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旋是产生大──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之一,根据青岛地区产生大──暴雨的特点,将气旋大──暴雨划分为三个阶段;根据气旋发生前700hPa影响系统和低层锋区上冷暖锋形成的方式,将气旋分为焊接类气旋和波动类气旋。  相似文献   

2.
造成我国北方暴雨的热带气旋天气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1960~1994年台风年鉴资料,定义进入30°N以北、125°E以西的热带气旋为影响北方热带气旋。根据定义普查,35年中共有63个造成北方暴雨,年均1.8个。我们把影响北方暴雨的63个热带气旋根据后期移动路径的不同划分为6类,以500hPa高空图为基础,分析西风带和副热带系统的特征,给出了各类热带气旋在影响北方前24h副热带和西风带系统的异同。  相似文献   

3.
青岛市气旋大——暴雨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学忠 《海岸工程》1998,17(4):78-81
气旋是青岛地区夏季产生大─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本文简要分析了生成气旋的高空环流形势和地面气压场特征,从而找出气旋发生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根据1949-1992年南海热带气旋资料,分为厄尔尼诺年和非厄尔尼诺年;将南海划分成4个海区,采用灰色聚类方法,找出特征值N。然后,用这N值诊断厄尔尼诺和非厄尔尼诺年在南海的热带气旋对4个海区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5.
用天气动力学和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以地面影响系统为主要依据。对1983-2000年6-8月青岛地区的40次暴雨进行分型,分为气旋,台风和冷锋三种类型,根据预报经验,选取相应的预报因子,建立0-1权重回归方程,预报青岛地区未来24h的暴雨,对于冷锋类暴雨,本文认为来自低纬度西南低空急流是水汽,涡度的输送通道,它向暴雨区提供了暴雨所需的水汽和能量,因此把它列为起始场条件,因子选取了代表水汽,位势不稳定,能量的物理因子。统计得出;冷锋类暴雨方程的准确率为13/14(92.9%)。用此方法对1980年6-8月进行试报。没有出现空漏报现象,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利用逐时雨量分布图,对登陆珠江三角洲的热带气旋暴雨中尺度特征进行分类、对比和合成分析。实际资料证实了大范围的热带气旋暴雨是由若干中尺度雨团、雨带造成的,纯热带气旋环流形成的中尺度雨团、雨带具有与热带气旋云带大体一致的分布特征;有冷空气与之配合时,热带气旋环流北缘形成东西向的中尺度雨带;热带气旋登陆后的3h可能出现最大中尺度雨团;随热带气旋环流的填塞减弱,中尺度而团也逐渐减弱消失;山地对中尺度雨团的移动起阻滞加强作用,有利的地形与暖湿气流配合,将激发生成新的中尺度雨带。  相似文献   

7.
利用逐时雨量分布图,对登陆珠江三角洲的热带气旋暴雨尺度特征进行分类,对比和合成分析,实际资料证实了大范围的热带气旋暴雨是由若干中尺度雨团,雨带造成的,纯热带气旋环流形成的中尺度雨团、雨带具有与热带气旋云带大体一致的分布特征;有冷空气与之配合时,热带气旋环流北缘形成东西向的中尺度雨带;热带气旋登陆后的3h可能出现最大中尺度雨团;随热带气旋环流的填塞减弱,中尺度雨团也逐渐减弱消失;山地对中尺度雨团的移  相似文献   

8.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山东自动站资料以及NCEP/NCAR1°×1°逐6h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5月26日山东气旋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是由高空低涡切变线和地面气旋共同影响产生。暴雨发生在深厚的暖湿气流中,高低空系统随高度略向北倾斜,冷空气比较弱,暴雨落区主要位于地面气旋中心北部的东南气流里。在这次暴雨过程中,850h Pa西南急流与东南急流对能量锋区的形成与维持起到关键的作用,暴雨的落区主要位于能量锋区内并偏于θse高值区一侧。此次气旋暴雨也是发生在深厚的强上升运动区内,在这次过程中暴雨落区及其移动与强的上升运动中心的相关性比较好。暴雨的辐合中心主要集中在950h Pa附近,比一般暴雨的辐合层(一般在900h Pa附近)高度更低,说明边界层辐合对于气旋暴雨的重要性。暴雨过程中,700h Pa山东MPV1为正值,MPV2为负值;700h Pa等压面上MPV1正值中心与该层上的低涡系统对应比较好。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GMS-5水汽图像,研究1998年长江的暴雨成因。文章指出:1998年夏季青藏高原上的热源作用十分清楚,高原上所形成的湿核心气旋在稳定的流场条件下(副热带高压稳定并呈东西向),会沿着长江切交线东移,并影响长江流域出现暴雨-大暴雨的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10.
源自南海东北部海区热带气旋的若干统计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49-1998年50a中,源自南海东北部海区的热带气旋共67个,其中有17a无热带气旋产生,45a无台风。该海区产生的热带气旋及其有关的统计特征与南海南部和热带西太平洋的热带气旋不同:平均个数是厄尔尼诺年较反厄尔尼诺年少;春季型的厄尔尼诺过程中热带气旋生成较多;1970-1990的的强厄尔尼诺过程中热带气旋个数当年较次年多,1990年后则相反,与历次厄尔尼诺过程比较,1997-1998年特强厄尔尼诺过程中的热带气旋生成较多、发展较快、其异常的气候特征为有史以来所罕见。  相似文献   

11.
胜利油田近海及沿岸地区东北大风及风暴潮分析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林生 《海洋预报》2002,19(1):73-80
对产生影响胜利油田近海及沿岸地区东北大风及风暴潮灾害的两大类天气系统进行了具体分析,分别给出了冷锋配合江淮气旋产生东北大风及风暴潮的三种环流形势和两类影响胜利油田热带气旋移动路径及其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12.
广西沿海热带气旋暴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1954~1998年的资料,以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广西沿海热带气旋暴雨与热气旋生成地区、路径和天气形势的相互关系进行初步探讨,归纳出几点有价值的结论,这些结论将对广西沿海热带气旋暴雨预报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青岛沿海主要灾害性天气暴雨、大风和形成暴雨、大风的各种天气系统。青岛沿海暴雨强度的分布由南向北递减,该区暴雨多起于7月上旬止于8月下旬。暴雨中心在青岛以南,其特点是:暴雨开始早、结束晚、暴雨次数多,强度也大。影响本区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有:气旋、冷锋、台风、高压后部、静止锋和暖切变。大风是该区最常见的一种重要的灾害性天气,它对渔业、养殖、港工建筑及海上交通运输影响很大。本区大风的分布特点是:由海岛向陆地风力逐渐减小。全年以北向大风日数为多,尤以冬季最盛,南向大风主要出现在春季.引起本区域大风的天气系统主要有寒潮(冷锋)、蒙古(东北)低压、气旋、台风及雷雨。  相似文献   

14.
称符合4个特定条件的热带气旋为A类热带气旋。统计得出,没有一个A类热带气旋没诱发湛江港出现大海潮。也没有一次湛江港大海潮不是由A类热带气旋诱发的。经分析认为,A类热带气旋在雷州半岛登陆前12h内西移速度的快慢对大海潮的大小起决定作用:而A类热带气旋本身的强弱、登陆点远近和天文大潮是否迭加等。则对大海潮的大小影响很小。以至于在统计资料中根本反映不出来。而且还有与道理不合、甚至相反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9711号北上台风演变及暴雨过程的位涡诊断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通过对 971 1号台风登陆北上穿过山东造成山东特大暴雨过程的湿位涡的分析 ,并从湿位涡的角度研究了台风演变及山东特大暴雨的形成机制 ,揭示了冷空气在台风演变及暴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结果表明 :倾斜涡度发展是暴雨产生和台风加强的重要机制之一 ,暴雨产生在 θe线陡立密集区内 ;湿位涡在这次暴雨过程中对流层低层具有 MPV1 <0 ,MPV2 >0的特征 ,此次暴雨产生在负的MPV1等值线密集区中 ;对流层上部及平流层下部高位涡的下传使得低层斜压性增大 ,引起低层的对流稳定度减小 ,促使气旋性涡度发展 ,有利于位势不稳定能量的释放 ,使得暴雨增幅 ,导致台风的加强并演变为温带气旋。  相似文献   

16.
以地面影响系统为主要依据 ,使用天气动力学和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 ,将1 983~ 2 0 0 0年 6~ 8月青岛地区的 4 0次暴雨分为气旋、台风和冷锋 3种类型。根据预报经验 ,选取相应的预报因子 ,建立 0 -1权重回归方程 ,用于预报青岛地区未来 2 4 h的暴雨。对于台风暴雨 ,认为来自低纬度洋面的东南 (或西南 )低空急流是水汽、涡度的输送通道 ,它向台风提供了形成暴雨所需的水汽和能量 ,因此把它列为起始场条件。因子选取了代表水汽、位势不稳定、能量及冷空气活动的物理因子。统计得出 :台风类暴雨方程的预报准确率为 96%。用该方程对1 975年 6~ 8月进行试报 ,没有出现空漏报现象 ,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本文汇集了我国南极科学考察前十年(1984-1993年)的南极考察航线,根据航区和任务,对南极航线进行了分类:对各航区中影响航行的海洋环境状况-诸如低纬地区的热带气旋,中纬地区的温带气旋和高纬地区的绕极气旋等主要灾害性天气系统的生成源地,移动路么荼了介绍;文中还着得活冰的增,减期和浮冰边缘线进行了描述。以求达到对过去十年南极考察航线作出比较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GMS-5水汽图像,研究1998年长江的暴雨成因,文章指出:1998年夏季青藏高原上的热源作用十分清楚,高原上所形成的湿核心气旋在稳定的流场条件下(副热带高压稳定并呈东西向),会沿着长江切变线东移,并影响长江流域出现暴雨-大暴雨的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19.
林健槐 《台湾海峡》1997,16(4):420-424
根据国家气象局1949-1994年《热带气旋年鉴》资料,分析华南近海热带气旋活动的频率,强度,路径和登陆情况,并从中总结其活动的特征和规律。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统计1950-1997年影响湛江港的热带气旋的基础上,利用1953-1982年30年间湛江港发生的风暴增水的资料,对湛江港风暴增水的总体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出湛江港风暴增水的特征在于季节分布的不均匀、大的正增水和高实测水位出现频繁、造成的风暴潮灾比较严重;通过两类典型风暴潮的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湛江港的风暴增水与影响湛江的热带气旋密切相关,大的风暴增水主要由台风引起,湛江港的地理位置也是影响风暴增水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