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周洋  沈艳杰  程日辉  刘国东 《世界地质》2018,37(4):1110-1121
通化盆地为一个火山--沉积共同作用的中生代断陷盆地。下白垩统发育果松组、鹰嘴砬子组、林子头组、下桦皮甸子组、亨通山组和三棵榆树组,为火山岩-沉积岩充填,岩性及岩相类型复杂。盆地发育特色的火山--沉积成因的混积碎屑岩,依据钻井岩芯,可以识别出混积粗碎屑岩、混积细碎屑岩和熔岩-碎屑熔岩等三组岩石类型。根据岩石组分、粒度特征区分出水下热碎屑流、水下基浪流、水下火山泥石流、熔岩流及火山碎屑浊流5种岩相类型。建立了通化盆地早白垩世混积碎屑岩的发育模式,明确了构造-火山作用下的混积盆地充填特征,认为盆地早白垩世火山-沉积旋回是盆地周期性走滑伸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孙雷  卞雄飞  曾振 《地质论评》2019,65(Z1):85-86
正大杨树盆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阿荣旗、鄂伦春自治旗及黑龙江省甘南县境内,盆地西接大兴安岭,东依嫩江断裂与松辽盆地西缘紧邻,为在晚侏罗世褶皱基础上发育的一个呈北北东向长条带状展布的中新生代断陷—坳陷型盆地,面积约为15600 km~2,主要由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及正常碎屑岩组成,盆内地层自下而上为下白垩统龙江组、九峰山组、甘河组、上白垩统嫩江组以及新近系中新  相似文献   

3.
贾建亮  吴彦佳  杨帝  秦建义 《地质学报》2022,96(11):3977-3993
在阜新盆地中北部西缘FY- 2井钻遇的下白垩统义县组首次发现火山成因古潜山油气藏,但其储层发育类型及油气成藏机制仍不明确。本文利用岩石学、地震识别、U- Pb定年、储层物性评价、生物标志化合物等手段,开展阜新盆地下白垩统义县组火山岩油气成藏机制研究。阜新盆地钻孔揭示的义县组岩石组合划分为火山碎屑岩(火山角砾岩- 凝灰岩)、火山熔岩(玄武安山岩- 玄武岩)、沉火山碎屑岩(凝灰质砂岩)3种类型,呈现出中酸性到中基性的多期次岩相序列演化,锆石U- Pb定年指示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形成于124. 8 Ma;义县组火山成因古潜山在地震剖面上表现出杂乱反射特征,古潜山岩体厚度超过800 m。义县组发育的粗安质角砾岩为中等—较好的火山碎屑岩储层类型,含油厚度为7. 25 m,孔隙度为5. 36%,渗透率为0. 026×10-3 μm2,储层孔隙类型以岩屑内溶蚀孔为主。生物标志化合物的油- 源对比结果表明,义县组火山岩系原油与下白垩统九佛堂组下段湖泊相烃源岩具有相似的母质来源、水体盐度、降解程度及热成熟度,指示火山岩储层中油气来源于侧向接触的九佛堂组下段优质烃源岩。本文认为阜新盆地义县组火山成因古潜山油气成藏主要受风化淋滤作用改善火山岩储层物性、烃源岩- 断裂- 储层- 盖层良好的空间配置关系两个主要因素控制,建立了阜新盆地义县组火山成因古潜山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4.
海拉尔盆地乌南凹陷下白垩统沉积充填演化及构造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层序界面的识别和划分,乌南凹陷下白垩统可划分为5个二级层序,7个三级层序。以断裂坡折带为界,乌南凹陷可划分为西缘陡坡带、东缘斜坡带、乌南次洼带、乌中低凸起、巴彦塔拉断裂带等次级构造单元,各次级构造单元对沉积体系的发育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根据沉降史的分析,下白垩统可划分为裂陷初期、裂陷早期、裂陷中期、断-拗转换期和拗陷期5个构造演化阶段,分别发育火山岩-冲积扇盆地层序、冲积扇-浅湖盆地层序、深湖-半深湖盆地层序、半深湖盆地层序和浅湖盆地层序,各二级层序的发育演化和沉积相构成受构造演化的控制。东缘斜坡带和巴彦塔拉断裂带附近是有利储集相带。  相似文献   

5.
松南地区构造-地层层序与盆地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松南地区地跨兴蒙-吉黑褶皱带、华北板块及其北缘增生带等大地构造单元,主要发育一系列晚中生代小规模断陷沉积盆地,这些断陷盆地具有“多阶段演化和后期强烈改造”特征,目前已在彰武、昌图、茫汉等断陷发现了油气田。如何认识这些强烈改造断陷的含油气潜力、持续拓展油气发现是目前油气勘探研究的重点,剖析其构造-地层层序,解析盆地演化历史,是深入认识地区的油气地质条件、开展油气资源预测的重要基础。本文基于研究区最新的探井和地震资料,并结合周缘1:250 000区域地质填图成果,建立研究区内的地层系统;依据区域不整合面的发育特征,划分构造-地层层序与盆地演化阶段,探讨盆地形成历史。研究认为,松南地区的沉积盆地主要是在环太平洋构造体制的控制下发育的;发育下白垩统义县组底部、下白垩统泉头组底部、上白垩统四方台组底部等3个区域性不整合面,据此划分出基底构造层、断陷构造层、坳陷构造层、盆地反转构造层等四套构造-地层层序;相应地,松南地区经历了基底形成期、早白垩世断陷期、早白垩世末-晚白垩世坳陷期、晚白垩世末盆地反转期等四个盆地演化阶段;松南地区构造演化控制了区内含油气系统的发育与油气分布规律,下白垩统断陷构造层是目前勘探的主要目的层,油气地质条件优越,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6.
江孜盆地紧邻雅鲁藏布江缝合带,随着特提斯洋的演化及最终消亡,盆地必然随之经历一系列演化,分析其沉积响应是了解盆地演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因而,本文以分布于江孜地区的晚侏罗世至古近纪海相沉积地层为研究对象,在前人建立的地层格架基础上,基于野外露头和镜下观察,仔细分析了其沉积岩石学特征.江孜地区晚侏罗世至古近纪沉积序列为:石英砂岩(上侏罗统维美组)-页岩夹火山岩屑砂岩(下白垩统日朗组)-黑色硅质/钙质页岩(中白垩统加不拉组黑层段、白层段)-黑色硅质岩(上白垩统加不拉组硅质岩段)-红色硅质页岩、泥灰岩夹滑塌灰岩(上白垩统床得组)-灰绿色页岩夹外来岩块(上白垩统宗卓组)-砂/页岩互层(古近系甲查拉组).从中可以看出海水从维美组至加不拉组硅质岩段为逐渐加深的过程,而至甲查拉组海水再次浅于硅质岩段沉积水深.生物沉积、悬浮沉积及块体搬运作用沉积常见,其中块体搬运作用包括砂质碎屑流、浊流、滑塌和岩崩等,沉积环境为大陆斜坡至深水洋盆.通过沉积学与沉积地球化学分析可知,底层水经历了缺氧、氧化再到缺氧的过程.根据沉积岩石学特征结合沉积环境分析,从较长的时间尺度上将盆地的演化历史划分为四个阶段: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稳定发育阶段,白垩纪中期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持续沉降阶段,晚白垩世残留被动大陆边缘盆地阶段,白垩世末期至始新世初期为残留洋盆地阶段.  相似文献   

7.
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沉积层序充填与盆地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黄海盆地位于苏鲁造山带—临津江造山带与胶—辽隆起之间。盆地划分为一凹二隆三坳共6个二级构造单元,其中东部坳陷钻遇中生界中侏罗统—下白垩统地层,以陆相沉积为主。划分为8个三级层序,中侏罗统发育2个三级层序,为拉张构造背景下的向上变细沉积序列;上侏罗统发育2个三级层序,沉积序列为拉张--构造反转背景下的向上变细序列。在上侏罗统沉积期末,挤压构造导致部分地层遭受剥蚀。下白垩统发育4个三级层序,受挤压构造控制,沉积地层剥蚀严重,局部缺少层序。钻井B32与B21的测井资料分析,认为Th/U比值可以有效对比,这种对比从古水深和海平面变化方面佐证了盆地的拉张--挤压构造的演化特征。构造演化史剖面分析,说明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的沉积层序发育和分布受构造活动性质的影响,同时也说明了盆地转换伸展构造背景的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陆相盆地充填层序的类型--以辽西地区中生代盆地为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程日辉  刘招君 《沉积学报》1997,15(3):166-170
辽西地区在中生代发育了各种类型的陆相盆地,形成各种类型的地层。在按层序定义识别出不同盆地、不同时间的层序基础上,根据地质作用营力(如水、风和火成作用)、沉积介质与地质环境的特点将该区盆地充填的层序划分为湖盆层序、冲积层序、沙漠层序和火山层序等类型。对于不同类型的层序不仅其层序内部组成各异而且其层序控制因素也不尽相同。湖盆层序是指在湖盆地内由沉积作用形成的一类层序,表现为随湖水面的升降变化沉积体系或体系域在时空上的变化。一个完整发育的层序可以反映出一个水侵-水退的湖水变化周期。冲积层序是指在流域盆地中以冲积沉积作用为主而形成的一类层序,其不明显地受蓄水面的控制,但受潜水面的影响和地形及侵蚀基准面的控制。沙漠层序是指在风介质的条件下以沙漠沉积为主体的一类层序。火山层序是指由于火山作用导致的火山物质(包括沉积物)在盆地内的充填所形成的层序,通常发育在断陷盆地的早期阶段,由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凝灰岩和沉积岩所构成。在辽西地区中生代盆地和各类型层序的控制因素中,构造因素是第一位的,表现在层序界因多为构造界面,如区域角度不整合面、平行不整合面以及构造转换面等。但各类型层序的具体控制因素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9.
辽西地区中生代盆地构造演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杨庚  郭华  刘立 《铀矿地质》2001,17(6):332-340
辽西地区为华北地台北缘阴山-燕山造山带的东延部分,中生代发育火山-碎屑岩沉积盆地。盆地地质分析表明,该区在早白垩世早期之前发育的沉积盆地为挤压型盆地,早白垩世中期以后属伸展断陷盆地。根据沉积-构造分析,该区中生代盆地构造演化可划分为5个构造演化阶段;(1)早三叠世--早侏罗世;(2)早侏罗世-中侏罗世;(3)中侏罗世-晚侏罗世;(4)早白垩世早期;(5)早白垩世中期-晚白垩世。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盛源盆地火山岩测年数据和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年龄的最新资料,认为盛源盆地火山岩地层应归属早白垩世。 盛源盆地中的火山岩系,根据火山喷发旋回,地层层序与接触关系、火山喷发沉积环境、岩性岩相及其组合特征,划分为打鼓顶组、鹅湖岭组和石溪组,并已取得共识。打鼓顶组、鹅湖岭组曾归于上侏罗统,石溪组则有归于上侏罗统与归于下白垩统之争。但是,随着同位素测年数据的积累和侏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华北地台西部。在详细分析地层接触关系、构造界面特征、地层发育特征和连续性、盆地沉积与周边构造的关系、物源区性质、沉积体系配置与相分布、古水流样式等各种要素的基础上,重建了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至白垩纪的原始面貌,并将其演化划分为4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早侏罗世至中侏罗世早期)和第二阶段(中侏罗世Bathonian—Callovian期)沉积盆地的范围和沉积体系的配置关系大体类似,两者最为重要的区别是前者有聚煤作用发生,后者没有煤层发育,其原因是古气候变化造成的;第三阶段(晚侏罗世)盆地收缩至桌子山—石沟驿—六盘山一线东侧;第四阶段(早白垩世)盆地的范围有所扩大,但东界可能被限制于现今的吕梁山以西。  相似文献   

12.
中新生代天山隆升及其南北盆地分异与沉积环境演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明确中生代以来天山隆升的时间顺序、隆升范围,及其与南北两侧盆地的沉积环境演化之间的关系,是天山两侧准噶尔盆地、吐哈盆地与塔里木等盆地原型恢复研究的重要需求。通过分析天山南北主要盆地类型、沉积充填、古气候变化,物源属性、边缘相带迁移反映的物源区远近变化与古水流特征,以及大量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数据认为,中新生代天山主要存在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晚白垩世-始新世、中新世-第四纪的四期阶段隆升。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早侏罗世早期-第四纪的天山隆升范围及其南北盆地的沉积环境演化图,表明天山的四阶段隆升控制了北疆与南疆盆地由早、中侏罗世统一泛湖盆至晚侏罗-早白垩世盆地开始分异,再到新近纪以来彻底分割成独立盆地的沉积演化过程。同时,明确了天山南北两侧各盆地储层、烃源岩及盖层的重要形成期与天山隆升的关系,对有效拓展油气勘探范围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朱碌科镇幅等两幅1:5万区调成果的一部分,通过分析盆地内的物质记录、火山岩特征、控盆构造,说明辽西地区中生代陆相沉积盆地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旋回性,每一旋回均以强烈的火山喷发为先导,继而盆地沉降接受沉积.从早期到晚期,波罗赤盆地从西向东迁移.盆地早期形成于压性环境,晚期形成于拉张环境.波罗赤盆地形成时代为中侏罗世—晚白垩世早期.  相似文献   

14.
《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2012,54(11):1417-1442
ABSTRACT

The Ordos Basin, situated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preserves the 150-million-year history of North China Craton disruption. Those sedimentary sources from Late Triassic to early Middle Jurassic are controlled by the southern Qinling orogenic belt and northern Yinshan orogenic belt. The Middle and Late Jurassic deposits are received from south, north, east, and west of the Ordos Basin. The Cretaceous deposits are composed of aeolian deposits, probably derived from the plateau to the east. The Ordos Basin records four stages of volcanism in the Mesozoic–Late Triassic (230–220 Ma), Early Jurassic (176 Ma), Middle Jurassic (161 Ma), and Early Cretaceous (132 Ma). Late Triassic and Early Jurassic tuff develop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Ordos Basin, Middle Jurassic in the northeastern part, while Early Cretaceous volcanic rocks have a banding distribution along the eastern part. Mesozoic tectonic evolu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stages according to sedimentary and volcanic records: Late Triassic extension in a N–S direction (230–220 Ma), Late Triassic compression in a N–S direction (220–210 Ma), Late Triassic–Early Jurassic–Middle Jurassic extension in a N–S direction (210–168 Ma), Late Jurassic–Early Cretaceous compression in both N–S and E–W directions (168–136 Ma), and Early Cretaceous extension in a NE–SW direction (136–132 Ma).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银根盆地下白垩统沉积相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盆地周缘大量野外地质剖面详细测量的基础上结合室内分析,研究了银根盆地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的沉积相类型及其分布、演化。银根盆地下白垩统为典型的内陆湖盆沉积,形成了厚度达2000m以上的砂砾岩、泥岩夹碳酸盐岩、中基性火山岩,局部见油页岩和蒸发岩沉积,发育冲积扇、河流(以辫状河为主)、扇三角洲、三角洲、湖泊等沉积相类型。沉积体系的分布及演化主要受区域构造的影响,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沉积阶段,反映了断陷湖盆由发生、发展直至萎缩的一个完整旋回。早白垩世早期为湖盆初始断陷阶段,中期为强裂断陷阶段,晚期为湖盆萎缩阶段,每一沉积阶段在湖盆的不同部位发育了特定的沉积相类型及组合。  相似文献   

16.
柴达木盆地北缘东部侏罗系发育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侏罗系是柴达木盆地主力生油层,主要分布于盆地北缘。通过对柴北缘侏罗系标志层、岩性特征和沉积体系的综合研究,明确了主要露头剖面侏罗纪不同时期的沉积相类型。本区侏罗系主要发育 5 种类型沉积相,包括冲积扇、辫状河、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相带的展布和古地理演化均与区域构造运动密切相关。根据侏罗系内部及其与上下地层的接触关系和沉积旋回演化,柴达木盆地北缘东部经历了早--中侏罗世断陷湖盆沉积到晚侏罗世挤压坳陷沉积两大沉积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7.
右江盆地构造和演化及对卡林型金矿床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右江盆地,又称南盘江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多金属矿床富集地,广泛发育有Au-As-Sb-Hg低温热液矿床,也是我国 卡林型金矿大规模富集区之一。矿床地质特征表明,金矿床的形成明显受到构造的控制,因此,探讨盆地的构造演化对于 深入研究卡林型金矿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结合前人大量研究认为:右江盆地内主要发育有NW和NE向两组构造, NW及NE向的边界断裂对盆地的演化及火成岩的发育起到重要作用;金矿床在平面上均分布于右江盆地范围内,具有明显 的岩性和构造控矿的特征;右江盆地形成及后续的构造演化可以分为六个阶段,即:早泥盆世中期滨浅海陆棚发育 (D2 1 ),中泥盆世-中二叠世裂陷洋盆发育(D2-P2),中二叠世末-中三叠世洋盆消失及前陆盆地发育(P3 2 -T2),晚三叠世 -早侏罗世盆地消亡及碰撞后伸展(T3-J1),中侏罗世-早白垩世中期NE向挤压构造发育(J2- K2 1 ) 和早白垩世晚期-古 近纪局部伸展作用(K3 1 -E);右江盆地内卡林型金矿的成矿期集中在前陆盆地发育结束而褶皱成山后,成矿过程与伸展环 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冀西北尚义盆地中生代沉积特征及古地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尚义盆地形成于早侏罗世-早白垩世,盆地内沉积了一套以紫红色、灰绿色陆源碎屑岩为主的地层,仅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地层局部夹薄层玄武安山质火山岩。通过系统分析尚义盆地的沉积岩、沉积相带展布特征及古水流、砾石成分等,分析了早侏罗世-早白垩世盆地的物源区、汇水中心及古气候的演化,恢复了早侏罗世-早白垩世盆地古地理格局。同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尚义盆地的沉积-充填样式,重点总结和综合分析了盆地内熔积岩、辉绿岩、边界断层等的发育特征,初步推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尚义盆地为伸展断陷盆地。  相似文献   

19.
西藏羌塘盆地东部中生代构造古地理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贾建称 《古地理学报》2008,10(6):613-625
在大量的区域地质调研和野外露头观测资料基础上,详细研究了西藏羌塘盆地东部中生代不同构造单元的沉积充填序列、地层发育特征与接触关系、构造界面性质、沉积体系配置和沉积相分布等,阐述了盆地沉积与周缘构造带演化之间的耦合关系,重建了研究区中生代不同时期的构造古地理面貌。研究表明,羌塘盆地是一个大型叠复式盆地,盆地东部中生代有海相、海陆过渡相和陆相3个沉积体系组、9个沉积体系和多个沉积(亚)相。盆地内部包括南羌塘坳陷、北羌塘坳陷、唐古拉山隆起带,以及不同时期的次级凸起与断凹等构造单元。其中,多玛断凹是以前石炭纪构造片岩为基底的侏罗纪-早白垩世早期被动大陆边缘陆表海盆地,早白垩世晚期转换为前陆盆地,晚白垩世以来与索县-左贡断凹联合为一体,在陆内造山过程中经历了压陷型盆地充填演化阶段。索县-左贡断凹是在晚三叠世班公湖-怒江沟-弧-盆体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前陆盆地。北羌塘坳陷是以华力西期开心岭-杂多隆起带为基底,经过晚三叠世昌都前陆盆地沉积、早侏罗世断陷盆地火山-沉积作用之后,于中侏罗世与索县-左贡断凹联合为一体,形成北羌塘-昌都巨型坳陷型盆地。白垩纪北羌塘陆块和昌都陆块处于隆升剥蚀状态。  相似文献   

20.
扬子北缘黄陵地区晚中生代盆地演化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渠洪杰  康艳丽  崔建军 《地质科学》2014,49(4):1070-1092
扬子北缘黄陵地区古构造应力场于晚中生代经历发生了重大转变,是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在三叠纪碰撞造山之后陆内构造变形的体现。由黄陵背斜周缘晚中生代盆地充填记录所反映出这一变革的起始时间为中侏罗世晚期。早侏罗世-中侏罗世早期,盆地内沉积了以桐竹园组为代表的河流-湖泊相岩层,由沉积碎屑成分和古水流统计所得出的物源区为北部的秦岭地区,黄陵背斜上部可能也接受了碎屑沉积;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沉积中心发生了改变,表现为仅仅在黄陵背斜西侧的秭归盆地内有所保存,沉积环境以曲流河到辫状河流和三角洲为主,物源区则局限于黄陵背斜;早白垩世初期,周坪盆地和宜昌盆地为沉积中心,近缘冲积扇和辫状河流体系占据主体,物源区依然为黄陵地区,两盆地在黄陵背斜南缘可能相连,黄陵背斜上部的原下侏罗统被剥蚀;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远安盆地逐渐发育,盆地西缘为冲积扇-辫状河流体系,中、 东部则以曲流河-湖泊沉积环境为主体,并间有干旱沙漠环境。原型盆地再造结果显示,早侏罗世-中侏罗世早期盆地展布具有近东西向特点,古地貌总体呈现出北部为山脉、 南部为盆地的格局;中侏罗世晚期以来,盆地呈近南北向,黄陵背斜逐渐形成山脉,盆地位于其东西两侧。两期盆地沉积特征反映了扬子北缘古构造应力场由近南北向转变为近东西向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