后未来半年为限,研究了所筛选的地震与井喷现象的对应关系,发现震中距100km范围内发生5级地震的对应率为33.3%,100~300km范围内5级地震的对应率为零,500km范围内6级地震的对应率为零,1000km范围内大震或强震群的对应率为6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