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6 毫秒
1.
9806号台风非对称结构形成及其高纬西折路径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对9806号台风在弱环境场中的向北移动,至强环境场中折向西行的物理机制进行了分析,得出在弱环境场中台风可形成不对称结构,其物理量如高度的变化在台风进入强环境场后与环境场叠加,从而改变台风移向,强弱环境场的更替,可能是9806号台风移向突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1323号强台风菲特特点及预报难点分析   总被引:9,自引:8,他引:1  
许映龙  吕心艳  张玲  黄奕武 《气象》2015,41(10):1222-1231
1323号台风菲特突然西折和近海强度维持是业务预报的主要难点,也是其风雨预报偏差的主要来源。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实时业务数值预报模式和NCEP再分析资料(1°×1°),对“菲特”的特点和预报难点以及造成强风雨的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主要结论如下:东亚高空副热带西风急流迅速增强导致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是“菲特”路径突然西折的主要原因;副热带西风急流入口区右侧的强辐散是“菲特”近海强度维持及其北侧强风雨发生的主要动力机制;“丹娜丝”的存在除了为“菲特”强降雨的发生和维持提供充足的水汽输送外,还有利于副热带高压的西伸,也是“菲特”路径发生西折的主要原因之一;业务预报中,对对流层高层流场(尤其是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分析以及双台风相互作用的关注不够,可能是“菲特”路径、强度和风雨预报出现较大偏差的重要原因;此外,当台风路径集合预报发散度较大或不同集合预报系统出现截然不同的路径预报结果时,采用多模式集合预报订正技术将是提高台风路径预报准确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齐向华 《气象》1977,3(3):14-15
1975年第4号台风于8月10日20时在我国台湾省以东附近的海面生成,以后向偏北移动,11日20时在东海西折,向西北方向移动,12日下午在浙江省温岭地区登陆。以后台风继续西行,进入江西省北部减弱成低压。 对这次台风路径西折的原因,中央气象台和浙江省气象台进行了分析,一致认为与高空冷涡有关。10—11日由于切断冷涡在台风北侧出现,使台风当时向偏北移动。11日20时以后冷涡移到台风西侧(见图1),由于冷涡和台风之间互相作用,使台风突然西折。  相似文献   

4.
利用中央气象台逐小时的台风中心定位资料,对2007—2016年共10 a登陆台湾岛后的台风移动路径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10a间登陆台湾岛后台风移动路径发生左折最多,比右折和直行之和多25%,右折最少。左折平均偏折37.73°,主要集中在15°~45°,占折角总数的80%。2)一般台风移动缓慢时折角大,移动快时折角小。一般台风强度较弱时折角大,强度较强时折角小。3)登陆台湾岛后台风的突变路径主要分为西折、打转且北折两类,其中西折最多。西折分西北行西折和北上西折,其中西北行西折最多。其余为打转且北折,主要为西北行打转后北折路径。突变折点主要分布在台湾北部,且多为左折突变。4)台湾岛地形诱生偶极涡与台风环流相互作用是台风路径发生偏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北上西折台风,特别是近海北上西折台风,大部分是在浙、闽沿海登陆的,而且不少台风在西折后很快就登陆。由于过去我们对这类台风的特点不甚了解或了解较少,往往造成予报失误或予报时效太短。为了要做好这类台风的预报服务工作,我们对120—135°E,18—30°N范围内北上西折或倒抛物线的台风进行分析研究,并与该范围内北上不西折台风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一些判别在该海域内台风北上或西折、台风西折后西行登陆或再次北上转向的预报指标和粗糙的预报工具。  相似文献   

6.
俞燎霓 《浙江气象》2005,26(2):1-4,11
云娜台风登陆前有两个明显的特征:台风路径西折和移动速度加快.本文对其进行分析,发现西风带长波调整引起副热带高压的加强和涡度场的变化是台风西折的主要原因;而500 hPa引导气流的加强、台风结构的变化以及台风与低涡之间的互旋导致台风加速.文中还对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的云系变化对台风路径和移速的变化的预报意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国际台风业务试验(TOPEX)期间的8211(Cecil)台风的近海右折北上、强烈发展及其结构作了综合分析指出,这次台风的近海右折北上与来自南半球经非洲沿岸的越赤道气流的加强和维持有密切关系;台风的近海强烈发展与台风所处的有利环境流场有关。在涡度平衡中,散合项及积云对流作用很重要,涡度的垂直输送作用也不容忽视;在台风近海发展期间其温度结构并不对称,涡度从低层向高层加强和发展,涡度和垂直速度分布大体呈对称状态。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1988年8月7日23时,“8807”号台风在浙江象山县林海乡(即29.4°N,121.9°E)登陆,台风登陆前突然转为偏西方向,强度反有加强,掠过杭州伸向内陆。德清三合乡在台风环流前部出现了局地龙卷,整个杭城遭到正面袭击,损失惨重。由于这次台风生成于近海,登陆前由西北移动路径突然西折,登陆快,破坏性大,给预报及抗台工作带来了困难。我们对历史上部分相类似的台风个例作了分析对比,发现了一些带规律性的共同特征及8807号台风自身的异常性质,这些对今后建立登陆台风的路径预报及风雨分布特点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9.
我国东部海面台风路径突然西折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联寿 《大气科学》1979,3(3):289-298
我国东部海面(黄海、东海)台风路径的突然西折是最不容易报准的异常路径之一。1970年以来,这类路径先后发生6次,其中有5次都使有关地区遭到突然袭击。目前国内外各种统计的和动力的预报方法对这类异常路径一般报不出来。本文分析了6个台风发生西折的成因,分析后指出,造成西折路径的原因有6个,其中切断冷涡的吸引作用是一种常见而基本的原因。本文结果对这类台风的业务预报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卫星云图和NECP再分析资料,采用天气学诊断分析方法,对2017年第13号台风"天鸽"在近海急剧增强并达到超强台风级的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其强度在近海急剧增强的原因。结果表明,南亚高压、西太平洋副高和低空急流的相互作用是"天鸽"近海急剧增强的主要影响系统;低层辐合与高层辐散、弱的环境风垂直切变和异常偏暖的近海海面温度是"天鸽"近海急剧加强的原因;100h Pa南亚高压南侧的东风急流显著加强有利于高层辐散和台风高层的出流。  相似文献   

11.
0312号台风“科罗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对0312号台风“科罗旺”路径变化特点、造成广西台风大风历史极值以及沿海强降水的天气原因进行分析,认为:①后期贝湖低槽发展南伸影响了副高的稳定,同时南海高压减弱消失等原因导致了台风运动路径由前期偏南西移转为后期偏北西移;②台风穿过雷州半岛南部前后,副高脊线持续南压,使后期北抬的台风与副高之间气压梯度增大,台风中心涡度变化小、uv分量明显增大,是造成近海大风历史极值的主要原因;③南海、孟加拉湾一带季风云涌与台风相遇是造成沿海强降水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2.
利用欧洲中心ERA-Interim逐6 h再分析资料和国家气象中心提供的逐小时台风业务资料,对比分析了2020年第7号台风“海高斯”和2017年第13号台风“天鸽”的环流形势和强度结构特征,发现二者的尺度都比较小;生成的时间和移动路径比较相似;并且都出现了近海快速加强的过程。从对比分析来看,造成两个台风近海快速加强的共同原因主要有海温异常偏高、环境风的垂直切变较小以及有利的高低层环流配置等,而造成两个台风近海快速加强的不同原因也较为显著,分别从位涡垂直分布、涡度收支和涡度拟能等方面进行诊断分析,得到一些有利于台风强度快速增长的不同因素。  相似文献   

13.
0713号台风韦帕路径预报难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爱鸣  林毅  黄美金  王怀俊 《气象》2008,34(10):27-33
0713号台风韦帕各家都预报在台湾岛北部海上北折,在120°E以东向偏北方向移动,与台风实际在浙闽交界处登陆后在120°E以西转向北上路径存在较大误差.为认识这种预报偏差的原因,应用各种资料对影响台风韦帕北折的可能原因进行探讨.指出:(1)欧洲气象中心天气形势预报误差较大,西风槽底预报比实况偏南,是本次台风路径转折预报失误的主要原因.(2)欧亚500hPa高度场为两脊一槽形势,西风指数从低指数向高指数演变和副热带高压处周期性加强均不利于台风韦帕在台湾东北部海区折向偏北方向移动.(3)地形的影响造成的趋岸左折和港湾"吸引",以及动力场和热力场的分布均有利于台风韦帕在台湾东北部海区折向偏西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14.
0414号台风“云娜”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利用美国CAPS的非静力高分辨率区域预报模式(ARPS)对0414号台风"云娜"进行数值模拟,其中把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引入模式,模拟结果表明ARPS模式能较好模拟台风"云娜"的移动路径、中心气压强度变化及台风大暴雨;并利用模式输出的组合反射率与雷达组合反射率资料比较来检验模拟结果.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台风自身结构是引起0414号台风西折路径的重要原因;浙南闽北地形对0414号台风的影响作地形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浙南闽北地形使0414号台风移动路径出现右偏现象;浙南闽北地形对0414号台风强度影响较小,地形对深入内陆后台风强度变化有较明显的影响;浙南闽北地形对0414号台风暴雨有增幅作用,降水分布更加不均匀.  相似文献   

15.
曹春燕  江崟  朱小雅 《气象》2005,31(9):71-74
比照路径相似台风的降雨制作台风降雨预报是台风业务预报的常规方法之一。但0307号台风伊布都和0312号台风科罗旺的路径虽然极为相似,降雨强度却有明显差异。分析显示:0307号台风伊布都在西进过程中,副热带高压持续控制江南、华南大部至南海地区并不断加强西伸,东风急流减弱和口。值较小不利于台风降水云系的发展;而0312号台风科罗旺在进入南海前,南海受辐合带控制,在其西进过程中副热带高压不断减弱东退,东风急流加强,有利于台风右前方螺旋云带发展。这是造成科罗旺距离深圳虽远于伊布都,但降水却更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利用MICAPS系统操作平台提供的高层200hPa流场、温度场及500、700hPa变高场分析、T106数值预告场等资料对9806号台风的成功预报实例。并由此而引出了几点新的预报思路。  相似文献   

17.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对0312号台风"科罗旺"路径变化特点、造成广西台风大风历史极值以及沿海强降水的天气原因进行分析,认为①后期贝湖低槽发展南伸影响了副高的稳定,同时南海高压减弱消失等原因导致了台风运动路径由前期偏南西移转为后期偏北西移;②台风穿过雷州半岛南部前后,副高脊线持续南压,使后期北抬的台风与副高之间气压梯度增大,台风中心涡度变化小、uv分量明显增大,是造成近海大风历史极值的主要原因;③南海、盂加拉湾一带季风云涌与台风相遇是造成沿海强降水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8.
运用实况资料、NCEP/NCAR六小时再分析资料以及2014年CMA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对1409号超强台风"威马逊"近海急剧加强的特征及成因进行探讨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华北槽东移,引导地面冷空气南下,副高西退略北抬,与"威马逊"形成了"东高西低"和"北高南低"的形势,增大两者间梯度,使"威马逊"强度加强;近海急剧加强24h内,台风暖心对称化结构加强,强暖中心往高低层扩展,低层偏南暖湿气流输送持续加强,对流层上层辐散不断增强,台风高层环流的西侧和北侧亦是辐散的大值区,台风西行北上的过程中利于其强辐散的维持和加强;台风中心正涡度柱急剧增大,并向对流层上层扩展,配合弱的垂直切变,利于台风的急剧加强;另外,物理量的分析也表明,"威马逊"近海急剧加强前24h内,台风环流附近大气层结不稳定度有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源自东风波动的0915号台风"巨爵"在自东向西靠近广东沿海时出现了近海急剧加强的异常现象。利用热带气旋定位资料、NCEP全球同化分析资料、卫星云图以及海上平台自动站探测资料等对"巨爵"近海加强特征和成因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巨爵"形成源自于西太副高南侧的东风波动,副高演变及引起的"北高南低"和"东高西低"的形势与"巨爵"环流增强发展密切相关;弱的垂直风切变、高空明显的辐散出流以及台风中心正涡度增大并向对流层中上层拓展有利于"巨爵"强度增强;低层弱冷空气南下,一方面从增加气压梯度和温度梯度来加强台风环流和暖心结构,另一方面通过触发外围对流云团发展并往台风中心输送进而对"巨爵"近海加强产生重要的触发作用;孟加拉湾西南季风气流、105°~110°E附近越赤道气流和西太副高西侧东南气流3支气流汇合为"巨爵"近海加强提供了充沛水汽条件。  相似文献   

20.
高安宁  李菁  陈见  祁丽燕 《气象科技》2016,44(4):653-658
利用MICAPS常规资料、中尺度自动站资料以及NCEP、ECMWF等数值预报产品资料,采用天气学诊断分析方法,对1409号超强台风"威马逊"近海加强、造成广西异常暴雨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威马逊"经过的海域温度异常偏高,西南季风急流增强,以及垂直风切变小,有利于"威马逊"近海加强;2"威马逊"与季风急流在海南文昌近海相遇,促使台风中心附近潜热能持续增大,暖心结构更趋于完整,是"威马逊"强度突然加强的重要原因;3充沛的水汽输送和水汽辐合、强烈的上升运动是造成"威马逊"异常暴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