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佛山市基塘系统空间格局演变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珠三角西部的佛山市为研究区域,以3个时相(1988、1998和2006年)的Landsat TM卫星数据为数据源,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基塘系统的空间变化,结合GIS技术与统计数据分析基塘系统空间格局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88-2006年间,佛山市基塘系统的变化呈先快速增长、后略有减少的趋势;基塘系统的增长部分多由农田转换而来,主要是因为基塘(主要是鱼塘)的经济效益高于传统农业的经济效益,且随着基塘系统内部的结构调整(基-塘比例的失调),传统的基塘正向单一的鱼塘演变.传统的基塘系统在珠三角正在逐渐消亡.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花卉产业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福建省的花卉产业发展存在着一定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因素,优势和劣势、机遇和威胁之间也存在着相互转化的互动关系,利用福建省近几年的花卉产业发展资料,运用SWOT法分别对福建省花卉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具体分析,结合福建省的实际情况,在花卉生产管理、区域特色优势品种规划、花卉生产和经营思路、花卉基地、花卉协会的行业指导、花卉发展环境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于2017年4月2日和3日,在云南普洱五湖国家湿地公园内的"退塘还湿"鱼塘和湿地公园周边对照鱼塘,开展了野外调查,对比了补种本土植物荷花(Nelumbo nucifera)、香蒲(Typha orientalis)、李氏禾(Leersiahexandra Swartz)、水马齿(Callitriche stagnalis)和引种外来植物再力花(Thalia dealbata)、纸莎草(Cyperus papyrus)、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对鱼塘植物群落修复和水质改善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补种本土植物的鱼塘岸带植物物种数显著高于对照鱼塘和引种外来植物的鱼塘的物种数(n=27,p0.001),水体浊度显著低于对照鱼塘和引种外来植物的鱼塘(n=27,p0.01);补种本土植物和引种外来植物都可以有效改善鱼塘水体的水质;补种本土植物的鱼塘的水体温度和p H分别显著下降了2.9℃和1.3,水中的总氮、总磷、氨氮、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和叶绿素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了89.8%、76.5%、83.5%、82.6%、85.7%和95%;引种外来植物的鱼塘的水体温度和p H分别显著下降了3.4℃和1.0,水体总氮、总磷、氨氮、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和叶绿素含量也分别显著下降了79.6%、82.4%、73.2%、61.6%、66.1%和68.5%。与引种外来植物相比,补种本土植物在维持鱼塘植物物种多样性和改善水质方面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桑基鱼塘是粤港澳大湾区传统特色生态农业,研究基塘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空间格局和水环境演变能为桑基鱼塘的保护与开发提供借鉴。选取粤港澳大湾区1986年以来Landsat系列卫星影像,采用监督分类与目视解译的方法,借助水体变化强度指数和综合扩展系数等划分基塘变化类型,分析大湾区基塘面积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1986—2013年,大湾区基塘面积波动增加,总面积增长84.17%;2013—2019年基塘面积持续萎缩,减小31.30%;(2)2013—2019年,25个研究单元中有17个从增长型或稳定型转变至萎缩型;(3)城镇化、产业转移、政府引导和财政目的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大湾区基塘演变过程;(4)未来大湾区基塘面积演变会继续呈萎缩态势并将长期保持。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快速城市化的影响,城市化区红树林的多种生态环境问题亟待解决。评述了目前福田红树林所面临的水环境污染、基围鱼塘功能退化、鸟类监测与保护、红树林病虫害、生物入侵等生态问题。结合国内外相关经验与模式,提出了快速城市化区红树林的保护对策:(1)严控污水排放,引入红外热成像等遥感技术高效识别水体污染源;(2)持续完善滩涂-红树林-基围鱼塘的布局模式,维持生态系统稳定;(3)构建红树林鸟类远程实时监测与识别系统,促进智能识别技术在生态保护领域的应用;(4)建立高效预警体系,加强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研发,重视昆虫性信息素等方面的研发应用;(5)谨慎对待引种植物,防治外来生物入侵。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盐城海岸带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江苏省盐城海岸带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在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选用1992年、2002年和2006年的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研究了3个时期江苏省盐城海岸带湿地的景观格局特征及其景观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盐城海岸带湿地中的自然湿地面积在不断减少,与1992年相比,2006年,研究区自然湿地面积共减少了62.6%(50 640 hm2);其中,光滩面积共减少了90.2%(28 515 hm2),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地面积共减少了63.5%(16 062 hm2),碱蓬(Suaeda salsa)地面积共减少了62.9%(11 820 hm2).与1992年相比,2002年,盐城海岸带湿地景观变化主要是光滩与鱼塘、光滩与米草(Spartina spp.)地、芦苇地与鱼塘和碱蓬地与鱼塘之间的转换.与2002年相比,2006年,研究区景观变化主要是米草地与鱼塘、鱼塘与农田、碱蓬地与芦苇地之间的转换.江苏省盐城海岸带湿地景观变化最明显的区域为射阳河口-新洋港、斗龙港-川东港和川水港-老坝港三个区域.  相似文献   

7.
胡伟平 《热带地理》2003,23(3):284-288
对城镇群体概念进行了辨析,基于生态学理论提出城镇群体是具有个体、种群、群落3种基本空间组织状态,由"人"与"地" 二元构素组成的复杂"人-地"生态系统.据此阐述了城镇群体按照3种基本空间组织状态与二元构素划分的空间关系基本类型.分析了集聚与扩散、增长与演替、遗传与突变(应激)、共生与竞争、寄生(绞杀)与袭夺等城镇群体空间关系的行为方式.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进行了城镇群体空间关系的区域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8.
张浩 《地理教学》2011,(21):17-19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快的区位因素;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的推进过程,两次产业转移(20世纪70~80年代传统制造业由香港和台湾向珠江三角洲的转移和20世纪90年代部分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向粤东、粤西转移)对移入地及移出地的影响;工业化是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基塘系统研究进展与新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塘系统是中国珠江三角洲富有特色的农业生态系统,在传统农业时期曾发挥过重要作用.近些年由于受到诸多人为不利因素的影响,其环境趋于劣化,农业生产功能日益萎缩.如何通过空间配置与优化,发挥景观生态服务功能将是基塘系统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综述了近30a来国内外基于农业生态、土地利用景观视角对中国基塘系统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教活地理概念,可以巧用模型演示的形式。例如.讲授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这一举世公认的生态农业模式的概念时,就可以用如下的方法进行:用一长宽各约三、四十厘米的浅盘,装上泥土和浅水成坑坑洼洼状,表示珠江三角洲低洼的地方.然后用调匙挖泥成塘,堆泥成基,基上插以不同小枝条,分别代表桑或蔗或果树,往“塘”里放进玩具鱼或剪纸鱼。  相似文献   

11.
珠江三角洲是东、西、北三江会合而成的一个冲积大平原.从行政区域上应该包括九个县(南海、番禺、顺德、中山、三水、新会、东莞、珠海、宝安)、三个县级市(佛山、江门、石岐)和一个省辖市(广州).面积约达13,512平方公里,占全广东省土地总面积5.9%.虽然珠江三角洲面积不大,但在农业生产上却是一个特殊优异之地.蚕桑、甘蔗、鱼  相似文献   

12.
珠江三角洲是东、西、北三江会合而成的一个冲积大平原.从行政区域上应该包括九个县(南海、番禺、顺德、中山、三水、新会、东莞、珠海、宝安)、三个县级市(佛山、江门、石岐)和一个省辖市(广州).面积约达13,512平方公里,占全广东省土地总面积5.9%.虽然珠江三角洲面积不大,但在农业生产上却是一个特殊优异之地.蚕桑、甘蔗、鱼  相似文献   

13.
流动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若干解释(1990、2000)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鲁奇  王国霞  杨春悦  曾磊 《地理研究》2006,25(5):765-774
本文对我国1990、2000年间流动人口在东、中、西部和东部地区中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福建三个亚区的分布变化以及这一分布变化与上述各地区各相关经济与非经济因素变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10年中流动人口东、中、西部分布变化与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变化高度一致;而10年中流动人口在东部地区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福建这三个亚区层面的分布变化则与经济发展要素变化有一致的方面,也有不一致的方面。珠江三角洲及福建的经济增长带来了流动人口的大幅增长,除珠江三角洲劳动密集型企业众多外,这可能与该区域地方社会人文等文化本底所决定的经济发展制度及习俗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依据珠江三角洲及其附近地区超过24条河流、80处河流阶地、97个沉积物年龄等情况,可知本区第一级半埋藏阶地具有天然堤地貌和加积型特征,与全新世河漫滩组成冲积平原.山前半埋藏洪冲积阶地与全新世洪冲积扇组成山前倾斜平原.这两种平原地貌衔接过渡,沉积物同期异相,全新统通常是上更新统阶地面被蚀低后的补偿性沉积.多项证据显示新构造运动趋势:在中更新世以间歇性构造抬升为主,自晚更新世以来却变成间歇性下沉或稳定.自晚更新世以来包括珠江三角洲及其汇入的各大河流中下游地区一起构造下沉,所以珠江三角洲不是断块型三角洲;横穿广从断裂和瘦狗岭断裂的众多小河河谷地貌在该断裂处无显著变化,显示自晚更新世这些小河河谷形成以来该两断裂无明显造貌运动.  相似文献   

15.
深圳湾是水鸟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内的重要滨海湿地之一,为数以万计的迁飞水鸟提供了重要的停歇地、繁殖地和越冬地。通过比较深圳湾广东内伶仃岛-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2号~4号鱼塘生态恢复前、后的水鸟物种和种群数量,以水鸟为指示物种,分析2号~4号鱼塘生态恢复项目的具体成效。研究结果表明,2号~4号鱼塘进行生态恢复后,水鸟群落的物种和种群数量明显增加,与2015年9月至2016年5月期间(恢复前)相比,2018年9月~2019年5月期间(恢复后),水鸟物种数量和种群数量分别增加了28种和13 737只;鸻鹬类是生态恢复区域的主要栖息类群;水鸟群落的Margalef指数逐年增大;2017年9月~2018年5月期间(恢复后),鱼塘生态恢复区水鸟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2.621)、Pielou均匀度指数(0.688)都最大,说明该时间段水鸟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水平最高且群落中不同物种种群数量分布相对均衡;鱼塘生态恢复后,春、秋迁徙季水鸟群落的物种和种群数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6.
创建基塘生态系统学科 饮誉海内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厚水 《热带地理》2016,(4):521-523,531
钟功甫教授是我国知名地理学家。1980年起,他带领课题组与联合国大学合作,对基塘生态系统进行跨学科的深入研究,出版了《珠江三角洲基塘系统研究》《基塘系统的水陆相互作用》等多部专著和论文,形成基塘生态系统学科——一门崭新的具有国际水平的学科。其学术成就和学术思想为我国地理科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大气微生物优势 种群及时空分异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JWL-IIB新型固体撞击式多功能空气微生物采集仪,于2005至2007年,分别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对珠江三角洲8个城市(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惠州、中山)的四个不同的功能区(交通枢纽、商业区步行街、居民区和工业区)161个样点,进行大气微生物采样、测定与时空分布规律初步研究,拟为珠江三角洲城市环境污染的综合防治和卫生防疫工作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大气微生物真菌的优势种群有:曲霉属(Aspergillus)、青霉属(Penicillium)、枝孢属( Cladosporium)、芽枝霉属(Clodosporium)等,共19属21种,细菌的优势种群有芽孢杆菌属(Bacillu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等,共4属15种。大气微生物含量在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广州和东莞较高,细菌比真菌含量高;室内较室外高,无绿化地较有绿化地高,大气微生物含量在全年中,春、夏季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8.
闫小培  毛蒋兴  普军 《地理学报》2006,61(6):613-623
在评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遥感土地利用数据和统计资料,应用定量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技术从定性与定量的角度系统全面地开展了珠江三角洲巨型城市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人文因素研究。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与人口、经济发展、城市化与工业化及政策因素密切相关,这些因素深刻影响着该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定量分析是对定性分析的验证,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珠江三角洲巨型城市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因子可归纳为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与工业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外资等6个因子,并且各因子的影响作用大小不同。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起1979年前,珠江三角洲(本文指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中的“小三角”,以下简称本区) 虽号称鱼米果菜之乡,但经济发展较慢,开放程度不大,工农业总产值人平只有749元,1979年后,本区经济发展迅速,见表1。从表中看出,1984年本区工农业总产值人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外商直接投资业绩与潜力的时空差异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林彰平  闫小培 《地理研究》2005,24(4):620-630
回顾广东省外商直接投资历史,选取10项影响其直接投资潜力的要素指标,构建业绩指数和潜力指数进行定量分析认为:(1)广东省已经取得了很高的外商直接投资业绩,但是外商直接投资业绩指数总体上呈稳定而缓慢的下降趋势。(2)无论是潜力还是业绩,珠江三角洲的核心区域一直是广东省外商直接投资高水平区域,珠江三角洲外商直接投资分散化空间分布趋势主导了全省外商直接投资的分散化趋势。(3)广东省大部分地市外商直接投资业绩水平的增长快于潜力水平的提高,但广州、深圳和佛山等中心城市外商直接投资业绩都不同程度地滞后于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