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雷电波侵入的防护设计中 ,既使室外线路全线埋地 ,尚需应用电涌保护器作等电位连接以解决地电位反击问题 ,提出注意电源的二、三级保护 ,将保护范围扩大到家用电器  相似文献   

2.
钟万强 《气象科技》2010,38(6):758-761
鉴于雷击分类目前缺乏完整的体系,根据雷击危害方式对雷击进行了综合研究,将间接雷击分为两大类,由此提出了"雷电电位差效应"。对雷电反击、雷电地电位上升、雷电旁侧闪络等效应进行了阐述,并单独对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进行分析。介绍了雷电电位差效应的防护方法,对安全距离做了说明。研究了雷电电位差效应与人身伤害的关系。分析表明:雷电电位差效应主要包括雷电反击、雷电地电位上升、雷电旁侧闪络以及与人身伤害有关的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雷电电位差效应的防护方法主要包括躲避、等电位连接和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相似文献   

3.
浅谈雷电波侵入的低压电源防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平 《广西气象》2002,23(3):56-57
对雷电波侵入的防护设计中,既使室外线路全线埋地,尚需应用电涌保护器作等电位连接以解决地电位反击问题,提出注意电源的二、三级保护,将保护范围扩大到家用电器。  相似文献   

4.
为了减小防雷区间内各金属部件的电位差和各系统之间的电位差,使人的生命财产不遭受雷电的高电位反击,确保安全,实施等电位连接在综合防雷中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张少虎  阳宏声 《广西气象》2006,27(A02):97-97,94
随着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由于网络线多,电子设备的耐压水平低,雷击对信息系统的危害越来越大,防雷日益显得重要。雷电对信息系统的危害主要是雷击电磁脉冲(LEMP)造成的,包括沿线路传导的雷电过电压波、雷电流在接地线产生的高电位反击、雷击电磁场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LEMP的防护措施有拦截、分流、等电位连接、屏蔽、接地、合理布线等。在信号线路上安装浪涌保护器(SPD)是信息系统防LEMP的一个重要措施,它可以同时起到拦截、分流、等电位连接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防雷等电位连接的目的和形式,论述了等电位连接和共用接地系统在雷电防护中的应用以及等电位连接的优选材料及连接方法.  相似文献   

7.
所谓等电位连接,就是将分开的装置、诸导电物体用等电位连接导体或电涌保护器连接起来,以减小雷电流在它们之间的电位差.在雷电防灾保护工作中,人们对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的功能和作用比较了解和熟悉,但对于等电位连接措施的作用往往忽视,以至于因未采取等电位连接和等电位连接不规范而遭受雷击的事故时有发生.为了减少和避免雷电灾害,建筑物的电气装置、防雷装置以及进出建筑物的电源线、信号线均应采取等电位连接.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电梯的构成、布局位置等方面分析了雷击对电梯造成损害的原因,研究了电梯遭雷击的损坏形式包括直接雷击、闪电电涌侵入、雷击电磁脉冲和反击,针对性地提出了直击雷防护、等电位连接、屏蔽、限制过电压、定时开展防雷检测等措施,为使用单位采取电梯雷电防护措施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9.
金艳慧  周伟军 《浙江气象》2005,26(2):43-46,F003
针对现代建筑雷电防护中等电位连接的概念、基本原则和几种特殊的等电位连接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说明等电位连接技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结合广州建设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天气雷达网的经验,针对其防雷保护问题,从阵列天线的接闪保护、接地网形状及布置、电源系统的防雷保护3个方面探索了防雷保护技术要点。为最大限度减低接闪杆对雷达信号的遮挡问题,提出了竖向单针加横向多针的接闪方法,将滚球平面提升至塔顶平面,既解决了单针保护范围受限的问题,又避免了双针保护接闪杆对雷达信号的遮挡。为最大限度减低雷电流分流过程导致的地电位抬升对雷达的反冲影响,提出了双环形闭合接地装置加与塔身绝缘引下线分流雷电流法,可有效避免因塔身分流雷电流导致的地电位反击问题。针对易受雷电电磁脉冲影响的电源系统,提出应加强屏蔽、等电位连接和安装电涌保护器等措施。  相似文献   

11.
等电位连接在现代建筑物防雷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简述了LEM P的危害方式进而分析等电位连接在现代建筑物防雷中的重要作用,并对现在的防雷图纸有关等电位连接的审核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等电位连接在现代建筑物防雷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宁  胡泉  李莹 《广西气象》2007,28(4):62-63
简述了LEMP的危害方式进而分析等电位连接在现代建筑物防雷中的重要作用,并对现在的防雷图纸有关等电位连接的审核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根据加气站所处的环境和CNG加气站的工艺、设备特点,依据GB50156-2002(2006版)、GB50057-2010、GB50183-2004标准对加气棚和储气区的直击雷防护、雷击电磁脉冲防护、等电位连接、接地等防雷措施提出系统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王海深 《气象科技》2014,42(6):1114-1117
针对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基准站容易遭受雷击损失严重的问题,从GNSS基准站自身特点出发,参考传统建筑物防雷设计方法,依据防雷设计原则,分析了GNSS基准站的防雷等级,从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两方面对防雷过程中接闪、引下线、接地、等电位连接、屏蔽、合理布线等重要环节及电涌保护器等重要装置进行了研究,设计出各环节的具体防雷措施。实际应用表明所设计的方法科学实用、安全可靠,能够有效地提高基准站的防雷效果。  相似文献   

15.
公路隧道雷电防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敬  付国振  施海瑞 《气象科技》2010,38(6):775-777
通过对太行山区隧道机电设备频遭雷击事件的调研,分析了雷击灾害频发的河北省邢和隧道的地理、气象环境,并对雷击现场进行多次测试研究,对隧道防直击雷和雷电电磁脉冲两方面采取以下5项防雷措施:①建筑物及室外电力设施的直击雷防护,②高压线路的雷电过电压防护,③低压配电及弱电设备的过电压防护,④屏蔽,⑤等电位连结。经过几年的实地验证,防雷措施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6.
独立防雷装置间隔距离计算公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证独立防雷装置的间隔距离对于雷电防护十分重要。为了使间隔距离计算公式更符合实际情况与提升防雷装置的安全性,根据雷电反击机制,分别推导出防护首次正极性雷击、首次负极性雷击和首次负极性以后雷击3种典型雷击反击危害的间隔距离公式,并求其公共解,得出能够同时防护3种典型雷击反击危害的公共间隔距离公式。通过对比发现《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的间隔距离计算公式存在着不足。经分析和论证,本文得出的公共间隔距离公式更为合理和安全。  相似文献   

17.
黄裕文  钟秉武 《气象科技》2012,40(3):497-501
绵阳南郊机场2004年以来多普勒全向信标/测距仪(DVOR/DME)、仪表着陆系统(ILS)、无向信标机(NDB)、卫星站(TES)、航空气象自动观测系统(AWOS)、甚高频对空电台(VHF)等空管系统设备先后多次发生雷电灾害事故,不同程度地造成了设备故障和工作中断现象,对该机场的飞行保障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通过对雷灾案例的分析,介绍多级SPD保护,逐级消除雷电残压,同一建筑内设备联合接地和等电位处理,规范综合布线及建立定期维护检测制度,及时排查防雷安全隐患等措施,总结了切实有效解决通信导航设施发生雷电灾害事故的经验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防城港新一代天气雷达塔楼的年预计雷击次数和可接受的最大年平均雷击次数的分析,得出相应的防雷参数。在设计中加强了塔楼直击雷防护,防雷击电磁脉冲,屏蔽保护以及等电位连接等防雷防护措施,从而达到了强雷区的防雷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卫生间危险电位侵入的途径和危害以及卫生间局部等电位联结作法中存在的一些误区的分析,提出了卫生间局部等电位联结的实施原则及联结作法,供施工人员和防雷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8—2016年黑龙江省ADTD闪电定位数据,利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和Pearson相关分析法,研究了地闪密度、地闪强度、绕击率和反击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了黑龙江省不同防雷类别的直击雷防护效率。结果表明:地闪密度和地闪强度的空间分布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08;绕击率和地闪密度呈正相关,与地闪强度呈低度负相关;反击率地闪密度呈低度负相关,与地闪强度均呈显著正相关。黑龙江省不同防雷类别直击雷防护保护范围内的绕击率分别为0.04%、0.71%和4.59%,即第一、二、三类防雷类别直击雷防护效率分别为99.96%、99.29%和95.41%。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计算第一、二、三类防雷建筑物的安全距离时,将会分别存在3.16%、4.64%和7.32%左右发生反击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