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019-nCoV)的X线、CT表现,为临床提供影像学诊断依据。材料与方法:收集2020年1月21日至2月25日我院发热门诊的1028例患者,均进行X线检查,其中18例核酸检测确诊为2019-nCoV,6例同日行CT检查,9例于1周内进行影像学复查。结果:18例确诊的2019-nCoV患者,4例X线表现为肺纹理增重,14例X线表现为肺内单发或多发病灶。好发部位为肺下叶,单侧肺下叶病灶9例,双肺下叶病灶3例,双下肺合并双肺上叶病灶2例。6例同日进行CT检查,1例CT正常,3例发现X线胸片未显示的小片状磨玻璃影,2例CT显示的病灶较X线片多,CT表现以双肺胸膜下分布为主,可伴空气支气管征且小叶间隔增厚。6例患者1周内复查X线片,3例复查CT,其中1例CT显示磨玻璃影吸收,8例显示病变进展,范围较前增大和病灶增多,以双下肺外带为著。结论:新冠肺炎胸部X线及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病史和实验室检查可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ARS的X线影像诊断学特点.材料与方法对39例临床确诊为SARS患者的胸部X线影像及部分CT图像进行分析. 结果发现SARS的胸部X线影像表现为病变呈片状、条片状或磨玻璃样改变,病灶变化快,动态观察可呈游走性,而CT表现为磨玻璃样密度影像及肺实变影像等特点.结论 SARS患者X线胸片影像、CT影像表现需结合流行病史、临床、实验室检查和X线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3.
百草枯急性中毒致肺损伤的X线和CT表现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X线、CT在百草枯急性中毒致肺损伤中的影像学征像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误服百草枯急性中毒致肺损伤X线、CT影像学资料.结果 24例百草枯急性中毒死亡6例,肺纤维化15例,痊愈出院3例. 24例患者按中毒时间分中毒早期(5天以内)X线胸部均未见异常改变,18例HRCT检查显示肺呈轻微磨玻璃改变;中毒中期(5-14天)X线显示两肺中下野线状、条状密度增高影,其中3例显示两肺血管模糊、肺门阴影显示不清,心影稍有增大.HRCT显示肺间质纤维化、肺气肿、双肺广泛磨玻璃影.中毒后期(14天以后)X线、CT显示以肺实变和渗出为主表现,提示预后差.结论 X线、CT检查对百草枯急性中毒肺损伤的发现和进展分析具有明显优势,特别是HRCT对早期肺损伤的轻微病变及肺水肿改变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是指导临床治疗用药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弥漫性肺淋巴管瘤病的特征性CT表现,提高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影像表现及病理活检确诊为弥漫肺淋巴管瘤病13例患儿影像学资料,其中女孩6例,男孩7例,平均年龄5.8岁,13例患儿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弥漫性肺淋巴管瘤病的特征性CT表现为:①纵隔及肺门、支气管血管束周围、小叶间隔等多部位受累;②纵隔增厚的软组织与肺门、支气管血管束周围软组织增厚相延续;③纵隔内软组织影密度低,增强后未见强化,对于头臂大血管无压迫、推移改变;④肺门增厚及支气管血管束周围软组织增厚、小叶间隔光滑增厚大部分累及双侧,少数同时累及一侧;⑤胸膜增厚或胸腔积液;⑥脾脏受累多见;⑦颈部及或腋下淋巴结肿大并密度减低;⑧椎体数个或单个密度减低。实验室检查合并血小板减低和/或DIC,考虑为卡波西样肺淋巴管瘤病。结论:儿童弥漫性肺淋巴管瘤病CT表现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结合发病年龄及临床实验室检查,可明显提高该病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X线平片、CT及MRI对非典型部位骨巨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非典型部位的骨巨细胞瘤的X线平片、CT及MRI表现。其中,19例行X线平片检查,19例行CT检查,16例行MRI检查。结果:骶椎9例,坐骨4例,跖骨2例,掌骨、腕骨、肩胛骨,腰椎各1例。X线平片及CT表现: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区,无硬化边;MRI表现:病灶在T1WI常呈等-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结论:运用多种影像检查方法,可提高对非典型部位骨巨细胞瘤的认识,做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冠病毒感染重症患者合并其他病原菌感染的特征性胸部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型及危重型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合并其他病原菌感染的胸部CT资料及不同预后。结果:收集纳入研究对象27例,病原学检查显示:13例患者分离出细菌,2例患者为真菌,其余12例同时分离出细菌和真菌。27例患者的胸部CT表现均为双肺多发病变;除6例表现为单纯典型新冠病毒感染的胸部CT特点以外,其余21例患者表现为散在或弥漫性分布的磨玻璃影、混合密度影、以肺段或肺叶分布的片状及斑片状实变影,部分可见散在结节影或小叶中心结节,磨玻璃影内可见小叶间隔增厚呈“铺路石征”和“血管增粗征”,实变影内可见空气支气管气像,多伴有胸腔积液,少数病例可见肺气囊,散在病例可见淋巴结轻度肿大。根据不同预后分为存活6例,死亡21例,死亡患者的肺部磨玻璃影、磨玻璃影伴实变影比例高于生存患者,其余影像学征象无明显统计学差。结论:重症新冠肺炎继发感染主要包括细菌和真菌感染,多为混合感染,胸部CT主要表现为无特定部位分布的磨玻璃及混合密度影、实变影、结节影,多伴有胸腔积液,少部分可见肺气囊、胸部淋巴结轻度肿大,仍可见铺路石征及血管增粗征,呈现出新...  相似文献   

7.
目的是评价多层螺旋CT诊断中心型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6例肺栓塞病人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结合三维成像技术进行图像分析。结果:6例病人的肺动脉病变以及主肺动脉扩张、肺梗死表现均较好显示,肺动脉病变主要表现为完全性或部分性充盈缺损。结论:多层螺旋CT是一种有效的无创性诊断中心型肺动脉栓塞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肺撕裂伤的诊断及动态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肺撕裂伤的CT表现。结果:20例患者共发现45个病灶,右肺25个,左肺20个。CT表现为肺气囊9个、肺气液囊12个、胸膜下气泡影15个、肺血肿7个及楔形含气裂隙2个。肺撕裂伤周围均合并不同程度的肺挫伤。45个病灶中,26个病灶位于肺表面或胸膜下,5个病灶位于肺深部,14个病灶位于脊柱旁。20例患者均伴有肋骨骨折,8例患者合并血气胸。CT动态观察,发现7个肺气囊腔内见液体进入,形成肺气液囊;胸膜下气泡影6例形成血气胸,5例出现肺血肿伴胸腔积液;1~2月肺气囊、肺气液囊及肺血肿吸收和缩小。结论:肺气囊、肺气液囊及胸膜下气泡影是肺撕裂伤特征性CT表现,肺楔形含气裂隙是该病特有的CT征象。CT检查是早期发现、诊断和动态观察肺撕裂伤最有效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胸部CT表现,为早期发现、诊断、隔离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例确诊COVID-19患者临床资料和胸部CT影像表现,重点观察CT病灶的密度、大小、形态、数目及分布情况。结果:8例患者均可见磨玻璃影(部分可见亚实性磨玻璃影)、其形态不一,数目较多,以双肺外周及下叶分布为主,并见小血管影增粗(n=8)、细网格影(铺路石征)(n=6)、支气管充气征(n=5)、支气管壁增厚(n=4)、条索影(n=3)等伴随征象。2例合并双肺下叶实变影,1例患者见微小结节,周围可见晕征。8例患者均未见胸腔积液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COVID-19胸部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胸部CT检查对患者的早期筛查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腕骨脱位及骨折并脱位的影像,探讨外力在腕关节传播的过程。方法:对129例腕骨脱位患者行X线和多层螺旋CT检查,分析腕骨脱位或骨折并脱位的类型。结果:月骨脱位32例,腕中关节脱位2例,月骨周围型脱位95例。95例中经舟状骨月骨周围脱位50例,经桡骨茎突月骨周围脱位23例,经头状骨月骨周围脱位4例,经三角骨月骨周围脱位7例,经尺骨茎突月骨周围性脱11例。在合并其他腕骨骨折的病例中。经桡骨茎突及经舟骨骨折病例X线检查均得到确诊,其余56例中,X线漏诊6例则是通过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重建才做出正确诊断,单纯月骨周围型脱位较少见(仅3例),有5例X线检查为单纯月骨周围脱位的病例在CT扫描发现合并腕骨撕脱性小骨折。结论:X线检查对腕关节节损伤的程度有可能低估,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重建可作出准确、直观诊断。分析外力损伤腕关节的过程对腕骨脱位或骨折并脱位的影像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数字床旁胸部摄影(简称床旁胸片)与胸部CT扫描在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影像学表现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调取分析2022年12月10日至2023年1月10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确诊收治的4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影像学与临床资料;依据实验室诊断和临床划分新冠肺炎的标准,多学科专家联合诊断,入组43例患者均为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患者;43例患者均进行床旁胸片摄影,其中6例患者在症状相对平缓的前提下进行胸部CT扫描;床旁胸片复查时间间隔1~5 d,复查次数1~4次;胸部CT扫描复查时间间隔1~4 d,复查次数2次;观察分析受检者胸片和胸部CT扫描的影像学图像表现。结果:43例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首次床旁胸片示双肺斑片状实变影并累计两个肺野以上者25例,双肺胸腔积液6例,单侧肺部渗出实变影18例,单侧胸腔积液4例,心外形增大合并肺水肿7例,疑似肺内肿瘤团块影2例;6例接受胸部CT扫描患者双肺多发磨玻璃影6例,斑片影,网格状影,叶间隔增厚,病变区域内可见肺血管及亚支气管增粗;复查床旁胸片双肺斑片密度增高影面积扩大5例,新增胸腔积液2例;复查胸部CT扫...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确诊为COVID-19患者的病例资料(男14例,女12例),分析其胸部高分辨CT表现,重点观察病变形态、分布以及病变区有无肺血管增粗、支气管充气征、小叶间隔增厚。结果:26例COVID-19患者中病变分布于肺周围区20例,其中17例胸膜下区;18例累及双肺,8例累及一侧肺;单个肺叶受累6例,2~4叶受累10例,5叶受累10例;单发病灶3例,多发病灶23例;以单纯磨玻璃密度影(pGGO)为主要表现19例,混合性磨玻璃密度影(mGGO)11例,肺实变伴周围磨玻璃密度影(GGO)4例;1例初次CT检查表现为直径3mm大小的磨玻璃密度影,4天后复查CT时病灶明显增大,呈斑片状混合磨玻璃密度影;病变区血管增粗17例,占65.4%;支气管充气征15例,占57.7%;小叶间隔增厚16例,占61.5%;以铺路石征为主要表现8例,占30.8%。单侧少量胸腔积液3例,纵隔淋巴结增大1例。结论:COVID-19的高分辨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双肺多发磨玻璃密度影伴病变区血管增粗、支气管充气征及小叶间隔增厚提示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CT诊断(附2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在CT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搜集我院临床资料较为完整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22例,详细分析其CT表现。结果:22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CT表现有:①病灶呈多肺段小叶融合影或大片状影(86.4%);②粟粒型肺结核(13.6%);③病灶呈多肺段分布(77.3%);④可发生一般结核少见部位(27.3%);⑤可见空洞(72.7%);⑥伴有胸腔积液(13.6%)、纤维条索或钙化灶(即卫星病灶)和结节影(27.2%)以及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13.6%)。经治疗大部分病例(63.6%)肺部病变逐渐吸收好转,部分病例(27.3%)未见明显吸收或出现进展,部分病例(9.1%)可出现反复。结论:据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由CT表现结合临床可做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合并基础病和未合并基础病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的影像学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于2022年11月16日至2022年12月16确诊为COVID-19的患者153例。患者均自发病后1~14 d行胸部薄层CT平扫检查。根据或者有无基础病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合并基础病患者42例,未合并基础病患者111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发病年龄、咳嗽、双肺分布、弥漫性分布、肺内蜂窝样改变、斑片状分布、大片状分布、束带样分布、铺路石征、空气支气管征、牵拉性支气管扩张及胸腔积液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OVID-19患者临床以发热和咳嗽症状最多见,胸部CT可见双肺多发病灶,病灶类型以支气管血管束增厚及GGO为著。合并基础病的患者在蜂窝样改变、铺路石征、空气支气管征、牵拉性支气管扩张及胸腔积液上较未合并基础病的患者更多。胸部薄层CT扫描对疾病的早期发现及诊断提供了关键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旨在提高肺结核开放-菌阴综合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用回顾性分析经病原学或临床确诊的开放型肺结核,而痰菌阴性的42例病人的CT影像表现。结果得到42例均见斑片状高密度灶影,其中41例不规则空洞影,4例与支气管相通;28例卫星灶影,8例纤维索条影,1例仅见小斑片状影伴卫星灶影,10例见斑点状钙化影,2例淋巴结肿大等。结论是CT对肺结核开放-菌阴综合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价值,特别是对估价空洞的形态结构,心后区,脊柱旁,后肋隔区,与肺门阴影重叠的病及少量胸腔积液等方面更有价值,对诊断和疗效的观察较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骨盆骨折的X线和CT影像学特点并探讨漏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620例同时有X线平片及螺旋CT检查的骨盆骨折影像资料,比较检出率,分析漏诊因素。结果:620例共有骨盆骨折1036处及关节脱位/分离38处,其中髂骨骨折255处,髋臼骨折226处,骶尾骨骨折99处,耻骨上下支骨折341处,坐骨骨折115处,髋关节及骶髂关节脱位20处,耻骨联合分离18例。X线片共漏诊169处小骨折,1处髋关节后脱位,5处骶髂关节脱位、3处耻骨联合轻度分离。X线的骨折诊断检出率为83.7%,脱位诊断检出率为76.3%;其中226处髋臼骨折X线、SSD分别漏诊61处、20处,X线、SSD骨折诊断检出率分别为73.0%、91.2%。99处骶尾骨骨折X线平片与SSD分别漏诊48、11处;检出率分别为56.0%、89.9%。经χ2检验,骨盆骨折的X线平片与CT检查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SD与常规螺旋CT和/或MPR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螺旋CT骨折检出率明显优于X线检查;螺旋CT结合MPR、SSD可更好地显示骨折及其周围情况,术前正确诊断对治疗方案、手术入路及制定详细的手术计划可提供正确指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霉菌的CT、X线征象,评价肺霉病在影像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病例采用GE公司生产的HiSpeed NX/I 型CT机及日本岛津产的1250型X光机,对34例肺霉菌病在CT、X线中的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34例肺霉菌病中19例为白色念珠菌,10例为孢子群菌霉菌球,均经痰培养及细菌学检查鉴定,5例为新型隐球菌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论肺霉菌病是一种较少见的肺部病变,通过对CT、X线征象的分析,结合细菌的实验室检查,对霉菌病可做出明确诊断,使影像学在肺霉菌病的诊断中又摸索出一定的经验,在指导临床用药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胸部表现与实验室检测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2日至2月17日我院收治的10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及影像检查结果,分析各项血常规检测指标及血气分析指标的异常变化、胸部CT影像表现。结果:10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多数表现出血沉、淀粉样蛋白A (SSA)、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LDH)、D-二聚体(D-D)水平异常升高,少数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异常升高,降钙素原水平异常升高,极少数患者表现出中性粒细胞、白细胞、淋巴细胞异常升高或异常降低;患者多数表现出氧分压(PO2)水平异常降低,但总体PO2水平升高;部分患者表现出二氧化碳分压(PC02)水平异常升高,但并未影响总体PC02水平。PH总体水平表现正常。治疗前行CT检查,主要表现为两肺以小叶内间隔增厚为主的片状磨玻璃影、片状渗出实变影,以双肺胸膜下明显。经治疗好转后复查CT,显示患者实变影明显减少,网格影及条索影明显增加,磨玻璃影贯穿疾病始终,影像滞后于临床。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多项血常规及血气分析指标会出现明显异常,且CT片检查可较好地反映病变的动态变化,对实验室指标进行动态监测,结合CT检查结果可帮助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外伤性肝内胆汁瘤的CT与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临床证实的外伤性肝内胆汁瘤的影像资料。结果:全部病例有CT检查资料,2例病程中行MRI检查。全部病例伴肝实质挫裂伤,外伤后短期内CT或MRI检查提示肝内大片状低密度或长T1长T2信号影,随访中很快出现水样密度或信号影。其中囊状单发7例,多发3例。多发者沿胆管树呈囊袋状排列。除7例随访中渐小外,其余3例均经手术或超声或CT引导下引流治愈,其内容物均为胆汁成分。结论:认识外伤性肝内胆汁瘤CT与MRI表现特征对于诊断及进一步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Chiari病合并神经性关节病的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Chiari病所致神经性关节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8例中全部为Chiari病合并脊髓空洞症,其中3例为Chiari病术后。17个关节病累及肩关节11例,肘关节6例。增生为主型7例,影像学表现为关节增生硬化及骨赘形成。吸收为主型10例,影像学表现为关节面不规则骨质碎裂、溶解、残端刀削样改变。两型均可伴骨髓水肿(其中5个部位累及骨干)、关节游离体及关节肿胀积液。X线能较好显示关节脱位、骨质增生硬化及吸收。16层CT结合后处理还可多角度观察到大部分游离体位置及数目。MRI能准确地诊断Chiari病合并的脊髓空洞、显示骨干水肿及软组织改变能力优于X线及CT,水成像序列显示关节积液内微小游离体的能力优于其他检查。结论:X线、CT与MRI检查手段相结合有助于Chiari病合并神经性关节病的影像学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