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调查和收集"4·20"芦山地震后雅安市雨城区区域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及地质灾害发生情况等资料,分析雨城区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发育特征和灾害特点,选用层次分析法的理论进行权重确定,采用地质构造、地震烈度、地形坡度、高程、河流、降雨6个评价因子对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价。将危险性划分为高、中和低三个等级。  相似文献   

2.
凌源市是辽西地区山地地质灾害危害较为严重的区域。在GIS技术支持下,选取地形、岩性、构造、降雨、道路、土地利用等6个因素作为评价指标,根据已发生的68个山地地质灾害点计算了各指标因子的敏感性,分别采用层次分析法、信息量法和统计量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利用因子叠置法对危险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层次分析法在该区山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效果良好。该研究对相似地区山地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的地质灾害危险性模糊数学评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俊宝 《福建地质》2009,28(4):346-351
以福建长泰已发生地质灾害为例,选取相对高差、流水地质作用、过程降雨量、地形坡度、岩土体类型、断裂构造、道路开挖堆填、已有地质灾害等7个评价因素,采用模糊数学评判方法,运用GIS平台进行指标取值、分级与成图,最后完成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经验证,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果较吻合,证明基于GIS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是切实可行的,结论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4.
目前针对受震灾威胁、地质灾害频发的山地环境下的农村居民点布局研究尚不多见。该文以彭州市龙门山镇银厂沟流域为例,首先在总结分析区内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的基础上,基于8项指标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然后,将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结果作为影响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的首要因素,再结合地形条件、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方面,以地质灾害极高危险区、单体地质灾害危害范围、坡度≥25°和基本农田保护区为限制性条件,构建地质灾害威胁下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彭州市银厂沟流域内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分级。研究结果表明:高度适宜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2%,中度适宜区占11.4%,低度适宜区占10.5%,不适宜区占73.8%;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区域主要沿公路分布,并存在多个"块状"集中分布区,这些地区地形平坦,交通条件便利,可为新农村住宅位置的选择提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5.
《四川地质学报》2022,(3):426-430
以雅安市雨城区多营重点场镇为例,系统调查多营镇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并对城镇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适宜性分区。基于上述特征,提出了多营镇地质灾害综合治理方案,并对已完成项目效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以雅安市雨城区多营重点场镇为例,系统调查多营镇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并对城镇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适宜性分区。基于上述特征,提出了多营镇地质灾害综合治理方案,并对已完成项目效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陆泌锋  张辉  谢配红 《贵州地质》2022,39(4):392-399
在松桃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将层次分析模型(AHP)引入信息量模型,选取地层、坡度、坡向、斜坡结构等8评价因子,分别对松桃县滑坡和崩塌两种主要灾种进行危险性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按就高不就低原则叠加,实现了区域性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并提出地势平缓区的解决思路,有效避免了常规性信息模量评价中出现夸大地形平缓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的不合理结果。最终评价精度为80.3%,表明评价结果较好,可为相似区域的危险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地质灾害危险性模糊评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为地质灾害典型区,但以往地质灾害研究方面工作程度相对较低,影响了该区地质灾害的有效防治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有序进行。本文在钟山区地质灾害规划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该区地质灾害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最终选取地形坡度、岩组结构、植被覆盖率、人类工程活动、降雨量、地震共六个主要地质灾害影响因素作为评价因素集,利用灰色关联度法确定各影响因子的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钟山区内每个网格单元进行模糊综合评判,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得出每个网格单元的隶属度值作为危险性评价结果,按照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对该区进行危险性定量区划。此区划评价结果可供今后该区地质灾害防治、发展规划参考。  相似文献   

9.
黄永涛  李德 《安徽地质》2023,(4):303-306
作为安徽省内地质灾害易发地区,以中低山地地形为主体的岳西县主要发育崩塌、滑坡及泥石流地质灾害,对当地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构成潜在风险。为进一步落实防灾减灾管理规划要求,需要在岳西县全域开展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以预测可能发生的不同强度的地质灾害及估算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根据已完成的1∶50 000地质灾害调查和已取得的岳西县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成果,本文分别开展了地质灾害危险性和易损性评价,并通过对危险性和易损性进行综合叠加,得到了岳西县高、中、低3个风险等级的评价分区。岳西县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工作具备科学性和系统性,为岳西县加强地质灾害的综合防治明确了具体方向,也为岳西县城乡建设规划提供了地质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地处黄土高原西端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的大通县为研究区,根据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及地质灾害发育特征,选择坡度、地形起伏度、工程地质岩组、与断层距离、与河流水系距离及人类工程活动6个诱发因素作为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评价因子,采用基于GIS的信息量模型进行危险性评价,将获得的综合信息量图划分为5级危险区:极低度、低度、中度、高度和极高度。为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王守沛  高攀  咬登魁 《安徽地质》2023,(4):289-291+335
本文在分析安徽省崩滑流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的基础上,以栅格单元为评价单元,选取了坡度、地形起伏度、断层缓冲距离、工程地质岩组和斜坡结构5个评价因子,利用信息量模型开展了崩滑流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叠加降雨量形成危险性进行评价;在危险性评价的基础上叠加承载体易损性形成风险性评价分区。研究结果表明:崩滑流地质灾害高风险区面积为68.68 km2,中风险区面积为15 117.72 km2,主要分布于皖南山区和皖西山区,评价分区结果合理,可为安徽省地质灾害风险管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定量计算城镇尺度地质灾害不同降雨强度下的危险性是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中的难点。以红层地区群发性浅层滑坡链式灾害为研究对象,探索一种新的城镇尺度下的地质灾害危险性量化评价方法,为城镇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奠定基础。通过查询喜德县米市河区域不同降雨频率下降雨参数,统计分析国家雨量站数据及近50 a的18场群发性地质灾害降雨历时、雨型分布特征。以土层厚度、植被覆盖度及地形数据处理为基础,基于STEM TRAMM数值计算方法及降雨分布曲线计算城镇地质灾害危险性,绘制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图。通过遥感解译数据、地面调查数据及灾害数据库数据与数值计算结果对比,表明应用降雨特征统计及STEM TRAMM数值计算方法精细化评价红层地区城镇地质灾害危险性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便捷性及科学性,可为其他不同孕灾背景下的城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渭滨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确定了各类地质灾害危险性和易损性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模型方法和定性评价方法分别进行了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价和易损性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渭滨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崩塌、泥石流3种,共发育地质灾害隐患点123个,其中有16个点直接威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分别统计了渭滨区各乡镇地质灾害的多少和危害程度,总结了区域内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分析了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建立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确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易损性和风险的判别标准,进行了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与区划。共划分为极高风险区、高风险区、中风险区、低风险区和极低风险区5个等级。  相似文献   

14.
灰色关联度法在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GZ40高速公路某段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价。根据线路地质灾害种类多、制约因素复杂的特征,将全段分为多个评价单元,选取地形特征(坡度)、岩土类型、岩(土)体结构类型、地下水、植被覆盖率、灾害线密度(个km)、工程可能诱发灾害程度等7个指标作为评价因素,把野外调研得出的地质灾害综合评价平均分值作为评价参考指标,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将全段划分为3个安全等级,客观地反映了该段线路的地质灾害情况。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多发,人类各类工程地质活动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发展.地质灾害预防与管理工作是保障人民生命与财产安全的前提与基础.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和风险评价的前提,也是地质灾害区划和防治工作的基础.本文基于国内外地质灾害易发性的相关研究,对地质灾害易发性概念、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计算方法和易发性评价模型进行分析总结,并指出了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河北平山县受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和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崩滑流等地质灾害频发。选取地形起伏度、坡度、坡向、河网密度、断裂带密度、地层岩性、NDVI、土地利用类型及地质灾害点密度9个评价因子,用AHP和突变理论分别求各评价因子权重,并按最小信息熵权法结合,建立AHP-突变理论组合模型并应用,对比基于三种方法的平山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结果。结果表明:组合模型的评价结果精度更高,符合该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组合模型法将主客观结合,综合考虑因子的影响,评价结果可靠。该研究为平山县及类似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提供一种新的尝试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向家河大桥库岸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的可拓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可拓方法基本理论,并应用于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确定了影响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的8个评价指标:评价区内已有灾害点数量、灾害危害对象、岩性及风化程度、岩层的倾向与坡向的组合关系、节理裂隙发育情况、人类活动影响强度、水文地质条件、地形坡度。建立了危险性分级标准,并进行了相应的量化赋值。在评价过程中,以地形图100 m×100 m网格为基本评价单元,通过计算机程序将所有网格数据进行处理,得出了相应的分区等级,并且通过级别特征值的计算,更加准确地反映出所评价区域的实际情况。通过三峡库区向家河大桥库岸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的实践应用,证明这一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5.12"特大强烈地震后汶川县城地质灾害发育特点,结合笔者在汶川县城开展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经验,分别从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应分阶段实施、对致灾地质体调查评价及相应的防治措施等三个方面对地震灾区建设用地地质危险性评估技术方法进行探讨,以期对今后地震灾区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开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5.12"特大强烈地震后汶川县城地质灾害发育特点,结合笔者在汶川县城开展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经验,分别从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应分阶段实施、对致灾地质体调查评价及相应的防治措施等三个方面对地震灾区建设用地地质危险性评估技术方法进行探讨,以期对今后地震灾区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开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四川雅安市雨城区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圣山  李昂  周平根 《地学前缘》2007,14(6):160-165
区域地质灾害的敏感性评价与诱发因素评价是区域群发性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的基础。文中以四川雅安市雨城区为例,系统介绍了区域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的方法。在区域地质灾害敏感性评价及区域降雨监测的基础上,研究了降雨诱发区域群发性地质灾害的规律,得出了地质灾害降雨阈值。研究了降雨诱发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的方法,建立了大中比例尺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并在四川雅安雨城区开展了系统运行。文中论述的方法可以用于县(市)级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工作。模拟运行及实际运行效果表明,本方法效果较好,能够在类似区域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