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运用重庆市主城区1993~2007年降水pH值监测资料,分析了重庆市最近15年来酸雨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重庆市主城区降水pH值较低,15年来平均pH值介于3.8~4.5之间。重庆市年降水pH值基本呈递增趋势,倾向率达0.23/10a;最近5年的月际变化中,降水酸度夏高冬低,酸雨频率夏低冬高;各季节中,秋季pH值年际变化呈明显的波动状升高的趋势,其余3个季节呈弱波动,升降趋势不明显。重庆市酸雨(pH〈5.6)频率较高,各季节的酸雨频率基本在80%以上,且有增大的趋势;各季节中春季呈明显的升高趋势,其余季节略升高或趋势不明显。重庆市较强级别以上强度的酸雨(pH〈4.5)频率年际变化幅度较大,介于30~80%之间,变化趋势不明显。重庆市酸雨强度的变化主要受污染源排放量及其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石家庄市酸雨污染现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92—2005年石家庄气象站酸雨观测资料,计算了近14 a的年平均降水pH值、酸雨发生频率等反映酸雨强度的参数,分析了酸雨的变化特征以及pH平均值与气象条件、电导率、空气污染的关系。结果表明:1992—2005年石家庄年平均酸雨发生频率为8.7%;酸雨主要发生在夏、秋季,占全年的74.4%;月平均降水pH值与电导率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显著相关系数为0.661;SO2浓度的逐年下降是石家庄市酸雨减弱的主要原因;月平均风速和月平均降水pH值相关不显著;不同降水等级酸雨的发生频率差异较大,暴雨的酸雨发生频率最高为41.67%;采用Daniel趋势检验法分析表明,石家庄酸雨污染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主城区15年来酸雨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运用重庆市主城区1993~2007年降水pH值监测资料,分析了重庆市最近15年来酸雨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重庆市主城区降水pH值较低,15年来平均pH值介于3.8~4.5之间。重庆市年降水pH值基本呈递增趋势,倾向率达0.23/10 a;最近5年的月际变化中,降水酸度夏高冬低,酸雨频率夏低冬高;各季节中,秋季pH值年际变化呈明显的波动状升高的趋势,其余3个季节呈弱波动,升降趋势不明显。重庆市酸雨(pH<5.6)频率较高,各季节的酸雨频率基本在80%以上,且有增大的趋势;各季节中春季呈明显的升高趋势,其余季节略升高或趋势不明显。重庆市较强级别以上强度的酸雨(pH<4.5)频率年际变化幅度较大,介于30~80%之间,变化趋势不明显。重庆市酸雨强度的变化主要受污染源排放量及其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该文利用2005—2010年贵阳酸雨观测资料并结合探空及大气成分资料,分析了近年来贵阳地区的酸雨变化特征,研究了气象条件及大气污染物与酸雨的关系。结果表明:2005—2010年降水平均pH值均小于5.6,且近5 a来,降水pH值呈两端高中间低的分布型。贵阳地区夏、秋两季降水平均pH值及K值较春、冬季节高;pH值及K值随降水量的增大呈下降趋势,而强酸雨频率则随降水量的增大呈上升趋势,酸雨污染严重;当连续发生逆温状况时,酸雨出现频率增大;大气污染物SO2、NO2、PM2.5的浓度与降水pH值呈负相关关系,说明近地层污染物浓度对降水酸度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广州地区酸雨长期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志春 《气象科技》2014,42(5):922-927
根据1992—2012年的酸雨观测记录,对广州地区的酸雨变化特征及其长期趋势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21年,广州地区酸雨年、季、月变化明显,降水年均pH最低出现在1998年,其年均pH为3.43,最高出现在2012年,其年均pH为4.65。降水pH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1998年以前降水pH呈现波动式下降,平均变化率约为-0.14a-1,1999年后降水pH逐年增大,特别是2009年后降水pH稳步增长,平均变化率约为0.03a-1;春季酸雨污染严重,夏、秋季次之,而冬季酸雨污染相对较轻;各月降水pH均较低,pH最高月出现在12月,平均值为4.36,2月pH最低,为3.95。在污染源稳定的情况下,降水强度影响pH,降水量增大时,降水pH越高,降水电导率K也越低;风速越大,降水pH则越高,降水电导率K则越小,酸雨发生频率也越小;风向影响降水pH,出现偏西风时,酸雨污染相对严重。  相似文献   

6.
1992—2010年泰山地区酸雨变化特征及其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根厚  汤洁 《气象》2013,39(3):347-354
本文根据1992-2010年泰山气象站和2007-2010年泰安气象站的酸雨观测资料,统计分析泰山地区的酸雨变化特征以及长期变化趋势,并对两站的酸雨数据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泰山站的年均pH值变化范围为4.31~6.47,除了1999和2001年外,其余年份均低于5.60.泰山站的降水年均pH值的变化分两个阶段:1992-1999年泰山站降水年均pH值年呈波动变化,变化趋势并不显著;2000-2010年泰山降水pH值呈稳定降低的变化趋势,年变化率为-0.15 a-1.泰山站的多年月均pH值变化范围为4.50~5.02,3和7月的月均pH值较高,8和9月的月均值较低,季节变化不规则.泰安站多年月均pH值呈现与泰山站相似的季节变化特点.与国内高山站的酸雨观测结果比较,泰山站的降水酸性仅次于广东大瑶山,与西南地区高山站降水的酸性相当,明显高于西北地区高山站.统计比较2007-2010年两站的酸雨数据,结果显示泰安站降水pH值和NHC的平均值均高于泰山站.计算两站同时有降水时且降水开始时间间隔小于2h降水事件的△pH和△NHC,结果表明大多数为正值,这显示出边界层内气溶胶等污染物的云下清除对降水的贡献可能是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根据2003-2007年日照市酸雨观测资料和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近年日照市降水pH值的年变化、季节变化和强度月变化等,探讨了酸雨的变化特征,并对酸雨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日照市酸雨发生频率为20%,降水pH最低值为4.37,属较强酸雨,最高值为7.12,年平均值呈下降趋势,酸性逐渐增强;酸雨发生频率按季节呈冬、春、夏、秋季递减,月变化也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月平均值未在酸雨标准以内,ESE风向、稳定性云系和轻雾天气现象容易产生酸雨;酸雨的出现与日照市当地地形、工业布局、外来源和自然源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2003年—2007年日照市酸雨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3-2007年日照市酸雨观测资料和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日照市降水pH值的年变化、季节变化和强度月变化等,探讨了酸雨的变化特征,并对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日照市酸雨发生频率为20%,降水pH最低值为4.37,属较强酸雨,最高值为7.12,年均值呈下降趋势,酸性逐渐增强,酸雨发生频率按季节呈冬、春、夏、秋季递减,月变化也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月平均值未在酸雨标准以内,ESE风向、稳定性云系和轻雾天气现象容易产生酸雨,酸雨的出现与日照市当地地形、工业布局、外来源和自然源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北京地区酸雨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3—2008年北京地区3个酸雨观测站(北京市观象台、昌平站、上甸子站)的酸雨观测资料并结合探空及大气成分资料,分析了近年来北京地区的酸雨变化特征,研究了不同气象条件和大气污染物对酸雨的影响。结果表明:2003—2008年降水平均pH值均小于5.6,且近6年来,降水pH值呈波动下降的趋势。北京地区夏、秋两季降水平均pH值及K值较春、冬季节低;pH值及K值随降水量的增大呈下降趋势,而强酸雨频率则随降水量的增大呈上升趋势;在偏南气流影响下,降水酸度增强且酸沉降量大,酸雨污染严重;当连续发生逆温状况时,酸雨出现频率增大;大气污染物SO_2,NO_2,PM_(2.5)的浓度与降水pH值成负相关关系,说明近地层污染物浓度对降水酸度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2005年中国酸雨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中国气象局酸雨站网的观测资料,分析总结了2005年全国降水酸度(酸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包括年均降水pH值和酸雨发生频率,统计了酸雨逐月变化情况和各省酸雨总体变化趋势;将2005年全国酸雨状况与2004年的状况进行比较,结果认为,2005年全国酸雨污染形势趋于加重。另外,对近3 a来部分台站降水的pH值明显降低的趋势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2005年中国酸雨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中国气象局酸雨站网的观测资料,分析总结了2005年全国降水酸度(酸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包括年均降水pH值和酸雨发生频率,统计了酸雨逐月变化情况和各省酸雨总体变化趋势;将2005年全国酸雨状况与2004年的状况进行比较,结果认为,2005年全国酸雨污染形势趋于加重。另外,对近3a来部分台站降水的pH值明显降低的趋势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广州酸雨观测站2008年-2012年酸雨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广州酸雨观测站2008年-2012年的酸雨观测数据,分析广州市年、月、季平均酸雨pH值及酸雨发生频率,并对广州市酸雨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表明:五年中广州的年酸雨平均pH值为4.48,年平均发生频率为75.8%.年平均酸雨最大pH值为4.67,年平均酸雨最小pH值为4.22.酸雨发生频率最高是2009年,为95.9%,最低则是2012年,为82.3%.按照酸雨PH值标准划分来看,2008至2010年年平均pH值属于较强酸性降水,而2011至2012年年平均pH值属于弱酸性降水.月平均酸雨最大pH值出现在11月,pH值为4.71,月平均酸雨最小pH值出现在2月,pH值为3.29;而酸雨频率月变化则可以看出6月份酸雨发生频率最高,为90.4%,而10月份酸雨发生频率最低,为44.0%.按季节分析,广州市秋季降水pH值最高,冬季降水pH值最低,秋季出现酸雨频率最小,冬季出现酸雨频率最大.四季轻雾日数与降水pH值呈显著的负相关,与酸雨频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对风速与酸雨平均pH值分析,说明风速增大时,容易造成外来污染物的入侵,使污染加剧,酸雨平均值减小,酸雨频率增大.而雨量的变化对四季酸雨平均pH值有着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柳州市2008~2016年酸雨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表明,2008~2016年柳州市酸雨呈缓慢减弱趋势,9a的酸雨年pH值范围4.17-5.24,平均值为4.70;2008~2016年的酸雨年均发生频率范围为49.2%-87%,平均值为68.4%;降水酸性的季节变化较明显,酸雨春、冬季较夏、秋季要强,酸性最强出现在3月,酸性最弱出现在7月;雨量对降水酸度、酸雨出现率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2003年-2015年观象台的酸雨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北京市观象台酸雨分布特征及长期变化趋势。结论如下,北京市观象台降水年均pH值的变化范围为4.34~5.87,北京市观象台酸雨变化分为三个阶段:2003~2005年年均pH值较高,2006年是转折点,年均pH值比2005年下降0.42, 2007~2010年的年均pH值均低于4.5,在此期间北京地区已成为重酸雨污染区,2011~2015年pH值呈现较稳定的上升趋势。由于北京地区夏、秋季节温度及湿度均较高,加快了酸雨前体物的转换速率,而冬、春季节干旱少雨,大气中沙尘和颗粒较多,对酸性降水有缓冲作用,所以酸雨发生频率在夏季、秋季明显高于春季、冬季。降水的年均电导率的变化范围为48.8~99.5μs/cm,年际变化规律不明显,但电导率与降水量存在相关性,总降水量较小的年份,年均电导率偏高;总降水量较大的年份,年均电导率偏低。  相似文献   

15.
陈善炳  李涛  陈叶婷 《山东气象》2018,38(4):122-127
利用2006—2015年泰山气象站的降水pH、电导率、降水量和风向风速资料,统计分析了泰山酸雨特征和变化趋势,探讨了降水量和风向风速对酸雨的影响。结果表明,泰山降水年均pH变化范围为4.31~4.99,酸雨发生频率达到69.3%;pH随降水量的增加而趋于5.60(中性);5月至次年1月的月均pH与月平均过程降水量的变化趋势一致;月均电导率与月平均过程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相反。泰山降水期间盛行西南风,在南风和东北风条件下,酸雨出现频率最高且酸性最强,这主要是风速风向因素和人为排放源分布共同导致的。近10 a泰山降水酸性程度有所减弱,酸雨频率明显下降,表明近年来酸雨污染情况有所改善,有利于保护泰山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92-2018年乌鲁木齐国家基本气象站酸雨监测资料共1316个采集样品,统计分析降水样品中pH值和K值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近27 a乌鲁木齐市年平均pH值为6.64,酸雨发生频率仅为4.56%,大气降水主要以中性和碱性降水为主,年平均pH值呈微弱的上升趋势,且pH值在1998年发生突变,在四季中从大到小顺序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采样期间,年平均K值为90.40 μs·cm-1,且呈下降趋势,2001年发生突变,在四季中由高到低的顺序与pH值相反,即:冬季>春季>秋季>夏季;乌鲁木齐市出现酸雨时地面和高空风向以偏北风为主,pH值与风速呈正相关,K值与降水量呈负相关;由于近年来乌鲁木齐市在采暖季实行"煤改气",大大减少煤炭的用量,使大气所含SO2等含硫化合物明显减少,其次是近年来市政府加大了对环境污染治理,酸雨出现频率较2007年以前有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12-2017年京津冀区域26个酸雨观测站观测资料,基于GIS插值方法研究平均降水pH值和酸雨频率空间分布特征,分析酸雨区月、季和不同降水量等级下酸雨变化特征,探讨该区域酸雨的成因。结果表明:2012-2017年京津冀区域酸雨污染面积呈下降趋势,2012-2014年重酸雨区和2012-2013年酸雨频发区主要分布在承德、唐山、秦皇岛三市交界;2017年酸雨区面积(占比为15%)和酸雨频率多发区以上面积(占比为17%)比2012年分别减少了63%和52%;较弱酸雨频率出现最高,83%的特强酸雨出现在2012年和2013年。酸雨区秋季平均降水pH值最小,酸雨频率最高,秋季酸雨污染最为严重;冬季空气中污染物增多导致降水K值增大。中雨量级的平均降水pH值最小,小雨量级酸雨出现次数占比和降水K值最大;暴雨过程后减轻酸雨污染的程度。2011年后NOx排放量超过了SO2排放量,酸雨污染由"硫酸-硝酸型"逐步向"硝酸型"转变;减少SO2和NOx排放是降低京津冀区域酸雨污染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天津市酸雨及其成因初探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徐梅  郑勇  易笑园 《气象科技》2007,35(6):792-796
根据1992年6月到2004年12月的酸雨观测记录,对近10余年天津市酸雨的变化规律和趋势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市酸雨发生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酸雨发生频次和强度呈现不同的季节变化趋势,酸雨主要分布在夏秋两季,但酸雨较强的季节却是在秋冬季;天津市酸雨呈逐年减少趋势,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天津地区SO2排放量的逐年减少是酸雨减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利用南阳、商丘和郑州3个观测站1992-2006年酸雨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15 a来年际、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2-1995年间,3站酸雨发生频率、降水年均pH值和酸雨雨量与全年雨量比值均呈现减弱趋势,1998-2006年间均出现加强趋势,且在期末明显变强;酸雨频率1、9和12月出现高值,pH值在9-12月份出现低值;1992-2000年由南到北酸雨区域逐渐变小,2000年后由南到北、由西到东酸雨区域迅速扩大。  相似文献   

20.
1992-2006年河南省酸雨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南阳、商丘和郑州3个观测站1992-2006年酸雨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15 a来年际、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2-1995年间,3站酸雨发生频率、降水年均pH值和酸雨雨量与全年雨量比值均呈现减弱趋势,1998-2006年间均出现加强趋势,且在期末明显变强;酸雨频率1、9和12月出现高值,pH值在9-12月份出现低值;1992-2000年由南到北酸雨区域逐渐变小,2000年后由南到北、由西到东酸雨区域迅速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