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频繁发生的农业气象灾害制约着我国农业生产的快速、健康发展。农业气象灾害一直是广大气象科技工作者开展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在国家科技攻关等计划的支持下,近10年来农业气象灾害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完善农业气象灾害监测业务和预报服务,构建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防御体系是农业气象灾害研究的重点。基于3S技术和地面监测相结合,构建了农业气象灾害动态监测系统,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来全面监测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发展;建立和完善了卫星遥感监测系统,开展干旱、洪涝、冷害等灾害的动态监测,逐步建立集3S于一体的高空时空分辨率的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研究主要包括:数理统计预报方法进一步发展,农业气象模式与气候模式结合的初步尝试,GIS和网络等高技术在农业气象灾害预警中的应用,省级农业气象灾害预测系统的研制。我国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影响)评估的研究,大致可以2001年为界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以灾害风险分析技术方法探索研究为主的起步阶段,第二阶段,以灾害影响平度的风险化、数量化技术方法为主的研究发展阶段,构建灾害风险分析、跟踪评估、灾后评估、应变对策的技术体系;具体研究包括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区划和基于遥感监测信息的农业干旱评估。近年来我国农业气象灾害防御研究主要是将高效利用农业气候资源的主动防御技术和开发防灾制剂的被动防御技术相结合,在防御农业干旱和低温冷害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农业气象灾害风险研究既是灾害学和农业气象学领域中研究的热点, 又是当前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和农业生产部门亟需的应用性较强的课题。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理论和方法进展很快, 但尚没有文献对相关研究做出较为系统的论述。为全面了解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研究现状, 在综合分析近30年来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对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评述, 指出了当前研究的一些不足, 并对今后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的趋势进行了展望。首先对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的历史进行了回顾;重点阐述了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 包括致灾因子的危险性评估, 承灾体脆弱或易损性评估, 灾情期望损失评估和灾害风险综合评估;归纳出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中采用的3类主要方法——基于指标的综合评估方法、基于数据的概率评估方法以及基于情景模拟的评估方法;最后对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测是灾害评估和防控的基础和前提, 因此,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测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是农业气象研究工作的重点领域。该文系统回顾了我国农业气象灾害的指标、监测技术和预测预警技术等方面的相关进展和成果,提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农业气象灾害的基础性研究仍然十分薄弱, 农业气象灾害指标对致灾因子的概括性尚不足, 农业气象灾害监测的精细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临近预警技术缺乏, 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气象灾害的新规律揭示不够。该文同时指出未来应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综合指标的研究, 强化农业气象灾害的预测预报研究, 构建农业气象灾害实时预警技术体系, 构建农业气象灾害立体、动态监测体系, 关注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变化评估研究, 加强气象或气候预测信息在农业气象灾害预测中的应用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4.
新书架     
《气象》2016,(5)
正《综合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研究》王春乙张继权张京红等著该书概述了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和方法,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系统地介绍了我国东北地区春玉米、东北地区冬小麦、长江中下游地区早稻和一季稻以及海南橡胶的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识别技术和时空分布特点,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和模型以及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技术方法。可为农业结构调整、防灾减灾提供理论依据,对于提高农业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水平、保障粮食安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书可供从事农业、气象、经济林等科研、业务和生产的工作人员阅读,也可以供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相似文献   

5.
“九五”期间我国农业气象科技若干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馥棠  应宁等 《气象科技》2002,30(5):257-261
文章简要回顾了20世纪我国农业气象科技的发展历程,重点阐述了“九五”期间我国气象部门在农业气象科技方面所取得的若干重大进展,包括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技术研究’和‘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技术研究’和‘气候异常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评估模型的研究’等科研成果以及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的拓展和业务能力的建设;并从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出发,探讨了农业气象科技在新世纪之初的可能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1农业气象灾害的内涵 农业气象灾害是不利气象条件给农业造成的灾害。由温度因子引起的有热害、冻害、霜冻、热带作物寒害和低温冷害;由水分因子引起的有旱灾、洪涝灾害、雪害和雹害;由风引起的有风害;由气象因子综合作用引起的有干热风、冷雨和冻涝害等。与气象灾害的概念不同,农业气象灾害是结合农业生产遭受灾害而言的。例如寒潮、倒春寒等,在气象上是一种天气气候现象或过程,不一定造成灾害。但当它们危及小麦、水稻等农作物时,即造成冻害、霜冻、春季低温冷害等农业气象灾害。农业气象灾害具有非线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冯明  胡幼林  马晓群  陈璇 《湖北气象》2007,26(3):266-270
使用1960年12月至2005年2月湖北省71个县(市)气象站常规气象资料,根据农业气象学原理和农业气象指标,统计、整合出对该省双季早稻、双季晚稻、一季中稻、小麦这四种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有影响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通过计算气候倾向率,对9类13种农业气象灾害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有6种农业气象灾害呈增加趋势,有7种呈减少趋势;冬季冻害、小麦赤霉病和盛夏冷害等三种农业气象灾害变化较为明显;任何一种农业气象灾害的气候倾向率呈减少趋势,并不意味着这种趋势变化对粮食生产就绝对有利,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8.
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技术研究我国是世界上农业气象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农业生产始终受到各类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的严重制约与困扰。因此,当前迫切需要加强对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综合防御技术研究,以实现农业发展的宏伟战略目标。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有效地发挥气象、水文...  相似文献   

9.
1978—2008年中国十省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动态及其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数学统计方法,从案例研究入手,研究了1978—2008年中国十省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动态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评价了农业气象灾害成灾面积风险。结果表明,旱灾是中国最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而霜冻成灾面积年际间波动最大。在区域分布方面,旱灾受灾风险体现为东部省份高于西部省份,北部省份高于南部省份;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北地区省份遭受洪涝的风险较高,而西北地区省份的风险较低;青海省是风雹的重灾区。各省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成灾面积风险差异较大,旱灾和洪涝成灾面积风险高于风雹灾和霜冻灾。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主要农业气象灾害风险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张星  陈惠  吴菊薪 《气象科学》2009,29(3):394-397
灾害风险评估是灾害预防的重要工具,本文基于区域灾害系统论的观点,试图对福建省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进行比较全面地研究。首先根据信息扩散方法,构建了福建农业气象灾害灾损风险评估模型,计算给出了福建省主要气象灾害相对于不同灾损程度的风险分布的信息。然后通过灾害加权熵的计算,对福建省主要气象灾害的总体风险水平进行定量比较,结果表明,在福建省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当中,干旱和洪涝灾害的风险值高,而风雹和冻害的风险值较低;干旱略高于洪涝,低温冻害的风险水平最低。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4)》《中国水旱灾害公报(2014)》《中国气象灾害年鉴》《中国气象年鉴》等资料,利用统计方法和综合分析法,对1995—2014年(近20 a)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业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暴雨洪涝和干旱造成的农业受灾面积波动较大,重大以上洪涝灾害5 a一遇,重大以上旱灾10 a一遇,风雹灾害和冷冻灾害总体变化不大;大气环流异常造成的年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是导致我国农业暴雨洪涝和干旱灾害变化的主要气象原因;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程建设,不断发挥气象灾害预警作用,科学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调整农业生产布局,既是保证我国农业不断适应气候变化、避免或减轻气象灾害的有效措施,也是近20 a来我国农业气象灾害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2.
珠江三角洲主要热带果树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研究了市场条件下的农业气候资源评价方法,讨论了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分析的基础理论,并建立以农业生态地区法为基础的风险分析实用模型,用此模型对珠江三角洲主要果树的农业气象灾害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当地的灾害规律和风险水平,并能为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农业宏观决策和农业气象灾害的风险管理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进入21世纪的中国农业气象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中简要回顾了中国农业气象的发展历程,并将现代农业气象研究划分为3个阶段:20世纪50—60年代初创起步阶段、70—80年代恢复发展阶段及90年代以后的快速发展阶段。从作物资源利用、农业气候资源与区划研究、作物产量预报和遥感估产技术、农业气象灾害研究、气候变化对农业与生态影响研究等方面重点介绍了现代农业气象科研工作的主要研究成果和进展;从未来气候变化带来的问题、农业生产和可持续发展需求、农业气象科研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等方面,提出了气候变化影响下农业气象灾害防灾减灾技术研究、气候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研究、有关国家粮食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农业气象现代化观测技术研究、作物生态系统模拟与定量化评估技术研究、设施与特色农业气象及现代生物技术的环境调控技术研究、农业气象基础理论研究等方面农业气象未来的重点研究领域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农业气象灾害预报方法研究概述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概述了近年来我国农业气象灾害预报方法研究的进展,介绍了当前正在探讨的一些新技术,并就今后发展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一些看法。指出①我国农业气象灾害预报方法基本以数理统计模型为主。近年来在多种统计方法的应用、气候模式与农业气象模式结合、信息技术的应用、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总体上说,农业气象灾害预报研究还不很成熟。②当前农业气象灾害预报应在指标的针对性,统计模型因子的物理概念和生物物理机理、数学模型和资料处理方法以及基于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农业气象灾害预报方法等方面加强研究。③多学科交叉、多种预报方法结合、长中短期预报相结合、动态预报和补充订正相结合、卫星遥感动态监测信息与预警模式相结合是开展农业气象灾害预报的有效途径。建立预警业务系统,开展预警服务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东北三省玉米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综合危险性评估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杨若子  周广胜 《气象学报》2015,73(6):1141-1153
东北三省是中国玉米主产区之一,也是“东北玉米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三省农业气象灾害的高发、频发已经严重地威胁到该地区玉米的生产安全,迫切需要弄清玉米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综合危险性,为玉米防灾、减灾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基于1981—2010年东北三省气象数据,结合最大熵模型对东北三省玉米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低温、干旱和洪涝)综合危险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低温冷害对玉米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综合危险性的贡献率随时间成减少趋势,旱灾对玉米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综合危险性的贡献率则随时间成增加趋势,洪涝灾害对玉米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综合危险性的贡献率随时间呈先减小后增加趋势。1981—2010年各农业气象灾害对玉米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综合危险性的平均贡献表现为低温冷害> 干旱> 洪涝。东北三省玉米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危险性由北向南成减小趋势,其高值区主要位于东北三省的东北部大兴安岭地区。黑龙江省的低温冷害和洪涝灾害危险性较大,而吉林和辽宁省沿海地区气候条件较好,玉米生产受农业气象灾害影响较小。1981—2010年东北三省玉米3种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综合危险性高值区随时间变化成减小趋势,低值区随时间变化成增加趋势。同时,基于最大熵模型构建了东北三省玉米3种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综合危险性评估模型,其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下的面积达0.823,表明该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东北三省灾害综合危险性分布。  相似文献   

16.
《气象》2021,(6)
近十年来,伴随农业气象灾害监测评估理论的发展,数值模拟技术、遥感监测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以及智能网格气象要素预报在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业务中的落地,促进了农业气象灾害预报评估业务的精细化、动态化和定量化水平,为农业防灾减损、稳产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介绍了近十年来定量化农业气象灾害评估技术以及动态化、精细化农业气象灾害预报技术的主要研发成果以及在业务服务中的应用,并展望未来发展,以期为农业气象灾害预报评估业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新书架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象》2010,(12)
<正>中国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研究王春乙等著该书为国家科学技术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农业重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调控技术研究"的研究成果。主要介绍了我国北方农业干旱、低温冷害,华南寒害,长江中下游高温热害监测预警的最新研究方法与成果,也介绍了森林火灾监测预警  相似文献   

18.
四川盆地主要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及减灾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绍敏 《四川气象》2000,20(1):31-34
四川的农业气候资源十分丰富 ,但气象灾害也很频繁。本文收集并整理了有关部门对气象灾害的研究资料 ,综合分析了四川盆地主要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可行性防御措施 ,以期通过对气象灾害的了解 ,合理安排农业生产 ,趋利避害 ,做到既减灾 ,又增产。  相似文献   

19.
东北地区农业气象灾害定量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71—2008年东北地区农业生产资料及主要农业气象灾害资料,计算了干旱、洪涝、风雹和低温冷害的影响权重、成灾率及其变异值。在此基础上,分析了4类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并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干旱影响权重最大,并呈增加趋势;黑龙江省各种灾害权重均大于吉林省、辽宁省;东北地区气象灾害以小灾和轻灾为主,但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危害程度越来越严重,特别是2000年以来,重大灾害的发生频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20.
农业巨灾保险可有效分散灾害的风险,气象灾害是造成农业巨灾的主要灾害之一,因此设计合理的气象灾害保险指数可为农业巨灾保险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利用赣州市17个县(市、区)国家气象站1981—2020年和区域气象站2011—2020年观测资料,结合赣州气候以及气象灾害出现特点,经专家咨询和调研,确定暴雨、冰霜冻害、干旱和大风等4种气象灾害作为赣州农业巨灾保险的气象灾种.根据不同灾害出现的气候概率以及投保单位的要求,设计了赣州农业巨灾保险不同等级的气象灾害指数,并确定农业巨灾保险气象灾害赔付的触发概率范围为45%—70%.经验证,赣州农业巨灾保险气象灾害指数可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