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地球演化动力机制问题尚未解决之前,特提斯海始终令人困惑:为什么会出现特提斯海?特提斯的形成、消亡的动力学过程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2.
从中国人提出的“沧海桑田”,到欧洲人提出的特提斯海,他们对海洋的认识不谋而合,有着相似之处,然而,他们的探索并没有停止……  相似文献   

3.
特提斯海由欧洲向东发展进入亚洲,在中国大地上留下它的遗迹,但是,大陆板块碰撞的结果,使人们有理由相信“太平洋古陆”的存在……海水淹没下的古海洋遗迹我们已经知道在现代大陆上存在许多古代海洋的遗迹,说明在过去的地质历史中那里出现过浅海或深海盆地。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古海洋有的转变为巍峨的山系,有的湮没在浩瀚的大漠  相似文献   

4.
地中海东部的早中生代俯冲——土耳其西北部三叠纪榴辉岩提供的证据AralOkay等晚古生代古地理再造表明现今地中海东部地区是一辽阔的海域。虽然有地质证据证明这一地区存在过这个古生代海洋——古特提斯海,但是对于这个古特提斯俯冲史的资料是缺乏的。因此,我们...  相似文献   

5.
北美西部貌似二叠纪地体中存在着特提斯生物分类单元已有很好的文献说明.然而,其成因仍是一个争论的话题.该成因主要有这样几种假设:(1)幼虫或成虫越过太平洋向东扩散;(2)通过特提斯海和太平洋之间的海底通道向西移动;  相似文献   

6.
中国三大陆块是全球奥陶纪到志留纪板块与洋陆格局重建的关键,涉及到古亚洲洋与原特提斯洋的演化。综合了全球奥陶纪到志留纪的古地磁、古生物、古气候以及地球化学的相关证据,重建了中国三大陆块在这一时期的板块演化与洋陆格局,并将它们与全球板块演化模型结合到一起,特色在于通过板块运动的速度场分析,厘定了全球重要的板块边界及其性质。得到以下新认识:在奥陶纪到志留纪,中国三大陆块独立地位于地球的低纬地区,并且不依附于任何大的陆块,离散分布于原特提斯洋与古亚洲洋之间,原特提斯洋与古亚洲洋不断消减俯冲。其中,华北陆块早期靠近西伯利亚大陆东缘,华南陆块在奥陶纪早期沿着冈瓦纳大陆西侧漂移,塔里木陆块在奥陶纪进行了一个南北向的大范围的运动后,在志留纪开始向西漂移。中国三大陆块在这一时期不断地相互作用。在奥陶纪到中志留纪,原特提斯洋不断地俯冲冈瓦纳大陆与华北大陆,直到晚志留纪,随着古特提斯洋的扩张,原特提斯洋开始逐渐闭合。  相似文献   

7.
位于塔里木盆地以西的新特提斯洋的退出过程对认识中亚盆山耦合过程、海陆分布变化引起的干旱化甚至亚洲气候环境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一直是亚洲新生代构造与气候研究的重点科学问题。通过在广泛收集新特提斯洋东段的塔西南盆地的相关低温热年代学、地球物理学、沉积学和古地磁年代学等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西昆仑山、帕米尔高原、塔里木盆地和新特提斯洋的地质背景,分析了塔里木与帕米尔-西昆仑的盆山耦合关系,确定了塔西南盆地最后的海退时间是在晚始新世,分析了海退出现的主要成因,认为构造因素是造成塔西南盆地早—中始新世海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荷兰乌德勒支大学地球科学研究所的R.VanderVoo、W.Sparkman和H.Bijwaard与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合作 ,采用地震层析X射线照相法研究了亚洲大陆底下的地质构造。就像其它某些地区那样 ,这里的地幔也具有地震波速高的地段 ;它们从位于千岛群岛和日本之下的西太平洋俯冲带向南 ,向古特提斯海的边缘延伸。也许 ,这些地区是沉降至地下的古老岩石圈板块的残留物。发现了这个侏罗纪板块的残余 ,后者还是在古老的蒙古 -鄂霍茨克和库拉 -涅尔斯克海被“挤压”在西伯利亚和蒙古板块(华北和奥莫隆板块)之间时就已沉降…  相似文献   

9.
印支运动以后,在现今的南海及其周围存在过2个古海洋,其中晚侏罗世一早白垩世消失于南海北部陆缘区、北巴拉望-礼乐滩-南沙地块以北的古海洋为“中特提斯”,而早第三纪期间消失于南沙地块以南沙捞越一带的古海洋为“古南海”。它们的结束时间和消失的古地理位置完全不同。对它们的正确识别和区分,对目前进行的南海周边地区中一新生代构造演化研究极为重要。对马来半岛、加里曼丹岛中生代岩相古地理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结果支持如下结论:中特提斯洋的延伸是从苏门答腊的Woyla缝合线,过婆罗洲的Meratus缝合线。然后绕西南婆罗洲地块至加里曼丹岛的西北(Lupar带或者Boyan带),进入南海西南角(南沙-礼乐滩-北巴拉望地块等以北),再接南海北部陆缘区内的中特提斯缝合线。该区中生代海相地层的分布明显受构造演化的控制,整体趋势是向南退缩。印支运动以前、早-中三叠世的海侵广泛分布于古特提斯带及以南地区,涉及华南,中南地块,马来半岛及以南地区;印支运动基本结束了古特提斯带的海侵,因此晚三叠世一早侏罗世的海侵主要限于中特提斯海域及以南地区,如与中特提斯洋相邻的陆域,包括华南的湘赣粤海湾晚三叠世一早侏罗世的海侵、中南半岛东南部早侏罗世的海侵以及新加坡早侏罗世的海相地层。白垩纪海相地层主要分布于中特提斯以南地区,如加里曼丹岛。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推进中国国内和海外华人地球科学家之间在地球科学前沿领域的有益交流和合作 ,IPACES( International Professionals for Ad-vancement of Chinese Earth Sciences)和同济大学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将于 2 0 0 2年6月 2 6— 2 8日联合在上海举行“亚洲构造 :从大陆到边缘海到岛弧”学术研讨会。IPACES是由海外杰出华人地球科学家组成的一个非盈利学术组织 ,该组织致力于促进中国地球科学的发展 ,成立以来已为此做出了积极的努力。本次研讨会的目的旨在将亚洲和西太平洋作为一个统一的地球动力学系统 ,探讨其中具有全球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提防日本     
1999年以来,在日本,发生了许多让亚洲其他国家的人民非常愤慨的事。有媒体统计,从去年1月日本法务大臣要改和平宪法到今年1月右翼分子举行所谓的“验证谎言”集会,380天里就上演了21出挑战和平  相似文献   

12.
现代海盗因出没地区及犯罪特性不同,已从过去的单纯洗劫财物,到劫持整艘船只,伪造新的船籍资料、更换新船员,成为海盗组织的“幽灵船”,海盗犯罪“生意”有愈做愈大的趋势。现代海盗有四种类型: “亚洲一般型”、“西非/南美型”、“恐怖分子型”及“东南亚组织犯罪型”。  相似文献   

13.
夏威夷位于太平洋中央偏上部位,是美国的旅游盛地之一,也是世界上的旅游盛地之一。被称为“太平洋的十字路口”因为它是连接亚洲、美洲、大洋洲的交通枢纽。风景如画的夏威夷,不愧是旅游盛地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夏威夷不仅风景如画,还有一个好玩的传说呢。相传,佩苑女神住在瓦胡岛上,因得罪了天神,在被天神打败后,她一直向西北方向逃去,她每到一处,那里便喷发出一座火山岛,形成了夏威夷群岛。夏威夷是由20多个火山岛和珊瑚岛组成。十九世纪前,它是独立的国家。1959年,被列为美国第50个州。夏威夷的首府位于瓦胡岛上,这…  相似文献   

14.
妈祖信仰是中国南海沿海一带民间最具有代表性的宗教信仰,信徒众多,香火极旺。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是传说中妈祖的诞生日。半岛各地的民间都会举行传统的各具特色的上香祈福祭拜仪式。许多村庄,还会在天后屈前演戏酬神,远嫁他乡的妇女和海上捕鱼的渔船亦会成群结队地赶回家乡,参与庆祝中国沿海地区,以至世界许多地方,拥有数亿信徒的“海上和平女神”──妈祖的诞辰。 妈祖是中国的女神、东方文化的海神,又称娘妈、天妃、天后。妈祖庙又叫天后宫。史载:“天后姓林、福建蒲田人,世居湄州,父愿,五代的为都巡检。配王氏,生五…  相似文献   

15.
一百多年前,地质学家提出:大海的深度是永恒的吗?从那时起,特提斯海就成为世界地学界孜孜探求的“热门”研究课题,那么,它的持久魅力何在……希腊神话所叙述的故事,离我们是够遥远的了。但精采动人的故事一直吸引着世世代代的人们。地质学研究的是地球的演化历史。地球至少有45亿年的历史;人类只在最近大约300万年前才开始出现。与人类相比,地球有着远古的历史。神话故事,地球历史,都能令人深思,产生遐想,它们之间也就会结下不解之缘。许多熟知希腊神话故事的朋  相似文献   

16.
魏格纳根据不多的地质证据,提出大陆飘移假说,后来人们根据他提出的论断,推断出特提斯海的面貌,但是,寻觅特提斯海的工作,时而让人喜悦,时而又令人困惑……板块拼合本世纪后半期,可以说是海洋学发展最光辉的年代。海洋考察船、深海钻探船的航迹遍布全球海洋,新的发现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其中,海底磁异常的系统研究,发现了由于地磁场周期性倒转和地磁反向所形成的正、负相间的平行条带,  相似文献   

17.
我国位于亚洲大陆的东部,面向太平洋。毗邻我国大陆边缘的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互相连成一片,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自北向南呈弧状分布,是北太平洋西部的边缘海。因紧邻中国大陆,又有“中国近海”之称。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大陆东部边缘发育的中生代混杂岩增生带、中侏罗世末期以来形成的NE—NNE向构造格局以及大规模岩浆活动形成的NNE向火山岩带等地质构造特征揭示,中生代发生了古太平洋板块向中国大陆东部边缘NNW向的俯冲活动。位于南海东部的厚层残余中生界揭示了与此同时南海广泛的沉积作用。此次研究结果证实,南海东部的中生界并非是中特提斯海的东向延伸,而是西太平洋构造域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波斯湾盆地是世界上油气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按不同估计,这里埋藏了全球可采石油储量的55%~68%和超过40%的天然气储量。盆地位于属于两个不同的岩石圈板块———非洲和欧亚板块的伊朗大陆地块与阿拉伯地盾的接触处。在中生代和新生代的交接期它们的碰撞导致形成了扎格罗斯造山褶皱带和在它前面的巨大美索不达米亚山凹陷,后者属波斯湾盆地的组成部分。在显生代和大部分时间内,这个盆地属于古老冈瓦纳被动边缘的组分,后者在古生代向古特提斯海开放,而在中生代则向新特提斯海开放。稳定的凹陷再加上极佳的地形—气候条件促使在该处形成了极厚的…  相似文献   

20.
第三届亚洲海洋地质国际会议在济州岛召开第三届亚洲海洋地质国际会议(3rdICAMG)于1995年10月17-22日在韩国济州岛西归铺市召开,主办单位为韩国海洋研究所(KORDI).大会的主题是:“亚洲海的演化及其动力学”.来自中国、韩国、日本、菲律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