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土壤固钾与释钾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根据钾素在土壤中对作物的有效性,可将其分为速效钾、缓效钾和无效钾。各种形态钾素之间存在着渐变性,并处于一种动态平衡,其中,土壤钾素固定与释放对这一平衡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钾素的有效性。富含 2∶ 1型粘土矿物的土壤,不仅有丰富的缓效钾储量和较强的供钾能力,而且固钾能力也较强。在淋溶性较强的砂质土壤上,固钾作用可使钾素免受淋失,有利于保存肥力和提高肥效。但是,对于多数土壤来说,将使施入土壤的大部分钾素转化为非交换性钾,其中,只有小部分可被当季作物利用。在集约农业条件下,土壤的固定已成为提高钾素利用效率的主要障碍因素。系统阐述了钾素释放与固定的概念与过程,综述了影响钾素固定与释放的主要因素;系统分析了粘土矿物类型及其结构、土壤铵态氮肥和磷肥水平、土壤水分状况、有机物和羟基铝影响钾素固定、释放过程的作用机理;并指出了土壤钾素固定和释放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和重要动向。  相似文献   

2.
综合采用地统计学、GIS和传统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瑞安市耕作层土壤9种养分元素有效态含量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研究区耕作层土壤碱解氮呈西高东低的分布趋势,速效钾、有效硼、有效锰、有效钼、有效铜和有效锌呈西低东高的分布趋势,有效磷呈东西高、中间低的分布趋势,有效铁分布均匀;研究区中西部耕作层有效硼较缺乏,东部碱解氮较缺乏,中部有效磷较缺乏,其他地区9种养分元素有效态含量均达到中等以上;半方差函数分析显示有效锰和有效铁为强空间相关性,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有效钼、有效铜和有效锌为中等空间相关性,有效硼为弱空间相关性。研究认为,中性或是弱碱性、含盐量较高且阳离子较活跃的土壤环境有利于速效钾和有效硼富集,酸性或弱酸性和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有利于碱解氮和有效铁富集;速效钾、有效钼、有效硼、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的控制因素相似,主要受成土母质、土壤类型以及地形地貌等结构性因素和施肥、耕作等随机性因素的双重影响,而碱解氮、有效铁、有效磷和有效锰的含量分布主要受成土母质、土壤类型以及地形地貌等结构性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为仁怀市农业生产中土壤养分的合理利用、农业结构调整及土地利用价值的提升等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本文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容量法及电位法获取了5486件表层土壤样品氮磷钾(全量和有效态)及有机质的含量,系统研究了其地球化学特征及含量影响因素。【研究结果】仁怀市耕地土壤氮、磷、钾、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及速效钾的平均值分别为1.74 g/kg、0.75 g/kg、19.90 g/kg、30.90 g/kg、100.28 mg/kg、10.40 mg/kg和101.03 mg/kg。其中,氮、碱解氮、磷、钾及有机质的含量及分布与地层关系密切;速效磷及速效钾的含量及分布与地层关系较差。仁怀市耕地土壤肥力较好,以较丰富等级为主,较丰富及丰富等级占比为57.6%。其中,氮、磷及钾皆处于丰富水平;碱解氮及有机质处于中等水平;速效磷及速效钾处于缺乏水平。【结论】仁怀市耕地土壤养分的含量及分布不仅受地质背景、土壤类型、海拔高度、酸碱度及土壤深度等自然因素影响,还与土地利用方式等人为活动有关。创新点:系统统计了仁怀市耕地土壤氮磷钾(全量和有效态)及有机质的含量,对其地球化学等级开展了评价,并系统分析了它们的含量影响因素。耕地土壤养分的含量及分布不仅受地质背景、土壤类型等自然因素影响,还与土地利用方式等人为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4.
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在开采煤炭资源的同时,破坏了矿区生态环境.通过对矿区土壤肥力指标及重金属指标的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肥力和重金属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土壤整体呈碱性,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含量较丰富而速效磷含量较缺乏,呈富氮富钾贫磷的特点,三号井田土壤中各肥力指标含量最好;...  相似文献   

5.
采用连续形态分析方法研究了重庆市城乡交错区土壤中Cd的形态分布及其与莴笋吸收Cd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和莴笋中Cd污染严重,土壤各形态Cd总体分布特征为:残渣态Cd>有机质结合态Cd>离子交换态Cd>碳酸盐结合态Cd>铁锰氧化物结合态Cd>水溶态Cd,其中活性较强的交换态Cd(包括水溶态Cd和离子交换态Cd)比重较大.Cd在土壤中的分布与土壤中的物理性粘粒及粉粒含量密切相关.而在土壤各形态Cd中,离子交换态Cd具有较高的生物有效性.研究区土壤和蔬菜中Cd污染已经较严重,建议加强城乡交错区的环境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6.
以洛阳市伊川县鸦岭镇—汝阳县小店镇一带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表层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分析,研究了土壤中硒的形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中硒的赋存形态以腐殖酸态、残渣态和强有机态为主,水溶态硒和离子交换态硒之和仅占总硒的2.70%,具有水溶态硒含量水平较低,而有机态硒占总硒比例显著高的特征.土壤总硒含量、酸碱...  相似文献   

7.
河南信阳板栗生长的土壤地球化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超良  杨扬  王爽  张雷 《岩矿测试》2013,32(4):638-643
信阳板栗是河南省名特优农产品之一,但是有关信阳板栗生长环境的土壤地球化学方面研究较少,致使目前板栗的种植、规划等缺乏理论依据.本文对河南信阳板栗种植区土壤样品的地球化学元素进行测试分析,研究了土壤地球化学元素与板栗品质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结果显示,板栗品质与土壤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pH值、全氮、氨态氮、有效锌、有效铜、有效锰、有效硼呈正相关关系,并且与氨态氮、有效锌、有效铜、有效锰、有效硼的相关性很强,说明耕作土壤增加这些元素的含量有利于提高板栗品质,土壤pH值越接近5~6的最适宜范围,板栗品质越好;板栗品质与土壤容重、速效磷、速效钾呈负相关关系,认为在施用磷肥和钾肥增加速效磷、速效钾,提高板栗产量的同时,应注意板栗品质下降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区土壤中有效硼含量低于土壤临界值,是限制板栗品质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为提高信阳板栗品质、规划板栗园的种植、科学管理和合理施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土壤pH对镉存在形态影响的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40,自引:4,他引:36  
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土壤pH对水稻土、紫色土和黄壤的水溶态、可交换态、碳酸盐态、铁锰氧化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C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碱性条件下,水溶态Cd质量分数比值小于3%,但pH<6.5时,水溶态Cd含量随着pH 减小迅速增加, pH 为4. 57 时,水稻土水溶态Cd 质量分数比值最高达48 39%;可交换态Cd含量在碱性条件下,随着土壤pH值增大迅速下降,在酸性区域内,可交换态Cd含量随pH增加呈上升趋势;碳酸盐态和铁锰氧化态Cd含量随土壤pH增大而增加;有机结合态Cd含量随土壤pH增加而增大,但变化幅度不大。对Cd污染的土壤进行治理时,控制土壤pH大于6.5以及增施有机肥等是减少Cd对生态系统危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安龙县耕地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丰缺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游桂芝  鲍大忠  李丕鹏  袁盛博 《贵州地质》2020,37(3):390-395, 403
为了探索安龙县耕地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丰缺规律,文中对采集的数据采用平均值±3倍标准差法筛选后,对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硼、有效钼、有效锌、阳离子交换量等7个有效态与对应点位全量元素含量特征值及转换率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并对全县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成土母岩、土壤类型、乡镇等有效态微量元素丰缺程度进行了评价。为安龙县土地利用调整、规划用地、施肥等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土壤样品中镉的形态分析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改进的Tessier连续提取法对武汉地区的土壤样品中镉的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镉主要以离子交换态形式存在,总体看其顺序为离子交换态(包含水溶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腐殖酸结合态>残渣态>强有机结合态,说明土壤中镉较活泼,易于迁移转化,对植物的可给性大,是环境中的重要污染元素.  相似文献   

11.
动力排水固结法加固吹填黏性土的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动力排水固结法加固吹填土地基的效果,研发了大比例尺的室内模拟试验装置并开展了试验。重点对夯沉量、土体内孔隙水压力的瞬时和长期变化进行了监测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夯击产生的能量以波的形式向土体内部传播,由于波的作用造成土体拉伸形成裂隙,这些裂隙成为初期的排水通道;孔隙水压力的动态变化具有明显的脉动特性,夯击瞬间出现负增长,然后再累积增长;不同深度土体的孔隙水压力增幅不一样;土体表面铺设的砂垫层不仅可以用做排水,还可以作为静力荷载,有助于土体的排水固结。  相似文献   

12.
近地表土壤中可溶态阴离子的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积有机质在生成油气及运移的过程中,部分可溶微量元素会分离出来,溶解在伴生的水中.油田水及原油中的可溶微量元素部分溶解于水,并随水一起运移至近地表.通过一定技术手段分析近地表土壤中的可溶态阴离子的含量变化特征,就可以追踪下伏对应地层的含油气信息.通过对新场气田、昌德气田、平方王油田上方近地表土壤中的可溶态阴离子检测的实...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可溶性钾盐资源地质特征与潜力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可溶性钾盐资源严重不足,属于大宗紧缺矿产之一。文章在系统地收集、整理、分析中国16个省(区)110个预测区的钾盐资源调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钾盐地质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首次对中国可溶性钾盐的资源潜力进行了预测,并指出主要的有潜力地区,为下一步开展钾盐勘查与科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中国可溶性钾盐品位低、质量差,但伴生的有益元素较多,含盐系地层分布多,主要地质时代均有石盐或卤水的聚集,与此相对应,在部分层位有钾盐层或含钾卤水的出现。中国已探明钾盐资源主要为陆相钾盐,而且以第四纪盐湖卤水钾盐占多数,并已进行大规模开发;海相钾盐没有突破,但具有较大的潜力。中国可溶性钾盐资源潜力为128.52亿吨,资源潜力上亿吨的省(自治区)有四川(85.45亿吨)、陕西(34亿吨)、湖北(3.43亿吨)、云南(3.17亿吨)、新疆(1.07亿吨)。总体看来,中国钾盐研究程度不高,资源潜力大多在3343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不同含水量下原状黄土动强度和震陷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原状黄土进行动三轴试验,探讨了黄土的动强度和震陷随含水量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塑限含水量可作为黄土动强度和震陷的界限含水量,小于塑限的含水量变化对震陷临界动应力和动粘聚力的影响非常显著,大于塑限的含水量变化对其影响微弱,而动摩擦角不受含水量的影响。通过对震陷曲线的定量分析,说明有必要对黄土的震陷性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15.
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区和中下游沿黑河干流河床附近的潜水位埋深较浅,是维系地表植被生长的重要因素。中游高台附近潜水位存在每年双峰值的变化,较之下游额济纳绿洲潜水位每年单峰值的变化更有利于植被的生长。在包气带剖面中,同一时刻水土势、含水量、含盐量随深度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采样点包气带土壤中易溶离子含量相对较低,全盐量小于5%,中游采样点土壤中以HCO3-为主,下游以SO42-为主,由SO42-、Cl-和Na+、Ca2+组成的盐类构成了包气带土壤中的主要盐分。土壤中易溶离子含量自地表至潜水面之间随深度总体上呈减小趋势。植被的根系分布对包气带土壤含水量、水土势和易溶离子含量随深度的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植物根系发育带的土壤中含水量、水土势和易溶离子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16.
肥沃的湖沼沉积物,造就了龙泉山的水果之乡。对双流太平果木区的剖析表明,有机质高,特别是速效钾高有利果木的发育,不同的果木适应不同的土壤条件。金堂脐橙区K2O、P、Mn、Se高,发育在姜石黄壤土和黄红紫泥土的界面上,形成元素的互补是造就“中国脐橙第一乡”的主要原因。蒲江趴梨产区高N、K2O、Se,茶业产区高Cu、B、Mo,TFe2O3、Se较高,土壤偏酸性。  相似文献   

17.
陇东黄土高原土壤储水量与蒸发和气候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长期土壤湿度和气候观测资料,分析了陇东黄土高原陆面蒸发和土壤储水量的年际变化及其与气候因素的关系。在近20年来,陇东黄土高陆面蒸发和土壤储水量的年际变化主要表现为逐年减少的趋势,个别季节表现为增加的趋势;年际变化的速率具有季节和空间差异性。陆面蒸发和土壤储水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少,随着降水的增加而增加。但是陆面蒸发和土壤储水量与温度的关系不密切,与降水的关系密切。变暖不是陇东黄土高陆面蒸发和土壤储水量逐年减少的气候因素,降水的逐年减少才是陇东黄土高原陆面蒸发和土壤储水量逐年减少的气候因素。陇东黄土高原的土壤干旱化与地表蒸发关系不大,降水的逐年减少可能是土壤干旱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不同冻结条件下辽西风积砂土动力参数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向东  任昆  刘家顺 《冰川冻土》2020,42(4):1229-1237
为研究不同冻结条件对辽西风积砂土动力参数的影响, 以京沈客运专线阜新段路基为研究背景, 利用GDS冻土动态三轴测试系统对不同温度、 水分、 冻融次数下风积砂土的动弹性模量及阻尼比进行了测试, 获得了土体动弹性模量及阻尼比的变化规律, 提出了风积砂土动力参数的修正系数。结果表明: 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 土体动弹性模量逐渐增大, 阻尼比逐渐减小, 温度与动弹性模量之间近似呈线性关系, 与阻尼比呈指数关系; 随着含水率的增加, 土体动弹性模量逐渐增大。存在着一个含水率敏感区间, 在此区间内动弹性模量变化较为明显, 含水率与阻尼比之间关系不明显, 随着含水率的增加阻尼比稍有降低; 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动弹性模量逐渐降低, 阻尼比逐渐增大, 前5次冻融循环对土体动力参数的影响较大, 之后影响逐渐减小。在此基础上, 建立了风积砂土动力参数的修正系数, 能够较好的反映不同冻结条件下土体动力参数的变化规律, 为季冻区铁道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陈履安 《贵州地质》2011,28(3):237-240
针对当前有些拥有不溶性含钾岩石的地区,仍然积极推动含钾岩石的工业提钾生产钾肥的现状,本着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精神,本文通过国内外含钾岩石研发的历史与现状,以及钾盐肥料产业的快速发展态势和市场分析,认为在今后一个相当长时间内,开发含钾岩石工业生产钾肥不是解决我国钾肥资源短缺的可行途径。把含钾岩石作为钾肥原料、工业生产可溶...  相似文献   

20.
江西省鄱阳湖流域根系土硒形态分析及其迁移富集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江西省鄱阳湖流域根系土中硒的形态分析表明,根系土中Se的强有机态、腐植酸结合态约占Se全量的66.23%,残渣态占12.32%,3种形态均与根系土Se全量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根系土Se全量受pH值的影响不明显,但受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很大,线性回归关系极显著,说明岩石风化、土壤发育过程中,有机质吸附Se,致使Se较其他元素流失比例少,造成根系土中Se相对富集。同时,提出了利用全量Se推导Se各形态值的方法,建立了土壤Se全量与各形态间的关系模型和决定土壤有效态Se的公式,建议在评价土壤Se时只用考虑有机结合态Se、残渣态Se、水溶态Se和全量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