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GPS多普勒频移测量速度模型与误差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GPS多普勒频移观测量可以获得高精度的速度测量结果。文中先给出GPS载波相位观测方程,在此基础上,详细推导了GPS多普勒频移测量载体速度的数学模型。然后在相对测量模式下,讨论各种误差对速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几种GPS测速方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GPS高精度定位结果、原始多普勒频移观测量,以及由载波相位中心差分而获得的多普勒频移观测值,它们都可以用来获得高精度的速度测量结果。主要从测速精度方面,对这3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并作算例分析。  相似文献   

3.
原始多普勒观测值可以用于测定速度、平滑伪距和周跳的探测,不论在哪个方面使用,都需要了解其精度情况,本文意在用实际测量数据来评价其测量精度,并分析测量精度与卫星高度角的关系。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原始多普勒观测值的内附合精度是1-2cm/s,外符合精度是2-3cm/s,可以推断原始多普勒观测值的精度约为2cm/s。另外原始多普勒观测值的误差与卫星高度角有关,高度角越大,误差越小,反之,高度角越小,误差越大,确切关系可以用分段函数来描述。值得说明的是这是一个针对特定试验的精度评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不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4.
宋紫春 《测绘科技通讯》1994,17(2):22-24,21
本文概括了近年来瑞士在空间大地测量工作中取得的新进展,其中主要介绍了卫星多普勒测量和GPS测量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我国海疆辽阔,大小海岛星罗棋布,对这些岛屿,特别是远海岛屿与大陆之间的大地网联测,始终是常规大地测量方法所不能解决的问题。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卫星多普勒测量给大地测量提供了新的途径,也给海岛联测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利用GPS多普勒频移观测量可以获得高精度的速度测量结果.文中先给出GPS载波相位观测方程,在此基础上,详细推导了GPS多普勒频移测量载体速度的数学模型.然后在相对测量模式下,讨论各种误差对速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自激光红外测距技术在测量方向应用以来,逐渐改变了以往测角布网的传统方法,好些单位用三边测量建立控制点如我国有的部门已建立多普勒定位网、特级导线,激光测距网作为全国性的大地控制点。  相似文献   

8.
基于重力频移方程,可通过两个接收机接收GPS卫星信号确定频移观测量,由此可确定任意两点之间的重力位差,进而确定它们之间的高程差。在频移测量中,经典多普勒效应是最主要的干扰源。本文阐述了影响频移测量的各种误差源,特别研究了用于消除多普勒效应影响的一种方法,称为多普勒消除法,利用这种方法可以使频移测量的精度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9.
使用GPS观测量不仅可以确定运动载体的位置,而且可以计算载体的运动速度。多普勒观测量一般用于速度的测定。多普勒观测量既有原始输出的(对于部分接收机),也有由相位观测值导出的,而且有两种频率的观测值,它们均可以独立用于载体速度的计算,当然也可以综合起来测定载体速度,后者还未见报道,且值得探讨。本文讨论了用多种多普勒观测值综合测速的问题,给出了综合测速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其精度,评价了其优缺点,处理了实际测量数据,给出了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10.
美国海军卫星导航系统自1967年开始交付民用以来,已进行了大量的地面控制测量工作,突破了使用经纬仪和电子测距仪传统地面测量的限制,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卫星多普勒定位技术的精度、经济和效率,目前看来已经达到极限,而且不能实时定位,无法满足军事上越来越需要的快速定位的要求。有鉴于此,美国海、陆、空三军早在七十年代初  相似文献   

11.
GNSS海面反射信号的建模对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反射测量(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Reflectometry,GNSS-R)遥感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海面GNSS反射信号建模问题,本文采用Z-V模型研究了GNSS反射信号的时延一维相关功率和时延-多普勒二维相关功率特征,分析了不同风速下一维相关功率的变化情况,讨论了时延间隔和多普勒间隔对时延-多普勒图(delayDoppler map,DDM)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海面GNSS反射信号的相关功率对海面风速具有敏感性,在DDM波形仿真中,应选择合适的时延与多普勒间隔参数.该模型可模拟不同海况下海面GNSS反射信号的相关功率,为GNSS-R反射信号模拟及海洋遥感应用提供理论模型支撑.  相似文献   

12.
从全球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nternational Terrestrial Reference Frame,ITRF)的建立、维护与发展,卫星测高、卫星重力等的发展及应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卫星激光测距(Satellite Laser Ranging,SLR)、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VLBI)、卫星多普勒定轨定位(Doppler Orbitography by Radiopositioning Integrated on Satellite,DORIS)的融合应用,海洋测绘和室内定位的发展等几个方面综述了大地测量学及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最新进展,并提出中国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与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应用及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3.
国际卫星多普勒大地测量讨论会曾经开过两次,第一次于1976年,第二次于1979年。第三次于1982年2月7日至12日,在美国克鲁塞斯(Las Cruces)的新墨西哥州立大学召开。它由美国国防制图局和美国海洋与大气管理局的国家海洋测量局共同发起,经国际大地测量协会、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和美国测量与制图学会赞助。会议总主席为美国国防制图局水文地形测量中心大地测量处的理查德·彼特(Peat),技术主席为国家海洋测量局属大地测量处的威廉姆·斯脱郎基(Strange)。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卫星多普勒测量在我国大地测量和各项工程技术上应用的前景,从数据处理方法上发挥多普勒定位的潜在精度,我们利用自己编制的全套软件系统,对武汉地区卫星多普勒网的观测数据进行了短弧平差,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武汉地区卫星多普勒网由十五个点组成,共分六期进行观测。该网用于这次平差计算的原始数据占全部观测值的96.5%(以通过次数计)。在数据预处理的基础上,我们对该网进行了平差计算。它包括三个部分:单点定位、分区平差和整体平差。对该网成果的分析比较是从七个方面进行的。结果表明,采用这套软件所得的平差结果是可靠的。同时,就今后如何进一步改进卫星多普勒测量内外业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航空重力测量中确定载体速度的静态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空重力测量需要一定精度的导航信息,其中也包括载体的运动速度,用于计算厄特弗斯改正,本文作者参考文献[1][2]中的利用GPS多普勒频移观测值确定运动载体速度基本原理,自行研制了VAES(Velocity and Acceleration Esti-mation System)软件,用静态试验数据验证了理论的可靠性、软件的稳定性和该方法可以达到的精度。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载体水平速度的确定精度可达1-2cm/s,满足航空重力测量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卫星多普勒定位技术在我国大地测量中的应用不断发展。至今我们不仅完成了全国卫星多普勒网的布测工作,而且,许多测绘部门为在困难地区建立测图控制和进行地区性三角网的联测等也都进行了许多有益的试验。  相似文献   

17.
用载波相位精密定位需保证相位无周跳,而1周的小周跳仍是目前双频定位中难以解决的问题.MW(Melbourn-Wübbena组合)法联合电离层残差法探测周跳应用广泛,但MW法精度不足.为此,本文提出重构多普勒积分的新方法以替换MW法.该方法基于信号传播的多普勒模型,仅利用广播星历和伪距定位的位置,即可重构出比多普勒观测量...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用于检测GPS接收机动态性能的天线转动测试系统,分析了天线圆周转,动引起的多普勒频移变化规律,提出了利用多普勒频移反推卫星仰角的基本方法,同时给出了利用该转动测试系统在检验GPS接收机动态测量精度和跟踪性能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9.
ADCP全称为声学多普勒剖面流速仪(AcousticDopplerCurrentProfiler),是一种根据声学多普勒频移效应用矢量合成方法测量水流速度剖面的仪器,ADCP可测出水流流速矢量的东向、北向和垂向分量,为工程项目的河道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提供原始三维流态数据,为河势分析、河道冲淤计算、河道演变分析提供资料,由于天然河道水流特性及ADCP测流原理导致在测量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底沙运动、流速脉动、外界磁场影响等,因此探索ADCP与GPS的应用问题及对策来完成内河河道流态测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针对受手机芯片、工艺等限制,智能手机原始伪距观测值测量噪声大,易受多路径等误差影响,致使常规数据处理手段无法满足较高精度的定位需求等问题,该文提出了基于多普勒平滑伪距的方法。该方法综合利用多普勒观测值具有较好的观测精度,且不受多路径误差的干扰的优势,采用多普勒观测值对伪距进行平滑,研究确定了多普勒平滑策略和阈值,较好地改善了数据质量。实验数据表明:多普勒平滑伪距可较好地改善数据质量,提高定位精度,定位结果在E方向提高了67.8%、N方向提高了64.9%、U方向提高了6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