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目标逼近法农村居民点潜力释放时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为探索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释放时序,在分析外界社会经济影响和内部自身实力评价的基础上,运用多目标逼近法(TOPSIS)计算侯马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释放时序的综合分值,得出侯马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释放时序和整理模式。结论是农村居民点整理应采用多元化、因地制宜的模式,加强和引导限制发展区农村居民点的搬迁和安置工作,兼顾宏观土地政策与农民长远利益。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土地利用粗放,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严重制约了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中国城镇化进程。全国范围开展的土地整治工作目的就是改善农村农用地耕作条件和改良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文章运用景观格局理论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在建立农村居民点空间节地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农村居民点社会经济发展潜力评价,通过节地模式判定矩阵确定农村居民点建设节地方向和整理模式。文章宏观上分析了北京市通州区各乡(镇)空间节地情况,微观上对通州区台湖镇通过了空间节地评价和社会经济发展潜力评价,得到三镇农村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初步方案。  相似文献   

3.
不同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下的耕地潜力评价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设计了农村居民点整理复耕流程,划分了农村居民点城镇化、内部改造与迁村并点3种整理模式,统筹区域农户意愿与经济条件两大影响因子,分标准定量评价不同整理模式下的现实整理潜力。综合考虑坡度、耕作半径、耕地连片度、居耕比等影响因子,以GIS空间分析为平台,构建了不同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下的耕地潜力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通过对佛冈县农村居民点的现状分析,运用SPSS软件的分析功能,筛选出影响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的评价指标,构建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及DPS软件的矩阵计算功能,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最终,根据评价指标的权重和无量纲化值,运用二次综合函数,确定目标的集约利用度。依据评价结果,提出提高佛冈县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的措施和意见。评价结果:经过探讨和评价,佛冈县各镇的集约利用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水头镇、迳头镇、龙山镇、高岗镇和汤塘镇。其中,水头镇的农村居民点用地的集约利用程度最高,但属于文中划分标准的第Ⅱ等级,归于较集约利用的范畴;汤塘镇、迳头镇、高岗镇和汤塘镇的农村居民点用地的集约利用度属于基本节约的范畴,属于文中划分标准的第Ⅲ等级。总体来说,佛冈县的农村居民点的集约利用水平较低。在评价佛冈县各镇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水平的基础上,针对佛冈县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的现状,提出了相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农村居民点综合整治的意义及整体思路。在对政和县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测算了到2020年政和县农村居民点潜力与整治目标,提出了不同区域农村居民点综合整治的模式以及促进农村居民点综合整治目标实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量数倍于城市居民点用地,大有整治挖潜的空间。从当前的现状看,城镇化和农村居民点整理是农村居民点集约化的两条途径;政府主导、市场为辅是农村居民点集约化筹资的主要模式。但是,本应该随着国家城市化加速而逐步减少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张,现却呈现出与城镇用地同步增长的态势,农村居民点用地的集约化程度逐步走低,城市化水平增加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却增加2.3平方米。究其原因,主要有缺乏村庄科学规划的引导、城市化配套政策滞后,以及农村居民点用地的使用权流转不畅等。今后应结合各种投资能力,确定集约化的潜力,制定相应的集约化计划,加快村庄整理,推进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适宜性的递阶模糊评价模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针对目前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适宜性评价的多指标性问题,借鉴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递阶模糊评价方法,并以武汉市黄陂区的部分乡镇为例进行了初步的应用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资源相对不足,土地后备资源十分稀缺,加之我国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不合理,更凸显了人地矛盾和土地资源稀缺问题。落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严格土地管理决定的要求,也是合理配置现有土地资源,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实现城乡统筹,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的必然要求,同时有利于缓解人地矛盾和解决土地资源稀缺问题。本文从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城镇建设用地需求量、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潜力等方面对崇仁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是土地整治规划的重要环节。以广西省宾阳县为例,采取不同整治模式下不同潜力测算方法的研究思路,设计了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的模型及流程:根据农村居民点现状规模及居住户数,将其划分为不同的整治类型(中心村、保留村及拆迁村);构建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模型,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即结合实地调查结果,提出潜力测算修正系数的确定方法,借助GIS空间分析功能,提出获取农村闲置土地信息的改进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农村居民点整治,宾阳县2020年可释放总潜力面积为486.07 hm2,所构建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模型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加权Voronoi图在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充分考虑农村居民点的微观状况,构建了农村居民点综合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用于评价各居民点的综合影响力,并据此将农村居民点划分为中心村、保留村及零星居民点(搬迁村)3类。引入城市地理学空间分割方法,利用加权Voronoi图划分各中心村的综合影响力范围,确定各搬迁居民点的安置去向,以维持原有的社交范围和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1.
针对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优化研究未考虑规划影响的问题,该文提出了集成空间相互作用理论与规划影响的方法。首先参照城镇发展规划对农村居民点类型进行划分,然后依据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和研究区的实际情况,从发展基础、生产条件、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4个方面建立了农村居民点潜能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修正后的潜能模型计算各农村居民点的潜能值,将孟河镇农村居民点划分为城镇化型、中心村、基层村、拆并村4种类型。在对农村居民点类型微调后,针对不同的类型提出相应的布局优化方案,对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农村居民点用地存在的问题与整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主要是运用工程技术及土地产权调整,通过村庄改造、归并和再利用,使农村建设逐步集中、集约,提高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强度,促进土地利用有序化、合理化、科学化;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对土地利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农村城镇化,发展农村经济和现代乡村社区的必然选择。一、农村居民点用地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居民点用地占地规模大,空置、闲置多农村居民点建设分散,用地超标。按国家总体规  相似文献   

13.
以沿海平原地区经济发达城镇为例,在比较分析了近年来农村宅基地变化情况的基础上,应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对农村居民点整理布局作了一些探索。实践证明,作为土地整理分支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是当前一个时期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目标的重要措施,是经济发达地区解决建设用地指标-的重要途径;通过农村宅基地的整理,可以有效解决农用地与建设用地日益加剧的矛盾,缓解建设用地供应不足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农村居民点整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居民点整治在城镇化建设、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建设用地和耕地指标控制的刚性驱动、城镇化和产业化发展巨大的用地需求,导致农村居民点整治偏重建设用地和耕地指标的满足,而忽略了土地产权主体的客观发展需求,难以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协调一致,而且在资金筹措、公共参与、整治区选取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首先对当前我国农村居民点整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然后从政府简政放权、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角度对涉及到的关键问题提出了修改建议,以期为我国的农村居民点整治、城乡统筹发展、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规划调整完善中,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的测算需要在理论潜力的基础上分析修正为现实潜力。本文首先测算农村居民点整治理论潜力,考虑到自然、经济社会等限制因素,分析测算现实潜力。通过选取自然限制因子,将其与农村居民点现状叠加分析,开展自然适宜性评价,获取宜耕性整治潜力;分别选取7个经济可行性指标和6个社会因素可行性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其影响权重,通过消除量纲影响的标准化数值与自然、经济、社会限制因子权重加权后,取得综合整治潜力指数。以重庆市长寿区为例,测算农村居民点在自然、经济、社会要素的评价体系限制下新增耕地的潜力。测算结果表明,长寿区2011~2020年通过农村居民点整治新增耕地潜力为851.04公顷,新增耕地潜力系数为9.23%,长寿区各镇街2011~2020年新增耕地潜力约为14.29~97.64公顷。  相似文献   

16.
为推进企业节约集约用地、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山东省邹城市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了以企业和农村居民点为重点的闲置低效利用土地清查清理工作,通过对企业低效用地的盘活置换、闲置土地的处置消化、边角土地的科学利用及“空心村”的土地综合整治,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零散多边形综合的质量评价,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描述要素特征确定各要素特征的评价指标,然后整合各特征评价结果,得到地图综合的整体质量评价结果。以土地利用图中的农村居民点综合为例,介绍了其质量评价的过程,验证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利用Voronoi图的城乡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覃瑜  师学义 《测绘科学》2012,(1):136-138,150
本文综合考虑居民点现状布局及相邻居民点间相互影响,以山西省晋城市为例,应用Voronoi图理论,依据熵值、聚类指数、标准差3个测度组合,将晋城市居民点划分为4种整理类型并绘制城乡用地布局等级图,结合2020年晋城市居民点用地规模预测值,进行晋城市居民点布局优化。结果显示,考虑居民点布局现状,利用Voronoi图理论及其聚合形态测度检验,为城乡居民点布局优化方案的提出提供了空间理论依据,是布局优化的直观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确定弥勒市城区住宅用地土地级别,实现土地资源在空间上的优化配置,根据弥勒市的实际情况,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构建了住宅用地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专家打分法确定了各影响因素及其权重;借助ArcGIS软件对弥勒市城区住宅用地级别进行了划分。研究结果表明,土地级别以湖泉生态园东侧为中心,由高到低呈环状过渡,且距离弥勒市区愈近、土地级别愈高。  相似文献   

20.
姜英超 《北京测绘》2018,32(5):594-598
选取威海市环翠区为评价区域,结合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相关方法和理论,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层次分析法(AHP)和多因子综合权重叠加分析法确定每个指标的权重及作用分值,划分评价单元并计算评价总分值,根据评价总分值对该区域进行土地适宜性分等定级。最终绘制出环翠区土地适宜性分级地图,为城市建设选址、城市规划等提供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