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4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十五年国内外城乡互动发展研究述评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城乡互动发展是通过资本、劳动力、物质、信息等社会经济要素在城乡空间的双向流动而 形成的一种空间关联的地域关系。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进程中, 开展城乡互动发 展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有利于拓宽地理学的研究体系, 为新一轮的区域规划和城乡规划提供新的 研究架构; 有利于城市和乡村的共同发展和区域空间结构的整体优化。文章从内涵、内在机理和 驱动因素、模式、实现途径等方面总结了近十五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城乡互动发展研究的主要成 果, 指出当前的研究大多倾向于定性化和静态层面的研究, 定量化研究和不同时空尺度的动态研 究还较为欠缺。因此, 加强城乡互动发展内在机理的系统解读、加强城乡互动发展时空演变机制 和规律的研究、深入开展我国不同类型区域城乡互动发展的模式和优化对策的研究将是该领域 亟待深入探讨的几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论吴传钧的治学精神——恭贺传钧师八十华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奇 《地理研究》1998,17(1):1-3
吴传钧,江苏省苏州市人,生于1918年4月2日,我国着名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原国际地理联合会副主席(1988~1996),《地理研究》杂志顾问。吴传钧院士投身地理学60多年来,为中国地理学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今年是吴先生诞辰80周年,本刊发表鲁奇文章,以示祝贺,并向吴传钧先生表示崇高的敬意。  相似文献   
3.
以构建高效信息传输网络为代表的全球信息化浪潮正在蓬勃兴起。这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类社会的一次革命性变革,对人类社会生产方式、产业结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从世界范围看,信息产业从传统的第三产业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新兴产业的趋势已日益明显。信息产业可以成为中国跨世纪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具有持久效能的高效经济增长点。而将汽车工业作为全国2/3省区“九五”期间的支柱产业是不适宜的。加快发展信息产业,也是中国根据自身的国情,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两个转变”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19802000北京市农业土地生产性的变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鹏飞  鲁奇  傅桦  李娟 《地理研究》2006,25(4):719-729
根据1980、1990、2000年的统计资料和实地走访观察,本文分析了北京市乡镇一级的粮食作物、蔬菜作物和果品作物的分布格局及农业土地生产性近20年的变化。研究认为:1980年北京农业生产分布格局与土地生产性为比较典型的杜能模式;随着农业经营的多样化,1990年和2000年北京农业土地生产性呈现出多样的分布格局;北京粮食作物、蔬菜作物、果品作物的分布格局及农业土地生产性近20年的变化与此阶段的农业生产政策、农业以外的社会经济活动变化有较强的关联性;对北京以上问题的研究为验证杜能、辛克利亚、布莱昂特城市周边农业地域研究经典理论的演变提供了实证案例。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乡关联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区域比较分析   总被引:59,自引:8,他引:59  
曾磊  雷军  鲁奇 《地理研究》2002,21(6):763-771
科学评价城乡关系的发展程度和发展状况是城乡一体化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在分析了影响城乡融合诸多因素的基础上 ,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一套用以反映区域城乡关系发展特征及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 ;并用此评价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值———城乡关联度对我国 31个省 (直辖市 ) 2 0 0 0年城乡关系发展状态进行了静态评价 ,评价结果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城乡两大开放系统之间的要素流转情况和区域城乡关系发展的实际水平。文中对城乡关联度概念及其评价方法的提出是对城乡关系及其量化评价研究所做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6.
薩卡文曾在1959年合成了铀试剂Ⅲ,并建议用光电比色法测定釷、铀、锆。在著作中提出了于鋯石中不用分离居外元素(包括锆元素)而测定钍的方法。在论文中叙述了在岩石中使钍呈氟化物分出后进行钍的测定。在著作中詳细地阐明了铀试剂Ⅲ与钍的反应操作条件,并提出了用这些试剂以萃取光电比色法测定钍。文章也谈到使钍吸附在阳极上分离后测定少量钍。  相似文献   
7.
2010年北京市流动人口预测   总被引:33,自引:5,他引:28  
李永浮  鲁奇  周成虎 《地理研究》2006,25(1):131-140
针对北京市流动人口样本数据量小、不连续等特点,本文采用Logistic曲线拟合和等维递补灰色预测理论,预测“十一五”期间北京流动人口的增长情况。首先,通过Logistic曲线拟合与外推,掌握流动人口增长的总趋势;其次,选定不同长度的人口序列以建立多个等维递补灰色模型,检验并分析各种预测结果的合理性与不足;最终确定北京市流动人口增长预测的高、中、低方案。实践表明,灰色等维递补预测法对“小样本”、“贫信息”的人口预测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流动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若干解释(1990、2000)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鲁奇  王国霞  杨春悦  曾磊 《地理研究》2006,25(5):765-774
本文对我国1990、2000年间流动人口在东、中、西部和东部地区中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福建三个亚区的分布变化以及这一分布变化与上述各地区各相关经济与非经济因素变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10年中流动人口东、中、西部分布变化与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变化高度一致;而10年中流动人口在东部地区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福建这三个亚区层面的分布变化则与经济发展要素变化有一致的方面,也有不一致的方面。珠江三角洲及福建的经济增长带来了流动人口的大幅增长,除珠江三角洲劳动密集型企业众多外,这可能与该区域地方社会人文等文化本底所决定的经济发展制度及习俗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当前城市网络和金融地理研究,以全国336个地级以上行政单元(城市)为研究对象,以33家国内外银行的88022个网点各城市间的级别和数量分布为基础数据,运用链锁模型、Zipf法则、社会网络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中国市间联系和城市节点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和长江中游等五大城镇密集区之间的联系成为这一网络的主干,东西部网络密度以胡焕庸线为界呈现明显差异;城市联通度的规模分布符合Zipf法则,但呈现明显的双分形特征,各城市的节点度同样以胡焕庸线为界在东西部呈现显著差异;此外,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所分别对应的城市整体联通度和相对联通度在空间分布上也存在明显差别;上述结构特征同各城市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从形成机制上看,朝向集中化和均衡化的一般空间政策和行业空间政策对这一网络格局的形成具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