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长效硅钾肥是一个钾肥的新品种,为了探索其肥效,在甘蔗上施用了长效硅钾肥和氯化钾。试验结果表明:在甘蔗上施用长效硅钾肥不仅能提高甘蔗的产量和甘蔗的糖分含量,而且能增强甘蔗的抗逆性,还对甘蔗县有催熟作用,可使甘蔗提前15天收获,肥效明显优于施用氯化钾肥。  相似文献   

2.
驻马店地区土壤钾肥施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该区1994年土壤耕层养分普查,查明全区土壤严重缺钾,经过多点钾肥试验和大面积示范推广,证明施用钾肥有显著增产效果,本文就该近年来钾肥试验,示范结果作一综述分析,以利提高钾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施用不同畜禽粪便土壤剖面中重金属分布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不同粪便集中施用情况, 选取禹城市3 个畜禽养殖区, 通过采集不同旱地农田土壤剖面样品, 研究典型重金属元素随粪便施用程度的变化、土壤剖面中重金属垂直分布特征以及施用不同畜禽粪便土壤剖面中重金属分布的差异。结果发现,长期施用畜禽粪便土壤剖面中重金属Cu、Zn、Pb、Cr、As的含量要高于未施用畜禽粪便的对照土壤剖面, 其中Cu、Zn 超过对照组较大;偶尔施用畜禽粪便土壤剖面Cu、Zn、Pb、Cr、As 的含量低于长期施用畜禽粪便土壤剖面, 且与未施用畜禽粪便的对照土壤剖面相差不大。牛粪集中施用区土壤剖面中Cu、Pb、Cr、Cd、Ni 等重金属存在较为明显的淋溶下移性, Hg、As两元素存在较为明显的表层或亚表层聚集现象;猪粪集中施用区土壤剖面各重金属除Cr、Ni 外, 都显示出较为明显的表层或亚表层聚集现象;鸡粪集中施用区的土壤剖面Cu、Pb、Cd、Cr、Ni 存在一定的淋溶下移性, 而Zn、Hg、As等3 种元素存在显著表层亚表层聚集现象。长期施用不同畜禽粪便的不同土壤剖面Cr、Ni、Cd、Pb 等含量变化差异明显, 而As、Hg差异性不显著;施牛粪与施鸡粪剖面中的Zn, 施猪粪与施鸡粪剖面中的Cu差异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根据在禹城站养分平衡试验场20个养分池内连续三年的试验,通过比较精确的田间试验和取样分析,探讨了估养了以禹城为代表的黄淮海平原类似地区农田生态系统氮、磷、钾营养元素的平衡。试验结果表明,在黄河冲积物母质上发育的土壤,钾的供应能力很强。在当前产量水平(12000kg/ha/a)施用钾肥无效果,并出现“奢侈性消移”。氮、磷元素尤其是有效性氮和磷明显缺乏,是影响作物生产的主要因素。养分损失的主要途径是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盐渍土施用硅肥后土壤及作物中氮、磷、钾、硅等营养元素的分析,发现施硅肥后土壤中的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效硅含量都有明显提高,小麦茎杆和籽粒中的氮、磷、钾、硅的含量也比对照处理的含量高,小麦抗逆性、光合作用等都有明显改进,增产幅度达22.7%;最后简要说明了硅肥对盐渍土的改良作用。  相似文献   

6.
山东青州市耕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状况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调查山东省青州市不同耕地利用方式间土壤养分数据,利用数理统计处理软件对土壤养分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对耕地利用方式与土壤养分状况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探讨。结果表明,不同耕地利用方式对土壤中有机质、大量元素以及中量元素都有显著的影响。对有机质和大量元素的影响程度为碱解氮>有效磷>全氮>速效钾>缓效钾>有机质;对中量元素的影响程度为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硅>有效硫;土壤中的微量元素除有效锌、硼在不同耕地利用方式间有差异性外,耕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对有效锰、铜、铁以及氯离子均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经发酵的酒精废渣用于沙地改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科尔沁沙地试验了经发酵的酒精废渣对沙地土壤理化性状及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废渣中含有较高的有机质和作物所需的氮磷养分,施入沙地土壤后,经过一个生长季,土壤的保水性能明显提高、容重降低0.02~ 0.16 g·cm-3、pH值下降0.05~ 0.75、有机质增加0.05%~ 0.58%、全磷和全氮分别增加0.002%~0008%和0.002%~ 0.072%;适量施用该废渣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但过量施用对小麦和荞麦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水稻施用硅肥研究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章首先综述了水稻施用硅肥后增产的机理,以及施用硅肥对水稻的叶片、植株、根系和抗逆性产生的积极影响,然后对水稻施用硅肥的增产效果以及增产幅度与土壤有效硅含量的关系作了总结,认为各地区施用硅肥的增产幅度存在差别,且北方一般高于南方;不同土壤类型,缺硅临界值应不同,并提出了华北平原的缺硅临界值为250mg/kg。最后,对今后的研究趋势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东莞市农田土壤和蔬菜重金属的含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从东莞市采集118 个农田土壤样品和43 个蔬菜样品, 测试其中Cu、Zn、Ni、Cr、Pb、 Cd、As 和Hg 等8 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 并结合GIS 制图和数据统计, 对农田土壤中重金属 的空间分布和来源、土壤和蔬菜中重金属的富集特征及其潜在风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农田土壤中Cu、Zn、Ni、Pb、Cd 和Hg 等元素含量均高于相应元素的广东省土壤背景值, 其中, Pb (65.38 mg kg-1) 和Hg (0.24 mg kg-1) 含量分别为其对应背景值的1.82 和2.82 倍。与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II 级标准(pH < 6.5) 相比, 土壤中Cu、Ni、Cd 和Hg 含量样本超标率分别为3.4%、5.9%、1.7%和28%, 表现为以Hg 为主的多种重金属共同污染。土壤 中8 种重金属中Cu、Zn、Ni、Cr 和As 等元素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 Pb、Hg 和Cd 等元素主要与人类活动有关。空间分布上, Cu、Zn、Ni、Cr、Pb、As 和Hg 等7 种重金属含量呈现出西部高、东部低的特点, Cd 含量在西北部和东南部较高, 西南部较低。与《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05) 等相关标准比较, 蔬菜中Ni、Pb 和As 含量的样本超标率分别为4.7%、16.3%和48.8%。蔬菜中重金属富集系数的顺序为: Cd > Zn > Cu > As > Ni > Hg > Cr > Pb。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再生水灌溉对地下水的重金属污染风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野外取样分析再生水灌溉、长期污水灌溉条件下土壤剖面和地下水中重金属含量, 预测再生水灌溉对地下水的重金属污染风险。结果表明:污染严重的Cr、Cu和Zn等3种元 素主要在土壤表层0~20cm累积, 0~180cm土层呈先降低后升高, 之后再降低的变化趋势。 污染较轻的As、Ni和Pb在0~60cm土层含量差异不大, 0~180cm土层大致呈先升高后降 低的变化趋势。所有重金属在土壤剖面90cm左右的土层中均存在高值区, 该层含量高于上、 下土层, 高值区的分布位置与北京剖面土壤发生层的分布特征一致, 与成土母质自然发育有 关, 并非表层土壤重金属向下淋溶沉积而成。综合土壤剖面重金属分布特征和调查区地下水 重金属浓度情况, 重金属向下层土壤迁移的趋势很小, 即使凉水河灌区污染严重的Cr、Cu、 Zn,主要在土壤表层累积, 并未导致地下水重金属污染。在当前的水质条件下, 农田再生水 灌溉输入的重金属量低于大气沉降和有机肥施用, 再生水灌溉导致地下水的污染风险小于大 气沉降和有机肥施用。因此相对于大气沉降、有机肥施用等输入途径, 再生水灌溉导致地下 水重金属污染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1.
生态交界带特征与动态变化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论述了生态交界带是两个以上生态系统交接的过渡带,它具有特有的生态系统结构,生态交界带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物质,能是以及信息的交流与相邻生态系统有密切的联系,但又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其动态变化机理显示生态交界带内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均衡状况。  相似文献   

12.
13.
采用相关年度数据,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技术,详细分析了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现状,并探究了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异对CO2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已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享受型转变,但农村居民仍旧停留在以"吃穿用"为主的传统消费阶段,这使得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对CO2排放存在巨大差异。据测算,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对CO2排放的影响几乎是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对其影响的10倍。鉴于此,我国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不仅需要改变生产方式,更需要转变居民消费理念、调整消费结构、引导居民合理消费,使居民消费行为由高能耗消费向低能耗消费转变。  相似文献   

14.
托木尔峰南坡冰川水文特征及其对径流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托木尔峰地区冰川消融和冰雪融水径流对温度和降水变化有很好的响应,冰面消融与同期温度之间呈线性相关性,冰川年消融深与消融期6~8月份平均气温呈指数关系。过去40年来托木尔峰地区年冰雪融水量增加了8~10×108m3左右,而在区域温度持续升高的趋势下,冰雪融水补给量将会持续增加。冰雪融水对河流补给的季节集中性和多年变化的稳定性,造成水资源量高度季节集中和平稳的年际变化。通过对本地区河流月流量持续性分析表明,本地区河流月径流量持续性很差,并且冰雪融水补给越高,持续性越差,对充分利用区域内水资源产生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16.
Speculations on the Thermal and Tectonic History of the Earth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ummary.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Earth's thermal history and convection in the mantle is exploited to elucidate the early evolution of the Earth. It appears probable that convection extending over almost all of the mantle has dominated vertical heat transport throughout the whole of the Earth's history. Only in boundary layers at the surface and at a depth of 650–700 km is conduction likely to be important. The resulting evolution appears to be consistent with geological observations on early Precambrian rocks.
Various arguments are put forward in favour of two horizontal scales of convective flow in the mantle at depths less than 650 km. The large scale flow is related to the motion of major plates, and must be ordered over distances of more than 5000 km. Its evolution and energetics are discussed and there are no obvious problems in maintaining the proposed convective motions. Small scale flow with an extent of the order of 500 km appears necessary both to explain the heat flow through older parts of the Earth's surface and to reconcile the geophysical observations with the results of numerical experiments. Though the existence of the small scale flow is at present speculative, various tests of its presence are proposed.  相似文献   

17.
18.
东北地区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服务和居住生活4个方面构建了东北地区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03,2010年两个时间截面,运用AHP法和熵值法,对东北振兴以来东北地区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空间布局总体保持稳定,但有均衡布局发展的趋势;东北地区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空间扩展有由“点—轴式”向“网络式”迈进的趋向;省际发展不平衡,辽宁水平最高,但相对下降,内蒙东部最低,黑龙江、吉林两省水平中等并稳步上升;各级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变化特点各异,区域中心城市差距在缩小,资源型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总体水平欠佳.  相似文献   

19.
沙漠倒置河床是干旱区一种特殊的河流状正地貌,这种地形倒置现象蕴含着河床由负转正的重要环境变化信息。本文遵循地貌学思路,基于全球范围内对沙漠倒置河床的研究报道以及野外勘察工作,对该地貌的空间分布、形态特征、物质组成、沉积结构以及形成机制进行了详细梳理。总体而言,世界各大主要沙漠地区均发育该地貌类型,其表层多为岩石碎屑或胶结物硬层,下伏质地相对松软的砂、黏土物质,由于河床和河岸周边沉积物的差异化侵蚀,河床被相对抬高。基于此,对火星倒置河床的成因机制、物质组成和形成时间进行了讨论。尽管对地球上沙漠倒置河床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但未来研究仍需对其形成年代及其代表的气候意义进行深入分析;同时还应更多地与不同类型的火星倒置河床进行类比研究,这将对揭示火星水文活动和环境变化等科学问题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课题级地调查的基础上,以响水涧抽水蓄能电站工程的建设规模和工程区动物资源的现状为依据,论述了电站工程的兴建对本区的动物的影响,不如何防止生态失衡提出了基本措施,对今后类似工程兴建具有借鉴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