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2 毫秒
1.
1968年9月22日日食的日冕偏振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1968年9月22日日全食所作的日冕偏振照相观测及资料分析结果。观测是用三物镜照相仪进行的,有效波段为5700—6300埃,有效波长为6000埃,仪器散射光很小(<1%)。光度测量得到1.1—3.5R_⊙的日冕绝对亮度和偏振;日冕接近极大型,东西南北都不十分对称;偏振的径向程度较好,赤道区平均偏振度在1.5—1.6R_⊙达到极大,P_(max)=0.45;全食时天空背景较亮(I_天=3.27×10~9H_⊙,P_天=20.7%,电矢量指向天顶),处理中作了相应改正,最后,采用平均日冕模型,计算了赤道区的电子密度和温度,并分离了K冕和F冕。  相似文献   

2.
在凝聚区旋转对称假设下,对1983年6月11日日食日冕凝聚区的光谱进行了分析处理,得到电子密度和温度在凝聚区内的分布.凝聚区中心电子密度比边缘大.不同线对得到的电子密度最大值在1.7~3.5×10~9cm~(-5)之间,而温度场则基本上是均匀的,其值在1.7~2.7×10~6K之间.湍流速度为15~35km/sec.凝聚区与宁静日冕的相对系统流不大于15km/sec.对仪器轮廓的讨论表明其对本身较宽的冕线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3.
日冕是太阳大气活动的关键区域,是日地空间天气的源头.受观测限制,对日冕低层大气等离子体结构和磁场状态的研究非常欠缺,国际上对于可见光波段日冕低层大气的亮度分层研究很少.利用丽江日冕仪YOGIS(Yunnan Green-line Imaging System)的日冕绿线(FeⅩⅣ5303?)观测资料,对内日冕区域(1.03R-1.25R,R表示太阳半径)亮结构及其中冕环进行了有效的强度衰减分析.对亮结构的强度在太阳径向高度上进行了指数衰减拟合,比较这些拟合结果发现所得到的静态内冕环的衰减指数在一固定值附近.然后将比较明显的冕环提取出来,通过对不同高度的绿线强度进行指数拟合,得出的衰减指数与亮结构中也比较相近,这对进一步研究日冕中的各项物理参数演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报告了在埃及赛路姆观测到的2006年3月29日日全食白光偏振测量的基本结果.我们使用的是一架便携式反射望远镜,焦距为640mm(F/D=8).在物镜前方安置可旋转线偏振片,每次旋转角度45°,终端为尼康数码相机.观测过程中,改变曝光时间并旋转偏振片,总共获取20张数码照片.文中讨论并呈现了介于 1.3 R⊙<r <3.0 R⊙范围内的白光偏振方向和偏振度的大小分布.  相似文献   

5.
在许多激变射电源(Blazar天体)中,观测到一种非常特别的现象,即偏振角的快速旋转.在相对论喷流的框架下,这种偏振角的旋转可以用双成分模型来解释.在这个模型中,一个成分是作为背景喷流本身的辐射,是恒定不变的成分;另一个成分被认为是沿喷流传播的相对论性激波,它产生变化的流量和偏振.这两个成分的偏系辐射的叠加可以产生观测到的偏振角旋转。本文讨论了三个激变射电源(BL Lac,AO0235+164,0727-115)中发生的偏振角旋转.结果表明,用相对论喷流-激波双成分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观测到的偏振角旋转、偏振度和流量变化。说明射电激变源中出现的快速偏振和流量变化可能是由于相对论激波沿喷流传播时,激波辐射区中磁场取向和有序性以及强度和电子密度的变化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叙述了紫金山天文台在1968年9月22日进行的日食观测中3.2厘米波段圆偏振观测的概况及计算、分析的结果。我们的观测得到日面各射电源的圆偏振流量密度、一维角径、非常波和寻常波的亮温度之差、磁场、偏振度、高度等参数(见总表)以及下列结果:1.不仅黑子,而且小亮点和谱斑都有明显的圆偏振效应。后两者的偏振流量密度和中、小黑子的偏振流量密度在同一范围。2.利用了日食观测的高分辨特性,观测到332号黑子与其上空的偏振源有一一对应的核——半影结构。并分解了该偏振源的双核结构,得到最小细节是2.″5角距离的核间半影。3.观测现象表明,偏振源从日面后转出时偏振波的旋转方向发生反转。  相似文献   

7.
本文叙述1980年2月16日云南日全食日冕白光和四个波段(波长为4700A、5303A、6000A及6374A)的单色光照像观测,侧重介绍宁静日冕部分的结果.文中给出了白光日冕的等光强图、椭率、冕洞和日冕凝聚区的位置以及几个方向上日冕单色光强度沿投影日心距的分布,导出了相应方向上日冕强度分布经验公式的系数、电子密度沿径向的分布和日冕的电子温度.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不可分辨水星偏振相位曲线的研究了解类水星不可分辨系外行星的偏振特性,为用偏振探测手段寻找类水星系外行星提供有力的依据.通过贝叶斯非线性拟合得到水星测光相位曲线和偏振相位曲线,进而得到不可分辨水星的偏振相位曲线.从该曲线中得出以下结果: (1)水星在不可分辨情况下在可见光波段其偏振度的量级为10-12;(2)垂直于散射平面和平行于散射平面的最大偏振度相当,且它们所对应的相位角相对于可分辨情况下发生了明显的改变;(3)在相位角大于158°时不可分辨水星的偏振度几乎为零.  相似文献   

9.
銀河星雲的偏振曾經被人透過阿黑曼(Ohman)或李約(Lyot)的偏振計去做攝影觀測。在分析器(analyseur)的位置相差π/4所拍的兩張照片,就足以决定星雲各區偏振光的百分數和偏振面的方向。我們對於蟹狀星雲作了29個區域的偏振觀測,每個區域的直徑是8″。在那些“無定形”物質的纖維結構不太混淆的區域里,偏振面的方向和巴德(Baade)所發見的纖維的方向是相合的(圖4)。據4000—5000埃和5200—5800埃兩光譜區所得的相同的結果,表現偏振度很强(>40%),這是和席克洛夫斯基(ShMovsky)与奧特(Oort)的理論相合的。瀰漫星雲,因其光輝微弱並有夜天光陪襯,觀測是困難的;雖然這樣,我們在10個星雲的117區里,做了偏振的觀測。偏振化最强的區域,按所研究過的星雲,偏振度可由20%變至40%。如果NGC 7023的徑向偏振真是這團星雲物質的主要特徵,那么觀测到的偏振面的方向和可見的發光細絲相重合,更像是確定的事實了。有些星雲的偏振,不能說是徑向的;但仍能證实偏振面的方向跟隨比較顯著的星雲亮絲。由色餘的测定,基本上表明:瀰漫星雲比較照耀它的星,更藍一點,這和星的距離的函数有系統的變化。觀测的結果和与可見光波長相近的固體質點對於光所生的漫射的情况,是相合的。  相似文献   

10.
密云米波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工作在232MHz,由28面直径9米的东-西天线阵组成,天线阵全长1164米,u-v平面覆盖完整,适于进行北赤纬天区射电源普查及特殊源搜索。2×12小时观测得“热噪音限制”灵敏度0.05Jy,综合方向束3′.8×3′.8cscδ,视场8°×8°,可以在两年以内完成δ≥+30°天区的普查,并开展选区监测。 本文将介绍这项设备的设计特点和完成情况,并对基本结构作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1.
1.月相:当月球与太阳的角距离为45°时,月亮看起来是: (a)一个圆盘,有一个明亮狭窄的镰刀状边缘,其余部分是黑暗的。(b)一个圆盘,有一个黑暗狭窄的镰刀状边缘,其余部分是明亮的。(c)一个圆盘,一半明亮一半黑暗。  相似文献   

12.
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无镜(LAMOST)的跟踪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是一架反射Schmidt望远镜。它固定地斜卧在地面上,主光轴在光午面内南端高起与地面成25°角,观测天区-10°≤δ≤+90°,天体经过子午圈前后观测1.5小时。有三种跟踪运动:改正板在地平式机架上绕高度轴和方位轴的转动以及焦面的转动。这些运动都没有盲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势场模型,计算了1968年9月22日日面东边缘日冕凝聚区的磁场结构.所得理论磁场结构与光学密度结构外形轮廓比较,大致相符.这说明,日面活动区在其稳定发展阶段,延伸至低日冕部分的磁场是一个势场。可以近似地认为日冕凝聚区的密度结构外形是活动区磁场的磁流管在垂直于视线方向平面上的投影,物质循磁力线的轨迹运动。  相似文献   

14.
太阳动力学观测站(Solar Dynamics Observatory,SDO)装载的太阳大气成像系统(Atmospheric Imaging Assembly,AIA)通过3个极紫外波段(171 (A)、193 (A)和211 (A))的观测资料展现了太阳活动区(AR11092)扇形冕环微弱的扰动传播,这种波动现象普遍存在于活动区冕环.该扰动传播起源于明亮的环足处,其传播沿冕环方向.冕环中观测到的扰动传播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速度范围是40~121 km/s,其值接近且小于声速.考虑投影效应以及环与视线方向的倾角大小,这正好是慢波模型所预期的.冕环的扰动周期在不同波段(3个极紫外波段)没有明显的区别,都存在3 min以及10多分钟的周期.此外,不仅仅冕环扰动表现出3 min左右的周期,色球层的黑子区域同样存在相同的振荡周期.这个结果表明黑子振荡是可以穿过色球以及过渡区到达日冕的.  相似文献   

15.
对黑洞吸积盘内区温度的径向分布特征和演化特征作了详细的讨论。结果表明:(1)盘内区的温度并非随径向坐标r单调减少,在接近盘的内边缘处有一个盘温的峰值环。在盘温的峰值环和盘的内边缘之间形成一个温度梯度很大的冷却区;(2)在盘吸积的过程中,盘内区温度峰值和冷却区的平均温度梯度均随中心黑洞的无量纲角动量α*的增加而单调增加,而盘峰值环半径和冷却区的径向宽度均随α*的增加而单调减小;(3)盘的热辐射光度随  相似文献   

16.
对黑洞吸积盘内区温度的径向分布特征和演化特征作了详细的讨论.结果表明:(1)盘内区的温度并非随径向坐标r单调减少,在接近盘的内边缘处有一个盘温的峰值环.在盘温的峰值环和盘的内边缘之间形成一个温度梯度很大的冷却区;(2)在盘吸积的过程中,盘内区温度的峰值和冷却区的平均温度梯度均随中心黑洞的无量纲角动量a的增加而单调增加,而金温峰值环半径和冷却区的径向宽度均随a的增加而单调减小;(3)盘的热辐射光度随a的增加而单调增加.  相似文献   

17.
第一期革命的事业是群众的事业 —批林彪、孔老二宣扬的“上智下愚”唯心史观······································……:刘世超(l)彗星紫金山1和紫金山2的轨道演变·········,·························……张钮哲张家祥董明、(3)内冕和日冕凝聚区的偏振观测·································……曹天君尤建沂王振一胡福民(11)1972年8月太阳活动区的形态研究 1.黑子精细结构的形态····················…  相似文献   

18.
AC Cnc是周期为7~h13~m的类新星食变星。由于AC Cnc是双谱食双星,而且具有较对称的食,所以在对激变食变星的系统研究中,我们选择了该双星来进行观测。本文利用拟合光变曲线的方法对AC Cnc进行了测光解分析、并得到轨道倾角i=74.5°±0.8°,白矮星质量M_1=0.74±0.07M_⊙,晚型星质量M_2=0.97±0.08M_⊙。AC Cnc中吸积盘的径向温度分布可以近似地表示为T(r)∝r~(-0.5),吸积盘边缘温度为7600K。晚型星向白矮星的质量转移率大约为7×10~(-9)M_⊙yr~(-1)。AC Cnc的距离近似地等于500±100pc。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天线方向图半功率宽度和曲线偏离度两种方法,测得自动跟踪精度为8小时偏差不超过0.°01。同时改进了定标精度的计算公式,并从理论上寻找误差原理后,再计算自动定标系统的检验值,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观测精度。  相似文献   

20.
首先将这两颗彗星和它们轨道的一些特点,综合叙述如下: 1.它们是在1965年一月份前后只隔十天相继发现的; 2.它们都是短周期彗星,周期在6.6到6.8年之间; 3.它们轨道平面和黄道面的倾角都不大(小于11°)。两条交点线彼此接近(其间成11°的角),而且都与木星轨道平面和黄道面的交线接近(相差不到8°); 4.两彗星轨道的近日点几乎在同一方向(只差8°); 5.这两轨道的远日点,都只略为超出木星轨道一些。在1960年12月,彗星紫金山1与木星接近到0.17天文单位。在1961年12月,彗星紫金山2与木星接近到0.48天文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