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2006—2013年四川酸雨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四川省气象部门所属6个酸雨观测站2006—2013年的资料,研究了四川省酸雨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6个酸雨观测站多年降水p H均值除成都属较强酸性外,其余5站多年p H均值都属弱酸性。成都多年酸雨出现频率最高,达到61.5%;安岳多年酸雨出现频率最低,仅为26.6%。安岳K值(电导率)多年平均值最高,达到82.9μs/cm;峨眉山K值多年平均值最低,仅为21.9μs/cm。四川近8 a降水p H平均值为4.74,2008—2010年为第一阶段,2011—2013年为第二阶段,总体看两个阶段年均p H值呈阶梯式上升,到2013年四川省酸雨p H值已上升至5.30,酸性降水出现频率已下降至35.2%,K值降至44.9μs/cm。由于四川春季平均风速较秋季偏高,更利于污染物扩散,故月均p H值变化呈现夏季的春季的秋季的冬季的季节变化特征。月均K值则为冬季的春季的秋季的夏季的,这是因为冬季、春季空气中排放的SO2、NOx和可溶性离子型化合物较多,在降雨较少的情况下增加了雨水的酸度,增强了可溶性离子型化合物的离子化,导致了电导率的增加。酸雨酸性强度呈两头小中间大,降水主要呈弱酸性,强酸性降水无明显季节性特征,累计降水量与强酸性降水也无明显联系。  相似文献   

2.
利用格尔木市基准气候观测站2006—2017年的酸雨观测资料,分析格尔木地区降水pH值、电导率K值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格尔木地区年平均降水pH值为7.34,电导率K值为138.7μs·cm~(-1),pH值呈弱碱性,属于非酸雨区。2006—2017年pH值呈上升趋势,电导率K值呈下降趋势。降水的pH值在冬春季明显大于夏秋季,平均K值春季最大为161.1μs·cm~(-1),夏季最小为120.5μs·cm~(-1),秋冬分别为125.5μs·cm~(-1)、147.7μs·cm~(-1)。降水量、风速、降水前及降水时的浮尘、扬沙、沙尘暴等天气现象对该地区降水pH值、K值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根据四川省气象部门所属6个酸雨观测站2006—2013年的资料,研究了四川省酸雨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6个酸雨观测站多年降水p H均值除成都属较强酸性外,其余5站多年p H均值都属弱酸性。成都多年酸雨出现频率最高,达到61.5%;安岳多年酸雨出现频率最低,仅为26.6%。安岳K值(电导率)多年平均值最高,达到82.9μs/cm;峨眉山K值多年平均值最低,仅为21.9μs/cm。四川近8 a降水p H平均值为4.74,2008—2010年为第一阶段,2011—2013年为第二阶段,总体看两个阶段年均p H值呈阶梯式上升,到2013年四川省酸雨p H值已上升至5.30,酸性降水出现频率已下降至35.2%,K值降至44.9μs/cm。由于四川春季平均风速较秋季偏高,更利于污染物扩散,故月均p H值变化呈现夏季的>春季的>秋季的>冬季的季节变化特征。月均K值则为冬季的>春季的>秋季的>夏季的,这是因为冬季、春季空气中排放的SO2、NOx和可溶性离子型化合物较多,在降雨较少的情况下增加了雨水的酸度,增强了可溶性离子型化合物的离子化,导致了电导率的增加。酸雨酸性强度呈两头小中间大,降水主要呈弱酸性,强酸性降水无明显季节性特征,累计降水量与强酸性降水也无明显联系。  相似文献   

4.
根据1993—2017年杭州市酸雨及环境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分析表明,2007年以前杭州降水p H值主要表现为强酸雨或特强酸雨,2007年以后则以弱酸雨或较弱酸雨为主;降水K值在经历2004—2007年的高值后,近几年又下降到90年代水平。酸雨频率呈持续下降趋势,特别是特强酸雨频率在2007年之后维持在低位;冬季和春季是酸雨高发的季节,而夏季相对较低。从近5 a杭州各区、县(市)酸雨频率及p H值来看,各地年均p H基本呈上升趋势;各地(除临安外)酸雨频率均逐年下降。此外,通过降水过程中的p H值分析表明在大雨或暴雨时较容易发生酸雨,连阴雨过程容易出现p H低值;环境空气中SO2、NO2浓度与p H值变化呈负相关,与电导率K值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利用2007—2013年广西南宁市城区国家气象观测站的酸雨观测资料和其他气象资料,分析了南宁市酸雨变化特征,研究不同气象条件对酸雨的影响。结果表明:7 a来662次降水样本中酸雨率为53.9%,除2013年外,其余年份降水年平均p H值均低于5.6,酸雨污染严重,但总体上呈减轻趋势。一年中酸雨污染为5—10月较轻。酸雨污染状况有明显的季节性,即酸雨率冬季〉春季〉秋季〉夏季,降水p H值冬季〈春季〈秋季〈夏季。降水p H值与降水量、风、雾等气象条件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无锡梅雨期湿沉降综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艳  刘端阳  彭华青  周彬  赵兵 《气象科学》2016,36(4):547-555
利用2008—2014年梅雨期间酸雨观测资料及2014年6月16—27日降水个例加密采样资料,结合大气污染物资料分析了近7 a无锡梅雨期酸雨特征,研究降水过程中空气污染物、p H值、电导率的变化及降水对污染物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无锡市梅雨期酸雨年平均p H值呈现逐年递增趋势。降水过程中,颗粒物质量浓度显著降低;气体浓度变化受其自身日变化及排放源影响大于雨水的清除作用;样品的p H值、K值每个过程变化并不一致,K值变化与颗粒物质量浓度变化大致保持一致。降水、风对颗粒物质量浓度影响大于对气体浓度的影响。长时间连续降水时,降水对颗粒污染物的清除存在极限。小时雨量在0~0.5 mm时,降水对颗粒物浓度做负清除,其值反而略有增加;小时雨量在0.6~5.0 mm时,降水对颗粒物质量浓度做正清除;小时雨量达到5.1 mm及以上时,对PM_(2.5)和PM_(2.5-10)做正清除,对PM_(10)做负清除。降水对SO_2有稀释清除作用;对NO_2的稀释作用取决于其开始浓度值;对CO、O_3的清除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张涛  古明媚 《广东气象》2014,36(6):36-39
利用电白国家基准观测站2006—2013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电白酸雨的变化特征,研究了气象条件与酸雨的关系。结果表明,8年酸雨降水p H平均值为4.51,其中最小为2.92。电白各月降水p H值平均在4.0~5.3之间,1月降水酸性最强,月平均p H值为4.11。按季节分,冬季为酸雨高发期,其次是秋季,夏季最小。从8年的酸雨频率月变化可知,酸雨频率在1—3、10—12月出现较高,均达到80%以上;此外电白酸雨降水月均p H值与月平均降水量大致呈正相关;通过分析酸雨强度与降雨量等级的关系发现,电白降雨的p H值随降雨量级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电白降水出现偏东风时更容易形成酸雨;风速与酸雨频率呈单峰结构,随着风速等级的增大,发生酸雨的频率先增大后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8.
上海地区酸雨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宝山及浦东两个气象站的酸雨历史观测资料,分析了上海地区酸雨长期变化的气候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并对比分析降水酸度的空间分布差异。宝山站降水总体上呈弱酸性,多年平均pH值为5.21,酸雨率为24%。降水pH值年际变化仅呈现微弱下降趋势,电导率K值呈明显地逐年上升变化,平均每年增加2.0 μs·cm-1,而酸雨率波动较大,由2004年8%增至2009年48%。降水pH值在冷季较低,暖季较高,电导率K值正相反。浦东酸雨平均pH值4.38,低于宝山的5.08,酸雨率浦东79.5%,远高于宝山的33%。大气污染物SO2、NO2及PM10浓度与酸雨pH值呈负线性相关,而与电导率K值呈正相关。大气颗粒物含量、污染物化学组成、降水量、风向等对降水pH值及酸雨率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
瓦里关大气降水的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7—2009年瓦里关本底台降水化学观测资料,分析了瓦里关降水的pH值、电导率及Cl-、NO-3、SO2-4、NH+4、K+、Na+、Ca2+、Mg2+等离子成分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瓦里关pH值和电导率的年平均值分别为6.60和21.26μs/cm,2007—2009年呈逐年升高趋势。根据pH值,瓦里关降水以中性降水为主,占总降水的65.13%,其次为碱性降水,酸雨最少。离子浓度大小排序依次为Ca2+SO2-4Na+NH+4Cl-Mg2+NO-3K+,且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K+、Na+、Ca2+、Mg2+有相似的来源。瓦里关降水中SO2-4/NO3-的范围为0.35~16.48,平均值为3.07;2007—2009年SO2-4/NO-3值呈逐年下降趋势;SO2-4/NO-3全年存在两个峰值,分别在4月和9—10月。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12—2015年长春市酸雨观测资料和同期气象要素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及大气污染物监测资料,对长春市酸雨的变化特征及气象条件对酸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大气污染物浓度对酸雨的作用。结果表明:2012—2015年长春市由轻度酸雨区逐渐发展为中度酸雨区,降水pH值呈波动下降的趋势,秋季和冬季降水的pH值低于春季和夏季,降水的电导率K值呈相反的变化态势。长春市区酸雨更易发生在小量级降水中,受偏南风或偏西风影响时,酸雨污染严重;降水pH值随逆温温差和逆温厚度的增大而减小。长春市降水pH值与前一日的SO_2和NO_2浓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可见NO_2和SO_2浓度对长春市酸雨污染的贡献更大。  相似文献   

11.
乌鲁木齐市酸雨特征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乌鲁木齐市1991—2007年降水pH值、K值(电导率)以及相关的天气气候资料的处理,分析了酸雨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pH平均值有逐年降低的趋势;从2000年开始K平均值呈下降趋势;降水pH平均值和K平均值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供暖对pH平均值和K平均值造成很大的影响,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广州地区酸雨长期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志春 《气象科技》2014,42(5):922-927
根据1992—2012年的酸雨观测记录,对广州地区的酸雨变化特征及其长期趋势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21年,广州地区酸雨年、季、月变化明显,降水年均pH最低出现在1998年,其年均pH为3.43,最高出现在2012年,其年均pH为4.65。降水pH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1998年以前降水pH呈现波动式下降,平均变化率约为-0.14a-1,1999年后降水pH逐年增大,特别是2009年后降水pH稳步增长,平均变化率约为0.03a-1;春季酸雨污染严重,夏、秋季次之,而冬季酸雨污染相对较轻;各月降水pH均较低,pH最高月出现在12月,平均值为4.36,2月pH最低,为3.95。在污染源稳定的情况下,降水强度影响pH,降水量增大时,降水pH越高,降水电导率K也越低;风速越大,降水pH则越高,降水电导率K则越小,酸雨发生频率也越小;风向影响降水pH,出现偏西风时,酸雨污染相对严重。  相似文献   

13.
利用成都地区温江、简阳两个酸雨观测站2006—2017年的历史酸雨观测资料,结合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数据以及降水量、风等地面气象要素,分析成都地区的酸雨变化特征及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温江站多年平均pH值为4.74,酸雨频率为51.6%,简阳站多年平均pH值为5.64,酸雨频率为27.2%,酸雨频率在地理区域上分布呈现不均一性;降水pH值和电导率(K)季节变化特征显著,降水pH值夏季最高,冬季最低,而降水K值则相反,夏季最小,冬季最大;近年来酸雨年变化有年平均pH值上升、酸雨频率下降和强度减弱趋势特征,年平均K值减小规律明显:温江K值以每年约3.5 μS〖DK〗·cm-1〖DK〗·a-1的速率下降,简阳以每年约3.7 μS〖DK〗·cm-1〖DK〗·a-1的速率下降;降水pH值与大气污染物SO2、NO2的负相关较为明显,相关系数为-0.488,硫氧化物对酸雨污染贡献逐渐减小;降水K值和大气主要污染物有较强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57,与PM10、PM2.5相关性好于与SO2、NO2,近地层大气污染颗粒物浓度对降水K值影响较大;降水pH值与降水量级的变化不明显,但降水量越大其K值越小,且随平均风速的增大降水pH值相对偏大而K值偏小。  相似文献   

14.
杭州地区酸雨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09年7月至2012年6月杭州地区7个观测站的酸雨资料并结合探空及大气成分资料,分析近3年来杭州地区的酸雨变化和分布特征,研究了气象条件和大气污染物对酸雨的影响。结果表明:杭州地区近3年降水平均pH值在437~523之间,酸雨污染空间上呈现“西重东轻”的格局,降水酸度和酸雨频率均呈现小幅波动且变化趋势不明显。酸雨污染总体上夏季最轻,秋冬季最严重,春季次之。降水量与pH值和电导率的关系各站不一,其中临安、淳安、建德和富阳等地的降水pH值与降水量成正比,杭州和桐庐相关变化关系不明显。萧山比较特殊,各地降水电导率与降水量均呈反比; 在850 hPa偏北风的输送影响下, 降水酸度及电导率较高;降水pH值与最低层逆温的高度成正比,与逆温的厚度成反比,强酸雨时在降水前半段均伴随较严重的灰霾天气,逆温对降水电导率的相关关系不是很明显; 污染物SO2、NO2、PM10、PM25的浓度与降水pH值呈负相关关系, 说明近地层污染物浓度对降水酸度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徐梅  祝青林  朱玉强  姚青 《气象》2016,42(4):436-442
根据1992—2012年的酸雨观测记录,对天津市近20年的酸雨变化特征及长期趋势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天津市的降水pH值范围变化较大,1992 2012年的降水pH值在3.30 ~8.80变化,pH值低于5.6的酸性降水出现182次,出现频率21.2%。近20年来天津市降水pH值变化分两个阶段,1992-2002年降水pH年均值呈缓慢升高的趋势,pH值平均年增长率约为0.13 a ~(-1);2003—2012年为降水pH值波动阶段,增长趋势放缓,pH值平均年增长率约为0.11 a ~(-1)。近20年春季降水pH值变化趋势不明显,夏、秋两季降水pH值呈明显增加趋势,夏、秋季是主要影响天津的降水pH值长期变化趋势的季节。大气中SO_2和NO_2的浓度与降水pH值呈负相关,本地源和周边源都对天津市的降水酸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我国夏季降水与青藏高原春季NDVI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82年1月-2001年12月NDVI资料、台站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 通过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方法, 初步分析了我国夏季降水与青藏高原春季植被的关系及可能机理。结果发现:青藏高原春季NDVI与我国夏季降水相关系数从南到北呈西北-东南向“ + - +”带状分布。合成分析也表明:青藏高原春季NDVI大、小值年降水年内分布也存在明显差异。降水的上述差异, 可能是由于青藏高原春季NDVI变化导致热源效应改变, 引起大气环流变化造成的。对环流分析也发现:大气环流的变化特征与降水变化表现出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2003年-2015年观象台的酸雨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北京市观象台酸雨分布特征及长期变化趋势。结论如下,北京市观象台降水年均pH值的变化范围为4.34~5.87,北京市观象台酸雨变化分为三个阶段:2003~2005年年均pH值较高,2006年是转折点,年均pH值比2005年下降0.42, 2007~2010年的年均pH值均低于4.5,在此期间北京地区已成为重酸雨污染区,2011~2015年pH值呈现较稳定的上升趋势。由于北京地区夏、秋季节温度及湿度均较高,加快了酸雨前体物的转换速率,而冬、春季节干旱少雨,大气中沙尘和颗粒较多,对酸性降水有缓冲作用,所以酸雨发生频率在夏季、秋季明显高于春季、冬季。降水的年均电导率的变化范围为48.8~99.5μs/cm,年际变化规律不明显,但电导率与降水量存在相关性,总降水量较小的年份,年均电导率偏高;总降水量较大的年份,年均电导率偏低。  相似文献   

18.
该文统计了2009—2010年长沙地区4套大气电场仪数据,通过对雷暴天气、稳定性降水天气、雾、霾天气下电场场强值变化的分析,可得到:①电场场强跳变极值的变化能很好反映雷暴活动,春、夏季大气电场雷电临近预警阈值设定不同;②长沙地区晴天大气平均电场夏季明显高于春季;③稳定性降水天气对大气电场有较明显的影响;④大雾或霾等其它气象条件下夏季平均电场也高于春季,气溶胶对场强值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分析华东地区15个酸雨观测站的1993—2004年数据资料,结果显示华东地区的酸雨灾害在全国范围内较为严重,其中以长江以南的浙江、福建地区尤为突出.1993—2004年华东地区降水的酸度呈现出先减轻后加重的趋势.降水量是影响华东酸雨的电导率和pH值的重要因素.pH值季节变化由高到低为夏、秋、冬、春,酸雨频率随季节的变化不显著.对同期15个观测站的电导率变化的分析显示,12年间华东地区降水的电导率呈现先稳定后变幅增大的趋势,降水酸度和电导率的年际变化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应当对影响降水酸度和电导率的相关大气成分加强监测与研究.  相似文献   

20.
该文利用2005—2010年贵阳酸雨观测资料并结合探空及大气成分资料,分析了近年来贵阳地区的酸雨变化特征,研究了气象条件及大气污染物与酸雨的关系。结果表明:2005—2010年降水平均pH值均小于5.6,且近5 a来,降水pH值呈两端高中间低的分布型。贵阳地区夏、秋两季降水平均pH值及K值较春、冬季节高;pH值及K值随降水量的增大呈下降趋势,而强酸雨频率则随降水量的增大呈上升趋势,酸雨污染严重;当连续发生逆温状况时,酸雨出现频率增大;大气污染物SO2、NO2、PM2.5的浓度与降水pH值呈负相关关系,说明近地层污染物浓度对降水酸度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