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9 毫秒
1.
宁强陨石于1983年6月25日19时许陨落在陕西省宁强县燕子砭乡。这是我国首次收集到的碳质球粒陨石。这种陨石是更原始的陨石,它们含有太阳星云坍缩、凝聚直至形成行星状天体的重要信息,甚至还保存有太阳系原始物质来源的记录。近十多年来,国际上对这类陨石的研究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对太阳系起源理论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宁强陨石一共落下四块,其中最大的一块陨石落在潘家坝村安家山,陨落点的地理座标为东经105°54’4。北纬32°55’5。其他三块分别陨落在潘家坝村张家合、青岗坪村院子坝和  相似文献   

2.
在陨石研究中,除需要了解它的物理性状外,化学组分也是其重要参数,为此需选择适宜的分析方法。最近对我国陕西宁强安家山、张家合等地碳质球粒陨石(1983年6月陨落)样品进行分析,根据该处陨石样品中磁铁矿、陨硫铁矿较多,金属铁甚少及碳质的干扰等特点,着重在样品的处理和分析方法上进行试验,最后拟定了适宜的分析步骤和计算方式。分析结果与国外类似样品(Allende)比较,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吉林陨石也和其它陨石一样,通常都发育着一层黑色熔壳。这一层熔壳,记录了陨石体陨落过程中经历了熔融、气化、烧蚀、熔浆流动、微粒堆积和熔浆冷却过程中的分异、重结晶等物理化学作用过程,以及这些作用过程在陨石表面不同部位所反映出来的差异性。吉林陨石熔壳从表面和剖面特征可分两  相似文献   

4.
宁强碳质球粒陨石含有大量聚集的球粒(13.7体积%)和非常低的难熔包体丰度(~2±1体积%),属于异常的CV球粒陨石(氧化亚群)。相对于典型的CV3球粒陨石,宁强具有低的难熔包体和较高橄榄石集合体(8.2体积%)及聚集的球粒丰度,相对于CV3氧化亚群,宁强具有较多的金属Fe-Ni及磁铁矿,高的磁铁矿(3.3体积%)/金属Fe-Ni(0.5体积%)比值(6.6),并有作为主要金属相的镍铁矿(Ni_3Fe),表明宁强球粒陨石类似于CV3氧化亚群。  相似文献   

5.
宁强碳质球粒陨石的结构复杂,有粒状、斑状和炉条状等结构。球粒分为玻璃质和晶质两种。聚合体含量丰富、形态各异,有钢性和塑性两种聚合体。目前已查明的矿物有20余种,主要是镁橄榄石、贵橄榄石、烦火辉石、普通辉石和黄长石类矿物等。在宁强陨石中出现罕见的方解石、白云石。不透明矿物有陨硫铁、铁纹石—镍纹石、镍铁矿、磁铁矿和非晶质碳质。Fe/SiO_2为0.71—0.72,SiO_2/MgO为1.37—1.40。根据化学及矿物特征,该陨石应属C_2群。  相似文献   

6.
1978年9月10日16时许,在江苏省溧水县城西南的洪兰蒲公社胜利大队,陨落了一块球粒陨石。地理位置为东经118°59′,北纬31°38′。陨落时人们曾听到闷雷般的响声。陨石降落在干水塘边的泥土里,坑深约半尺,取出时陨石尚有余热。 陨石外形似馒头状(照片1)长约100毫米,表面覆盖一层亮褐色熔壳,壳厚约0.2—0.5毫米。总重量498克,现将研究结果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吉林陨石也和其它陨石一样,通常都发育着一层黑色熔壳。这一层熔壳,记录了陨石体陨落过程中经历了熔融、气化、烧蚀、熔浆流动、微粒堆积和熔浆冷却过程中的分异、重结晶等物理化学作用过程,以及这些作用过程在陨石表面不同部位所反映出来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1916年3月23日中午在河北省任邱县议论堡未家村陨落了一块球粒陨石(北纬38°40′,东经116°08′)于1975年才由北京天文馆收集和保存,重约300克,陨石表面为褐黑色的熔壳所包裹,断口面呈褐黑灰色,次生氧化作用非常明显。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和显微镜下的薄片观察表明,任邱球粒陨石主要由橄榄石、斜方辉石、斜长石、金属镍-铁(以铁纹石为主)及陨硫铁组成。整个陨石显示细—中粒的全晶质结构,局部呈变斑晶结构,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3种类型的陨石分别进行脉冲激光辐照实验,模拟距离太阳1个天文单位(1 AU)处,10亿年(1 Ga)期间微陨石轰击的太空风化作用对E型、S型、C群等近地小行星光谱特征的改造。结果显示,激光辐照后,顽辉石无球粒陨石光谱的可见光波段反射率降低且近红外斜率增加,与E型小行星光谱改造特征一致;普通球粒陨石的可见光-近红外波段反射率均降低、吸收深度变浅且近红外斜率增加,与S型小行星光谱改造特征一致;CV3型碳质球粒陨石和CO3型碳质球粒陨石在激光辐照后可见光波段反射率降低,但近红外波段反射率升高,吸收深度变浅且近红外斜率增加,与贫挥发分的C群小行星光谱改造特征一致; CM2碳质陨石在激光辐照后,可见光波段反射率增加,但近红外波段反射率及近红外斜率降低,与富挥发分的C群小行星光谱改造特征一致。研究结果可为近地小行星探测任务备选目标的确定、光谱遥感数据以及表面物质演化过程的反演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非球陨石(铁陨石,石铁陨石和无球粒陨石)在成分结构方面的非分异成因证据,推断其成因是:星云盘中心层中的星云发生气-液凝聚作用形成的熔滴,在较高温度下彼此合并形成了较大熔体,熔体固化后形成该类陨石母体。根据C1陨石不含球粒和其它成分特征,推断它们是星云只发生气-固凝聚作用的产物。对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些特殊成分的碳质球粒陨石进行了综合分析,暂定名为类C1陨石。通过类C1陨石与其它球粒陨石及C1陨石成分结构特征的对比,推断它们是星云盘边缘层星云发生气-液-固和气-固联合凝聚作用,同时发生水化作用的产物。最后,在对所有陨石凝聚成因进行解释的基础上,建立了小行星区星云凝聚模型。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单介绍了枣阳和肇东两陨石的陨落情况,并对其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岩石学等研究进行初步报道。确定了枣阳陨石为H,球粒陨石,肇东陨石为L4球粒陨石。  相似文献   

12.
<正>钙是亲石元素且有着很高的半凝聚温度,受到蒸发作用影响较小,在陨石形成和演化过程中不会进入金属核。前人利用Ca同位素来示踪陨石和地球的成因联系。Simo等[1]、Huang等[2]以及Valdes等[3]分别测量了碳质球粒陨石、普通球粒陨石和顽火辉石球粒陨石中的钙同位素组成。其中碳质球粒陨石和普通球粒陨石的测量结果非常一致,但是Simo等[1]测量的顽火辉石球粒陨石比其他两组普遍富集重Ca同位素。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江苏省新沂、泗洪地区下更新统王圩组中、下部砂砾层中的微玻璃球的物性特征、化学成分、表面和断面结构、构造,并同我国及世界各地的微玻璃陨石进行对比,从而认为:新、泗地区微玻璃球粒既非海底火山物质,也非工业污染,其成因是地外陨落物,属于“陨石消融型微玻璃质球粒”。  相似文献   

14.
第三次全国陨石学、空间化学和空间地质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5月22日至27日在湖南长沙举行。到会代表64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何泽慧教授、著名地质学家陈国达教授参加了会议。提交会议的论文共65篇,其中有新近降落的陨石研究成果(包括我院随州陨石雨的研究),特别是首次在我国降落的宁强碳质球粒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10月31日,Science发表题为《早期太阳系内部的吸积水来自碳质球粒陨石——可能的来源》(Early Accretion of Water in the Inner Solar System from A Carbonaceous Chondrite-Like Source)的文章指出,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HOI)研究发现了地球和太阳系内水的第一个证据。研究人员提出了地球上水的另一个潜在来源——碳质球粒陨石。最原始的陨石即碳质球粒陨石,形成于大约46亿年前太阳引发的灰尘、砂  相似文献   

16.
宁强碳质球粒陨石可溶有机质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二氯甲烷抽提宁强碳质球粒陨石中的可溶有机质,经色谱、色-质谱分析鉴定后,发现有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烯烃、萘、甲基蒽、甲基萘等有机化合物。采用实验室内防止人为污染、空白试验对照和多次分析等方法,证实这些化合物并非室内污染所致,应是陨石自身存在的有机物质。此外,讨论了这些有机质的可能成因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利用仪器中子活化分析法、低水平r射线测定法和电子探针法,初步研究了宁强陨石的化学元素丰度、宇宙成因核素的含量以及少量单矿物化学组成。宁强陨石的难熔元素丰度相对于Cl的富集因子约为2,而一些易挥发元素显示不同程度的亏损。宁强陨石的元素丰度与阿仑德(Allende)陨石的丰度十分相似,意味着宁强陨石亦属CV群。根据测得的宁强陨石的[2]Al含量,估算出宁强陨石的宇宙线暴露年龄至少为3百万年。此外,用中子探针测定了从宁强陨石中挑出的13颗单矿物,其中有一颗熔为典型的富钙、铝包体,其难熔元素丰度相对于C1的平均富集因子为20—100。  相似文献   

18.
缪秉魁  林杨挺  胡森  沈文杰  王葆华  冯璐  刘焘 《岩石学报》2010,26(12):3579-3588
GRV052382陨石是在南极格罗夫山地区发现的强烈冲击变质的橄辉无球粒陨石。它主要由橄榄石(75%)、易变辉石(5%)、富碳填隙物(20%)和少量金属组成。橄榄石呈半自形等粒细晶结构,颗粒大小约10~20μm,细晶颗粒间有少量辉石质的熔融填隙物。根据富碳填隙物分布和颗粒间的裂隙,可以区分出原粗粒橄榄石结构的轮廓,原颗粒大小约0.5~1.5mm。这些原粗粒橄榄石具有还原边结构,即边缘的橄榄石细晶富MgO,而核部橄榄石细晶富FeO。因强烈的还原作用,这些原粗粒橄榄石的核部成分变化大(Fa12.2-21.8),因此,原橄榄石核部成分Fa应为21.8%或略高。易变辉石呈浑圆粒状,大小约0.4~0.9mm,在颗粒之间其成分基本相当(En76.4-82.6Wo4.6-9.8Fs10.9-13.8),但在颗粒内部因冲击作用,产生波浪状韵律成分变化。富碳质填隙物充填在原粗粒橄榄石颗粒之间,主要由碳质和富MgO的硅酸盐组成。碳质多型主要为石墨,呈不规则蠕虫状或网脉状,大小约0.2~0.4mm,其中包含有少量金刚石颗粒(约1~3μm)。因此,这些特征表明GRV052382具有橄辉无球粒陨石结构,为单矿岩质橄辉无球粒陨石。根据橄榄石成分,GRV 052382陨石被进一步划分为富FeO亚型(I型)。此外,强烈冲击变质特征,即:(1)橄榄石冲击细晶结构;(2)橄榄石细晶颗粒具有圆化特征,其间存在熔融填隙物;(3)易变辉石晶体具有波浪状韵律成分变化;(4)易变辉石中存在大量不规则气孔;(5)金属Fe沿裂隙或气孔充填;(6)石墨发生金刚石相变等,表明GRV052382陨石的冲击变质程度为S6。因此,GRV052382陨石可能是经受最强烈冲击变质的橄辉无球粒陨石,这不仅为橄辉无球粒陨石的冲击历史提供直接证据,而且有可能获得其母体早期经历的冲击作用信息。  相似文献   

19.
张培善 《地质科学》1978,13(2):113-133
吉林陨石雨陨落面积近500平方公里(图1),搜集到陨石150余块,重近2700公斤,获得世界上最大的石陨石标本(吉林Ⅰ号陨石重1770公斤)。(照片1、2)。吉林陨石雨的陨石分布,由西而东在宏观上反映出一定的规律性:1.陨石标本由西而东,体积(或重量)逐渐减小(或少);2.陨石表面的气印由极发育到不发育直到极不发育,表面只有定向明显的流纹线;3.陨石表面由平滑到粗糙;4.陨石熔壳由厚变薄。  相似文献   

20.
短周期放射性核素的初始丰度和分布情况,已成为陨石学和天体化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已有研究证实地外天体中53 Cr的放射性母体为53 Mn。53 Mn的半衰期为3.7±0.4Ma,可对太阳系形成之后的20Ma内发生的事件进行精确定年。本文系统总结了已报道的碳质球粒陨石、普通球粒陨石、顽辉石球粒陨石和分异陨石中的53 Mn-53 Cr同位素体系数据,依据55 Mn/52 Cr值和53 Cr异常探讨了太阳系形成时53 Mn和53 Cr的初始分布情况、太阳系初始的53 Mn/55 Mn值,讨论了陨石中普遍存在的54 Cr/52 Cr值异常和碳质球粒陨石全岩的54 Cr和53 Cr异常值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对53 Mn-53 Cr体系定年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