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级是为了有效划分用地整理潜力而进行的,通过确定分级方法,合理划分出农村居民点的土地整理潜力级,有助于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相关规划的编制。本文综合考虑了影响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自然、经济、社会三方面因素,构建了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分级的指标体系,运用AHP法确定评价分级指标的权重,采用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整理潜力评价分级。将淮安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区划分为5级,并针对不同级别的潜力区域提出了相关整理模式和用地策略。  相似文献   

2.
规划调整完善中,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的测算需要在理论潜力的基础上分析修正为现实潜力。本文首先测算农村居民点整治理论潜力,考虑到自然、经济社会等限制因素,分析测算现实潜力。通过选取自然限制因子,将其与农村居民点现状叠加分析,开展自然适宜性评价,获取宜耕性整治潜力;分别选取7个经济可行性指标和6个社会因素可行性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其影响权重,通过消除量纲影响的标准化数值与自然、经济、社会限制因子权重加权后,取得综合整治潜力指数。以重庆市长寿区为例,测算农村居民点在自然、经济、社会要素的评价体系限制下新增耕地的潜力。测算结果表明,长寿区2011~2020年通过农村居民点整治新增耕地潜力为851.04公顷,新增耕地潜力系数为9.23%,长寿区各镇街2011~2020年新增耕地潜力约为14.29~97.64公顷。  相似文献   

3.
多目标逼近法农村居民点潜力释放时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为探索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释放时序,在分析外界社会经济影响和内部自身实力评价的基础上,运用多目标逼近法(TOPSIS)计算侯马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释放时序的综合分值,得出侯马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释放时序和整理模式。结论是农村居民点整理应采用多元化、因地制宜的模式,加强和引导限制发展区农村居民点的搬迁和安置工作,兼顾宏观土地政策与农民长远利益。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土地利用粗放,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严重制约了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中国城镇化进程。全国范围开展的土地整治工作目的就是改善农村农用地耕作条件和改良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文章运用景观格局理论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在建立农村居民点空间节地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农村居民点社会经济发展潜力评价,通过节地模式判定矩阵确定农村居民点建设节地方向和整理模式。文章宏观上分析了北京市通州区各乡(镇)空间节地情况,微观上对通州区台湖镇通过了空间节地评价和社会经济发展潜力评价,得到三镇农村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初步方案。  相似文献   

5.
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是土地整治规划的重要环节。以广西省宾阳县为例,采取不同整治模式下不同潜力测算方法的研究思路,设计了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的模型及流程:根据农村居民点现状规模及居住户数,将其划分为不同的整治类型(中心村、保留村及拆迁村);构建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模型,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即结合实地调查结果,提出潜力测算修正系数的确定方法,借助GIS空间分析功能,提出获取农村闲置土地信息的改进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农村居民点整治,宾阳县2020年可释放总潜力面积为486.07 hm2,所构建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模型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量数倍于城市居民点用地,大有整治挖潜的空间。从当前的现状看,城镇化和农村居民点整理是农村居民点集约化的两条途径;政府主导、市场为辅是农村居民点集约化筹资的主要模式。但是,本应该随着国家城市化加速而逐步减少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张,现却呈现出与城镇用地同步增长的态势,农村居民点用地的集约化程度逐步走低,城市化水平增加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却增加2.3平方米。究其原因,主要有缺乏村庄科学规划的引导、城市化配套政策滞后,以及农村居民点用地的使用权流转不畅等。今后应结合各种投资能力,确定集约化的潜力,制定相应的集约化计划,加快村庄整理,推进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农村居民点综合整治的意义及整体思路。在对政和县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测算了到2020年政和县农村居民点潜力与整治目标,提出了不同区域农村居民点综合整治的模式以及促进农村居民点综合整治目标实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针对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优化研究未考虑规划影响的问题,该文提出了集成空间相互作用理论与规划影响的方法。首先参照城镇发展规划对农村居民点类型进行划分,然后依据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和研究区的实际情况,从发展基础、生产条件、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4个方面建立了农村居民点潜能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修正后的潜能模型计算各农村居民点的潜能值,将孟河镇农村居民点划分为城镇化型、中心村、基层村、拆并村4种类型。在对农村居民点类型微调后,针对不同的类型提出相应的布局优化方案,对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倪斌 《现代测绘》2012,35(1):17-20
农村居民点形成和发展与区域的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定量分析农村居民点与海拔高度、坡度、坡向、交通、河流等自然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武夷山市农村居民点的分布格局受海拔、坡度、坡向、道路、河流的影响比较明显。②农村居民点呈数量多、质量低、大散居、小聚居的空间分布特征,部分居民点分布在不适宜人们居住的区域,有待调整。因此本研究能为武夷山市农村居民点整理、农村居民点规划提供一定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0.
以沿海平原地区经济发达城镇为例,在比较分析了近年来农村宅基地变化情况的基础上,应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对农村居民点整理布局作了一些探索。实践证明,作为土地整理分支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是当前一个时期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目标的重要措施,是经济发达地区解决建设用地指标-的重要途径;通过农村宅基地的整理,可以有效解决农用地与建设用地日益加剧的矛盾,缓解建设用地供应不足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影响Sentinel-1时间失相干的因素,实验选取美国南加州柯汶纳市及其周边区域进行研究,使用50景Senti-nel-1数据,分析了不同地物的时间失相干现象,并研究了风雨等天气因素及不同极化方式对相干性的影响.主要得出以下结论:Sentinel-1数据典型地物的失相干特征区别较大,可以较好地指导地物识别、辅助...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介绍了2013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上提出的15个重要观点,包括:新型城镇化是不以损害农民权益为代价的城镇化;不能因为二元经济结构以及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存在问题,就剥夺了农民流转土地的权利;“法外经济”已呈燎原之势;在土地资源配置和权利配置中,应相机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注意区分两种性质的房产税;土地整治规划应是新农村建设的落地规划;建立耕、园、林、草大土地整治模式;探析生态用地内涵有利于将可持续发展观贯穿于规划的全过程;土地整治现场调查评价工作应当配备先进技术;结构方程模型为土地整治项目的社会效益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适宜于作挂钩适宜性评价;开展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应适时、适度、适量;货币补偿和提供新宅基地对农户行为具有明显的积极影响;土地整治公众参与不尽人意的四大原因;适时组建土地整治行业协会。  相似文献   

13.
2009年5月宁夏中北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项目正式实施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为了更好地管理好重大工程项目,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开发了宁夏土地整治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开创了国内土地整治项目信息化管理的新模式.文章详细介绍了宁夏土地整治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思想、系统结构和数据库组成及各个子系统的组成.  相似文献   

14.
土地整理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志林 《现代测绘》2011,34(4):40-42
现阶段我国多数地区土地整理的目标主要是扩大耕地数量、补偿建设占用的耕地,并未进入以提高土地生产能力、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阶段。因此,在土地整理活动中融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非常重要。本文以外屯土地整理项目为例,以期推动土地整理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15.
简要阐述了HBCORS系统及其原理,介绍了HBCORS系统下的网络RTK技术在土地整理项目中的应用,并且与传统作业方式进行了比较,列举了该技术的若干优点及待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16.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投入土地整理资金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为了使国家对土地整理的巨额投资落到实处,土地整理项目的监管至关重要。本文结合土地整理监管业务需求以及高分辨率遥感监测的特点,采用三层式设计了土地整理遥感监测系统,即应用层、系统功能层和数据服务层。根据土地整理遥感监测的特点,设计了系统的功能模块,包括文件、娩示、土地整理工程信息提取、土地整理评价、工具箱等功能模块。并基于TITANImage6.0开发平台,用Visualc++.net搭建了系统主体框架和实现了系统的大部分功能模块。下一步将对系统的部分功能模块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7.
土地开发整理对于节约土地资源、维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一项涉及多方面的复杂系统工程。3S技术为土地利用信息获取和土地开发整理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本文在总结分析3S技术特点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3S技术的土地开发整理体系,该体系可以为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微型无人机助力土地整治项目监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对土地整治项目监管的需求背景、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了利用微型无人机进行土地整治项目监管的适宜性,并分享了微型无人机在土地整治项目监管应用中的程序、方法和遥感监测发现的问题,最后对利用微型无人机改善和提升土地整治项目管理手段和监管方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保证土地整治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科学有效,本研究采用三维可视化技术构建交互式应用环境,开发出土地整理三维信息系统,应用于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和国土资源管理,为土地综合整治及国土基础数据管理的信息化、可视化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  相似文献   

20.
在安徽省提出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背景下,界定了农村土地整治与美好乡村建设耦合联动的内涵、实质和系统,探讨了安徽省池州市农村土地整治与美好乡村建设耦合联动内容,探索了农村土地整治与美好乡村建设耦合联动保障机制。研究表明,农村土地整治是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有力抓手,而建设美好乡村则是实施农村土地整治的重要目标,且二者通过农地整治系统、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系统和农村土地生态环境整治系统耦合联动。二者耦合联动的内容包括:推进农地整治工程,建设生产发展的美好乡村;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工程,建设生活宜居的美好乡村;推进农村土地生态环境整治工程,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乡村。要实现农村土地整治与美好乡村建设耦合联动需要通过构建以下机制:规划协调保障机制、创新融资保障机制、农民权益保障机制、技术支撑保障机制和制度创新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