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部控项目“海南西沙礁相第四纪地质研究”课题负责人张明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生物礁比较沉积学研究”课题负责人业治铮。以中新世至晚更新世的生物礁岩石地层剖面为基础,结合碳、氧同位素和地球化学分析资料,阐明了西沙生物礁自中新世初形成以来的沉积地质学问题,反映了我国浅海碳酸盐沉积学、礁地质学等领域的新进展。提交“西沙礁相第四纪地质研究”报告。出版成果;《中国西沙礁相地质图册》及《西沙生物礁碳酸盐沉积地质学研究》两书均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生物礁比较沉积学》专辑,刊登在“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第10卷第二期上。 部控项目“太平洋中部多金属结核的调查与研究”课题负责人许东禹。在太平洋开展了4个航次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探讨太平洋中部多金属结核的矿物、化学成分、生长和分布规律及晚新生代古海洋环境及其演化。提交“太平洋中部多金属结核的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2.
由地质矿产部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主办的“油气盆地研究短训班”自1983年10月17日至11月17日在无锡石油地质中心实验室举办.参加这届短训班的学员共30余人,来自地矿部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所属各石油勘探局、研究所、各普查大队.  相似文献   

3.
由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张明书、何起祥等编著的《西沙生物礁碳酸盐沉积地质学研究》一书,将在1989年7月前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从三维格局阐明了西沙生物礁自中新世初形成以来的沉积地质学,提供了从中新世晚期到晚更新世的生物礁岩石地质学剖面,碳、氧稳定同位素曲线及相应的地球化学资料.并以这些资料为基础,分析了连续的和不连续的、均变的和事件性沉积作用,总结了生物礁的地方性沉积模式,提出了新的生物礁分类方案,讨论了西沙生物礁区若干第四纪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4.
地矿部海洋地质研究所主持的“东太平洋海盆多金属结核矿物地球化学研究”的八个专题通过评审和验收1996年2月2日至4日,地矿部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在青岛组织以秦蕴珊院士为主任委员的专家组对地矿部海洋地质研究所、矿床研究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上海海洋...  相似文献   

5.
生物礁碳酸盐沉积物是碳酸盐沉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古生物学、古生态学、古海洋学、海洋地质学等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烃类和许多矿产资源的勘查,也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因此,随着生物礁型油气资源丰度的日益增长,在世界范围内,加强了对生物礁的大力研究.我国疆域辽阔,许多地质时代都有生物礁分布.然而,在系统的生物礁研究方面起步较晚,七十年代前,无论在现代生物礁或古代生物礁研究方面均较落后,与先进国家相比,差距较大.近年来,由于生物礁型油气藏的勘探,在陆区和海域都获得了一定的突破,不仅深化了对古礁的研究,也促进了现代生物礁的研究,为将今论古,古今结合的比较研究,开拓了前景,一些研究成果已经赶上或缩小了与先进国家的差距.本文仅就现代生物礁研究方面取得的一些主要进展,进行概要的总结.  相似文献   

6.
晚第四纪海洋地质研究拾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第四纪海洋地质研究拾零近年来,在我国海岸带晚第四纪地质和生物礁沉积地质学研究中,遇到许多地质记录和现象有别于已问世的书刊和文献的报道,甚至与之相悖,介绍几则,似不无益处.1、渤海湾西岸全新世潮坪沉积序列,素来被认为是连续沉积,然而野外观察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7.
地质矿产部于1988年5月26—29日在青岛市举行科研成果评审会,对地矿部海洋地质研究所承担的部控“海南、西沙礁相第四纪地质研究”和“中国浅海及其相邻陆区第四纪层型剖面对比”两项科研成果进行评审.评委会由地矿部科技司总工程师王福庆高级工程师任主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赵一阳研究员、地矿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邵时雄研究员和地矿部石油海洋地质局代表杨邦昕工程师任副主任,范德廉研究员等20多位有关专家受聘参加评审工作.评委会听取了两个课题组的成果汇报,进行了认真地评议.评委认为这次提交的两  相似文献   

8.
生物礁为南海周边区域重要的油气储层类型,本次基于XK-1井岩心及薄片中主要造礁生物种类、数量、分布规律与生态特征的分析,开展了西沙地区中新世以来碳酸盐岩-生物礁演化过程的研究,并推测了盆地内生物礁的发育特征。研究认为西沙地区中新世以来主要发育珊瑚、钙藻及苔藓虫三类造礁生物,同时,根据其分布特征,结合建立的礁、滩复合体沉积模式将XK-1井中新世以来的沉积环境划分为13个演化阶段。提出伴随着海平面的上升,造礁生物有从珊瑚逐渐向钙藻及苔藓虫演变的趋势,而伴随着海平面的下降,造礁生物又从钙藻和苔藓虫逐渐向珊瑚演变。明确了该区中新世以来发育早中新世三亚组一段沉积时期、晚中新统黄流组沉积时期、上新统莺歌海组沉积晚期至第四纪乐东组沉积时期3个主要造礁期和早中新世三亚组二段沉积早期、中中新世梅山组沉积中期2个次要造礁期。  相似文献   

9.
我国生物礁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生物礁研究现状自六十年代初开始我国对各地质时期生物礁的研究已有20多年,这段研究史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63—1976年.主要是一些从事石油天然气普查勘探的地质工作者,首先对我国西南地区(主要是黔南、桂北)泥盆纪、二叠纪和三叠纪的生物礁研究,多从宏观的收集野外第一性资料和生物礁的特征着手,后经总结进行初步探讨,取得了对生物礁的初步认识.第二阶段,1977—1986年初.从七十年代末,由于生物礁与油气藏、生物礁与金属矿产的勘探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如鄂西礁型油气藏的高产、莺歌海礁型油气藏的发现、广西和湖南礁型金属矿丰富的储量,这既加深了对生物礁的认识,也把生物礁的研究水平提高了一步.  相似文献   

10.
西沙群岛岛屿类型划分及其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沙群岛是我国重要的生物礁区之一,岛屿星罗棋布,类型繁多.研究这些岛屿的类型及其特征,对判断礁区环境演变、礁体组合成生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思义;对研究古生物礁的比较沉积学亦有现实意义.一、西沙群岛的自然地理概况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海洋地质学会、中国地质学会海洋地质专业委员会和地矿部海洋地质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碳酸盐比较沉积学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9月3—8日在青岛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86位代表,分别来自地质矿产部、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石油部、国家海洋局和出版界等属42个单位.向大会提交学术论文64篇,在大会上交流13篇,小会交流18篇.就碳酸盐比较沉积学而言,在我国还是第一次聚会.通过交流和讨论,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碳酸盐比较沉积学的开展,对促进与碳酸盐沉积有关矿产资源的普查工作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近纪以来,在南海海域陆架边缘、陆坡隆起和深海火山岩隆等构造背景上,发育了大量的生物礁滩沉积体。受沉积环境和基底的控制,不同地区的生物礁发育时间与沉积特征有所不同。中建礁位于西沙群岛西侧,与西沙群岛区生物礁不同,是在南海北部陆坡隆起背景上发育形成的孤立生物礁。在前人现代生物礁调查的基础上,首次对中建礁开展了船载重磁、二维地震和三维地震勘查,并采用地震层序地层和地震沉积学解释方法,对中建礁重力、磁力和地震资料进行了系统分析,在中建礁区识别出5个地震层序界面,明确了中建礁基底的岩性特征及形成时间;并通过对礁前斜坡扇的研究,认为中建礁经历了中中新世、晚中新世和上新世以来等3个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13.
东沙隆起台地生物礁、滩油藏成藏条件及勘探思路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东沙隆起碳酸盐岩台地生物礁、滩油藏的勘探,是珠江口盆地(东部)重要的勘探领域之一。勘探实践证实,惠州凹陷烃源岩、断至凹陷深部的断裂、珠海组优质砂岩、明确的构造脊、良好的生物礁礁滩储层和上覆的厚层海相泥岩,共同构成了东沙隆起地区油气长距离运移成藏的特殊地质条件。随着近年来高精度3D地震资料的进一步覆盖和地质认识的逐步深入,综合利用各种地质、地球物理新方法和新技术,确定生物礁、滩油藏勘探的有利区带,建立碳酸盐岩台地及生物礁沉积、演化模式,确定有利的生物礁、滩圈闭,是该地区生物礁、滩油藏勘探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本刊六卷四期石油地质专辑出版后,陆续收到一些读者来信.其中地矿部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副总工程师王子源等同志对“中国海洋油气普查工作大事记”一文的一些事实提出补充修改意见.编辑部和作者对此十分感谢.现摘登如下,以示更正.  相似文献   

15.
应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的邀请,美籍华人、美国康涅狄格州州立大学海洋与湖沼研究部教授陈琴于1984年12月8日至22日来二所讲学。 陈琴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海洋地质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尤其是对海洋地质、古生物学和古海洋学的研究造诣较深。在二所期间,陈教授主要讲授了以下内容:①大陆漂移、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②海洋构造史。③大陆边缘类型。④古海洋学。⑤海底地貌。⑥海洋沉积和海洋沉积盆地。⑦开阔海洋的文石沉积。 听取讲学的还有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石油地质研究所等单位的教师和科技工作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石油学会、四川省石油学会联合举办的全国第二届生物礁及礁型油气藏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八年六月十六日至二十日在深圳召开.来自全国13个省市、36个单位从事生产和科研的地质专家、教授95人参加了会议.会期收到论文60余篇,会上宣读了25篇.深圳市领导、深圳市科协领导及科协秘书长、深圳市石油协会理事长到会祝贺,市主要领导在大会上讲了话,这次会议是在著名地质学家、生物礁研究导师南海西部石油勘探公司曾鼎乾总工程师的倡导下召开的,叶连俊等老专家、老学者纷纷来电祝贺,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7.
本文概述了地矿部1994年度海洋地质科技进展概况。主要介绍了“八五”期间地矿部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系统国家攻关项目、国家南极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大洋专项及部、局控项目的情况及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18.
受地质矿产部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的委托,地矿部海洋地质研究所聘请臧胜远、朱凯、杨敏之、杨启伦、张保民、赵一阳等16位有关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于1987年11月10—13日在青岛对《中国滨海砂矿分布及富集规律》研究报告进行评审,并通过部级验收.  相似文献   

19.
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经上级批准恢复整整六年了.六年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已初步建成一所综合性的海洋地质专业研究所,科研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并取得了一批可喜的成果.为了总结六年来科研工作,开展学术交流和促进学科发展,于1984年12月24—28日召开了海洋地质研究所第一届科研成果交流会.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地质矿产部技术顾问关士聪高级工程师,学部委员、地矿部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副局长刘光鼎高级工程师,学部委员、所技术顾问业治铮教授等专家专程来青参加会议指导工作.在青兄弟单位也派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概述地矿部1993年度海洋地质科技进展概况.由地矿部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有关单位承担的科技项目——“八五”重点攻关项目、部控及局级科研项目等,均按计划完成并取得相应的阶段性成果,有的科研成果已转化为生产力,带来了明显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