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以美国海洋保护区的主要类别即海洋庇护区和海洋保护工作开展较为成功的加州为例,介绍美国海洋保护区在制度框架、选址规划和监测评估等方面的管理模式。基于我国海洋保护区的现实情况以及中美双方共同的利益和诉求,从建立全国性的制度框架、完善海洋保护区的科学选址和合理规划、完善海洋保护区的监测评估体系以及建立中美海洋保护区对话机制等方面,探讨中美在海洋保护区领域开展交流合作的潜在机会,从而促进我国海洋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推动APEC经济体的海洋保护区管理能力建设、分享APEC经济体在海洋保护区建设与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APEC海洋可持续发展中心于2011年在中国厦门举办了"APEC海洋保护区管理能力建设培训班".本文简要介绍了培训班概况,并基于培训研讨内容,总结归纳了目前业界对亚太区域海洋保护区管理能力建设共同关心的问题,包括海洋保护区网络建设、管理制度建设、社区共管机制建设、先进技术的应用、可持续财政机制建立等.文中指出开展APEC海洋保护区网络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今后需要加强海洋保护区管理计划的实施与管理成效评估、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的培训和经验分享、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建议,以不断提高海洋保护区管理成效.  相似文献   

3.
管理有效性评估是了解保护区管理情况、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国内外主要的海洋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估方法体系包括WCPA框架、RAPPAM、METT、Marine Tracking Tool、IUCN海洋保护区绩效评估指南、中国《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技术规范》等。文章对这些方法的特点以及在海洋保护区评估工作中的适用性和局限性进行总结,讨论了当前评估方法与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前,资金匮乏一直是多数海洋特别保护区难以开展有效管理的制约因素之一。文章在借鉴国内外保护区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论述了我国海洋特别保护区如何在保证保护区资源和生境质量不发生明显退化的前提下,充分挖掘自我创收潜力,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各种资源价值,以有效解决其经费短缺的难题;同时,为更好地度量和评价海洋特别保护区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探讨构建了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指标选择的原则与筛选方法展开述评;最后提出有助于海洋特别保护区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相应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海洋保护区是我国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海洋保护区是保护海洋环境资源的重要措施,海洋保护区的综合管理势在必行。基于海洋保护区的特点,结合GIS技术及IT技术,从保护区展示、航道交通管理、灾害应急等方面就保护区综合信息化管理进行讨论研究,并结合具体实例通过计算机编程、二次开发等手段以可视化系统的方式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6.
海洋文化遗产是指具有经济、文化、政治或社会方面价值的涉海历史遗存物,是海洋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沿海社会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与以欧盟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海洋文化遗产保护存在基础薄弱、认识不足、制度缺失等问题。将海洋文化遗产保护纳入海洋保护区管理范围,依托保护区管理体制开展信息普查、完善评估工具、健全管理制度,能够尽快建立起有效的管理保护体系。以青岛西海岸新区为例,提出了海洋文化遗产保护区域示范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美国海洋保护区国家管理体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静  杨晓飞 《海洋科学》2019,43(7):139-147
从美国海洋保护区的立法基础、管理机构和职能分工、纳入国家管理体系的资质要求和流程等方面探析美国海洋保护区的国家管理体系。结合我国海洋保护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海洋保护区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海洋保护区综合管理网络体系、完善海洋保护区监督协调机制等对策建议,以期进一步提升我国海洋保护区管理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完善我国海洋保护区的管理体系,从而更好地保护我国的海洋生态,实现海洋资源的更有效利用,推进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吴霖  欧阳玉蓉  吴耀建  蔡灵  戴娟娟 《海洋通报》2021,40(6):601-608,682
近年来,海洋生态系统生态修复成效评估研究日益受到关注.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在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盐沼湿地等四类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生态修复成效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方面的研究进展.结果 表明,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在进行生态修复成效评估时,基于修复目标和修复方法,评估指标选取虽各有侧重,但主要包括生物和生境状况两个方面.多数生态修复项目的 监测、评估都是在短期内进行的,缺乏长期、连续性监测,社会和经济相关指标的研究还相对较为缺乏.成效评估方法目前没有比较清晰、全面的分类.实际应用的评估方法较为单一,对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揭示不够全面.建议未来应立足生态系统过程,加强各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生态修复中长期成效评估,开展基于生态修复方式的成效评估,以及社会经济文化效益评估等方面的研究.本文通过对成效评估指标和方法的梳理,以期更好地为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生态修复成效评估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全面和系统地梳理和总结沿海各地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和不足,进一步引导和督促沿海地方各级政府自觉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文章从规章制度执行情况、海水环境质量、污染控制成效、修复整治成效、海洋保护区能力建设、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成果以及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7个层面,选取覆盖面广、具有代表性和可操作性的23个考核指标,建立海洋生态文明考核指标体系;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综合评估考核结果,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海洋文化遗产是指具有经济、文化、政治或社会价值的涉海历史遗存物,海岸带是海洋文化遗产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欧盟十分重视对海洋文化遗产的保护,在海岸带综合管理(ICZM)和海洋空间规划(MSP)框架内对海洋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同时针对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从完善海洋文化遗产评估机制和合理划定文化保护区两个方面,进一步促进海洋文化遗产保护更好地融入海岸带综合管理体系。我国应当借鉴欧盟经验,从普查文化遗产、规划保护区、明确管理主体、完善法律制度等方面加强海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东海区是我国最早开展海洋保护区建设的海区之一,被列为保护对象的生物资源、岛礁资源、景观资源和生态系统丰富多样。文章从数量和面积、典型特征以及保护对象3个方面概述东海区国家级海洋保护区的发展现状,提出目前保护区发展存在管理机构不完善、配套法规不健全、资金保障不稳定和监测能力不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管理机构建设,提升建设和管理水平;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夯实保护工作法律基础;拓宽资金来源,促进开发和保护协调发展;提高监视监测能力,加强保护对象监测评估的对策措施建议,以期为海洋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以及海洋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区域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文章分析东南亚9个沿海国家海洋保护区的发展状况,提出其发展特点和困境,并针对我国开展相关合作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菲律宾、缅甸、文莱、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和泰国海洋保护区的法律框架、管理方式和发展现状各有不同;新冠肺炎疫情和国家政治局势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东南亚海洋保护区的发展;我国可在已有框架基础上,加强与东南亚国家开展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  相似文献   

13.
目前海洋保护区(MPA)受到国际社会的重点关注。科尔武岛海洋保护区是发达国家边远小岛开展海洋保护区管理的重要案例,其管理模式包括社区主导型和政府主导型2种。文章介绍科尔武岛的概况,阐述2种管理模式的主要内容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边远海岛海洋保护区管理的借鉴和启示,即须具备建立海洋保护区的逻辑思维、社区层面须提升公民参与意识以及政府层面须提高制度执行力度。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保护我国南海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历史文化,促进南海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完善我国国家公园制度建设,文章在概述我国国家公园和国内外海洋公园建设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建设我国南海海洋国家公园的必要性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相继建设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公园,其中国家公园规模更大,且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美国等海洋国家公园的建设实践较完善;我国具有海洋公园建设和管理优势,但也存在不足,尤其尚未建立海洋国家公园;我国南海海洋国家公园建设在保护生态环境、传承传统文化、管理旅游活动和恢复渔业资源等方面的意义重大,但面临体制机制创新、管理技术突破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的挑战;建设我国南海海洋国家公园应以珊瑚礁保护区为基础、以国家公园体制改革为契机、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并行、发扬海洋历史文化以及建立海洋科研基地。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海洋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经过20多年来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分析了该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现状,提出了福建海洋保护区在面积结构、总体布局规划、经费投入、管理体制、法律法规和科研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海洋生态系统生态修复成效评估研究日益受到关注。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在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盐沼湿地等四类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生态修复成效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方面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在进行生态修复成效评估时,基于修复目标和修复方法,评估指标选取虽各有侧重,但主要包括生物和生境状况两个方面。多数生态修复项目的监测、评估都是在短期内进行的,缺乏长期、连续性监测,社会和经济相关指标的研究还相对较为缺乏。成效评估方法目前没有比较清晰、全面的分类。实际应用的评估方法较为单一,对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揭示不够全面。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界定海洋功能区划评估含义的基础上,通过对海洋功能区划的发展和实施情况的分析,提出了从海洋功能区划执行情况、海洋功能区划执行效果和海洋功能区划依赖条件变化三方面构建海洋功能区划评估指标体系的基本构架,探讨了海洋功能区划评估指标选取应当遵循的基本设计思想。其中,海洋功能区划执行情况主要涉及海洋功能区划概况、海域开发利用概况、海洋功能区划的目标实现情况、制度落实情况和社会参与情况等指标;海洋功能区划执行效果主要从规范海域开发秩序、保护海洋资源环境、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估;海洋功能区划依赖条件变化主要从社会经济条件变化、海洋产业用海需求变化、自然资源条件变化、海洋环境条件变化等指标进行评估,衡量其变化程度。根据国家级、省级和市县级海洋功能区划编制内容的不同,提出了不同级别海洋功能区划评估的侧重点,制定了评估流程。在此基础上,运用定量评估为主,定性分析为辅的方法,以深圳市海洋功能区划为例,将海洋功能区划评估指标应用到海洋功能区划评估的实践工作中,检验了海洋功能区划评估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指出区划评估仍需研究的问题,对深入开展海洋功能区划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概述我国海洋标准评估工作现状的基础上,分析评估工作普遍存在的难点和海洋标准评估实践中的问题,围绕健全法律法规、开展全过程管理、提高评估结果公正性、构建评估信息系统、加强宣贯力度、建设海洋标准化人才队伍6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探索提高海洋标准评估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9.
我国海洋保护区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海洋保护区的建立,在保护海洋环境、物种资源,维护海洋生态平衡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然而海洋保护区虽有量的优势,但存在保护区之间面积结构不合理、保护区面积较小不利于保护物种和景观、资金缺乏、科研工作滞后、保护区类型单一、内部分区不合理、多头管理与保护积极性不足并存、海洋特别保护区与国际脱轨等问题,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海洋战略和清洁能源战略背景下,我国围绕海洋牧场和海上风电开展了规模化建设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工程成本高昂、海洋生境破碎化和用海冲突等问题日益显著,国内外由此开展了海上风电和海洋牧场融合发展的试点与探索。文章整理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研究和试点工作,针对海上风牧融合发展的现状以及在经济和政策可行性、选址与规划、鱼种选择、配套设备开发、生态影响评估(噪声、电磁场、底座干扰和重金属迁移等)等方面的难题与挑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