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977年12月1日18时57分(北京时间),在河南信阳县肖王公社陨落了一次陨石。这是我国目击陨落并保存的又一次大的石陨石。收集到的两块,其中1号重48公斤,2号重27.5公斤。它们陨落的地理坐标分别为:1号东经114°19′22″,北纬32°19′38″;2号东经114°18′12″,北纬32°20′31″。1号陨石坑口椭圆形,长轴方向280°。长轴长约70厘米,短轴约50厘米,坑深约48厘米。在坑口西边几米处,同时获得两小块陨石碎屑。2号陨石坑保存完好,坑口亦椭圆形,长轴方向260°。长轴长53厘米,短轴32厘米,坑深37厘米左右,东浅西深。落地擦痕不明显,坑口东壁倾角53°,陨落角较陡。  相似文献   

2.
闻传芬 《地质科学》1980,15(3):292-295
1977年9月笔者在湖北省建始县邹待清同志协助下赴现场调查,得到一块重654.3克的建始陨铁。获知该陨铁约在九十年前陨落,陨落的地理座标为东经109°29′54″,北纬30°48′30″。该陨铁大小为65.5×60×46.5厘米,外形呈似斜方锥状(照片1),重量大于600公斤。比重为6.9325。经浸蚀维氏象很清晰。  相似文献   

3.
陶克捷 《地质科学》1980,15(3):296-298
本文介绍的陨石标本,系朱向君1978年在甘肃省渭源县北寨公社北西约300米处(东经104°19′27″,北纬35°16′28″)拾得。经地质一队岩矿鉴定组做了简单光薄片鉴定、光谱半定量及简便化学分析,认为可能是陨石,把标本转给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相似文献   

4.
陨石的研究对于探讨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及生命起源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1964年首次使用穆斯鲍尔谱学技术来分析和研究陨石。本文主要对1964年10月陨落在我国四川省剑阁县杨家村公社民主大队的剑阁陨石和1974年12月陨落在湖北省恩施县芭蕉公社的恩施陨石进行了穆斯鲍尔效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新沂球粒陨石,为江苏省新沂县城岗公社徐庄村一社员在其家菜园附近所发现,降落时间不详。该标本经江苏省地质局第五地质队黄堂发同志初步鉴定,推断其为陨石,后送交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我们对此陨石的矿物组成、化学成分、球粒结构等进行了初步研究,下面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6.
《地球化学》1974,(2):105-116
安龙球粒陨石于1971年5月2日陨落于贵州省安龙县科汪公社。1972年5月经安龙县龙广区革委刘奕东同志介绍,我所欧阳自远、景式范和唐树莲三同志曾赴现场进行调查和收集陨石标本。在调查过程中得到了当地县、区和公社的领导以及贫下中农的热情支持和协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7.
洮南球粒陨石于1965年2月28日下午一点多钟陨落于吉林省洮安县西北部的万宝公社与东升公社之间东经122°,北纬45°47'。当时在该地区听到天空一声巨响,接着看到一道白烟由东南方向飞来。在万宝公社的团结大队炮台屯前、后各落下一块陨石。同时在炮台屯以南大约半公里的东升公社所属的桂林大队后山坡上亦落下一块陨石,它们大致呈北西—南东方向分布。  相似文献   

8.
侯渭  王道德 《地球化学》1982,(3):318-321,328
广饶陨石于1980年6月21日下午4时陨落在山东省广饶县大营公社陈坡大队(东经118°24′,北纬37°06′)的棉田里。当时正在田间劳动的社员听到从北东方向传来了轰鸣声,又听到落地声。毛守明同志带领社员在附近找到了这块陨石。陨石落地时冲击成一个30厘米深的小坑,取出时仍有热感。  相似文献   

9.
和林格尔地震地震地质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76年4月6日0时54分,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境内,发生了6.3级地震。宏观震中位置和仪器震中基本一致(北纬40°14′,东经112°12′)。  相似文献   

10.
1978年9月10日16时许,在江苏省溧水县城西南的洪兰蒲公社胜利大队,陨落了一块球粒陨石。地理位置为东经118°59′,北纬31°38′。陨落时人们曾听到闷雷般的响声。陨石降落在干水塘边的泥土里,坑深约半尺,取出时陨石尚有余热。 陨石外形似馒头状(照片1)长约100毫米,表面覆盖一层亮褐色熔壳,壳厚约0.2—0.5毫米。总重量498克,现将研究结果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沉积物的光释光测年和对沉积过程的指示意义   总被引:21,自引:16,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光释光测年技术测量了位于陕西、河南、湖北和安徽等地9个剖面的49个沉积物样品,这些样品的光释光信号都是以快组分为主,等效剂量预热坪区和剂量复原实验结果也表明这些样品都适合应用单片再生剂量法测量其等效剂量。根据测量的光释光年龄数据和样品的埋深,建立了各剖面的年龄-深度曲线和函数,通过它们推算出了各剖面的长期堆积速率,并据此指出了可能的沉积环境变化。在取样的深度范围内,所测剖面的堆积速率从0.02mm/a到2.58mm/a,并显示一般风成黄土的堆积速率要比水成堆积物的堆积速率要慢。所测样品的年龄从0.2±0.01ka到53.8±4.7ka。在9个剖面中,有两个自然剖面发生了长时期的沉积间断。在有文化层的剖面中,文化层下部地层的年代明显老于文化层和上部地层的年龄,文化层中沉积物的光释光年龄也可以用来指示文化层的堆积情况。另外,对两个剖面也进行了14C定年,结果显示沉积物全样的14C测年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三角洲地层中的冷杉和云杉花粉的来源推测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孢粉通常被用作古气候的代用指标,长江三角洲地区已经进行了许多相关的孢粉-古气候的研究工作。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地区7个晚更新世钻孔的孢粉资料进行提取对比,发现冷杉和云杉两种花粉在地层中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现代长江流域这两种耐寒植物集中分布在青藏高原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极少分布,但其花粉确出现在近河口区的晚更新世以来的暖期地层中(MIS1,3和5期),并且达到了一定数量,这很可能是长江从其上游地区搬运至此沉积下来的。同时,我们也发现西部内陆平原区由于受长江物源影响较少,其晚更新世以来地层中的冷杉和云杉花粉分布与河口区差别很大,这也为河流携带冷杉和云杉花粉至河口地区提供了证据。这一发现如果成立,冷杉和云杉花粉即可作为长江物源的一个判别指标。  相似文献   

13.
“北京人”化石产地洞穴堆积物的古地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是世界上古人类化石和遗迹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北京人化石产地周口店又是至今世界上人类化石发掘最为完整的一个地点。搞清北京人的堆积物的地质时代,对进一步了解人类发展的历史和第四纪地质年代学具有重要意义。1976年1月-4月期间,我们对周口店第一地点的洞穴主要堆积物进行了古地磁地层学的研究,对北京人的年代问题提出我们的粗浅认识,供有关方面讨论。  相似文献   

14.
At 21:45 hr (Beijing time) on Oct. 31, 1990 the Yanzhuang meteorite hit the ground at the Yanzhuang village, Wenyuan County, Guangdong Province. Several fragments, totalling 3.5 kg, were recovered during the field survey. This meteorite is a rare one of its kind due to its heavily shocked features and thick veins made up of black molten materials. Olivine and low-calcium pyroxene are compositionally homogeneous with Fa=18.59, Fs=16.35 and Wo=1.29.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total Fe=28.0%) and recrystallized texture of the chondritic mass show that the Yanzhuang is an H6 chondrite. The black molten materials occur in the form of blocks (up to 2×3×4 cm in size) and veins (0.1–15 mm in width), and contain a lot of rounded and elliptic FeNi-FeS blobs (up to 6–10 mm in length). The metal in these blobs exhibits distinct dendritic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 of rapid cooling. Unmolten and molten samples are very similar in chemical composition, fitting well with the average H-chondrites. Partial melting and FeNi/FeS-silicate separation have not been observed in the molten materials of the Yanzhuang. This project was financially supported by the Science Foundation of Guangdong Province.  相似文献   

15.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发生MS 8.0级地震,造成龙门山断裂带映秀-北川断裂长达240km和灌县-江油断裂72km的地表破裂。同时在龙门山山前的成都平原内出现了地表弯曲变形、地裂缝、河流跌水以及具有条带状分布的喷砂冒水点和建筑物破坏加剧的现象。为此,对这一地区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工作。调查采取以寻访形式为主,结合使用高精度3D扫描仪进行地形测量和探槽开挖。通过调查,发现平原区的隐伏断裂在汶川MS8.0地震中发生了错动,断层破裂面在地表未见有出露,而是在近地表形成弯曲变形。什邡市师古镇和隐丰镇之间存在两条地震灾害异常带,北北东向灾害异常带长约7km; 北北西向灾害异常带长约5km。通过探槽开挖和地形测量得到的汶川MS8.0级地震在平原区形成的垂直位移为20cm。  相似文献   

16.
宜昌地区砾石层的磁性特征与物源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布于宜昌-宜都-鸦鹊岭-枝江一带的宜昌砾石层,是江汉平原边缘丘陵区厚度最大的第四纪沉积物,对地层划分、环境演化及长江形成等研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通过对代表该砾石层完整沉积序列的善溪窑剖面(上段)、云池剖面(中段)与李家院剖面(下段)的磁学特征分析发现,从云池剖面距底部9m处向上,磁化率和磁化参数F300mT等均明显高于其下部分,具体为:  1)下部磁化率平均值为28×10-8 m3/kg,而上部磁化率平均达到17010-8 m3/kg;   2)云池剖面距底部9m处以上主导砾石层剖面磁性特征的物质以低矫顽力的亚磁铁性矿物为主,而以下却含有更多的高矫顽力磁性矿物(如赤铁矿);   3)善溪窑和云池砾石层的亚磁性物质颗粒要粗于李家院样品。初步分析认为,上述磁性差异主要是物源变化引起的,距云池剖面底部9m以下的砾石层物源主要为鄂西山地,从云池剖面9m开始有四川以西的物质进入江汉平原,表明此时三峡已经贯通。根据已有的测年资料,推测长江贯通三峡的时间大约为1.0~1.1MaB.P.。  相似文献   

17.
李涛  陈杰  黄明达  余松 《第四纪研究》2009,29(3):524-534
大震地表破裂带滑动矢量及其分布特征,是震后调查需要获得的最重要的资料之一。由于逆断层型地震地表破裂带运动性质(正向逆冲或斜向逆冲)、破裂带走向的变化以及断错标志线、断层运动方向与断层走向间夹角的变化等等,均会导致视位移的产生,使得野外位移测量数据复杂化。滑动矢量作为一个三维空间的量,代表了各破裂点或破裂面在地表或近地表的运动轨迹,较之其各分量,能够更准确更直观地反应出破裂带的性质和运动学特征。文章讨论了滑动矢量的计算方法,重点讨论了利用两条不平行断错标志线计算滑动矢量的方法。利用这些方法,我们对汶川地震映秀-北川地表破裂带北段北川县城附近若干点的滑动矢量进行了计算,对地表破裂带的性质和运动学特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王约  徐一帆 《现代地质》2007,21(3):469-478
贵州瓮安地区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上段产有保存良好的具有生物多样化特征、包含多种门类磷质球粒状化石库的“瓮安生物群”,成为地球早期生物特别是早期后生动物和动物胚胎化石研究的焦点地区。描述了产自瓮安陡山沱组“瓮安生物群”产出层位底部和之下层位的3个后生动物遗迹:Wenganichnus nanbaoensis(ichnogen. et ichnosp. nov.)为具有衬里和半月形回填构造的微弯曲的潜穴管; Doushantuoichnus curvatus(ichnogen. et ichnosp. nov. )为具有细小横纹脊的中沟和两排呈叠瓦状排列的小羽叶状凸起的表生迹;?Planolites ichnosp. 为任意弯曲的、与围岩岩性略有区别的长线状底迹突起。遗迹化石的形态特征表明它们的造迹生物为沿一定方向运动的、背部与腹部以及前部与后部分化的、两侧对称的蠕虫状后生动物,而非沉积构造。“瓮安生物群”中后生动物的卵和胚胎化石可能系不易保存的软躯体动物的卵和胚胎在水动力作用下与沉积物一起被搬运、沉积,埋藏于较高能浅水环境并处于休眠状态,且被保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