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由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委员会、黑龙江省石油学会地质分会联合召开的第二届全国碎屑岩沉积相学术讨论会,于9月20日至9月2了日在大庆市举行.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42个单位,共计114人.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摘要151篇.其中论文全文68篇,论文中有关区域性的沉积研究7篇;古代沉积28篇;现代沉积6篇;地震地层学8篇;国外动态及新技术新方法8篇;其它3篇.大会宣读论文12篇,分组宣读论文43篇.会议重点总结和交流了1980年在西安市召开的第一届全国碎屑岩沉积相学术讨论会以来,沉积学研究的主要成果和进展;介绍了国外沉积学研究的现状和动向;讨论了沉积学中有关沉积体的成因、分类、沉积特征和分布规律及如何更好地为油气和沉积矿产资源勘探服务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部控项目“海南西沙礁相第四纪地质研究”课题负责人张明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生物礁比较沉积学研究”课题负责人业治铮。以中新世至晚更新世的生物礁岩石地层剖面为基础,结合碳、氧同位素和地球化学分析资料,阐明了西沙生物礁自中新世初形成以来的沉积地质学问题,反映了我国浅海碳酸盐沉积学、礁地质学等领域的新进展。提交“西沙礁相第四纪地质研究”报告。出版成果;《中国西沙礁相地质图册》及《西沙生物礁碳酸盐沉积地质学研究》两书均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生物礁比较沉积学》专辑,刊登在“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第10卷第二期上。 部控项目“太平洋中部多金属结核的调查与研究”课题负责人许东禹。在太平洋开展了4个航次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探讨太平洋中部多金属结核的矿物、化学成分、生长和分布规律及晚新生代古海洋环境及其演化。提交“太平洋中部多金属结核的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秦蕴珊副所长传达我国首次参加1982年8月间在加拿大哈里法克斯和多伦多先后召开的国际联合海洋大会与现代沉积学大会的情况,对现代海洋地质科学研究的主要议题与动向作一简述.海洋大会共有35个专题,其中与海洋地质有关的9个.题目如下:1.分离边界的演化(Evolution of passive margin);2.大陆边缘的沉积作用(Sedimentation at continental margin);3.海底边界层(Bottom boun-dary layer);4.海平面变比和海岸与洋的相互作用[Sea-level changes and coast(ocean)  相似文献   

4.
中国海洋地质学会、中国地质学会海洋地质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3月11—15日在上海同济大学召开.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郭令智、任美锷、业治铮、朱夏等著名地质学家同来自全国各有关单位的海洋地质专家、学者140多人聚集一堂,交流学术成果,探讨海洋地质科学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以及如何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问题.向大会提交的论文和论文摘要175篇,其中大会交流14篇,小会交流66篇.这些论文从各个方面反映了近几年来我国海洋地质科学工作者在东海、南海中北部、黄海、渤海以及深海大洋等区域的海洋地质综合调查和研究中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值得特别提出的是地质矿产部等单位对东海油气资源的调查和研究,突破了东海出油关,打开了我国海域找油的新局面;国家海洋局组织的对太平洋特定海区的海洋地质综合调查以及对南极的综合考查,使“查清中国海、进军三大洋、登上南极洲”的宏伟目标逐步实现.提交会议的文章中大量的是有关海岸带和近海区域的调查成果,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体现了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这些成果对海岸带的开发和利用、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沿海工程建设及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提供了十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山东海洋学院地质系和海洋地质研究所首届学术年会暨海洋地质研究所第三届科研成果交流会,于1987年1月16—19日在海洋地质研究所召开.参加这次交流会的除两单位科研、教学、研究生人员外,应邀参加的还有山东海洋开发中心,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所、北海分局、中科院海洋所、青岛地质局、青岛地质学会等代表180余人.该会是以上两个举办单位根据中央关于横向联合的指导精神,在1986年8月29日签定横向联合协议书的决定而召开的,协议中曾提出在人才培养、科研、科技交流等方面要进行广泛的合作.两单位向大会提供76篇论文,在大会上宣读15篇,小组会上交流45篇.会议充分体现横向联合使教学与科研各自优势互相渗透,得到发挥和利用,促进教  相似文献   

6.
《古海洋学概论》是同济大学海洋地质系汪品先教授等集体编写的,他们参阅了500多种文献,博采众家之说,加以科学分析,取其精华,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古海洋学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最新成就.包括氧、碳同位素、微体古生物和沉积学等方法,涉及大洋地层学、古洋流、古气候、古水温、古海水化学、碳酸盐补偿深度、古生物生产率以及古海洋的演化史和重大事件等.深海钻探使地球科学产生了两个重大突破:第一是以具体的沉积物岩心证实了海底扩张、板块构造学说;第二是创立了一门新的边缘科学——古海洋学.板块构造学说已为我国地质学界所熟识、接受和应用,但我国广大地质工作者对古海洋学还比较生疏.本书可作为地质、海洋等有关专业的高等院校教材或研究生教材,也可供地质、海洋、水文、气象和生物工作者阅读参考.  相似文献   

7.
2008年9月25—27日,第七届国际潮流沉积学大会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举行。此次盛会由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挂靠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南京大学的王颖院士、国际学术委员会主席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的RichardDavis教授、  相似文献   

8.
根据地矿部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的指示,为加强生物礁比较沉积学的研究,促进礁油气藏的探查,海洋地质研究所西沙礁相第四纪地质研究组与西南石油地质局地质综合研究队的地学工作者,在著名沉积学家业治铮教授参加和指导下,于1987年6月9日-7月3日联合考察了川东鄂西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并进行了将今论古的比较研究和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9.
由13届国际第四纪大会(13 INQUA)组织委员会、地质矿产部第四纪地质研究中心、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地质分会、中国海洋地质学会、青岛市地质学会、IGCP274项中国工作组和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编辑部联合召开的“中国第四纪地质学术研讨会”于1990年4月24—28日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召开,来自全国80多个单位的141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及论文摘要155篇,在大会及分组会上报告和交流的有74篇。知名专家王乃梁教授和周慕林教授等应邀在大会上做了演讲。会议围绕第四纪环境与人类生存关系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讨论。  相似文献   

10.
由地质矿产部第四纪地质研究中心、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地质分会、中国海洋地质学会、青岛市地质学会、IGCP274项中国工作组和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编辑部联合举办的“中国第四纪地质学术研讨会”将于4月23—28日在青岛市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培训中心召开.会议第一号通知发出后,得到兄弟单位和广大利技工作者的支持,截至2月底收到近80个单位150多篇学术论文(摘要),论文内容十分丰富,将有一批高水平的论文在大会或分组会上交流,会议的准备工作正在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地质学会海洋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海洋地质学会联合举办的“近岸和浅海砂矿地质讨论会”于1984年2月16—19日在上海召开.地质矿产部、冶金工业部、国家海洋局、国家建材局、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委和高等院校所属的36个单位、53名代表和30余名列席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收到专题研究论文40余篇.中国地质学会理事、中国海洋地质学会秘书长杨启伦高级工程师主持了会议.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大会宣读论文12篇,第二阶段分组宣读论文20篇,随后代表们进行了认真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有孔虫壳体既是大洋沉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海洋沉积环境的灵敏标志.在海洋地质工作中,无论是海底地层年代、古气候、古海洋学、洋底扩张还是碳酸盐溶解旋回的研究,都需要依靠有孔虫分析的成果.近二十年来,我国对于陆架海区的有孔虫区系和分布规律,已经进行了不少工作,然而对大洋有孔虫的研究却未进行.国家海洋局于1978年在太平洋中部海域进行海洋调查,取得了许多洋底沉积样品,为研究太平洋有孔虫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相似文献   

13.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的沉积学识别标志是指在海洋天然气水合物沉积层形成过程中形成的与沉积作用密切相关的特征性标志,它是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基本的和重要的识别标志。这些标志包括沉积学背景、沉积物类型、沉积速率、有机质含量、沉积相类型、自生矿物、沉积热环境和特殊沉积地质体等。  相似文献   

14.
由地矿部海洋地质研究所、地矿部第四纪地质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学会第四纪冰川与第四纪地质专业委员会联合发起,并联合中国海洋地质学会、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青岛地质学会、青岛海洋大学地质系和中国地质灾害研究会海洋地质灾害专业委员会共同组织召开的“第二届中国第四纪海陆对比学术研讨会”于1992年10月22—26日在青岛召开,与会代表59人,他们来自全国28个科研、教学、生产和出版单位。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和摘要101篇,有31篇在大会进行了交流,论文内容广泛,涉及到第四纪地质的基础理论、区域第四纪地质、新技术新方法及应用第四纪地质等许多方面。 这次会议重新强调了第四纪地质研究中海陆对比的思想,会议认为海陆对比及海陆结合成为发展第四纪地质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向。 事件地质学和全球变化思想是近几年来地球科学的最新进展之一,是指导和认识第四纪时期地球环境演变历史、现状及预测未来的哲学思想及基本原理,会议提出的一些论文涉及到第四纪时期一些重要的地质事件和突变事件,从而为建立以事件为依存的“时间窗”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原海洋地质研究室主任、第四纪地质学家刘敏厚同志因患肺癌,医治无效于1985年7月26日在青岛不幸逝世,终年55岁.刘敏厚是山东牟平县人,生于一九三零年.1953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地质勘探系,同年考入北京地质学院研究生.1958年赴苏联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攻读研究生,留苏期间获副博士学位.他参加工作以来,主要从事第四纪地质研究,先后发表研究论文近20篇,是我国第四纪地质研究方面造诣颇深的地质学家之一.1979年调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后,致力于第四纪地质、海洋沉积和海岸带的调查研究,在他的具体实践和指导下,完成了“黄海晚第四纪沉积”专著和山东海岸带第二调查区图集、报告及资料汇编,为我所海洋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6.
抚今追昔放眼未来──庆祝业治铮教授从事地质教育和科研工作55周年暨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重建15周年何起祥业治铮教授是我国沉积学和海洋地质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我国专业地质教育的拓荒者。几十年来,他为我国的地球科学研究和地质教育事业默默耕耘,锲而不舍...  相似文献   

17.
《海洋地质译丛》2008,(4):13-13
第六届亚洲海洋地质大会近日授予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汪品先“亚洲海洋地质奖”,以表彰他对亚洲海洋地质研究和国际合作交流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海洋环境工程地质学是近年来形成的一门新兴的应用性很强的地质科学.它在海洋工程建设和海洋开发上,将起到十分重要的前导和基础作用.海洋土质学,它是海洋环境工程地质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用成因土质学的观点和方法去研究不同海域,不同沉积类型的海底沉积物的沉积环境、沉积特征、成分、沉积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质,从中分析探讨不同沉积类型的海底沉积物的物理、力学性质与它的形成环境、物质组成、物理化学特征、微结构特征的相关关系.这个研究不仅在理论上对研究海洋沉积物的工程地质性质的形成机理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应用上也将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海洋开发和海洋工程建设提供工程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9.
郑直 《海洋与湖沼》1981,12(6):573-574
北海盆地全新统海洋沉积国际会议是由国际沉积学会委托荷兰乌特勒支大学、荷兰海洋研究所、荷兰地质调查所召开的一次地区性的、专题性的讨论会。目的在于交流高纬度地区现代海洋沉积的研究成果。出席会议的有17个国家,216名代表,论文105篇、内容包括:全新统海平面升降问题、潮坪和海湾沉积作用、近岸沉积作用、大陆架沉积作用、与沉积作用相联系的地球化学和生物作用、海洋污染、波罗的海、白令海、大西洋、墨西哥湾等海盆与北海盆地的对比、以及现代海洋沉积研究方法和技术等。  相似文献   

20.
海洋沉积环境研究的基本思想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石学法 《海洋科学》1992,16(2):22-24
沉积环境是沉积学领域中的核心研究课题。海洋沉积环境的研究构成了海洋沉积学的主体,它几乎涉及到海洋地质学的所有方面。作者基于对国内外海洋沉积学进展的粗浅了解,并借鉴盆地分析、相分析和比较沉积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试图从方法学上探讨海洋沉积环境的一般研究思路,阐明海洋沉积环境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