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2 毫秒
1.
一种基于信息熵的时空点模式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时空点模式分析方法在度量时空邻近或时空密度时,存在时空耦合参数选择的主观性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的分析结果,为此,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熵的时空点模式分析方法。首先,计算每个时空点实体的空间最近邻的时间距离;进而,统计不同范围内空间最近邻的时间距离的频率分布特征,计算归一化信息熵值描述分布的不确定性程度,归一化熵值越大越表现为聚集分布,熵值越小越趋近于随机分布。最后进行了模拟实验比较和实际应用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无须输入敏感性参数条件下,能够识别不同点模式类型,并能近似度量不同强度的聚集模式。  相似文献   

2.
基于空间邻接关系,定义了我国各省级行政区域的相对距离,通过各地上市公司数量及各地与资本市场中心相对距离的数量分析,揭示资本市场空间配置对各地资本市场发展水平的影响,指出资本市场中心对各地资本市场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的距离衰减现象,我国两个资本市场中心分布对区域资本市场发展程度存在显著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本市场中心位置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区域资本市场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3.
基于Shannon信息熵原理的GIS数据信息量表达属于语言学信息体系中的语法层次,描述了空间目标分布结构上的不确定性特征。该文将该信息量测度方法应用于空间数据的尺度变换中,考察尺度变换中空间数据语法结构在统计意义上的变化特点,进而通过信息熵的变化发掘尺度变化中空间数据信息量的变化规律。基于空间目标群的Voronoi图剖分建立信息熵度量,以空间尺度变换中的移位、合并两种典型操作为案例,研究了面状目标群尺度变换中信息量衰减的初步规律,并尝试将其结论用于地图综合方法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城市综合承载力内涵基础上,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函数模型计算2015年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综合承载力水平,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探讨了地级以上城市综合承载力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综合承载力存在较大差距,整体呈现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递减的空间分布趋势;地级以上城市综合承载力呈现明显正向全局空间自相关关系,从局域空间自相关和冷热点结果来看,呈现出自东向西由热点逐步过渡为冷点的空间格局,HH型城市主要分布在热点区,H-L型城市以西部地区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居多,L-H型城市数量只有河源市,L-L型城市集中分布在冷点区。研究结果可为解决当前城镇化问题、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周李  张清源  朱其静  陆林 《地理科学》2017,37(9):1363-1373
基于艺龙网酒店房价数据和问卷调查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方法以及反距离权重插值法,研究第117和118届广交会举办前后广州市主城区699家星级酒店客房价格变动的时空分异特征。研究表明:广交会举办一、二、三期形成3个谷峰,休会期形成谷底,总体呈现“三升三降”态势,展会期间酒店星级越高,房价的涨幅越大。广交会举办期间不同星级酒店房价热点区不同;酒店房价空间分布呈圈层式结构,以琶洲馆为中心呈现明显的距离衰减规律。酒店房价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与会者需求、酒店类型、城市交通与展馆距离、商圈及生态环境、区域发展战略与方针政策等。酒店房价可以作为测度大型展会对城市影响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省级地域公路货运的空间联系探讨——以辽宁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应用经济地理学的分析方法和交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以辽宁省及其所属的14 个地 级市为研究对象, 深入分析了辽宁省公路货运的生成、演变、分布、交流特征。轴心-附属式的 “轴-辐”空间模式已成为省级地域的公路货运网络发展的基本模式, 同时也体现出一定的"双 核"特征, 本文将辽宁省的公路货运网络划分成沈大和辽西两个系统。最后得出结论: 辽宁省的工 业化和运输联系的发展进入中后期阶段, 货物运输量的地域集中指数较高。省级地域的公路货运 空间联系存在以下特征: 存在一个或数个中心城市, 货运量的大小很大程度上由城市本身性质决 定, 距离衰减规律不明显, 沿海港口对内部空间运输联系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7.
基于客观评价的北京城市宜居性空间特征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市宜居要素空间数据库为基础,构建了城市宜居性客观评价的分析框架,运用GIS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对北京城市宜居性空间特征进行综合评价,并探讨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北京城市宜居性由服务设施因子、环境健康因子和城市安全因子3个维度构成,且对城市宜居性的贡献度依次递减;(2)各宜居主因子空间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服务设施因子呈明显的内高外低特征,环境健康因子呈东部、北部高和西部、南部低特点,城市安全因子呈多中心分布格局;(3)北京城市宜居性总体格局呈现出典型的"中心-边缘"结构,且北城要明显优于南城,非参数计量方法进一步揭示出城市宜居性的距离衰减特征和人口密度分布特征具有相似性;(4)北京城市宜居性空间特征形成机制包括自然地理条件、城市历史发展惯性、市场因素、政策和规划力量等因素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海江  苏景轩  苗长虹  袁占良 《地理科学》2021,41(11):1907-1916
通过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旅游出行大数据,应用基于O-D联系的ArcGIS空间分析和Gephi网络分析,深入挖掘旅游数字足迹所蕴涵的“位空间”与“流空间”信息,全景式解析中国旅游出行的空间分布规律与结构特征。研究显示,全国旅游出行的总体空间分布呈现出“菱形”空间架构。全国旅游出行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显著,国家主要中心城市及城市群在旅游出行方面拥有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依据旅游出行强度指标,并综合考虑地理区位、空间联系、职能定位等因素,将中心城市按旅游出行能力划分为国家综合中心、国家门户中心、区域中心、省域中心、地方中心5个等级体系,旅游出行的城市等级规模递增特征极其明显。大数据显示,全国旅游出行的适宜距离为600~2 000 km,最佳出行距离为1 200 km,人均旅游出行距离为1 060 km,不同等级中心城市旅游出行随着空间距离增加总体上呈现波动衰减特征。旅游联系网络分析显示,在区域尺度上,全国形成了以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广州-深圳、成都-重庆为核心的4个旅游社团联系网络,区域旅游出行“各自为政”,而大空间尺度上旅游出行是“全国一盘棋”。研究通过划分不同空间距离区段,对中心城市旅游出行分布规律及其社团结构进行多尺度、分层次的扫描式空间解构,从而实现更加精准和细致的空间刻画与结构图谱展现。  相似文献   

9.
武汉都市圈经济联系的空间结构   总被引:52,自引:4,他引:48  
都市圈空间结构是城市体系中最综合、最富于变化的热点部分。基于武汉都市圈近年来的统计资料,构建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定量分析武汉都市圈空间竞争与范围的动态性特征:中心城市对外经济联系存在主要方向,具有时间惯性,空间极化明显;地域空间上经济联系作用强度距离衰减,形成圈层结构分异。从点、线、面组合关系角度,构建节点中心性、通道网络性、范围系统性指标,定量揭示出武汉都市圈经济联系的空间结构等级层次性特征:中心城市中心性等级差异明显,空间分布不均,与交通地理区位紧密相关;主要通道与侍服能力也存在等级层次性,明显形成两城际交通走廊;中心城市腹地范围与自身外向经济联系强度密切相关,受自然地理、行政区划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0.
新疆天山北坡干旱区GDP时空模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针对资源环境研究领域对空间型社会经济数据的需求,本文以新疆天山北坡为试验区,在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分县控制、分产业建模的思路,建立基于土地利用的1 km栅格GDP空间化模型对统计型经济数据进行空间分布仿真模拟。对第一产业产值采用面积权重的方法进行拟合;对第二产业建立基于道路的反距离加权模型;第三产业则以城镇规模为基础,通过引入城市边缘距离概念建立多中心的距离衰减加幂指数模型。结果表明,天山北坡GDP空间分布模拟在分产业和分县水平上具有较高精度,模拟值与真实值间的相对误差均在1%以内。从研究区GDP的空间分布来看,高值区主要集中在米泉至沙湾一线,以乌鲁木齐市、石河子市以及克拉玛依市为核心向周围地区辐射;城市内部GDP密度由城市中心向外围递减,建成区GDP密度明显高于城郊及农村地区。1995、2000和2007年三期GDP模拟结果的对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历程,对准确把握区域经济动态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对历届广交会的统计数据以及第109届广交会共2万多家国内参展企业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运用数理统计、地理集中指数( Index of Concentration)、吸引半径指数(Attractiveness Radius)、相关性分析等量化方法,从空间分析角度研究广交会吸引国内各地区、各行业企业参展的吸引力空间分布结构以及分布差异.结果表明:广交会对国内参展商的吸引力在空间上已经形成了广泛的覆盖;相同等级分布区(带)的省份(直辖市、自治区)表现出明显的空间连续性,不同等级的分布区(带)则呈现较显著的从  相似文献   

12.
王波  甄峰 《地理科学》2017,37(8):1127-1134
借助百度新闻媒体指数功能,收集281个地级市或以上城市在2011~2014年间的媒体指数,分析基于互联网新闻媒体的城市网络空间影响力差异及其变化。其次,通过对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从政府因素与市场因素两个方面探讨城市在实体空间中的特征(或传统影响力)是如何作用到城市在网络空间中的影响力。并且,通过对各年数据的回归分析,进一步考察政府因素与市场因素作用机制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事件活动的经济影响评估是国外近20 年来的研究热点,然而近年来遭到很多质疑和争论,国内在该领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一年两届的广交会对举办城市具有持续的深远影响,是城市大型活动的典范。本研究以104 与105 届广交会为案例,采用问卷调查及深度访谈法收集广交会所有参与者的消费支出与结构,并运用投入产出模型评估广交会对广州市间接经济影响。结论表明城市定期举办的大型商务活动对举办地的许多产业部门具有很强的拉动效应,对当地经济产生明显的持续性的经济效应;一届广交会对广州市的直接与间接效应合计163.24 亿元,其中直接经济效应55.26 亿元,间接经济效应为107.98 亿元,直接与间接效应之比为1:1.95;2008 年104 届广交会的直接与间接效应总和占广州市全年GDP的1.98%;参与者对广州的经济拉动作用依次为采购商、参展企业、参展个人、承办方、交易团。此外,本文还特别就研究结论存有高估或低估倾向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4.
广交会与2010年亚运会对广州酒店空间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0年亚运会落户广州,有关这一重大事件对城市酒店业发展的影响的研究已提上日程.对广州来说,已具有50余年历史的广交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是这个城市常年举办的一项大型活动.在广州酒店形成5个主要集群区的过程中.广交会作为主要的社会经济推动力量之一,发挥着重要的影响.结合对多年统计数据的整理以及对亚运会实际需求的分析预测,指出广交会作为一种周期性事件(periodic event),对于广州酒店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具有更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现场清点法、观察法和实地访谈,对第107届广交会流动商贩的类型、动机、重复参与率、销售商品以及所得收入等状况进行深入调查,分析讨论定期举办的大型活动对流动商贩就业的影响,为以后深度研究城市商务活动的社会意义作铺垫.研究显示:广交会庞大的商务人流吸引了大批的流动商贩,其国际商务性、周期性的特点使得广交会流动商贩也具有...  相似文献   

16.
大城市环城游憩带(ReBAM)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总被引:185,自引:8,他引:185  
吴必虎 《地理科学》2001,21(4):354-359
定义了环城憩带(Recreational Belt Around Metropolis,ReBAM)的概念,并以中国最大城市上海为案例,对影响ReBAM的形成的基本要素,土地利用特征和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旅游成本与土地租铁相互作用是决定ReBAM区位的主要力量,而游憩需求,投资偏好和政策导向是影响ReBAM的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ReBAM的土地利用特征根据游客进入成本的不同可以区分为高,中,低3种不同等级;ReBAM的空间特征可由可达性,等游线和活动密度等指标来描述。  相似文献   

17.
辛晓东  保继刚  刘义 《热带地理》2020,40(5):930-941
城市大型会展事件对酒店业的空间差异化影响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现有研究多关注某一届展会造成的短期且静态化的经济格局影响,较少关注展馆迁址所产生的长期而动态化的格局变化。因此,文章以2008年秋季广交会会展业务整体迁至琶洲为例,探究了展馆迁址对广州市域星级酒店在展会期间营收格局的空间重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基于计量统计和ArcGIS平台,研究揭示了展会期间广州市域星级酒店营收格局的变化趋势及其背后逻辑。研究发现,在展馆迁址后的8年间,广交会期间的市域星级酒店:1)总体及平均营收均从“单核”转向“双核”格局,营收重心的“东延”“南拓”与展馆迁址在空间上具有相对一致性。展馆迁址改变了酒店与展会的空间距离,引发住宿需求在空间上的转移,推动市域酒店业“双核”营收格局的形成。2)营收变化率随时间呈现出由剧烈到平缓的趋势,且迁出地的变化率小于迁入地。3)迁入地酒店供给增长不足以消化会展期间巨大的住宿需求,而迁出地酒店供给格局在区域竞争中仍占优势,并且特殊的酒店购买模式使得原有住宿需求仍较多留在展馆迁出地酒店,抑制市域酒店业“双核”营收格局向以展馆新迁入地为中心的“单核”格局的演变,这使得在展馆迁址后,迁出地酒店业的总体与平均营收水平依然会保持较长时期的营收优势。  相似文献   

18.
基于城际创业投资联系的中国城市网络结构和组织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钱肖颖  孙斌栋 《地理研究》2021,40(2):419-430
鉴于现有的城市网络研究尚没有关注企业间投资这一最重要的经济行为之一,所得认知不全面,本文基于城际创业投资联系这一全新视角,刻画了中国城市网络的结构和组织模式,以丰富城市等级和距离衰减作用下的城市网络研究.从节点看,城际创业投资空间分布不均,高度集中在超大城市和直辖市.从联系看,城际创业投资具有明显的层级性,形成以京沪深...  相似文献   

19.
全球城市技术合作网络的拓扑结构特征与空间格局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采用2015年PCT专利数据,构建全球城市技术合作网络。利用复杂网络分析和空间分析方法研究全球城市技术合作网络的拓扑结构与空间分布。研究发现:拓扑结构上,全球城市技术合作网络的密度较低,城市节点对外联系强度极不均衡。网络为无标度网络,社团结构明显。空间格局上,全球技术合作网络中城市节点的专利总量和对外联系次数都呈一定区域性,城市节点主要通过全球知识网络获取知识。巴黎和东京无论是专利产出还是合作数量都具有领先优势,对外联系紧密,枢纽性强。网络中城市节点度中心性的空间分布上与专利产出的分布格局基本相同,而介数中心性的分布格局更为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