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江西近50年寒露风演变趋势及其对双季晚稻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江西省81个代表站1959—2008年的气象资料和14个农业气象站1983—2007年的双季晚稻观测资料,对江西省寒露风的发生情况和演变趋势,以及寒露风出现日数与空壳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寒露风约十年九遇,且赣中的发生频率要高于赣北和赣南;寒露风有提前出现的趋势。寒露风日数每增加1d,可造成空壳率增加0.4%—3.0%。  相似文献   

2.
重要天气过程概述江西省气象台郑婧1冷空气过程2011年9月17—21日,江西出现一次明显的大风、降温天气过程,赣北、赣中平均气温下降10—12℃,赣南下降8—10℃。受冷空气影响,19—25日江西出现了轻到中度、局部重度"寒露风"天气。2高温过程  相似文献   

3.
雨洗花灾害是江西省早稻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基于1981-2017年江西省早稻种植区81个气象站逐日降水量资料和14个水稻观测站发育期和产量资料,利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REOF)等方法,探讨江西省早稻雨洗花灾害的时空变化和分区特征并得到典型场。结果表明:江西省早稻雨洗花灾害发生频率总体呈东北高、西南低,赣北南部高、两侧低的分布特征,高值区位于萍乡北部、宜春南部、新余、南昌、抚州北部至赣东北地区,发生频率在60%以上,低值区位于赣州和吉安西南部,发生频率低于40%。轻度雨洗花灾害持续影响江西省大部分地区,且自1992年以来呈现发生频率增加、影响范围扩大的趋势;重度灾害主要发生在赣东北,经历了两个活跃期和两个低发期。根据REOF分析结果,可将江西省早稻雨洗花灾害划分为赣北南部、赣中、赣东北、赣南和赣北北部5个区域。赣东北为重度雨洗花灾害高风险区,赣北南部为轻度雨洗花灾害高风险区,赣中、赣北北部为轻度雨洗花灾害次高风险区,赣南为雨洗花灾害低风险区。  相似文献   

4.
1961—2010年桂北晚稻寒露风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广西融安1961—2010年逐日气温和降水量数据,按2008年中国气象局颁布的"寒露风等级气象行业标准",统计该地区近50 a寒露风发生情况。结果表明,近50 a晚稻寒露风屡年发生;从危害日数和天气过程次数来看,以轻度和湿冷型为主;从危害敏感期来看,抽穗开花期影响最严重,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次之,幼穗分化期影响相对较小;从寒露风出现早晚、危害日数和过程次数来看,寒露风年际变化较大,且自21世纪以来寒露风危害呈现减弱趋势。  相似文献   

5.
一、寒露风指标及气候规律。 寒露节气前后,受北方冷空气南下影响,造成日均温≤21.0度,连续≥3天的低温夫气,对晚稻抽穗扬花造成低温冷害,结实率低,空秕粒增加,产量低,即称寒露风。我县历年寒露风多年平均出现日期为10月1日,最早出现于9月12日(1967年),最迟出现于10月23日(1983年),振幅40天。9—10月出现各占一半,多数年份出现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占68.8%,9月中旬占12.5%,10月中下旬出现占18.8%。  相似文献   

6.
正江西省2016年10—12月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日照偏少。其间出现的主要气象灾害为10月初寒露风、10月中旬后期至下旬初台风、11月连阴雨和大雾;总体上天气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利大于弊。10月,气温偏高,降水接近常年同期,日照明显偏少。月初受冷空气影响,全省73县(市、区)达轻—中度寒露风气象灾害标准,造成崇仁、都昌、上高、安义等地部分处于抽穗扬花期的晚稻结实率下降,减产10%—30%;但全省90%以上的二晚已于低温前安全齐穗,寒  相似文献   

7.
贵港近50年寒露风发生规律分析及对晚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贵港气象观测站近50年的9月、10月逐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雨日资料,对贵港的寒露风气候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找出贵港寒露风天气过程发生的基本规律。结果表明:贵港出现寒露风天气的平均日期为10月17日,最早日期9月20日,出现的概率达到86%,其中湿冷型寒露风天气过程占59%,中度和重度等级寒露风天气分别占28%、24%。同时结合贵港晚稻的生长发育期,研究寒露风对贵港晚稻的影响,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基于广西1961—2020年88个气象站观测资料,分析寒露风初日时空变化特征、50%及80%保证率初日,并结合水稻发育期资料对广西双季晚稻抽穗安全期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在时间上,广西寒露风初日以0.23 d/10a(P<0.05)的速率呈微弱提前趋势,呈不对称的“W”形特征;在空间上,广西寒露风初日呈高纬度早、低纬度晚,山区早、平地晚的“阶梯式”分布特征。(2)广西寒露风初日存在22年、12年、8年、3年4个周期变化,其中22年是广西寒露风初日的主要周期,未发生明显突变。(3)广西双季晚稻平均齐穗期以0.22 d/10a(P<0.05)的速率推迟,抽穗扬花期遭遇寒露风影响频率为21.9%。建议适当调整晚稻播种期,使其齐穗期提早3~7 d。桂中北地区应谨慎推广晚稻中晚熟品种,以避免受突发性的寒露风灾害影响。  相似文献   

9.
秋季低温早(指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或以上≤20℃的初日早),是危害连作晚稻安全抽穗扬花的主要气象因子之一。尤以9月25日前出现的早期低温往往与抽穗扬花盛期相遇,常造成严重的空壳和翘穗。  相似文献   

10.
寒露风是“寒露”节气前后,由于北方较强的冷空气侵入我县,温度急降的一种干冷或湿冷天气。是我县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寒露风期间,正是晚稻进入孕穗、扬花、灌浆的时期。水稻对低温的反应特别敏感。在寒露风的影响下,由于气温急降,低温干燥天气或者阴雨天气的不利因素的影响,水稻幼穗发育,花粉受精和灌浆等,都遭到不同程度的危害。受害较轻的一般空粒或半空粒异常增多,出现豆鼓谷;受害较重的,出现“万年青”现象或者全穗不结实,颗粒无收,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损失。所以,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着“禾怕寒露风”的谚语。因此,在气象为农业生产服务中,对  相似文献   

11.
寒露风灾害评估的空间分析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寒露风发生期间,通过建立逐日温度的空间计算模型,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计算了江西省小网格逐日温度分布情况;再根据寒露风指标,进一步计算了不同地形下的寒露风灾害分布情况,并结合卫星遥感监测的晚稻种植地理分布数据,制作了全省寒露风灾害分布图,计算了各地寒露风受害面积,研究了一种新的基于3S技术的灾害分析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61—2021年汛期(4—6月)江西省83个气象站点的逐日降水序列资料,计算了江西省汛期候尺度降水集中度(PCD)和集中期(PCP),运用合成分析、趋势分析方法分析了江西省汛期降水的不均匀特征。结果表明:江西省PCD的变化区间为0.12—0.43,PCP的变化区间为5月第1候至6月第5候,说明江西省汛期降水较为均匀,但近年来降水有更集中的趋势。在空间分布上,赣南南部和赣北东部降水较为集中,降水集中期自南向北逐渐推迟,主要出现在6月中下旬。从变化趋势来看,PCP在赣南南部和赣中东部为偏早趋势,赣中北部和赣北地区有偏晚的趋势,PCD的趋势并不明显。多雨年PCD大值区主要在赣中地区,最大降水出现在6月;少雨年PCD大值区在赣北中南部和赣南东部地区,最大降水出现在5月。  相似文献   

13.
江西省双季稻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GIS技术,分析了江西省14个代表台站1956—2012年气候资料,并根据江西省双季稻生长发育对气候条件的要求,对影响江西省双季稻的3个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小满寒、高温逼熟、寒露风)指标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江西省早稻主要受小满寒和高温逼熟影响,晚稻主要受寒露风影响。小满寒灾害的高风险区主要包括修水、宜春、景德镇、玉山和广昌等地,高温逼熟灾害的高风险区主要包括赣州、遂川、广昌、吉安、贵溪、玉山和修水等地,寒露风灾害的高风险区主要包括修水和宜春。江西省早稻气象灾害中度风险等级区分布于江西省平原和盆地,重度风险等级区大体分布于周围山地丘陵地区。晚稻气象灾害重度风险区主要位于西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14.
基于1980—2020年秋季江西省83个气象观测站逐月降水数据,利用EOF方法分析了该地区秋季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江西省秋季降水场主要有4种类型,分别为全区型、北湿(干)南干(湿)型、西湿(干)东干(湿)型、中心湿(干)南北干(湿)型,累计贡献率为86.7%。1980—2020年,全区型和中心湿(干)南北干(湿)型降水呈增加趋势,而北湿(干)南干(湿)型和西湿(干)东干(湿)型降水呈下降趋势。其中全区型降水分布的年份占比75.6%,主要受大尺度大气环流的影响。北湿(干)南干(湿)型降水分布的年份占比17.1%,这是由于赣北地区受地形抬升作用,降水较多,而中南部在背风坡,降水较少,同时秋季赣北处于副热带高压边缘,且受到台风外围的影响,易发生降水,使得南北降水呈反相位变化。  相似文献   

15.
2—5月我国低温连阴雨和南方冷害时空特征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51-2007年25月我国546个站逐日平均气温和24h降水量观测资料以及南方早稻区代表站日照时数观测资料,定义了全国统一的低温连阴雨标准和早稻区低温冷害标准,并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给出了1951—2007年2—5月我国低温连阴雨和低温冷害的时空变化特征。57年中,2—5月低温连阴雨平均日数以四川盆地、贵州、江南西部和华南最多。2—5月,低温连阴雨日数呈现由长江以南向黄河流域逐渐增加且范围扩大的特征。各月低温连阴雨日数20世纪50年代较少,1997年后呈现显著减少的趋势。1963-1996年,各月低温连阴雨日数的EOF第1特征向量呈现出月际反相变化,并有年代际振荡特征。对于各地区的早稻播种而言,1951年以来,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低温冷害较华南地区偏多、偏重,但2000年以来各早稻区的低温冷害都在减少,早稻区低温冷害存在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周期振荡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为定量评估我国北方地区苹果不同干旱等级灾害时空分布特征,以我国苹果主产地为研究区域,对前人提出的干旱指数进行等级划分,结合历史灾情资料,对划分的等级进行验证;利用验证后的干旱指数,明确1981—2016年苹果不同干旱等级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划分的干旱指数等级能够较好地反映我国北方地区苹果实际干旱特征;各生育阶段甘肃省中北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各年代以重旱发生为主,山西省、陕西省、山东省以及河南省干旱等级随年代变化较大;重旱发生面积在果树萌动-花芽萌动和成熟-落叶生育阶段1981—2000年随年代变化逐渐增加;各生育阶段无旱和重旱高频区频率高于50%,轻旱和中旱高频区频率高于30%;1981—2016年轻旱发生范围最大,果树萌动-花芽萌动生育阶段的重旱和盛花-成熟生育阶段的中旱站次比呈显著上升趋势。研究区域西北地区干旱严重,且发生频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湖南晚稻洪涝过程等级指标构建与演变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湖南晚稻为研究对象,基于1961—2010年双季晚稻种植区68个气象站的降水资料、17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的生育期观测资料,采用历史灾情反演方法,构建晚稻大田生长期3个生育时段、3个洪涝等级的洪涝灾害样本125个,应用Q-Q图拟合、W检验和t分布区间估计方法,计算晚稻分生育期(移栽-分蘖期、拔节-孕穗期、抽穗-成熟期)不同洪涝致灾等级(轻、中、重)的过程降水量临界值,构建晚稻洪涝过程等级指标,并进行独立样本验证检验;应用M-K检验等方法分析1961—2010年湖南晚稻洪涝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指标验证与历史记录有较高一致性;同一洪涝等级的指标阈值从大到小依次为抽穗-成熟期、拔节-孕穗期、移栽-分蘖期;20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是湖南晚稻洪涝发生最严重的年代,总洪涝次数在1994年发生突变;晚稻轻涝在抽穗-成熟期发生率最高,中涝和重涝在拔节-孕穗期发生率最高;总洪涝的高发地区位于郴州、岳阳地区;随年代推移,晚稻各等级洪涝和总洪涝高发区均呈现由北向南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