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加强兰州市对土地类型和土地利用变化的监测,本文在ENVI和ArcGIS平台上,基于最大似然分类法,利用Landsat TM和ETM+卫星遥感影像实现了兰州市的土地利用分类,然后据此生成地物类别转移矩阵。最后对1999~2011年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从范围和转变的类型进行了时空上的动态分析。  相似文献   

2.
以赣州市主城区1987年、1995年、2003年、2013年、2017年的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对研究区空间信息进行提取,得出研究区各时段土地利用遥感影像分类图。通过对遥感影像分类图的分析,得出赣州市主城区近30年来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规律,同时对影响要素进行分析,以便为城市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Landsat TM和CBERS-02B图像为遥感数据源,运用RS与GIS技术,对遥感数据的处理方法和技术流程进行系统的研究,并对汉寿县三期遥感影像进行处理,增强影像的可识别性。在野外调查和室内判别的基础上,建立研究区解译标志,采用机助目视解译方法,建立了1994年、2003年及2008年汉寿县土地覆盖数据库,提取并分析汉寿县土地覆盖变化信息。  相似文献   

4.
在GIS和RS技术支持下,利用TM卫星遥感数据,采用转移矩阵、数学模型等方法,提取了厦门市2001年、2008年2期遥感影像的专题信息,建立了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型,定性、定量地分析了厦门市土地利用变化,对其过程和驱动力进行了分析,为厦门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多时相Landsat TM/ETM+影像分析了兖州市1998年和2002年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综合考虑波段间相关系数和OIF指数,选择最佳波段组合进行图像解译,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最大似然分类器(MLC)和支持向量机(SVM)的分类方法对遥感影像进行分类。进而利用SVM分类结果进行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获取兖州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信息,并与社会经济统计资料的统计结果进行比较。最后提取TM/ETM+影像的RDVI,基于线性混合像元分解模型分析了植被覆盖的变化。结果表明,基于多时相TM/ETM+影像分析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实际统计数据较吻合,适合动态监测土地利用变化,且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土地利用变化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一种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变化检测的方法。以土地利用图为辅助数据,通过土地利用图和遥感影像的配准套合,获取影像像斑;同时,对遥感影像进行基于像素的监督分类,获取概略的类别图;再根据像斑内像素的类别编码完成子像斑的划分。以子像斑为影像分析的基本单位提取特征,以相关系数为相似性测度衡量不同时期子像斑的特征相似性,用ROC曲线(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代替经验选取的方法自动获取变化阈值,确定像斑是否发生变化。以武汉市区局部QuickBird 2002年和2005年多光谱影像、相同地区2002年1∶10 000土地利用图为实验数据进行了算法的实验,结果显示绝大部分的变化区域都可以被提取出来,实验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7.
基于遥感影像数据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松原地区TM影像为实验数据,利用遥感分类软件通过最大似然法作为平行六面体判别规则对遥感影像数据进行监督分类,并通过遥感影像地图代数和拓扑运算,完成了土地动态监测过程.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是探索Landsat TM数据不同辐射校正方法对土地覆盖遥感分类的影响。介绍了使用的3种不同辐射校正方法(ATCOR3、FLAASH以及查找表)和两种分类算法。在分类实验部分,根据样本的地理坐标在3景校正影像中分别采集训练样本并训练各自的分类器,并交叉用于其他辐射校正影像的土地覆盖遥感分类。实验结果表明:(1)用于分类器训练的样本采集自待分类影像时的分类精度明显高于采集自其他影像的分类精度;(2)3种辐射校正影像的分类结果存在差异,其中使用ATCOR3和FLAASH方法校正后影像的分类结果有更相近的精度;(3)辐射校正对分类类别的影响不同,其中对森林类型影响最大,对裸地等其他类别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9.
多源遥感数据结合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多源遥感数据结合监测土地利用变化,本文以辽宁省盘锦市2005和2015年的TM和Landsat-8影像为实验数据,对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重点分析了该研究区域的土地数据处理与分类、土地利用变化幅度模型、单一土地动态变化模型、综合土地动态变化模型、土地利用程度指数等,并分析了研究区域的转移矩阵及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多源遥感影像处理,能够很好地总结和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使研究区域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得到准确统计。  相似文献   

10.
文章探讨提高卫星遥感大范围流域下垫面分类方法:通过集合贝叶斯分类器和决策树分类器的优势,充分利用TM影像覆被信息,结合影像时相动态信息以获得分类准确的土地覆盖/利用类型;再结合DEM生成的坡度信息得到下垫面类型,最终确定水文地理单元.以河南省的东湾流域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贝叶斯法和决策树法分类各有优势,两者结合可以获取更准确的土地覆盖/利用分类结果,辅以时相类信息可以进一步修正类别间的混淆.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升金湖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玏洋 《测绘通报》2017,(10):95-99
根据1995、2000、2005、2009、2013年Landsat影像,利用监督分类方法(平行六面体、最大似然、最小距离、马氏距离)进行解译,利用高分一号影像对不同解译方法进行评价,确定最优解译方法。利用最优解译方法解译得到升金湖保护区5个时期的土地利用图。在此基础上利用ArcGIS景观格局分析工具,通过分析其水域面积、图斑数、破碎度等要素,得出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土地利用变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利用对近20年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特征分析的研究,为区域土地利用开发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高分一号(GF-1)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颗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其包含地物信息较为丰富,已应用于土地利用信息提取,但在水利工程库区土地利用调查方面研究较少。本文以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库区为例,首先对库区影像进行了基于RPC模型的正射校正、几何精纠正等预处理;然后针对GF-1的传感器响应特性,采用基于多元线性波段拟合的方法对多光谱与全色影像进行融合,该方法相对于传统分量替换法具有更好的融合性能;最后综合利用影像的光谱、纹理及形状等特征,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对融合后的库区影像进行了地类信息提取与分类精度评价。试验结果表明,融合影像可以有效提取水利工程库区的土地利用信息,总体分类精度达到87.9%,Kappa系数为0.836,能够满足库区土地利用调查和变化监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于金羽  范明华  纪亚洲 《现代测绘》2012,35(2):26-27,30
面向地籍变更调查对精度和效率方面提出的更高要求,研究基于手持差分GPS与无线网络技术的地籍变更调查系统,快速实现GPS信号遮挡地区地籍特征点坐标的解析测量与信息的无线上传,提高了地籍变更调查的精度与速度,为“二调”后地籍变更调查提供新的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14.
GIS与SPSS集成分析区域土地利用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遥感、专题地图及自然与社会经济统计等数据,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建立了吉林省镇赉县土地利用变化专题数据库;利用SPSS软件,对引起镇赉县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因子进行分析,建立因子分析模型,分析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提出土地优化利用策略,为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及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ASTER和TM/ETM+遥感数据融合监测土地覆盖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人们纷纷选择IKONOS、QUICKBIRD、SPOT-5等高分辨率影像监测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之际,以北京海淀区为例,尝试采用Brovey变换和主成分分析(PCA)法融合ASTER、TM/ETM+中等分辨率影像,充分利用ASTER、TM/ETM+数据的多光谱和较高空间分辨率特性,挖掘其在土地覆盖变化监测中的潜力,为大规模监测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提供科学参考。研究将2003年ASTER多光谱3N、2、1波段与1999年ETM+PAN波段进行Brovey变换;1992年TM543与1999年ETM+PAN波段进行PCA融合,快速发现土地覆盖变化信息。经验证,变化发现精度达92.50%,符合项目精度要求。试验表明:在缺乏高分辨率影像的地区,选择价格相对便宜的AS-TER和TM/ETM+数据,采用Brovey变换和主成分分析(PCA)法进行融合,可有效监测土地覆盖变化,节约动态监测成本,二者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以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作为研究区,利用TM1、2、3波段组合的遥感影像数据,采用Erdas、ArcGIS、ArcView等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2007年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图像预处理及目视解译,获取了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7.
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应用是地理国情普查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以东莞市1999、2003、2008年以及2013年的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为基础,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等模型,对东莞市建成区14年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9~2013年间东莞市农业生产用地和生态用地面积大量减少,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增加,以耕地和构筑物的面积变化最为活跃,研究后期土地利用动态度呈现减缓趋势;1999、2003、2008年以及2013年东莞市建成区内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分别为:309.23、332.39、350.15、357.94。土地利用总体处于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8.
Land-use/land-cover information constitute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in the calibration of many urban growth models. Typically, the model building involves a process of historic calibration based on time series of land-use maps. Medium-resolution satellite imagery is an interesting source for obtaining data on land-use change, yet inferring information on the use of urbanised spaces from these images is a challenging task that is subject to different types of uncertainty. Quantifying and reducing the uncertainties in land-use mapping and land-use change model parameter assessment are therefore crucial 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urban growth models relying on these data. In this paper, a remote sensing-based land-use mapping approach is adopted, consisting of two stages: (i) estimating impervious surface cover at sub-pixel level through linear regression unmixing and (ii) inferring urban land use from urban form using metrics describing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the built-up area, together with address data. The focus lies on quantifying the uncertainty involved in this approach. Both stages of the land-use mapping process are subjected to Monte Carlo simulation to assess their relative contribution to and their combined impact on the uncertainty in the derived land-use maps. The robustness to uncertainty of the land-use mapping strategy is addressed by comparing the most likely land-use maps obtained from the simulation with the original land-use map, obtained without taking uncertainty into account. The approach was applied on the Brussels-Capital Region and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Flanders region (Belgium), covering the city of Antwerp, using a time series of SPOT data for 1996, 2005 and 2012. Although the most likely land-use map obtained from the simulation is very similar to the original land-use map – indicating absence of bias in the mapping process – it is shown that the errors related to the impervious surface sub-pixel fraction estimation have a strong impact on the land-use map's uncertainty. Hence, uncertainties observed in the derived land-use maps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when using these maps as an input for modelling of urban growth.  相似文献   

19.
以1992年、2000年和2009年大冶市TM影像数据为基础,利用ERDAS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监督分类方法和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大冶市水域、建设用地、林地和耕地四大土地利用类型进行提取。随着城市化进程脚步的加快,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和污染,使大冶市耕地面积呈日趋减少的趋势。通过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的综合分析,提出更具实践性的建议,从而更好地指导大冶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定。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SPOT、TM、ETM卫星数据进行了校正、配准、镶嵌和多源多时相遥感数据融合,采用三种方法对土地利用变化信息进行提取,提高了监测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获得了矢、栅、属一体化监测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