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深圳气象台1953-2005年的雨量资料,对洪涝的两种统计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引出了更为科学和合理的"任意连续10 d/20 d雨量统计洪涝的方法"。通过检验,该方法能够较准确地反映洪涝灾害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2.
刘东华  杨琳  钟保粦 《广东气象》2007,29(1):45-46,49
通过分析比较2种目前常用的洪涝统计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更为科学和合理的“任意连续10 d(20 d)雨量“统计洪涝的方法.业务使用证实,这个方法更为准确地反映出深圳市洪涝灾害的实际情况.文中还对深圳市洪涝灾害的天气系统进行初步的分析和归纳.  相似文献   

3.
流域洪涝指数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降水产生流量过程线的变化原理 ,研究了一个考虑前期影响雨量的设计洪涝面雨量计算方法。然后复核水位与设计洪涝面雨量的关系,确定出各级洪涝指数的设计洪涝面雨量的大小。  相似文献   

4.
在对1959~1990年的资料进行大量普查分析和统计的基础上,指出对流层中低层形势特征在江西致洪暴雨中的特殊重要性,分析了各个天气系统对形成致洪暴雨的作用,并根据中低层天气形势特征来分型建立致洪暴雨的预报模式。应用水文上降水产生流量过程线的变化原理,提出了仅用降水资料来推算流域洪涝指数,用量化指标来预报未来流域洪涝强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该方法思路是利用流域内测站雨量计算出流域的有效综合面雨量(考虑了前一段时间内的逐日流域面雨量的不同贡献)。复核流量(或水位)等洪涝资料与流域有效综合面雨量的关系,最终确定出各级洪涝指数的流域有效综合面雨量的大小,确定洪涝等级。  相似文献   

5.
本系统以T213数值预报产品降雨量为基础,采用泰森多边形法计算资阳区域内及其以上沱江流域的面雨量,根据统计得出的面雨量总量与洪涝的关系,实现了区域洪涝情况的监测和趋势的预报。  相似文献   

6.
本文较为详细地分析了1961-2000年汛期5~9月江苏省四大流域面雨量年际、月际变化特征及面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提出了面雨量异常指数的定义,进行了极值分析,并分析了1980-2000年江苏省内涝对应的面雨量极值、面雨量距平。统计结果表明,强降水面雨量能较好的表征洪涝程度,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流域面雨量致灾预测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系统以T213数值预报产品降雨量为基础,采用泰森多边形法计算资阳区域内及其以上沱江流域的面雨量,根据统计得出的面雨量总量与洪涝的关系,实现了区域洪涝情况的监测和趋势的预报.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个应用水文上降水产生流量过程线的变化原理,仅用降水资料来推算流域洪涝指数,用量化指标来预报未来流域洪涝强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利用流域内测站雨量计算出流域的有效综合面雨量(考虑了前一段时间内的逐日流域面雨量的不同贡献)。复核流量(或水位)等洪涝有关资料与流域有效综合面雨量的关系,最终确定出各级洪涝指数的流域有效综合面雨量的大小。在实际预报业务中,利用流域的实况面雨量和预报面雨量计算出未来流域某日的有效综合面雨量,对其值与已确定的各级洪涝指数的有效综合面雨量大小进行比较分析,最终判断未来流域可能出现的洪涝等级和强度。  相似文献   

9.
汪永盛 《浙江气象》2006,27(1):14-17,34
通过对东阳市历年梅汛期雨量资料、灾情的统计比较,确定了梅汛期洪涝标准。分析表明。梅汛期洪涝具有明显的高发期与低发期交替变化特征,而且与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有一定关系。综合考虑前期气候特征,分类建立了预测指标,经试报和应用表明,有较强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0.
信江流域洪涝指数及其预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叔鸣  熊蜀斐  张超美  王欢 《气象》1998,24(11):7-11
采用逐日资料,把定性的降雨集中期在时间上和雨量上进行了量化,形成普遍适用的算式,并提出了雨量集中期的集中度的算式,进而建立了把雨量集中期、集中度与洪涝程度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单站洪涝指数。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流域雨量集中期、集中度及信江流域洪涝指数。最后,对信江流域洪涝指数作了预报试验。  相似文献   

11.
流域面雨量估算技术综述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徐晶  姚学祥 《气象》2007,33(7):15-21
面雨量是水文气象中一个重要参量。面雨量的估算直接关系到洪水预报精度和洪水调度决策的科学性。由于降水空间分布的复杂性,如何准确估算流域面雨量一直是个科学难题。传统方法根据常规降水观测,应用空间分析技术来估算面雨量。随着非常规观测技术的发展,以雷达、卫星估测降水资料为主并结合自动气象站降水观测资料,通过资料融合来进行估算已成为流域面雨量估算技术的发展趋势。而以GIS为平台,实现数据分析和显示一体化管理则代表了面雨量业务系统的发展方向。通过水文模拟与水文观测的比较,可以对面雨量估算结果进行间接检验。  相似文献   

12.
一种可用于登陆台风定量降水估计(QPE)方法的初步建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借鉴Adler-Negri[1]、Goldenberg等[2]及李俊等[3]的工作,通过对三者工作的有机结合及完善,针对登陆台风GMS-5 IR1TBB特征及逐时观测雨量强度及水平分布特点,初步建立一种可用于登陆台风的定量降水估计(QPE)方法,并结合0104号登陆台风“尤特”个例,从各站点逐时雨量、过程雨量以及区域面雨量角度,分析检验了初步建立的云估计降水方法的定量估计能力。结果表明:(1)所建QPE方法可以反映出登陆台风逐时降水的水平分布不均匀性,可以分离出对流降水和层云降水,但对大于15.0 mm/h的降水强度估计能力有限。(2)51.7%的站点过程雨量相对误差小于20%,过程雨量相对误差小于40%的站点数占总站点数的75.9%,表明所建QPE方法对过程雨量的估计能力还是相当强的,这也间接反映了其对逐时雨量较强的估计能力。(3)所建QPE方法对逐时面雨量也具有一定的估计能力,可以为抗旱、防洪决策服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天气雷达定量降水估测不同校准方法的比较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张亚萍  张勇  廖峻  邓承之  李晶 《气象》2013,39(7):923-929
利用天气雷达联合地面雨量计定量降水估测的局地平均校准法和局地分级平均校准法,分布估计2012年7月21日20:00至22日01:00 BT重庆市荣昌县及附近的降水。结果表明,局地分级平均校准法较局地平均校准法对强降水的估测效果好,同时两种方法的降水估测效果均与所取的局地校准半径大小有关。对降水分布及洪水灾情的分析表明,降水分布与河网的结合是进行中小河流洪水气象风险预报的重要着眼点。  相似文献   

14.
利用实测淹没深度、数字高程(DEM)、土地利用类型、小时降水、定量降水估测(Quantitative Precipitation Estimation,QPE)等数据,通过FloodArea模型对新疆博尔博松流域3次(2013年8月25日、2015年6月28日、2016年6月17日)洪水过程进行再现模拟,对模拟结果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以实测数据进行精度检验,并建立了面雨量-淹没深度关系,在此基础上确定了研究区四个淹没等级对应的致灾临界雨量。运用不同数据模拟得出淹没分布特征为随着时间的变化淹没深度具有上升的趋势,淹没过程可分为蓄积期、稳定增长期和波动上升期3个阶段;通过精度验证得出:FloodArea模型运用自动站降水数据模拟的淹没深度与实测数据相比偏高,而QPE、R-QPE(订正后QPE)数据模拟的则偏低,这三种数据的模拟结果与博尔博松村和塔尔村两个考察点的绝对误差分别为0.46 m、0.78 m、0.35 m和1.35 m、1.44 m、0.65 m,R-QPE数据模拟出的淹没深度效果最好,更能精确地反映出该流域洪水淹没情况;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模拟洪水淹没深度与7 h累计时效的面雨量的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达到了0.989,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面雨量-淹没深度的关系;按照面雨量-淹没深度的关系和山洪灾害等级划分标准得出,预警点累计时效7 h面雨量对应四个等级的致灾临界雨量阈值分别为:四级6.25 mm、三级23.61 mm、二级49.64 mm、一级75.67 mm。  相似文献   

15.
基于HBV模型的淮河流域洪水致灾临界雨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卢燕宇  田红 《气象》2015,41(6):755-760
根据流域暴雨洪水致灾机制,文章提出了考虑前期基础水位的动态致灾临界雨量指标,并以淮河上游地区为例,基于HBV水文模型建立了降水-流量-水位关系,并根据这种关系确立了临界雨量确定的方法流程.首先基于历史水文数据率定和验证模型,得到适用于研究区的最优化模型参数,然后构建洪水上涨期水位流量关系,最后以是否达到致灾水位为标准,通过模型试算并结合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反推出致灾临界雨量值.在淮河上游地区的研究中,利用2002-2009年逐日气象水文数据对HBV模型进行了参数率定和检验,并针对洪水过程进行了参数优化,经过率定后HBV模型对王家坝以上流域具备较好的适用性,对典型洪水过程模拟的确定性系数和NASH效率系数均在0.8以上;根据王家坝站实测流量水位数据,构建了概化的单一关系曲线;结合HBV模型和水位流量关系得到了王家坝以上流域的动态致灾临界雨量指标,临界雨量值随前期基础水位升高而减小,并且随着前期水位的变化,临界雨量值呈现了明显的非线性响应特征.  相似文献   

16.
运用人工神经网络作汛期降水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煜东  宫家文 《气象科学》1994,14(4):386-389
本文提出汛期降水预报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并选择一组标样进行了具体分析,预报成功率达100%,结果表明,该方法性能良好,可望成为汛期降水预报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汉江丹江口流域水文气象预报系统在GIS技术的支持下,以水文气象监测网、定量降水估算、定量降水预报、洪水预报技术为基础,通过雷达估算降水技术、中尺度数值模式预报技术获取高时空分辨率的降水信息输入水文模型来进行水文气象预报。以Web形式为基础的汉江丹江口流域水文气象预报系统平台在2010年7月以及2011年9月汉江丹江口两次洪水过程中及时、准确地显示了流域实况降水、预报降水,准确地预报了洪水入库过程。目前系统已成功移植到三峡区间、清江水布垭、淮河王家坝、漳河水库等流域开展汛期试验与服务,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周杰  刘晓冉  康俊 《气象科技》2019,47(4):697-704
以三峡库区普里河下游流域作为山洪灾害淹没模拟的研究区域,通过泰森多边形方法和算术平均方法分别计算流域面雨量,采用FloodArea模型对两种方法下的同一降水过程进行模拟,结合实地考察流域内淹没时间和淹没水深资料对比分析两者的模拟结果。结论表明:泰森多边形方法下的山洪灾害淹没模拟能较好地反映普里河下游流域内的因降水导致的山洪推进路线、淹没范围及淹没水深,且该方法下推算的山洪灾害致灾临界面雨量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该方法可用于推算流域内的山洪灾害致灾临界面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