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滨海旅游开始兴起并且不断发展,逐渐成为海洋经济乃至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我国滨海旅游业的发展效率,对科学地制定滨海旅游业相关的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选择劳动力和资本两大重要投入要素为依据,采用规模报酬可变的BCC-DEA模型,构建了一个滨海旅游业的发展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滨海旅游业2005—2016年的发展效率。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6年滨海旅游业的发展效率偏低,均值为0.658,期间各年度的发展效率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同时规模效率的增长是发展效率持续攀升的主要原因。基于上述情况,提出完善滨海旅游资源开发及滨海旅游配套设施,避免滨海旅游项目同质化,开发特色滨海旅游产品,丰富滨海旅游产品体系,加大营销力度,提升滨海旅游品牌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厦门滨海沙滩存在的建设总体投入不足、配套设施缺乏、沙滩分布的局限性以及服务经营内容不够丰富和服务手段不够到位的情况,厦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滨海沙滩质量的提升;为促进滨海旅游经济的发展和实现厦门经济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先后在厦门岛东部、鼓浪屿东部和同安湾西部提出了多个岸段的滨海沙滩养护的设想,实施沙滩的人工再造和修复.主要定性地针对上述三个滨海沙滩的养护与厦门海洋旅游经济的发展进行探讨,得出滨海沙滩的养护不仅能够有效地防护海滩侵蚀,而且能促进滨海旅游业和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滨海地区是全球主要的旅游地,滨海旅游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旅游方式。在滨海旅游的蓬勃发展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就中国滨海旅游的发展趋势、滨海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山东半岛地处中国东部沿海,三面环海,黄海、渤海环绕半岛,海岸线长达3121km,拥有中国沿海类型最多的海滨和沙滩,滨海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遗产丰富,山海风光秀丽,构成了独特的滨海旅游风景线,具有多种高品位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具备发展国际滨海旅游的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5.
滨海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思索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滨海地区是全球主要的旅游地,滨海旅游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旅游方式.在滨海旅游的蓬勃发展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就全球滨海旅游的布局、滨海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承载力是衡量资源能否支持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文章结合国内海域承载力和旅游承载力的相关研究,从滨海旅游承载力和滨海旅游业发展潜力正反两个方面,利用层次分析法对辽宁省6个沿海城市滨海旅游业发展现状进行评价,并基于DP政策战略矩阵对辽宁省滨海旅游业发展方向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连的海域承载力和发展潜力均高于辽宁省平均水平,处于稳定发展状态;锦州和葫芦岛的海域承载力和发展潜力均低于辽宁省平均水平;营口、盘锦和丹东的海域承载力在辽宁省平均水平之上但发展潜力低于辽宁省平均水平。分析表明,辽宁省滨海旅游业地区差异较为明显,旅游产品同质化明显,区域间合作开发较弱。应各自发挥旅游资源特色发掘地区历史文化内涵,明确自身旅游市场定位,加强区域间协同开发,实现辽宁省滨海旅游业协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滨海旅游是我国新兴的海洋产业,由于我国拥有较多的旅游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加之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刺激消费,极大地促进滨海旅游业的发展。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届时将对我国滨海旅游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及早考虑应对措施,趋利而避害,掌握国际旅游市场的主动权。 一、我国滨海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1、滨海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地区利用海洋资源优势和对外开放前沿的优势,大念“山海经”,吸引了大批的国内外游客同时,国家也在滨海旅游方面给予了许多政策,对外开放的地区也越来越多,我国主…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旅游业是辽宁省的支柱产业,其中滨海休闲旅游业是辽宁省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首先论述了发展休闲旅游的意义,其次对辽宁省滨海休闲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定量分析,主要从旅游资源、旅游客源市场、旅游地接待能力三方面分析,得出辽宁省滨海休闲旅游业正稳步快速发展,各项指标均呈增加趋势,最后提出关于辽宁省滨海休闲旅游业发展的对策与思考,以推动滨海休闲旅游业的健康持续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高亚峰 《海洋信息》2005,(1):16-18,6
河北省丰富的滨海旅游资源为滨海旅游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资源条件,极大的带动了滨海区域经济的发展。为了滨海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河北省滨海旅游资源进行综合了解和科学规划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仅就河北省滨海旅游资源概况及滨海旅游发展方向进行了浅探。  相似文献   

10.
科技创新是引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为促进沿海地区旅游产业形成创新驱动的绿色发展,文章利用2011—2019年中国沿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基于熵值法分别评价科技创新与滨海旅游绿色发展的水平,随后采用耦合协调模型探析二者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1)沿海地区科技创新和旅游绿色发展子系统呈现平稳上升的发展特征,三大海洋经济圈的科技创新水平由高到低依次排序为东部、北部、南部的分布格局,滨海旅游绿色发展水平由高到低依次排序为东部、南部、北部的空间特征;(2)沿海地区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处于不断优化的基本协调状态,三大海洋经济圈呈现东部耦合协调度高而南北协调度低的空间特征;(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科技创新与滨海旅游绿色发展的协调发展水平不断增强,并向基本协调和中度协调的方向发展。基于以上结论,提出倡导旅游低碳发展,探索滨海旅游绿色创新发展模式,制定差异化绿色旅游发展战略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滨海旅游度假区开发的文化问题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盛红 《海岸工程》1999,18(2):81-85
滨海旅游度假文化是海洋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现代滨海开发地区为度假旅游者创造的一种旅游文化。这种文化的度假性、开发性、外向性和崇商性,是滨海旅游度假区吸引度假旅游者的关键所在。为使滨海旅游度假文化建设持续地发展,除生态的、技术的原则外,在滨海旅游度假区规划设计时应遵循整体性、时代性、审美性和赢利性原则。  相似文献   

12.
博鳌旅游度假区地貌景观演变与岸坡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傅鳌亚洲论坛为契机迅速发展的位于万泉河河口地区的海南傅鳌旅游度假区,在海内外事有较高的知名度和旅游吸引力。旅游度假区内地貌景观的多样性特征显著,集丘陵山地、海洋、泻湖洼地、岛屿、河道、沙坝、河口海岸等地貌景观为一体,万泉河河口地区长期以来保持优美的自然景观,具有很好的旅游开发前景。博螯旅游度假区以泻湖-沙坝、河口岛屿-潮汐汊道为主的沉积地貌体系,发育于全新世海平面上升的背景下,现代地貌格局约在3000aBP形成。河口海岸和江心洲地貌稳定性问题成为海南岛博鳌旅游度假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其中口门附近的稳定性最差,玉带滩北段的海岸侵蚀比较明显,万泉河主河道南岸的侵蚀比较严重,沙美内海的淤积则不断加强。结合区域地貌特征,提出解决岸坡稳定性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3.
滨海旅游开发与保护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滨海旅游业在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的同时,对沿海地区的环境具有一定的负面作用。区域海岸带综合管理规划是解决滨海旅游业的开发与环境保护矛盾的有效方法。按照综合管理的原则在对海岸带地区资源承载力和生态承载力做出估计后确定其环境容量及旅游容量,在保证国家宏观调控和地区优先发展方向的大前提下,做出滨海旅游可能的最优发展规划,最终应在地区性法规体现以保证实施。同时旅游业行业管理条例中同样应做出规定,提倡生态旅游,真正地实现海岸带和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杜渺 《海岸工程》1999,18(2):119-125
射阳地处苏北沿海,成陆年代不长,有着广袤的滩涂和多条横绩全境的人海河道,蕴茂着国特色的旅游资源和自然景观,有许多革命纪念地,还流传着不少神话传说人文景观别具一格。本文提出了开发,建设射阳沿海滩涂旅游经济带和是河风光旅游带的总体规划,应遵循的原则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杜渺 《海岸工程》2000,19(3):39-45
介绍了浙江东南沿海的台州市及所属玉环县、温州市及所属乐清市、瓯海区等地面实施海洋“蓝色工程”的丰富实践和新鲜经验。文中借鉴浙东南沿海大开发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东部沿海其它地区特别是苏北沿海的实际,提出了做出滩涂开发利用、发展海洋经济的总体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6.
漠阳江入海口东侧海岸侵蚀现状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漠阳江入海口东侧海岸的侵蚀情况进行了详细的野外调查,在2年的调查时间内对监测岸段的海岸线位置及海滩地形开展了5次重复测量。各次测量结果的对比表明,漠阳江入海口东侧海岸遭受了严重的侵蚀,岸线平均后退速率达15m.a 1;海滩地形剖面的动态变化则显示海岸侵蚀和淤积情况随季节而改变,在2008年台风"黑格比"登陆后,研究区岸线大幅后退,岸滩地形发生了深刻变化。通过对研究区海岸侵蚀特点的分析,认为砂质海岸的脆弱性和水动力作用是该区海岸侵蚀的基本条件,风暴潮是造成该区海岸严重侵蚀的重要因素;另外,人类活动也加剧了研究区的海岸侵蚀。  相似文献   

17.
关德斌 《海岸工程》1998,17(1):46-52
对山东省风暴潮灾害和已建的防潮工程进行初步分析;介绍山东省滩涂治理开发规划;对海堤标准、几种灾害遭遇的机率、防潮堤和防潮闸规划、必要的技术政策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浅议中国滨海城市旅游形象塑造原则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城市旅游形象的形成因素出发,分析滨海城市塑造旅游形象的依据,初步探讨了我国滨海城市旅游形象塑造原则,主题性原则、独特性原则、针对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等。  相似文献   

19.
2002年5月15日,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海洋探测卫星——HY-1卫星。该卫星有效载荷中的CCD相机可以获得海陆相互作用区域的高分辨率图像,是我国海岸带地区进行遥感动态监测的一种有效而经济的手段。针对该遥感器建设的海岸带动态监测应用示范系统是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HY-1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建设的一部分,现已初步投入业务运行。论述了该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并通过个例实验验证了该系统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探索了HY-1卫星CCD遥感信息在海岸带监测中的应用潜力,也为类似系统开发起到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