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根据1991年6月15日发生的微波、分米波、米波、十米波等波段内射电爆发以及质子事件、地磁暴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产生各种物理过程的有效机制和动因是日冕物质抛射而非太阳耀斑。  相似文献   

2.
利用云南天文台声光频谱仪在1991年3月记录到的太阳射电米波辐射事件、光学活动及相关事件作了分析,得到来自6538活动区太阳射电米波事件的一些基本特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云南天文台声光频谱仪在1991年3月记录到的太阳射电米波辐射事件、光学活动及相关事件作了分析,得到来自6538活动区太阳射电米波事件的一些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4.
在本文中,我们对米波太阳射电爆发的观测和研究(Spikes以及各类爆发)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对Spikes、米波射电爆发及基和太阳耀斑、CME(日冕物质抛射)的相互关系也给出了比较详细的讨论关加以概括;针对米波射电的未来观测和研究、米波Spikes与广泛的其它太阳耀斑现象的米波射电爆发才耀斑及CME的关系和米波射电辐射的理论问题,在理论和观测两方面提出了未来工作的设想和建议。主要观战和结论有: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1987年1月—1994年12月SGD发表的太阳射电米波Ⅱ型爆发与SID事件、Hα耀斑、X射线等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电离层突然扰动与米波Ⅱ型爆发的关系是密切的。有86%的SID事件发生在Ⅱ型爆发之前,这可能是由于SID事件是由太阳的紫外线、X射线辐射引起,而慢漂移Ⅱ型爆发与耀斑产生的MHD激波有关  相似文献   

6.
米波窄带快频漂射电爆发—“Blips”的观测和证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云南天台高时间分辨率(10ms)高频率分辨率(0.5MHz)的射电频谱仪观测分析证认了米波窄带短持续时间快频漂爆发的存在。这种漂发既不同于经典的Ⅲ型爆发,也不同于spike和Ⅰ型爆发,是一种新的米波爆发型别。它的特性与分米波的“blips“相近。  相似文献   

7.
用云南天文台高时间分辨率(10ms)高频率分辨率(0.5MHz)的射电频谱仪观测分析证认了米波窄带短持续时间快频漂爆发的存在.这种爆发既不同于经典的III型爆发,也不同于spike和I型爆发,是一种新的米波爆发型别.它的特性与分米波的“blips”相近.  相似文献   

8.
本文概述了太阳射电天文学的历史,从早期的失败到1942年Hey对太阳射电波的偶然发现为止.文中讨论了太阳射电研究在米波-十米波、千米-百米波和厘米波所取得的主要进展。同时讨论了与射电爆发共生的耀斑的观测以及用等离子体辐射和回旋同步加速辐射对这些观测所作的解释。从空间对与Ⅲ型爆发有关的等离子振荡和一维电子速度分布的测量,业已证实了用等离子体辐射对观测所作的解释。Ⅲ型爆发的米波-十米波射电日像仪测量和千米-百米波的飞船测量表明,Ⅲ型电子束流是沿着浓密的日冕流和沿着阿基米德螺旋轨道运动的。在厘米波段利用角秒分辨率的大天线阵对活动区和射电爆发所作的高空间分辨率观测,表明了它在观测日冕磁场、了解冕环的物理性质、测量耀斑附近磁场结构,从而在研究太阳耀斑起源方面有着巨大的威力.  相似文献   

9.
综述云南天文台在太阳活动22周峰年期间观测到的米波射电频谱资料,处理资料时发现230~300MHz频段有一些有趣的观测现象。如米波Ⅲ型爆发;“blips”;毫秒级Spike与Ⅲ型爆发共存事件;快速脉动等。根据这些事件的现象,讨论了它们的产生机制。  相似文献   

10.
据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与电子工业部22所的联合观测,证认出1994年7月21日的木星十米波爆发中,有一个爆发可能是由于彗星木星碰撞引起的。  相似文献   

11.
据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与电子工业部22所的联合观测,证认出1994年7月21日的木星十米波爆发中,有一个爆发可能是由于彗星木星碰撞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对1970年1月——1973年6月太阳射电观测资料的统计表明,95%的太阳质于耀斑事件,在发生前一天左右,其上空已无米波 f 型源;而当活动区上空存在米波 I 型源时,尽管有特大微波爆发,仍不发生行星际质子事件.另外对典型活动区作的磁势场计算表明,米波 I 型源区的磁结构基本上是封闭的,而质子耀斑区上空,基本上是开放的.这种差别,可能是这两种太阳活动现象彼此排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统计分析了云南天文台在22周峰年期间观测到的米波Ⅲ型射电爆发与光学活动的关系,发现在230~300MHz频率范围的米波Ⅲ型爆发与Hα耀斑的关系是密切的,Ⅲ型爆发的产生与双极磁结构和复杂型黑子活动区也密切相关。并对统计结果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2.6~3.8GHz射电频谱仪观测数据的检索。挑选出73个孤立的特征寿命为20s的Ⅲ型爆发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太阳射电Ⅲ型爆发在2600—3800MHz间的辐射寿命的统计分布;并用相应的数据检验了在米波和分米波辐射存在的经验关系,结果显示在2.6-3.8GHz的射电波段上,Ⅲ型爆发的寿命和频率之间仍然成反比的关系,但是系数不同于米波和分米波对应的系数。  相似文献   

15.
统计分析了云南天文台在22周峰年期间观测到的米波Ⅲ型射电爆发与光学活动的关系,发现在230 ̄300MHz频率范围的米波Ⅲ型爆发与Hα耀斑的关系是密切的,Ⅲ型爆发的产生与双极磁结构和复杂型黑子活动区也密切相关。并对统计结果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太阳22周峰年期间云南天文台米波射电频谱仪的观测结果。主要对1557个单个Spike的时间和频率分布作了统计分析,着重指出太阳快速精细结构的观测特征并定性地指出其产生机制。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太阳22周峰年期间云南天文台米波射电频谱仪的观测结果。主要对1557个单个Spike的时间和频率作了统计分析,着重指出太阳快速精细结构的观测特征并定性地指出其产生机制。  相似文献   

18.
利用云南天文台声光频谱仪观测到的一次特殊的太阳射电米波爆发,与对应的光学活动及相关事件,我们探讨了1991年6月7日的日冕物质喷射 过程。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米波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观测数据中的电离层行波扰动现象。  相似文献   

20.
我们对于太阳米波Ⅰ型源与耀斑活动性之间的演化关系进行过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着具有一定时延的演化关系,典型的时延时间为1—2天。本文利用北京天文台密云站146兆赫干涉仪1970年的观测结果,对上述关系作了进一步研究,并补充分析了前文没有收入统计的1972年3月的几个米波源。证实了前文所得出的主要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