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照度温度对螺旋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螺旋藻是一种呈螺旋状的蓝绿色海藻,非洲乍得湖和墨西哥台可斯可可湖的居民最先得以食之。螺旋藻堪称高蛋白营养之最。螺旋藻还含有丰富的叶绿素、维生素、酶等物质,在净化血液,防治心血管病等方面都有明显效果。螺旋藻含有的糖有抗辐射,抗疲劳,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抑制肿瘤的作用。螺旋藻中的硫酸脂蛋白,  相似文献   

2.
利用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和MRC/ASTER发展的RAMS中尺度气象模式, 以NECP再分析资料为初、 边值条件, 在兰州城区东面设计了有湖和无湖两个试验, 做了72 h三重嵌套模拟试验, 分别模拟了两种情况下冬季兰州山谷地区的湖泊效应和大气边界层特征。模拟结果表明: (1)白天兰州山谷地区谷风在14:00强度达到最大。加入湖泊后, 14:00湖风强度增大, 湖风对谷风没有明显影响, 只对湖区及岸边附近的风场有影响。兰州山谷地区20:00以后山风开始出现, 到05:00左右北山山风的风速大于南山山风。05:00以后南山山风风速增大, 山谷以偏西风为主。加入湖泊后, 陆风也在夜间02:00左右表现的最为明显, 陆风和山风相互叠加, 导致兰州山谷东部地区西风风速增大; (2)加入湖泊后, 对周围地区气温的影响表现为夜间有增温作用, 增温作用随着离湖泊的距离渐远而减弱。在靠近湖区处夜间的近地面逆温强度减弱; (3)加入湖泊后, 对靠近湖面处空气相对湿度的影响表现为减小, 对靠近湖西岸陆地上近地面空气相对湿度的影响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加, 这一点在夜间表现的最明显, 对靠近湖面处空气绝对湿度的影响表现为增加; (4)加入湖泊后, 湖区的净辐射和感热通量都减小, 湖的东西两岸的净辐射和感热通量都增大。在22:00到凌晨05:00之间, 靠近湖西岸的陆地上净辐射和感热通量也有所增大。  相似文献   

3.
中华猕猴桃属于猕猴桃科猕猴桃属,是一种雌雄异株的藤本果树,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各省。它是高营养的珍品,含有多种矿质营养物质和十几种氨基酸,维生素C含量极高;不仅可以作为制造副食品的原料,还可用于工业等部门;而且具有广泛的医药用途,对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硬化以及对防治癌症等都有一定的疗效。猕猴桃的广泛用途引起了各国的重视,竞相发展,被誉为世界珍果、水果之王。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螺旋藻生长环境的叙述,结合锦州气候特点、物质资源等进行分析,阐明锦州养殖螺旋藻的利与弊。为锦州发展养殖螺旋藻提供农业气象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如果你曾儿次到访剑川的剑湖,就会发现,每一次都有新的感受、新的收获和新的体会。这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正如近代剑川著名诗人和书法家赵藩所描述的:十步之内有芳草,百世而下闻清风。对于剑湖之美,金庸先生在《天龙八部》中有脍炙人口的生动描述,而小说里“剑湖宫”也就在此处。  相似文献   

6.
螺旋藻生长的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  唐纪伟 《山东气象》1998,18(4):43-45
为寻求优质,高产螺旋藻的生产环境条件,本文分析了气象条件-温度、江强和接种密度对螺旋藻生长的影响,并建立了温度和光强对螺旋藻品质影响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7.
大扁杏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树种 ,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结果早、生命史长等特点 ,比较适合丘陵山地的阳坡栽植。大扁杏的主产品杏仁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 ,还含有抗癌物质B1 7,在工业方面杏仁油有广泛的利用价值 ,副产品有果肉、核壳和杏木等 ,果肉可做杏脯、杏酱、罐头等多种食品 ,核壳可制活性碳 ,杏木可用作雕刻家具材料 ,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名。大扁杏在辽宁省朝阳地区广泛栽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那么康平县可否进行引种呢 ?本文试从农业气候角度加以分析探讨。康平处于平原与丘陵的相接地带 ,有低丘…  相似文献   

8.
洞庭湖湖陆风特征与降水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利用洞庭湖周围岳阳、常德和益阳三站1、4、7、10月的气象资料,研究了洞庭湖湖陆风的气候特征及其对降水、特别是对暴雨的影响。分析表明洞庭湖的湖陆风是显著的,湖陆风厚度大约为300米;湖陆风转换可以引起湖陆风散度和涡度的变化,从而引起清晨和傍晚降水的加强;一年四季都有湖陆风,但夏季更为显著,冬季不太明显。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洞庭湖周围岳阳、常德和益阳三站1、4、7、10月的气象资料,研究了洞庭湖湖陆风的气候特征及其对降水、特别是对暴雨的影响。分析表明洞庭湖的湖陆风是显著的,湖陆风厚度大约为300米;湖陆风转换可以引起湖陆风散度和涡度的变化,从而引起清晨和傍晚降水的加强;一年四季都有湖陆风,但夏季更为显著,冬季不太明显。  相似文献   

10.
湖冰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湖冰总体呈现衰退趋势,甚至北半球部分湖泊未来有可能不再冻结。青藏高原湖泊分布广泛,但目前对于湖冰的模拟研究开展较少,对青藏高原湖冰特征及冻结系数的认识还较为有限。本文利用飞航式雷达湖冰测厚数据、青海湖气象观测数据、 ERA5-Land再分析数据、 MODIS地表温度数据以及Aqua/MODIS卫星遥感图像,通过度日法湖冰生长模型确定了青海湖冻结系数A0,研究结果显示A0在青海湖具有空间异质性和时间异质性,且前者比后者更为明显。进一步利用度日法和基于能量平衡的分析模型模拟了青海湖的湖冰演变,结果表明:相较于度日法,基于能量平衡的分析模型模拟的青海湖2018-2019年冰期的开始结冰时间、融化结束时间与湖冰厚度同实际观测更为符合。分析模型是一种优于度日法、适用于青海湖湖冰模拟研究的方法,该方法能够综合考虑辐射、能量交换、气象要素、湖泊深度等因素的影响,其物理过程更为完善,同时也弥补了度日法模拟精度依赖于冻结初日的确定且无法表现融化过程的缺陷。  相似文献   

11.
湖陆下垫面的非均匀性对强对流天气的发展演变有很大的影响。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湖面积具有明显的月变化和季节变化,而模式中的下边界一般默认湖面积不变,这与实际情况的差异较大,必然带来模式预报误差。利用WRF模式对夏季夜间发生在鄱阳湖地区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通过湖面积变化的敏感性试验,深入研究鄱阳湖对强对流天气发展演变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夏季夜间湖面上空2 m温度明显高于陆面,向湖陆风在湖面上空辐合上升,岸边则存在下沉辐散气流。这导致降水在湖西岸减弱、湖上空增强。随后用去湖敏感性试验印证了鄱阳湖的暖湖效应,湖泊的存在能够通过激发陆风次级环流对湖西岸(湖面)上空降水起抑制(促进)作用。去湖试验的降水在湖西岸增强20%,在湖面上空减弱16%,体现出湖泊对降水强度的重要影响。此外,还发现湖面积扩大1.5、2.5、3.5、4.0倍的扩湖敏感性试验的降水在湖面上空分别增幅7%、16%、30%、43%,进一步证实了强对流强度对鄱阳湖面积变化较为敏感。这指示我们在预报夏季夜间穿湖而过的强对流天气时,应重点关注其可能存在的入湖前减弱、入湖后增强的变化趋势。同时,在利用数值模式模拟湖区强对流天气过程时,如果湖面积与模式中默认的湖面积相差较大,则应考虑将实际湖面积引入模式下边界,以期提升模式对于湖区对流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2.
日前,由英国南极局科学家史密斯博士率领的4人科学考察队,开始对南极冰盖下隐藏的湖泊进行探测。这一大小大约相当于英国的Wind-ermere湖的南极冰下湖泊,可能含有对地球生命、气候变化和未来海平面上升等研究有价值的线索。科学家们目前对这一隐藏在冰下的湖泊已经有了一个大约的认识:它位于南极冰表面以下3.2km处,窄长的形状,面积大约18平方公里;对湖泊深度的最初探测结果是105m,表明湖泊水体深厚,因而是未来研究微生物生命和获得气候记录的理想之地。为此英国有关部门制定了令人激动的考察计划,史密斯博士带队开始进行的探测是该计划的第一步。如果进展顺利,下一步将进行钻孔探测,对湖中水体进行采样,英国希望最早在2012~13年完成采样探测。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气象局从1988年开始对全省气象部门实行目标管理,对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结合目标管理工作实际,针对目标任务制订、目标执行过程监控、目标完成情况考评、目标管理奖惩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和思考。建议大家都来关心目标管理,都来维护目标管理的权威,使目标管理这一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气象部门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日本是个多暴雨的国家。据统计,在1975年以前的50年中就有15年出现由暴雨造成的大水灾。因此,日本气象部门很重视暴雨的分析和预报工作。近几年在分析研究、观测实验、改进预报方法、建立健全监视网等方面都作了很多努力,并取得一些成果。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13年6月1日—2014年5月31日鄱阳湖东岸70 m铁塔的涡动相关观测资料、鄱阳湖水文观测资料、鄱阳气象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等,对鄱阳湖地区湖-陆-气相互作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地区潜热通量明显较感热通量大,感热通量最大值出现时间较潜热通量早约1.0 h。摩擦速度则是白天比夜间大,且下半夜大于上半夜,正午最强,日落日出时段最小。湖-陆-气相互作用同样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潜热通量最大出现在夏季,最小出现在冬季;而感热通量最大出现在秋季,最小出现在夏季。摩擦速度则是下半年大于上半年。该地区Bowen比全年小于1.0,夏季7月最小,冬季2月最大,大部分维持在0.14~0.61。分析湖体区的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得到,来自湖体区的感热通量中午前后较明显,但夜间表现出季节差异,春季下半夜湖体区感热通量明显加大,夏季则整个夜间湖体区感热通量均较大,秋季相差不大,而冬季下半夜湖体区感热通量最小。潜热通量方面,来自湖体区的潜热通量总体较大,但同样存在季节差异。春季湖体区潜热通量均较大,而夏季除中午前后较小外,其余时段都明显大,秋季夜间湖体区潜热通量明显偏小,冬季午后湖体区潜热通量增大。同时,秋冬季节湖体区常会出现逆温现象。分析还得到,水面蒸发量、鄱阳湖水域面积和最高气温与潜热通量关系较大。  相似文献   

16.
经过 2a多的试验和研究 ,并结合辽西地区的气候特点 ,摸清了日光温室内养殖螺旋藻的气象条件 ,并研制出温、光调控技术 ,为发展螺旋藻产业提供气象条件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引言云物理和人工影响云方面的研究,与研制装有测量仪器和人工影响云的设备之飞机实验室有密切关系。目前,苏联和国外一些国家都在积极地研制飞机实验室。苏联在人工影响天气方面广泛使用AH-2、Ил-14、Ил-18、AH-12、Як-40等飞机。为  相似文献   

18.
杨鉴初  史久恩 《气象》1979,5(10):4-7
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天气预报在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推动下,有了很大的进展。现在全国广大气象台站已有很多预报人员从事这项业务工作,对农业、林业、水利防汛、畜牧业及国防建设等方面都起了一定的保证作用。 三十年来,我国长期天气预报技术发展较快,目前在环流分析、下垫面影响、太阳活动、地球物理因素,气候变化、单站要素和群众经验等方面,都作了不少工作。进行了天气气候、概率统计和流体动力学、热力学等三方面预报方法的研究和应用。不论在实践  相似文献   

19.
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变化对湖泊效应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尺度气象模式WRF,设计了陆地生态环境好转、维持现状和退化3种情境下的模拟试验,分析了夏季黄河上游鄂陵湖湖泊效应的特征和生态环境变化对该湖泊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晴天中午至傍晚,鄂陵湖有显著的湖风环流;白天湖面感热和潜热较小,昼(夜)表现出明显的冷(暖)湖效应;湖区低层全天呈现出"湿岛"效应;受湖风作用影响,环湖陆上白天形成"湿墙"和感热高值区;随着陆地生态环境由好转到退化,湖风环流加强,环湖"湿墙"增高,湖陆边界层高度差增大,陆面感热和潜热变化显著大于湖面;陆面边界层中下部的气温和比湿主要受下垫面影响,环境退化后分别升高和减小,而在边界层顶部由于受湖风环流的作用,两者变化趋势与中下部相反。  相似文献   

20.
基于MODIS影像的色林错湖面积变化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2—2009年EOS/MODIS卫星遥感资料和气温、地表温度气象资料,对色林错湖面积变化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其成因。结果表明:西藏那曲地区色林错湖(包括雅根错湖)面积在近8a呈显著的扩大趋势,从2002年的1955.49km^2增至2009年的2197.46km^2,8a内增长了241.97km^2,现已超过纳木错湖面积,成为西藏第一大咸水湖。气温、地表温度升高导致冰雪融化和冻土层变浅是湖泊上涨的主要原因。通过研究证明了EOS/MODIS资料在研究湖泊变化中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