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确诊为COVID-19患者的病例资料(男14例,女12例),分析其胸部高分辨CT表现,重点观察病变形态、分布以及病变区有无肺血管增粗、支气管充气征、小叶间隔增厚。结果:26例COVID-19患者中病变分布于肺周围区20例,其中17例胸膜下区;18例累及双肺,8例累及一侧肺;单个肺叶受累6例,2~4叶受累10例,5叶受累10例;单发病灶3例,多发病灶23例;以单纯磨玻璃密度影(pGGO)为主要表现19例,混合性磨玻璃密度影(mGGO)11例,肺实变伴周围磨玻璃密度影(GGO)4例;1例初次CT检查表现为直径3mm大小的磨玻璃密度影,4天后复查CT时病灶明显增大,呈斑片状混合磨玻璃密度影;病变区血管增粗17例,占65.4%;支气管充气征15例,占57.7%;小叶间隔增厚16例,占61.5%;以铺路石征为主要表现8例,占30.8%。单侧少量胸腔积液3例,纵隔淋巴结增大1例。结论:COVID-19的高分辨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双肺多发磨玻璃密度影伴病变区血管增粗、支气管充气征及小叶间隔增厚提示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部CT及CT淋巴管成像(CTL)在原发性肺淋巴管扩张症(CPL)的诊断价值。材料及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21年7月41例经临床及影像确诊为CPL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于直接淋巴管造影术(DLG)前行胸部CT检查,并于DLG后行CTL检查,分析胸部CT及CTL图像,所得结果采用分类变量资料中的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结果:41例患者中胸部CT表现为支气管血管束增粗33例,小叶间隔增厚32例,小叶内间质增厚4例,磨玻璃密度影26例,肺实变5例,肺不张14例,胸腔积液24例。CTL碘油异常沉积于胸导管末端35例,支气管血管束31例,肺门32例,胸膜17例,纵膈36例,心包17例,横膈3例,腹腔内10例,腹膜后10例,盆腔及会阴20例。结论:CT和CTL可显示淋巴管异常的范围及分布,为CPL诊断和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淋巴管成像在原发性肺淋巴水肿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经临床、影像及病理综合诊断为原发性肺淋巴水肿的患者52例,所有患者均行CT淋巴管成像检查。由两名影像科医师分别对其CT淋巴管成像的表现进行双盲阅片,观察胸部淋巴管异常表现及其他胸部病变的CT征象。结果:CT淋巴管成像表现:碘化油异常沉积的部位为胸导管末端38例(73.1%),纵隔34例(65.4%),肺门22例(42.3%),胸膜18例(34.6%),心包15例(28.8%),横膈5例(9.6%),肝门处9例(17.3%),胰腺5例(9.6%),腹膜后12例(23.1%)。常规胸部CT表现:①肺内腺泡样磨玻璃 19例(36.5%),肺内斑片状磨玻璃密度23例(44.2%),肺不张11例(21.2%),肺结节3例(5.8%);②中轴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和小叶间隔增厚各 43例(82.7%),小叶内间质增厚4例(7.7%),肺内“蛙卵征”7例(13.5%);③纵隔异常改变 34例(65.4%);④其他胸部异常包括肺内“铺路石征”2例(3.8%),胸腔积液和心包积液各18例(34.6%)。结论:CT淋巴管成像可以通过显示对比剂异常沉积和分布间接推测淋巴管异常和有无淋巴反流,从而为诊断和治疗原发性肺淋巴水肿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小细胞神经分泌癌的MDCT表现特征。方法:对具有完整胸部MDCT资料并经病理证实的28例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央型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8例(64%),支气管管壁增厚伴肺内肿块或结节17例(94%),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15例(83%),增强扫描可见肿块与肿大淋巴结明显不均匀强化,周围型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0例(36%),密度均匀,呈分叶状,强化明显,CT无特征性表现。结论: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主要征象以支气管管壁增厚伴肺门区肿块为主,多伴有肺门、纵膈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肺癌性淋巴管炎(PLC)的HRCT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0月至2018年6月共29例经病理证实的PLC的HRCT表现,29例均行HR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29例PLC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2例,年龄30~79岁,平均年龄58岁。累及单侧肺16例(55%),且右肺发病率大于左肺,两肺13例(45%),局限性分布22例(76%),弥漫性非对称性分布7例(24%),29例均可见肺纹理不规则增多、增粗、紊乱和边缘欠清(中轴间质增厚),其中21例在异常的肺纹理中夹杂有多个微小结节影;小叶间隔不规则增厚25例,10例呈小的结节状增厚(周围间质增厚);5例见胸膜下条状影(周围间质增厚);4例见细网格状影(小叶内间质增厚);胸膜不规则增厚伴多发微小结节18例;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14例;胸腔积液(右侧胸腔积液较左侧多)10例;心包少量积液4例。结论:PLC在HRCT多表现肺内间质局限性或弥漫性非对称性增厚,伴多发微小间质结节、胸膜轻度增厚伴多发微小结节、肺内磨玻璃影及小结节影、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HRCT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43例支气管内膜结核(EBTB)患者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43例经纤维支气管镜及手术病理确诊的EBTB患者的临床表现、CT资料及随访结果,总结其CT特点。结果:EBTB的CT特点为:(1)病变累及范围广,可多支支气管同时受侵犯,以上叶支气管多见;(2)支气管壁多呈不规则增厚,管腔有不同程度的狭窄,支气管走形僵直,少数管腔闭塞致肺不张发生;(3)多数支气管壁可见线条状钙化;(4)胸内多见结核并发灶;(5)肺门、纵隔及腋下淋巴结肿大及钙化。结论:多层螺旋CT能更清楚地观察支气管管壁、管腔受侵犯情况及肺内并发灶,为EBTB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提高其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表现为多发磨玻璃影(GGO)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CT及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确诊为COVID-19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和影像征象,同时对CT征象及相应的病理基础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2例表现为多发GGO样COVID-19患者中,发热11例,咳嗽7例,病灶数量≤5者2例,病灶数量6~10者2例,数量>10者8例;累及上叶10例,中叶和舌叶10例,下叶11例,同时累及上中(舌叶)、下叶者9例;小叶间隔增厚11例;病灶伴实变7例;胸膜改变11例,其中胸膜增厚10例,叶间裂少量积液1例。所有患者未见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结论:表现为多发GGOCOVID-19患者的CT及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患者流行病学史及实验室检查,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胸部CT表现,为早期发现、诊断、隔离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例确诊COVID-19患者临床资料和胸部CT影像表现,重点观察CT病灶的密度、大小、形态、数目及分布情况。结果:8例患者均可见磨玻璃影(部分可见亚实性磨玻璃影)、其形态不一,数目较多,以双肺外周及下叶分布为主,并见小血管影增粗(n=8)、细网格影(铺路石征)(n=6)、支气管充气征(n=5)、支气管壁增厚(n=4)、条索影(n=3)等伴随征象。2例合并双肺下叶实变影,1例患者见微小结节,周围可见晕征。8例患者均未见胸腔积液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COVID-19胸部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胸部CT检查对患者的早期筛查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多排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CT表现与病理改变。结果:5例均见广泛分布的小叶中心性结节,无融合;2例见"树芽征";3例细支气管壁增厚、呈柱状或环形扩张;3例可见小叶中心性肺气肿;5例均可见鼻窦炎。结论: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其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影像学检查尤以HRCT检查对该病早期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淋巴瘤样肉芽肿(LYG)的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肺部LYG病例的CT影像表现,男性3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42岁,其中5例含增强扫描。结果:病理结果2例为1级,4例为2级,2例为3级;6例多发,其中1例为多发结节,4例以多发结节或肿块为主,伴有不同程度斑片影,1例为斑片影为主伴多发小结节;2例表现为单发结节或肿块;3例下肺分布为主,3例上肺分布为主,2例上下肺都有分布,6例多发结节均沿着支气管血管束分布,其中5例有胸膜下病灶分布。8例病灶结节或肿块边缘粗糙,周围均有晕征;4例平扫可见病灶中央较外周密度稍低;3例可见到空气支气管征;1例病灶内见小空洞;5例行增强扫描病例均可见病灶边缘强化,中心平均强化值13.2Hu。5例伴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多发结节或肿块,伴周围晕征以及边缘环形强化为肺部LYG的常见表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Askin瘤的螺旋CT表现,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0例Askin瘤的螺旋CT表现。结果:依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将20例Askin瘤分为2型:即胸壁型和纵隔型。胸壁型16例,纵隔型4例。胸壁Askin瘤表现为起源于胸壁的软组织肿物,14例病灶较大且密度不均匀,可见囊变、坏死区,2例病灶较小且密度均匀。肋骨破坏11例,胸腔积液10例,2例出现肺部、骨骼转移,2例肿瘤出现钙化。纵隔Askin瘤分别表现为起源于纵隔的不均匀密度软组织肿物,其中3例已经侵犯前胸壁。结论:Askin瘤多表现为侵犯胸壁、纵隔的恶性软组织肿物,密度多不均匀,多伴有肋骨破坏、胸腔积液。对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的胸壁、纵隔恶性肿物,进行鉴别诊断时要考虑此病。   相似文献   

12.
将肺结节病的主要CT和HRCT表现归纳为:1)毛玻璃样影;2)沿支气管血管束、小叶间隔和胸膜下区分布的结节状影;3)不规则索条影;4)肺结构变形、蜂窝状囊性变、牵引性支扩和肺纤维化。探讨肺结节病的CT和HRCT影像特征,以及其在随诊中对病变可恢复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肠道淋巴瘤(PIL)的CT表现,以提高该病的影像诊断和鉴别水平。方法:收集北京医院从2013年3月至2022年2月的21例经病理证实的PIL患者资料,分析其CT表型及特征表现。结果:21例PIL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2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3例为滤泡性淋巴瘤,2例为NK/T细胞淋巴瘤,2例为T细胞性淋巴瘤,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和套细胞淋巴瘤(MCL)各1例;病变位于结肠7例,回肠5例,小肠系膜4例,回盲部2例,空肠1例,直肠1例,1例累及右半结肠和回盲部。CT检查显示,肠壁环周浸润型3例,肠壁增厚型3例,肿块型4例,动脉瘤样扩张型7例,肠系膜多发结节型4例。CT增强多表现为均匀的轻中度强化;21例患者中,2例合并肠穿孔,2例合并肠梗阻。结论:PIL的特征CT表现包括肠管多节段受累、肠壁局限性或弥漫性明显增厚、肠腔动脉瘤样扩张、偏心性密度均匀的肠腔肿块以及肠系膜“夹心面包征”,认识这些征象有助于提高对原发性肠道淋巴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咽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影像学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8例鼻咽NHL的MR或CT表现,其中22例行CT检查,6例行MR检查。观察肿块的形态、有无坏死、邻近结构及颈部淋巴结浸润的特点。结果:16例表现为鼻咽粘膜对称性或大致对称性弥漫性增厚,12例表现为鼻咽顶后壁和(或)一侧壁局限性增厚,形成软组织肿块,并突向鼻咽腔。25例密度(信号)强化均匀。病灶累及口咽壁者14例,其中腭或(和)舌根扁桃体浸润4例;累及喉咽2例;累及鼻腔4例;枕骨斜坡受侵并累及颅底肌肉1例。17例患者合并颈部淋巴结肿大,其中4例内出现坏死。结论:鼻咽NHL常侵犯鼻咽多个侧壁,病灶及淋巴结坏死少见,很少累及颅底骨质,易向下蔓延至咽淋巴环其他部位。影像学检查对其诊断、鉴别诊断及病灶范围的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CT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学证实的肺MALT淋巴瘤的CT及临床资料。结果:7例中多发病灶4例,单发病灶3例;肺炎实变型5例,结节肿块型2例。CT平扫5例肺炎实变型均表现为肺内条、片样肺实变,内见“支气管充气征”,1例见多发边界较清楚的斑片磨玻璃密度结节影;2例结节肿块型表现为肺内单发密度较均匀、边界较清晰的肿块,最大直径分别约32mm及38mm,1例见“支气管充气征”。增强7例肿瘤均呈轻-中度均匀强化,5例见“血管漂浮征”;1例纵隔多发淋巴结肿大,2例少量胸腔积液,2例胸膜局部增厚。结论:肺MALT淋巴瘤多数表现为肺内多发实变样病灶,少数表现为结节、肿块样病灶,同时伴有“支气管充气征”及“血管漂浮征”,增强一般较均匀轻至中度强化,CT对其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