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侯渭  王道德 《地球化学》1982,(3):318-321,328
广饶陨石于1980年6月21日下午4时陨落在山东省广饶县大营公社陈坡大队(东经118°24′,北纬37°06′)的棉田里。当时正在田间劳动的社员听到从北东方向传来了轰鸣声,又听到落地声。毛守明同志带领社员在附近找到了这块陨石。陨石落地时冲击成一个30厘米深的小坑,取出时仍有热感。  相似文献   

2.
陶克捷  杨主明 《岩石学报》1997,13(2):254-259
1995年9月7日下午1时45分在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呼热图苏木、阿日斯楞图嘎查地区(45°30'N,119°E)陨落了各相距10km的三块陨石,分别编号为No.1、No.2和No.3,其重量分别为88.2,38.0和2.6kg。三块陨石表面的熔壳发育程度不一,No.2和No.3熔壳发育,No.1不良育,表明是经历了二次爆裂破碎的结果。据肉眼观察,陨石中金属矿物和非金属矿物分布不均一,它们聚集成大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宁强碳质球粒陨石的熔壳进行初步的观察,着重对熔壳表面的微观形态特征和熔壳剖面上的组构特征,进行初步的研究,以提供一些有关陨落过程中的信息。一、熔壳的表面特征宁强碳质球粒陨石的整个熔壳表面呈褐黑色,厚度约0.1 mm 至0.7mm,较松易碎,易污手,微气孔发育,有粗糙感。陨落在不同地点的陨石熔壳,表面特征不一,其中安家山的  相似文献   

4.
吉林陨石也和其它陨石一样,通常都发育着一层黑色熔壳。这一层熔壳,记录了陨石体陨落过程中经历了熔融、气化、烧蚀、熔浆流动、微粒堆积和熔浆冷却过程中的分异、重结晶等物理化学作用过程,以及这些作用过程在陨石表面不同部位所反映出来的差异性。吉林陨石熔壳从表面和剖面特征可分两  相似文献   

5.
吉林陨石也和其它陨石一样,通常都发育着一层黑色熔壳。这一层熔壳,记录了陨石体陨落过程中经历了熔融、气化、烧蚀、熔浆流动、微粒堆积和熔浆冷却过程中的分异、重结晶等物理化学作用过程,以及这些作用过程在陨石表面不同部位所反映出来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1977年12月1日18时57分(北京时间),在河南信阳县肖王公社陨落了一次陨石。这是我国目击陨落并保存的又一次大的石陨石。收集到的两块,其中1号重48公斤,2号重27.5公斤。它们陨落的地理坐标分别为:1号东经114°19′22″,北纬32°19′38″;2号东经114°18′12″,北纬32°20′31″。1号陨石坑口椭圆形,长轴方向280°。长轴长约70厘米,短轴约50厘米,坑深约48厘米。在坑口西边几米处,同时获得两小块陨石碎屑。2号陨石坑保存完好,坑口亦椭圆形,长轴方向260°。长轴长53厘米,短轴32厘米,坑深37厘米左右,东浅西深。落地擦痕不明显,坑口东壁倾角53°,陨落角较陡。  相似文献   

7.
张培善 《地质科学》1978,13(2):113-133
吉林陨石雨陨落面积近500平方公里(图1),搜集到陨石150余块,重近2700公斤,获得世界上最大的石陨石标本(吉林Ⅰ号陨石重1770公斤)。(照片1、2)。吉林陨石雨的陨石分布,由西而东在宏观上反映出一定的规律性:1.陨石标本由西而东,体积(或重量)逐渐减小(或少);2.陨石表面的气印由极发育到不发育直到极不发育,表面只有定向明显的流纹线;3.陨石表面由平滑到粗糙;4.陨石熔壳由厚变薄。  相似文献   

8.
日本第29次南极研究考察队(1987—1989)在Sφr Rondane Mountains附近(71—73°S,21—29°E)的三个主要裸冰表面发现和回收了2000多块新的陨石样品(单个陨石或陨石碎块),  相似文献   

9.
宁强陨石于1983年6月25日19时许陨落在陕西省宁强县燕子砭乡。这是我国首次收集到的碳质球粒陨石。这种陨石是更原始的陨石,它们含有太阳星云坍缩、凝聚直至形成行星状天体的重要信息,甚至还保存有太阳系原始物质来源的记录。近十多年来,国际上对这类陨石的研究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对太阳系起源理论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宁强陨石一共落下四块,其中最大的一块陨石落在潘家坝村安家山,陨落点的地理座标为东经105°54’4。北纬32°55’5。其他三块分别陨落在潘家坝村张家合、青岗坪村院子坝和  相似文献   

10.
1916年3月23日中午在河北省任邱县议论堡未家村陨落了一块球粒陨石(北纬38°40′,东经116°08′)于1975年才由北京天文馆收集和保存,重约300克,陨石表面为褐黑色的熔壳所包裹,断口面呈褐黑灰色,次生氧化作用非常明显。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和显微镜下的薄片观察表明,任邱球粒陨石主要由橄榄石、斜方辉石、斜长石、金属镍-铁(以铁纹石为主)及陨硫铁组成。整个陨石显示细—中粒的全晶质结构,局部呈变斑晶结构,  相似文献   

11.
1984年10月25日15时,在黑龙江省肇东县境内坠落了两颗陨石,一颗落地后即碎成多块,另一颗形貌保持完整,重约14公斤。陨石基体部分呈灰色,表面有厚约1毫米的黑色熔壳。经研究,陨石的化学成分,主要化学参数,稀土元素,主要矿物成分和结构特征等与吉林陨石和普通H型球粒陨石大体相同,但局部特征也有某些变化。在陨石中见有26种矿物,主要硅酸盐矿物为贯橄榄石和古铜辉石;主要金属矿物为铁纹石、镍纹石和陨硫铁等。陨石具有典型而复杂的球粒结构,如全晶球粒、玻晶球粒、隐晶球粒和玻璃球粒等。球粒轮廓清晰,大小不等,最大者达5毫米,一般0.2至1毫米。球粒含量约占44%。陨石具显著的热变质(重结晶,脱歧化、金属扩散等)和冲击形变(晶体碎裂、弯曲、玻状消光等)现象。稳定同位素分析,δO~(18)值为 6.3(?);δS~(34)值为 0.31(?)。氧、硫同位素没有分馏现象。陨石稳定同位素成分与月岩和地球玄武岩大体相同,表明它们同来源于太阳系的星云物质。陨石中不相容矿物(如橄榄石与石英)的共生,复杂的原生、次生结构特征,以及矿物形成顺序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反映了陨石的形成与演化历经了复杂而特殊的物理化学环境,是多种复杂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按统一比例尺编制了印度-青藏地区1°×1°重力异常图和地形高程图,并用滑动平均方法得到了本区5°×5°重力异常图。用地改后的1°×1°重力异常,采用组合体模型人一机联作选择法,计算了横跨印度-青藏-蒙古长达4680km的岩石圈剖面,还给出了一个楔形体重力正演公式。基本结果有:(1)MBT、MCT的倾角为10°±5°,ITS、NS、KS的倾角为75°±5°;(2)地壳滑脱面的深度在青藏之下约20km,向高喜马拉雅、MCT、MBT抬升至15km;(3)青藏高原南、北边缘均为岩石圈结构的斜坡带,界面倾角由上向下而增大。在大、小喜马拉雅之下,壳内界面(Ⅰ、Ⅱ)的倾角约12°,Moho倾角为18°,岩石圈底面倾角约36°。在祁连山带所有界面倾角都小于喜马拉雅带,其中壳内界面倾角仅约1°,Moho倾角约2°,岩石圈底面倾角约12°;(4)岩石圈厚度由印度、蒙古向高喜马拉雅和祁连山带逐渐增加,与青藏岩石圈的边缘上翘形成主动俯冲和相对逆冲势态。印度岩石圈厚度(或上地幔顶部低密层埋深)不超过50km,蒙古高原(南)厚约70km,到高喜马拉雅和祁连山下分别增加至145和122km,青藏中心地带(怒江两侧)岩石圈厚135km,向南,北边缘各减小到120和90~102km,在高喜马拉雅和祁连山下面形成25和10km的断差;(5)在青藏Moho之下厚5km的高密薄层和软流层之间有一密  相似文献   

13.
范良明 《地质论评》1979,25(1):26-31
据四川省隆昌县志卷十二记载,隆昌铁陨石于明代(1368—1644)时陨落到隆昌县城西北郊约五华里的道观坪,清乾隆二十五年(1761)掘出,被人们精心保存。对隆昌铁陨石的性质、隆昌县志有“紫色,似石非石,似铁非铁,叩之有声”的描述。1972年,成都地质学院陈列馆将该陨石运到该馆陈列,尚无前人进行过研究。本文是对隆昌铁陨石的初步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陆现今构造运动的GPS速度场与活动地块   总被引:141,自引:11,他引:130  
张培震  王琪  马宗晋 《地学前缘》2002,9(2):430-441
GPS观测结果给出了在欧亚参考框架下周边板块的运动状态 ,印度板块的运动方向约NE2 0° ,速度是 40~ 42mm/a ;北美板块的运动方向约NW 2 80°~ 2 90° ,速度是 2 1~ 2 3mm/a ;菲律宾板块的运动方向是NW 2 90°~ 310° ,速度是 37~ 45mm/a ;哈萨克—西伯利亚地盾的运动方向约NE130° ,速度是 3~ 5mm/a。GPS所揭示的中国大陆现今运动场清晰地表现出了以活动地块为单元的分块运动特征。文中给出了各主要活动地块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部分活动地块内部结构完整 ,以整体性的运动为主 ;个别活动地块内部发生构造变形 ,地块的整体性不好。中国大陆以活动地块为单元的现今构造变形可能与大陆岩石圈的结构和性质有关 ,上地壳以脆性变形为主 ,下地壳和上地幔以粘塑性的流变为特征 ,从底部驱动着上覆脆性地块的整体运动。  相似文献   

15.
陨石的研究对于探讨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及生命起源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1964年首次使用穆斯鲍尔谱学技术来分析和研究陨石。本文主要对1964年10月陨落在我国四川省剑阁县杨家村公社民主大队的剑阁陨石和1974年12月陨落在湖北省恩施县芭蕉公社的恩施陨石进行了穆斯鲍尔效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闻传芬 《地质科学》1979,14(3):264-269
剑阁球粒陨石于1964年10月9日(或19日),陨落于四川省剑阁县杨家村公社民主大队。1964年12月,经四川省地质局实验室涂继尧等同志初步定为石陨石。1966年3月,我所钟大赉和刘秉光两同志,由四川省地质局实验室得到一小块大小为6.2×5×1.8公分,重222克的标本(照片1)。陨石的原形和大小现已无法查清。恩施球粒陨石于1974年12月26日15时30分陨落于湖北省恩施县芭蕉区,地理坐标东经109°51′20″,北纬30°34′40″。1977年9月,笔者赴现场调查时,据直接了解情况的李建华同志介绍,当时在瓦屋公社、乾溪公社和寨湾公社交界处的上空,突然由西北往东南方向发出声响,在70-80里的范围内都能听见。尔后掉下多块陨石。  相似文献   

17.
吴蕴华  肖智勇  徐伟彪 《地质学报》2021,95(9):2769-2790
目前火星岩石样品的唯一来源是火星陨石,是研究火星物质组成和成分演化、物理化学性质、壳幔分异过程、岩浆过程等的重要窗口.火星角砾岩的成分与探测器和火星车获得的火星表面平均成分及部分表面岩石成分相似,代表了来源于火星壳的富集型样品.其他大部分火星陨石通常为基性岩浆岩,形成于幔源岩浆上涌后喷发至表面或侵入为岩墙或岩床,携带了火星幔的物质组成信息,不同的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组成特征指示其来源于火星幔不同的源区.部分岩浆在上涌过程中经历了火星壳的混染作用,形成的陨石记录了火星壳的部分物质组成.火星陨石的研究已经获得了大量火星表面和深部的物质组成和演化信息,主要认识包括:① 火星壳氧化程度较高,富集稀土元素,238 U/204 Pb比值较高,ε142 Nd和ε182 W较低;② 火星幔部的氧逸度和轻稀土元素富集程度高度不均一,同位素组成特征指示至少存在六个不同的源区(低147 Sm/144 Nd 和176 Lu/177 Hf、高147 Sm/144 Nd 和176 Lu/177 Hf、高147 Sm/144 Nd低176 Lu/177 Hf的三类辉玻无球粒陨石源区;较低147 Sm/144 Nd 和176 Lu/177 Hf、较高ε182 W的辉橄与纯橄无球粒陨石源区;NWA 8159 的源区;NWA 7034 中部分组分的源区);③幔部不均一的特征可能形成于火星分异早期.目前发现的火星样品数量约300 余块,大部分样品的结晶年龄小于 650 Ma,但是火星表面的地质单元主要为诺亚纪或西方纪产物.另外火星探测数据获得的表面岩石成分比火星陨石更富硅和碱性元素,且岩石种类更丰富,除玄武质岩石之外还有大量中性和酸性岩石.因此对火星物质组成和演化更全面、深入的研究还需新的探测任务(包括样品返回)的数据补充.  相似文献   

18.
在四千年前,我国对陨石已有记载,到了宋代开始以陨石铁并论。直到十九世纪欧美对于陨石来自天降才有明确认识。随着对陨石研究的深入,发现陨石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很多共同之处。笔者根据野外观察,认为有的基性—超基性岩具有陨落体的特征,据此提出基性—超基性岩来自陨落的假说。地质科学各学科的发展,已为基性—超基性岩来自陨落的假说,提供了充分的证据。因此陨落假说的提出,必然要涉及到对地球形成及其发展过程中一些重大问题的重新认识。这对于恢复地史发展的本来面貌和促进找矿工作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9.
截至1982年为止,我国已收集到球粒陨石共36次。其中顽火辉石球粒;陨石(E型)1次;高铁型普通球粒陨石(H型)11次;低铁型普通球粒陨石(L型)10次低铁低金属普通球粒陨石(LL型)3次;未鉴定或未分类的球粒陨石12次。从陨落时间频率统计,最高的年份在1976年共有5次,其次为1980年4次,1977年3次,其余年份为1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单介绍了枣阳和肇东两陨石的陨落情况,并对其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岩石学等研究进行初步报道。确定了枣阳陨石为H,球粒陨石,肇东陨石为L4球粒陨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