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及邻区是世界上大陆内发生8级大震最集中的地区,仅20世纪以来,我国就发生Ms≥8大震9次,活动间隔较短。1982年11月,在国家地震局的支持下,由兰州地震研究所和宁夏地震局联合在银川召开了“中国8级大震学术讨论会”,讨论了我国8级大震的初步研究结果,今后研究的学术思路和工作方向。此后的十几年来,我国在8级大震的研究方面有了可喜的进展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为了进一步加强对8级大震的研究,推进我国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由中国地震学会发起,与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甘肃省地震学会共同组织和举办“中国8级大震研究及防震减灾学…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地震学会和甘肃省地震局联合举办的“中国 8级大震研究及防震减灾学术讨论会”将于 2 0 0 1年 6月 2 5~ 2 7日在兰州市召开。会议活动安排有 1大会报告 ;2专题报告 ;3学术论文报告分组讨论会 ;4会后考察。会后考察为2个路线。 1线 :兰州—海原—古浪—敦煌 (6月2 8日~ 7月 3日 ) ;2线 :兰州—天水 (6月 2 8日~ 7月 1日 )。欲参会者请与中国地震学会有关专业委员会联系中国8级大震研究及防震减灾学术讨论会将于2001年6月25~27日在兰州召开@董泰  相似文献   

3.
1983年6月13日至18日,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甘肃省地震局和甘肃省地震学会在兰州联合召开了“大震对策”讨论会。来自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的60多个单位11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这是我国第一次讨论减轻地震灾害的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对过去大震灾害作了较全面的经验总结,同时对未来大震发生  相似文献   

4.
1983年6月13日至18日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和甘肃省地震学会在兰州联合召开大震对策学术讨论会。来自西北五省区和四川、云南、贵州、天津、江苏、山东各省地震局、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所、分析预报中心、有关大专院校、设计院以及甘肃省各地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众所周知中国西部及毗邻地区,从1897年印度阿萨姆8.6级地震到1957年蒙古阿尔泰大震,这六十年内发生了一系列强烈地震,形成了中国西部地区地震活动高潮期,以后便进入了相对平静,甘肃河西地区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发生了1927年古浪8级大震,1932年昌马7.5级大震,1954年山丹7(1/4)级地震和同年民勤7级大震。此后地震活动很快平静下来,近三十年来5级和5级以上地震都很少发生,既使在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我国华北、西南大震频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委托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筹备召开的第一次地震成因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8月20日至24日在兰州举行。中国科学院、国家地震局和大专院校等38个单位8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王仁主持了会议,大会宣读了学部委员、学会理事长顾功叙的书面发言。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地震局、甘肃省地震学会和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联合召开“大震对策”学术讨论会,于六月十三日至十七日在兰州市举行。来自全国16个省、市共10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这是我国第一次全面讨论减轻地震灾害的学术会议,共有20名代表在会上宣读了论文或做了发言。  相似文献   

8.
《地震工程学报》1988,10(4):109-109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于1988年11月20日—24日在湖南召开了“地球物理灾害学术讨论会”。会议由兰州地震研究所所长郭增建研究员主持,参加会议的有地震、水利、大专院校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中国大陆已发生的22个8级大震的研究,发现8级大震的发生有其规律性,这种规律性表现在8级大震发生的年份可组成一个矩形地震链,这种规律可用来对中国大陆8级大震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0.
新疆地区地震活动强度及频度仅次于台湾和西藏,它是我国多震省区之一.自1971年始,先后对数十次历史地震和现今地震进行了考察,积累了大量的宏观资料,并对典型震例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工作.1.1906年12月23日玛纳斯(沙湾)地震震级的研究.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国外仪器记录及多次实地考察资料,经过几年的综合分析、对比,1982年银川举行的《中国八级大震学术讨论会》,首次提出1906年玛纳斯地震定为8级偏高的论点.1983年经研究论证后,正式将震级由原来的8级降为7.6级.1987年《中国地震  相似文献   

11.
置甘肃古浪8级地震发生90周年之际,本文用几种方法回顾性地讨论了特大地震的预测问题。分别用块体交界带指标、高山峰指标探讨了1920年海原8.5级地震发生的位置,并以这两个指标讨论了1927年古浪8级大震发生的位置。从国内某些大震25年周期的相关性和太阳活动峰年讨论了1927年古浪8级大震的发生年份。这些回顾性的指标研究对今后地震动、地震风险区划和预测大地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1927年5月23日发生的古浪8级大震距今已有60年了。这是继1920年海原8.5级大震之后在甘肃发生的又一次震惊世界的8级大震。这次地震与海原大地震仅相隔6年半的时间,两个地震的极震区仅相距100余公里,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在这么短的距离上连续发生两次特大地震,这在我国地震史上是十分罕见的。  相似文献   

13.
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发生Ms 8.1级地震(以下简称昆仑大震),这是50年来我国大陆地区唯一的一次8级以上大震.目前,有关该次地震地表破裂带的基本特征已有一些考察结果.另外,大震发生后,许多学者对这次地震发震的形变、构造及动力背景,未来我国的地震趋势等做了研究和分析,一致认为这次特大地震对我国大陆1~3年地震大形势将产生重要影响,但影响的范围、程度等尚缺乏定量或半定量的研究.昆仑大震对中国大陆的地壳运动到底产生了一个怎样的影响,搞清这个问题,对分析我国最近几年的地震形势及地震危险区的判定有很大的意义.基于此点,本文利用有限元模拟了中国大陆8.1级大震的同震水平形变场(相对欧亚板块),分析了其对中国大陆不同地区的影响,并给出一些半定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兰州地区历史上曾发生过6了和7级大震,但时间太早了,当时无前兆观测,亦无详细记载,因之不可能提供兰州地区今后预报中强震短临时间尺度的依据。u95年7月22口在兰州地区西边永登县发生的5.8级地震(以下称永登地震),其前后的前兆异常和地震活动系列都可为今后监测预报兰州地区5~6.5级地震提供一定的借鉴。关于这方面的问题,文献[1]己作了许多研究,本文再进一步作些研究。1永登地震发生的日期永登地震发生的日期是符合节气论的一’‘,即它发生在“大署”节气的前一天。关于节气与地震发生的成因关系在文献「2]已有再论述。即在…  相似文献   

15.
试论1303年山西8级大震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303年山西汾河中游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是我国根据现有历史资料所能确定的第一个8级地震。本文根据历史文献和地震考古资料,主要讨论本次大震的历史依据;大震前后山西地震带的地震活动;大震的震害及其评价;宏观震中的可能位置及其命名等问题。经过分析,本次大震宏观震中的可能位置当在霍州城(今霍县城)附近;鉴于目前的认识尚不统一,可将本次大震称之为1303年山西汾河8级地震。同时指出地震史料和地震考古在历史地震研究中具有的重要作用;深入研究这次8级强震取得新的突破,所急待解决的几个关键课题。  相似文献   

16.
1920年海原8.5级大震在其发震断层两侧160km范围内今后几百年内不会发生大于6.5级的地震.兰州地区距海原大震断层约120km,所以兰州地区今后几百年内也不会发生大于6.5级的地震,即不会发生烈度大于Ⅷ度的地震.而兰州地区是按Ⅷ度抗震设防的,即使今后发生6.5级的地震,其破坏亦不会很严重.这是按最坏情况考虑的.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开展地震对策研究,并迎接将于1988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地震对策国际学术讨论会”,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于1986年10月7日—9日,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了全国大震对策课题协调会,其中包括城市地震对策、工程地震对策、特大地震对策和地震社会学等项课题。参加会议的有天津市地震局、江苏省地震局、上海市地震局、陕西省地震局、沈阳市地震办公室、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力学研究所、兰州地震研究所、天津市地  相似文献   

18.
正有地震史料记载至今,中国及边邻地区共发生8级地震约32次,包括台湾两次,唐山准8级地震1次。其中1303—1879年间,历史记载8级地震约12次,大约50年左右发生一次8级地震,间隔时间或重复周期偏长。空间多分布在中国南北地震带以东地区。南北地震带为东、西部过渡大震区。1900年以来,中国及边邻地区发生8级大震20次(含台湾2次,唐山、玛尼、印度、哈萨克斯坦"准8级地震"各1次),17次集中在大陆西部。如简单取算术平均的话,每  相似文献   

19.
引言2013年11月18日-11月20日,“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主办.来自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地壳应力研究所、地质研究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地壳工程中心、地震台网中心、武汉地震研究所、兰州地震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八院、航天东方红卫星公司、航天503所、上海天文台等多个单位的80余位专家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于一九八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七日在上海召开了《计算机在地震综合观测中应用学术讨论会》。会议由专业委员会主任张奕麟和秘书主持。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分析预报中心、地震地质大队、兰州地震研究所、地震仪器厂,山东、河北、福建、四川、安微、黑龙江、上海等省市地震局,中国科学院工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