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四川省太阳能资源分布特征及其开发利用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四川省1971~2000年日照、水汽及太阳辐射观测资料,分别模拟计算了四川省高原和盆地太阳辐射值,分析了全省日照、太阳辐射及太阳能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四川省日照分布的基本特征是高原多、盆地少,高原冬春日照多于夏秋,盆地春夏日照多于秋冬;太阳辐射年总量呈经向分布,其东西差异达一倍以上;盆地南部及西南部是四川省乃至全国太阳能资源贫乏区;川西高原是四川省太阳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也是全国太阳能资源三级分布区之一,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对四川省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四川省1971~2000年日照、水汽及太阳辐射观测资料,分别模拟计算了四川省高原和盆地太阳辐射值,分析了全省日照、太阳辐射及太阳能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四川省日照分布的基本特征是高原多、盆地少,高原冬春日照多于夏秋,盆地春夏日照多于秋冬;太阳辐射年总量呈经向分布,其东西差异达一倍以上;盆地南部及西南部是四川省乃至全国太阳能资源贫乏区;川西高原是四川省太阳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也是全国太阳能资源三级分布区之一,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对四川省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用聚类分析将四川盆地主要划分成川东、川西西部分。分析前期影响川西盆地旱涝的若干大尺度因子提出:冬春青藏高原热状况对6-8月主汛期降水的相关系数虽仅为0.4-0.5,远小于对川西盆地西部、横断山脉北段雅砻江流域的0.73,也远小于对长江中下游的0.75,但仍不失为一重要因子;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虽不能忽视,但各特征是通过信度a=0.1的相关系数仅在0.32-0.46之间,因此将西太平洋副高作为整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正交分解(EOF)方法,对四川盆地气温的时空分布进行研究分析,识别出了盆地气温的主要空间型和时间演变特征.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四川盆地气温场呈一致性的正值,反映四川盆地气温大范围位相一致的变化,表现为全盆地性冷(暖),并且气温场在不同的季节,其分布特征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和稳定性.从第一特征向量场对应时间系数演变过程来看,冬、夏两季的波动范围较春、秋两季的波动范围小;从第一时间系数年际变化分析,除盆地夏季平均气温没有明显变化外,冬、春、秋季的气温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均持续表现为上升趋势,出现明显的气候变暖突变.冬季与秋季的气温分布及春季与秋季的气温分布具有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四川盆地气温的时空分布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潘建华 《四川气象》2006,26(2):19-21
本文利用正交分解(EOF)方法,对四川盆地气温的时空分布进行研究分析,识别出了盆地气温的主要空间型和时间演变特征。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四川盆地气温场呈一致性的正值,反映四川盆地气温大范围位相一致的变化,表现为全盆地性冷(暖),并且气温场在不同的季节,其分布特征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和稳定性。从第一特征向量场对应时间系数演变过程来看,冬、夏两季的波动范围较春、秋两季的波动范围小;从第一时间系数年际变化分析,除盆地夏季平均气温没有明显变化外,冬、春、秋季的气温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均持续表现为上升趋势,出现明显的气候变暖突变。冬季与秋季的气温分布及春季与秋季的气温分布具有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2001年,四川省盆地区发生了多起异常气候事件。冬春的异常高温干旱,夏季伏旱的异常偏早偏强,秋季连阴雨而强,盆地西北部秋季大涝旱,均为历史同期所少见。本文将四川省2001年气候事件做一回顾。  相似文献   

7.
利用四川、关中盆地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观测资料,通过计算、对比分析了两盆地内部降水稳定同位素春夏季节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两地降水稳定同位素在季节尺度上都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变化;大气降水δ18O值与温度、降水量的相关性及变化趋势表明温度及降水量都不是两盆地内春、夏季上控制降水中稳定同位素变化的主要因素;两地春夏季大气降水线及其斜率、截距的异同,可以反映出两地局地气候特点及降水水汽来源的不同.降水水汽的来源是影响两盆地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变化的主要因素,同时地理因素在季节上对地区降水水汽输送路径的影响改变了局地降水稳定同位素的组成.  相似文献   

8.
根据新疆塔城盆地4个气象站1961—2009年实测资料,统计分析了塔城盆地49 a气温、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近49 a塔城盆地年、季平均气温呈显著增暖的趋势,尤其以秋、冬两季的增暖更为显著,对年际增暖的贡献较大。气温偏暖年多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气温偏冷年多发生在20世纪60、70年代。塔城盆地年降水量亦呈上升趋势,年降水最多年多出现在气温相对偏暖的20世纪90年代,而降水最少年多出现在气温偏低的60年代。降水量的显著性检验显示,四季中除冬季外均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春、夏、秋三季对塔城盆地年降水量增多都有贡献。  相似文献   

9.
四川盆地春,夏,伏旱的总体特征及旱期降水和温度之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四川盆地是春、夏、伏旱期频繁发生之地区地具有不同的气候特征,利用1961-1995年全盆地所有站点的气温资料对这特征进行总体分析,同时是旱期降水和温度的总体特征也帮了较为细致的分析。并利用一种简便干旱指数对不同时期不同年份干旱的严重程度进行了定量描述。本文所涉及的干旱采用了气象台业务预报和服务所用的定义,因此其分析结果为日常预报和服务业务提供了有用的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10.
11.
郁江南宁段致洪气象特征的分析表明,热带气旋影响左、右江流域是致洪的主要原因;洪峰出现前的第9到第5天的流域降雨量对洪水的形成具有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1986~1996年春洪统计事实入手,给出乌鲁木齐市春洪定义、洪水标准以及春洪发生时段、路径;升温与积雪量对春洪影响的4种规律;春洪发生前后等位温线图的4种特征,高空500hPa图、地面图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3.
利用共和盆地地区2个气象台站1960—2012年气温、降水量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等气候要素的变化特征及其突变情况。结果表明:近53年来共和盆地四季及年平均气温普遍升高,年、秋、冬季平均气温增温更为显著,年平均气温的升高主要是由于夏、秋季平均气温的升高引起的;年和春、夏、冬季降水量呈增加趋势,而秋季则呈减少趋势,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南部大于北部,但整个盆地降水增加或减少的变化趋势不十分突出,仍维持暖干状态;共和盆地地表蒸散量除秋季以微弱趋势增加外,年和其余季节均以微弱减少趋势为主,年和四季共和盆地地表蒸散量变化不突出。盆地北部仍以暖干化趋势为主,南部气候向暖湿化转变的趋势。共和盆地年平均气温均在1987年出现了突变,但较北半球的突变早;冬降水量20世纪70年代初期出现了由少向多的突变;年、春季、冬季蒸散量分别在1961—1983年、1962—1983年、1962—1984年间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14.
这里着重从春防期高火险日数偏多、偏少年时的北半球500hPa环流场同期、前期环流异常及对影响气候趋势变化特征量的物理因子分析,通过相关计算,找出了影响春防期森林火险高火险日数环流特征量物理因子的前期变化,对春防期高火险日数进行预测进而做出春防期森林防火期趋势预测。  相似文献   

15.
张健 《气象》2003,29(S1):100-102
黑龙江省春防期森林高火险日数多少直接影响着黑龙江省春防期森林火险等级的高低。着重从黑龙江省春防期高火险日数偏多偏少年北半球500hPa环流场同期、前期异常及对影响气候趋势变化特征量的物理因子分析,通过相关计算,找出了影响黑龙江省春防期森林高火险日数环流特征量物理因子的前期变化,对黑龙江省春防期高火险日数进行预测进而作出黑龙江省春防期森林防火期趋势预测。  相似文献   

16.
百色市,一座小型新兴的工业城市。位于广西西部,地处右江盆地。除东南方面临盆底,右江由东绕过外,周围环山红壤遍布,属酸雨污染敏感区。 百色地区“环保”监测站根据中央统一部署,从1983年5月开始对百色市及周围进行了监测。到目前为止,发现如下结果:1.百色市区确已出现了酸雨,且PH值较低酸性严重,出现频率高。2.百色市的酸雨现象仅局限于市区及下风方向,范围较小。3.百色市正北方向的乐业县城,东南向的田阳县城,田东县城均未发现酸雨现象。4.酸  相似文献   

17.
利用卫星遥感和地面实测积雪资料分析近年新疆积雪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利用2003—2005年卫星SSM/I的每日雪深资料,1996—2004年冬、春的NOAA/AVHRR积雪旬覆盖面积资料,以及1996—2002年新疆北部11个地面台站的积雪观测资料,研究了近年新疆积雪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新疆积雪年际变化大,近年最大积雪日数和面积出现在2000—2001年。积雪主要集中在天山山脉以北地区,该区大部分地区每年冬、春积雪覆盖旬数超过了15旬,在西南昆仑山脉地区也有小范围的高值区,部分年份的冬、春积雪覆盖旬数超过了15旬。另外,山区积雪覆盖旬数明显高于盆地,准葛尔盆地积雪覆盖旬数明显多于塔里木盆地。积雪年际变化较显著的地区在中部天山山脉地区、西南部昆仑山脉地区和西部阿尔金山脉地区,均超过了6旬。积雪深度在每年的2月达到最高。高值出现在阿勒泰地区、塔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和南疆西部的托什干河流域一带,达到近40 cm。  相似文献   

18.
基于近50 a四川省33个国家地面气象站的逐日观测资料,利用熵值法、距离法和百分位法,针对不同台站的海拔差异,对四川省气候舒适度进行了有效订正,并建立了气候舒适度指数在不同季节的预报模型。结果表明:(1)从未订正的综合气候舒适度指数看,除川西高原部分地区外,春、秋季四川省均为较舒适或舒适;除盆地东部部分地区外,夏季四川省由于天气凉爽,气候舒适度较好;冬季四川省气候普遍偏冷,大部分地区较不舒适;春、秋和冬季舒适地区多集中在四川盆地。(2)海拔高度对气候舒适度影响较大,海拔订正后的综合气候舒适度指数总体呈由高原山地向盆地逐渐增大的分布特征,即人体感觉由高海拔到低海拔变得逐渐舒适,达州万源市为四川省春、夏、秋季人体体感最舒适地区。(3)不同季节气候舒适度的影响因素存在显著差异,必须对应选取适宜的物理因子构建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19.
郁江南宁段致洪气象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郁江南宁段致洪气象特征的分析表明,热带气旋影响左,右江流域是致洪的主要原因;洪峰出现前的第9到第5天的流域降雨量对洪水的形成具有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右江河谷盆地,地处低纬(23-24°N),属南亚热带。热量丰富,光照充足,对双季稻生产很有利,是百色地区双季稻的主要产区。历年种植面积二十六万亩上下,占全地区双季稻面积的40%。单产早稻高于晚稻,近年来早稻平均亩产800斤左右,比晚稻高200多斤。早稻产量的高低对全年粮食产量是举足轻重的。也就是说,抓好早稻生产是抓好粮食生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