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五种赋存状态轻烃在我国相关油气藏上的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轻烃与环境作用的本质,可以把轻烃在自然界的赋存状态分为:游离态、溶解态、物理吸附态、化学吸附态及水合态。根据5种赋存状态轻烃在空间位置上的分布特征(体现在含量与组构上)就可以对对应地层及下伏地层的含油气信息进行识别与评价,5种赋存状态轻烃的组分及含量特征在我国相关油气藏上方都有丰富的石油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2.
顶空气分析技术在井中化探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向华 《安徽地质》2002,12(2):140-144,150
简述了顶部空间气分析技术的理论基础、样品采集和分析方法,顶空气气所分析主要是弱吸附轻烃,其组成和含量上的特征可直接反映对应地层及下伏地层的含油气信息.运用于井中化探,可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利用顶空气分析的轻烃的组成和含量上的特征可准确预测与判断油气层的位置与性质.  相似文献   

3.
南方碳酸盐岩地区沼泽对土壤酸解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油气化探重要指标酸解烃的赋存机理为化学吸附轻烃。由于目前酸解烃分析方法所能解吸的主要为与样品中碳酸盐相吸附的轻烃,在南方碳酸盐岩出露地区,水动力条件弱的沼泽地区有利于碳酸盐的淤积,故沼泽地区对土壤酸解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碳酸盐含量的干扰。  相似文献   

4.
静态顶空气分析技术在油气化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静态顶空气分析技术主要是物理吸附轻烃及溶解轻烃,其组成和含量上的特征可直接反映对应地层及下伏地层的含油气信息.运用于地表化探,预测与判断油气层的横向剖面位置与性质;运用于井中化探,利用轻烃的组成和含量上的特征可准确预测与判断油气层的纵向剖面位置与性质.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测定土壤中吸附态轻烃(酸解烃、顶空气轻烃)的方法,采用适于批量处理的酸解烃样品制备和通过振荡、加热达到解吸平衡的顶空气样品制备的前处理方法,在优化的仪器条件下,对天然气水合物区土壤中吸附态轻烃进行检测。顶空气轻烃的方法检出限为0.018×10^-6(以甲烷计算),精密度为6.6%(甲烷)-16%(异丁烷);酸解烃的方法检出限为0.016μL/kg(以甲烷计算),精密度为2.2%(甲烷)~19%(正戊烷)。该方法应用于大批量实际样品分析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轻烃的分析方法及其在石油地质研究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沉积岩中广泛存在着吸附状态的C_2~C_7轻烃,目前尚未发现生物体可以合成这类轻烃,尤其是芳香烃相环烷烃。因此沉积物中的轻烃主要与有机质的热成熟作用或者油气的直接活动有关。随着深度和地温的增加,轻烃的成份及含量都有明显的变化,因而轻烃分析可以作为油气地球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从七十年代开始随着生油理论的深入研究,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7.
页岩油资源评价技术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页岩油赋存特征分析,建立了适合于中国勘探开发阶段并具有可操作性的页岩油资源评价方法,对方法中所涉及的关键参数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重点探讨了不同级别页岩体积的确定、氯仿沥青“A”和热解S1轻烃恢复系数求取以及吸附油含量的计算等问题。轻烃的恢复系数受有机质的演化程度影响,随演化程度的增高而增大,而吸附油含量与页岩中的有机质含量相关,研究认为:氯仿沥青“A”中吸附油的比例约为TOC的0.2倍,热解S1中约为TOC的0.1倍。应用该研究提出的页岩油资源量计算方法对渤南洼陷古近系页岩油资源量进行了估算,并讨论了不同级别页岩对资源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对某垃圾填埋场包气带砂土吸附氨氮的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吸附等温实验主要探讨了其吸附过程、不同粒级土的吸附贡献和吸附氨氮的3种形态。结果表明:样品土对氨氮的等温吸附线符合Langmuir模式,原土的计算最大吸附量为435 mg/kg;中砂、细砂和实验原土的吸附能力大小顺序为:原土>细砂>中砂;在样品土中,粉质粘土随着初始铵溶液浓度的升高吸附绝对量和吸附贡献率都在上升,由50 mg/L时的43%贡献率上升到400 mg/L时70%的贡献率,成为原土吸附氨氮的主要贡献者;随着初始铵溶液浓度的升高,水溶态铵、可交换态铵和固定态铵的绝对量都大致呈上升趋势,它们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12.3、97.5和214.0 mg/kg;铵溶液中的铵离子进入粘土中的大致顺序为:颗粒表面的扩散层(主要为水溶态铵)→吸附层(主要为可交换态铵)→矿物晶格内部和晶层空间(主要为固定态铵)。  相似文献   

9.
页岩气以吸附态、游离态和溶解态存在于页岩储层中,其中吸附态为主要赋存状态,考察页岩气解吸特征对于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选取了位于南方海相页岩储区的四川和湖北荆门等地的页岩样品,对其常规地球化学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页岩样品有机碳含量较高且发育较为成熟;采用MSB磁悬浮天平等温吸附仪进行等温解吸实验并对解吸速率和解吸效率进行计算,结果表明:30~10 MPa时页岩解吸量很低并且无明显变化;10~05 MPa时页岩解吸量迅速上升,该阶段为主要解吸段;吸附势理论可用于判断页岩气解吸情况和页岩样品解吸性能强弱,吸附势越大越不利于解吸  相似文献   

10.
吸附态是页岩气的主要赋存状态之一,对吸附气含量的准确评价是页岩气勘探开发中的重要环节.在页岩吸附气含量评价过程中,所选用的等温吸附模型是否遵循页岩气的赋存状态及其微观作用机理,是决定模型适用性的关键所在,也是决定吸附气含量评价准确性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对页岩气在孔隙表面的赋存状态及其微观作用机理开展深入研究,为科学地优选或建立吸附气评价模型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巨正则蒙特卡洛(Grand Canonical Monte Carlo,简称GCMC)法分别模拟甲烷在有机质和伊利石孔隙中的吸附特征并得到分子构型,并进行分子动力学(MD)模拟使体系达到充分平衡.在此基础上,根据气体浓度分布、密度场分布以及分子间相互作用等特征阐明页岩气在孔隙表面的赋存状态及其微观作用机理.研究表明,页岩气在孔隙表面的吸附作用并非单层吸附,吸附相可划分为强吸附层、弱吸附层和二者之间的吸附层波谷.强吸附层主要受到矿物表面的吸附作用;吸附层波谷与弱吸附层既受到矿物表面的吸附作用,又受到不同吸附层之间的吸附作用.Langmiur模型与BET模型的假设条件与此机理不严格相符,可能对模型评价精度造成一定影响.对页岩气在孔隙表面赋存状态及其微观作用机理的研究,有望为吸附模型的优选或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颜自给 《矿产与地质》1996,10(6):423-428
吸附烃是油气化探的主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反映从油气藏运移出来的烃类气体。应用吸附烃法找地下油气藏应排除地层、地形、地貌景观的干扰异常。不同地层上方土壤中吸附烃含量变化可能与地层沉积时间、沉积环境有关;不同地形、地貌景观下土壤中吸附烃含量异则是由于地化环境(pH值等)所致。消除这些干扰因素的最简单方法是分区统计背景值,或者用不同异常下限或用衬度值圈定异常。经校正后的异常能更真实可靠地反映油气藏,已在四  相似文献   

12.
东沙海域潮汕坳陷中生界研究程度相对较低,油气分布规律不明,为了加强对该区油气分布和富集规律的研究,针对潮汕坳陷西部地质目标首次应用微生物地球化学勘探技术(MGCE),探讨其含油气性。MGCE技术以轻烃微渗漏理论为基础,采用地质微生物学方法和地球化学方法检测研究区海底表层的微生物异常和吸附烃异常,预测研究区下伏地层中油气的富集区及其油气性质。检测结果显示研究区西部凹陷的斜坡区微生物异常呈块状发育,轻烃微渗漏强度变化大,可能为潜在油气富集区,酸解吸附烃成果显示可能的油气性质为干气和凝析油气。  相似文献   

13.
全球范围内超深层油气的不断发现,对经典的生烃理论提出了挑战,外源氢加入的有机-无机复合生烃过程引起了广泛关注。基于地质观察统计数据,分子氢在沉积盆地中分布广泛,形成机制复杂。在地质环境中,水和水-岩反应、深部流体等途径产生的无机氢是最主要的外部氢源。可控加氢模拟实验揭示了沉积盆地的氢逸度水平是调控烃类产物生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干酪根的加氢裂解是沉积盆地中易于发生的生烃过程。外源氢介入生烃过程的前提是环境氢逸度大于沉积有机质本身的氢逸度,其有效范围受生烃母质化学组成和结构的制约,约起始于生油高峰之后,约终止于沉积有机质H/C=0.3之时。亦即,有机-无机复合生烃作用是沉积盆地超深层生烃的有效途径。在其有效发生的范围内,油气资源类型依然由生烃母质类型(化学组成和结构)、成熟度和受热历史等因素决定,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不同于经典理论的生烃模式。外源氢的参与,在成熟阶段可小幅度提升生油产率;在高—过成熟阶段可显著增加天然气产率;在高成熟阶段,加氢脱烷基作用最大可增加50%的轻质油/凝析油产率;在过成熟阶段,加氢脱甲基-开环作用最大可增加约5倍甲烷产率。有机-无机复合生烃模式的确立,丰富了传统生...  相似文献   

14.
黄土热处理酸解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祁士华  董勇 《地球科学》1995,20(6):701-704
酸解烃是石油及天然气地球化学勘查中极为重要的指标,黄土样品经过热处理后酸解烃含量显著增加,通过油气区和非油气区黄土热处理酸解烃对比研究得出热处理酸解烃对油气地球化学勘查无意义,经过黄土的矿物成分,地球化学实验和酸解烃甲烷碳同位素分析得出热处理增加的烃类来自于碳酸盐矿物中有机物的热解,正常状态条件下酸解烃分析对地球化学勘查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深层油气流体相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深层(5000m)是我国深层油气勘探当前的一个热点风险领域。为给区域下步油气勘探提供参考,通过对区内烃源岩和油气进行系统的地质地球化学正演、反演对比综合研究,重点分析了油气流体相态。结果表明,研究区深层稳定发育石炭系—二叠系四套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普遍达到中等—好质量,类型多种多样,既可生油亦可生气,加之所有烃源岩均已基本进入高—过成熟演化,因此深层油气流体相态总体应高熟轻质,可能包括高熟轻质油、干酪根裂解气、油裂解气等。原油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原油随埋藏深度增加、层位变老,油质有逐渐变轻的趋势,成熟度有逐渐增大的趋势,保存条件亦逐渐变好,因此预测深层原油油质更轻、成熟度更高、保存条件更好。天然气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中浅层天然气可能属于混合来源,包括干酪根裂解气和油裂解气,规模性的高过成熟天然气可能在深层。因此,研究区深层油气资源丰富,相态轻质,成藏有利,值得勘探。这些认识还可供具有相似油气地质背景地区在研究和勘探时类比参考。  相似文献   

16.
赵新华  薛国华 《物探与化探》2000,24(3):212-214,224
地表油气化探中,测点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别是样品介质条件的变化,对不同方法指标所产生的干扰作用有明显的差异,通过对吸附丝、酸解烃和相态烃方法的抗干扰性比较,发现吸附丝指标具有明显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7.
松辽盆地深部油气已成为今后油气战略性接替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松科二井连续取样的6042组103种单体的轻烃组分数据显示,轻烃组分垂向分布特征呈现明显的分段性,整体可划分为6个区段:Ⅰ段(井段470~1000 m)罐顶气峰面积小,出峰个数少,主要以甲烷为主,重烃较低,为浅层低熟油气段。Ⅱ段(井段1000~2800 m)罐顶气峰面积小,出峰个数多;甲烷含量中等,重烃含量普遍较高;有机质类型以Ⅰ型为主,处于成熟阶段,为常规油气段。Ⅲ段(井段2800~3320 m)罐顶气峰面积小,出峰个数较少、零散;甲烷含量整体较高,重烃含量与Ⅳ段相似,表明该段气源可能来源于Ⅳ段。Ⅳ段(井段3320~5940 m)罐顶气峰面积大,集中分布在3400~3800 m和5200~5400 m井段,明显高于Ⅲ段和Ⅴ段;为Ⅲ型烃源岩,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Ⅴ段(井段5940~6200 m)罐顶气峰面积、出峰个数低;甲烷和重烃含量较低。Ⅵ段(井段6200~7018 m)出峰个数、罐顶气峰面积低;甲烷含量较高,重烃含量中等,其总体特征与Ⅳ和Ⅴ段不同,推测深部可能存在气源。上述垂向分布特征反映了白垩系、侏罗系和前侏罗系在油气成因类型、成熟度和含气性及其油气来源等具有不同的特征,为松辽盆地深部非常规天然气探索拓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沉积盆地波动过程分析方法在中国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国勇  杨明慧 《世界地质》2004,23(3):295-300
沉积盆地波动过程分析方法是一种较新的盆地分析方法。该方法以物理学中有关波的理论为基础,以波动的观点来分析地壳运动,从地层资料入手,通过恢复地层原始厚度,计算沉积速率,建立反映盆地沉积—剥蚀过程的波动方程。据此进行波动过程分析,借助方程的参数,得到波动周期;通过波动方程对时间积分,可以定量分析剥蚀量;对波动方程进行分析,得到波动过程。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预测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和成藏旋回。此方法在国内的一些盆地已得到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The Deccan Syneclise is considered to have significant hydrocarbon potential.However,significant hydrocarbon discoveries,particularly for Mesozoic sequences,have not been established through conventional exploration due to the thick basalt cover over Mesozoic sedimentary rocks.In this study,near-surface geochemical data are used to understand the petroleum system and also investigate type of source for hydrocarbons generation of the study area.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favorable areas identified by integrated geophysical studies.The compositional and isotopic signatures of adsorbed gaseous hydrocarbons(methane through butane) were used as surface indicators of petroleum micro-seepages.An analysis of 75 near-surface soil-gas samples was carried out for light hydrocarbons(C1-C4) and their carbon isotopes from the western part of Tapti graben,Deccan Syneclise,India.The geochemical results reveal sites or clusters of sites containing anomalously high concentrations of light hydrocarbon gases.High concentrations of adsorbed thermogenic methane(C_1 = 518 ppb) and ethane plus higher hydrocarbons(ΣC_(2+) = 977 ppb) were observed.Statist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samples from 13% of the samples contain anomalously high concentrations of light hydrocarbons in the soil-gas constituents.This seepage suggests largest magnitude of soil gas anomalies might be generated/source from Mesozoic sedimentary rocks,beneath Deccan Traps.The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methane,ethane and propane ranges are from-22.5‰ to-30.2‰ PDB,-18.0‰to 27.1‰ PDB and 16.9‰-32.1‰ PDB respectively,which are in thermogenic source.Surface soil sample represents the intersection of a migration conduit from the deep subsurface to the surface connected to sub-trappean Mesozoic sedimentary rocks.Prominent hydrocarbon concentrations were associated with dykes,lineaments and presented on thinner basaltic cover in the study area,which probably acts as channel for the micro-seepage of hydrocarb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