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天文学   7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1.
我们根据通常的超新星遗迹的爆炸波模型,对已知年龄的超新星遗迹,导出了由X射线观测资料及年龄确定其基本物理参数的一组公式,用于SN185、SN1006和SN1054三个源,计算得出了三组有内在联系的参数值,并将所得出的距离与古代视亮度观测互相校核。我们将上述结果与现有的各种数据作了比较,分析了造成其间差别的可能原因,认为所得结果还是比较可信的。因此,将有助于选取参数值和缩小它们的不确定范围。强调了星际介质密度对射电性质可能有重要影响,这对于超新星遗迹物理状况的进一步理论研究可能会有帮助。  相似文献   
2.
北京天文台密云观测站(工作频率146兆赫)于1972年8月得到了太阳射电爆发以及同238活动区(McMath 11976)相连系的Ⅰ型源的一些观测结果.本文第一部分,给出了活动区过日面期间米波146兆赫射电爆发的观测结果.第二部分,对观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同与Ⅰ型源相连系的厘米波缓变源的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在Ⅰ型源同厘米波缓变源的逐日变化上存在带有约为2天时延的相关.这种演化关系可能是由于低速(~1公里/秒)电子等离子体云所携带的非势磁场的浮升所致.根据Ⅰ型源角径的观测,估计了Ⅰ型源的背景磁场强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河外射电变源和致密源的观测特征以及理论模型进行了评述。本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包括仪器及观测方法、样品选择及资料分析,射电源的频谱特征和时变性质等。 本文的第二部分简述了理论研究和模型工作。其中包括对于在河外射电源中观测到的射电频谱及视超光速运动等现象的理论解释。和其它模型比较起来,Rees模型比较好,它可以很好地解释观测特性。  相似文献   
4.
我们对于太阳米波Ⅰ型源与耀斑活动性之间的演化关系进行过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着具有一定时延的演化关系,典型的时延时间为1—2天。本文利用北京天文台密云站146兆赫干涉仪1970年的观测结果,对上述关系作了进一步研究,并补充分析了前文没有收入统计的1972年3月的几个米波源。证实了前文所得出的主要结论。  相似文献   
5.
Hunstead在1972年发现的河外射电源的低频变化,对于阐明这类天体物理性质有着极重要的意义。本文评述了这方面研究所使用的仪器、观测方法以及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本文指出,进一步观测以扩充变源星表并进行有关变源物理学的理论研究,对于更好地理解这一类河外天体将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建议用相关分析方法去检测引力透镜效应。对于多重类星体,通过测量各个类星体辐射的强度和相位,用相关函数方法来决定它们是否为同一类星体的各个像。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超新星遗迹的射电演化的理论和X射线辐射理论,导出了直接由射电观测的流量密度和X射线光度表示的超新星爆发能量,并应用这一结果估计大、小麦哲仑云中超新星的爆发能量。计算表明,大、小麦哲仑云中的绝大部分超新星,其爆发能量在10~(49)ergs—10~(51)ergs之间,而Ⅰ型超新星爆发的能量系统地比Ⅱ型要小,在10~(49)ergs的量级。本文还讨论了统计的N-D关系和理论导出的N-D关系之间不一致的最可能原因是由于样品的不完备性,并指出在大、小麦哲仑云中,绝大部分的线径大的源仍然处于绝热膨胀相。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