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国民 《地理教学》2013,(17):38-41
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地理学科中最基本的原理。我们知道,地球表面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水、岩石、地貌、生物和土壤等要素,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彼此间发生着密切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了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或系统)。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2.
翟军 《地理教学》2013,(6):42-43
正地理环境整体性是自然地理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是指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水、岩石、地貌、生物和土壤等要素,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彼此间发生着密切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了不可分割的  相似文献   

3.
朱其山 《地理教学》2011,(13):28-29,23
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内涵 1.组成要素的内在联系性是整体性之根本 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这些要素并非简单地汇集在一起,或偶然地在空间上结合起来,而是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彼此之间进行着密切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共同建造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陆地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独立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其中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相似文献   

4.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提问:何谓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教师小结:整体性表现在地理环境各要素协调一致,形成统一的地理环境;某地理要素改变则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最终导致整个地理环境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什么叫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在最近安徽省特级教师评选的上课环节中,对人教版的这一节内容,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理解。结果,在教学过程中的举例及案例运用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致使教学目标偏离主题,也使评委很迷茫。我的理解是:有关"整体性",  相似文献   

6.
王玲 《地理教学》2012,(15):12-14
整体性和差异性是区域地理环境两大特征,区域定位和综合分析问题是把握地理环境特征的基础。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区域定位和综合思维能力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个人的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一、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的形成所谓地理环境,通常是指环绕于人类社会的整个自然界,又称自然环境或者自然地理环境。它是由地球表面的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要素,通过密切的相互(?)用而组成的。研究地理环境,既要探讨其整体性,又要探讨其差异性。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和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和互相渗透,从而形成一个整体。一个要素影响另一个要素,这个要素的变化影响另外要素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本节课的课标要求是:知道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通过地理环境要素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过程说明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举例说明某一地理环境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以致地理环境整体的改变,进一步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树立地理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尽管“土壤”一节内容不是高一地理的重点,但是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来看,构成地球表面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水、岩石、地貌、生物和土壤等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的,因此,教材安排“土壤”这一节是有科学依据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却发现,住在城市的学生对土壤太陌生了,也许他们接触更多的是水泥地。所以,如果在讲课过程中,一味地由教师讲,学生肯定没有兴趣听,于是,我改变了“土壤”这一节的教学方法,没想到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地理环境整体性理论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潘玉君 《地理科学》2003,23(3):271-276
对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研究有"实证"与"理解"两个互补的研究途径。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研究应在"本体论"意义研究的基础上着重于"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上的研究。以自组织方法论为指导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研究应主要着重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条件、基本动力、基本途径、基本结构和复杂图景等方面。整体性不仅是地理环境的基本性质之一,而且也(应该)是地理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相似文献   

11.
宋洪位 《地理教学》2013,(10):35-36,55
正一、确定目的教学案例就是为了传递特定的知识、解决特定的问题而存在的,所以开发教学案例的首要任务就是明确教学目的,即通过教学案例要说明什么理论、解决什么问题。确定目的才能更好地把握案例素材搜集的主题,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案例开发为例:教学背景: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地理环境的两大基本特点之一。这一内容在初中地理教材中也有涉及,但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思想一以贯之的。高中地理教材除继续把它作为一种思想贯穿外,重要的一点是要从整体性讲出内容和道理来。为此,教材从物质流动  相似文献   

12.
高中地理教学要求从人类和地理环境着眼,给予学生有关的地理环境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对如何合理利用环境,趋利避害,地理环境向着更有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向发展有所认识。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教学中必须联系实际,特别是要联系我国的国情和国策,要不断补充新的材料,使地理教学紧跟形势,获取实效。  相似文献   

13.
K90 2004010001地理环境整体性理论的初步探讨二Integration Princinleofg贬义〕graphy播玉君//地理科学一2003,23(3)一271一276 对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研究有“实证”与“理解”两个互补的研究途径,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研究应在“本体论”意义研究的基础上着重于“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上的研究.以自组织方法论为指导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研究应主要着重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条件、基本动力、基本途径、基本结构和复杂图景等方面.整体性不仅是地理环境的基本性质之一,而且也(应该)是地理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图l表2参35(作者)ChaK90 20040100…  相似文献   

14.
正【课标解读】"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整体性是地理学最重要的原理及思维方式,离开实例很难理解。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有机的整体,造就了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区域中某一地理要  相似文献   

15.
正河流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对河流的考查一直是高考命题的钟情点。没有水的世界缺少灵动,没有河流的考卷也同样显得枯燥。以河流的水文特征及河流对区域环境的影响作为命题的载体,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的理解,尤其是考查河流的凹岸与凸岸问题,成为今年高考的一个新亮点。  相似文献   

16.
杨国兵 《地理教学》2019,(10):63-64,55
时空关系是地理核心素养中综合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地理时空思维对于其理解地理事物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及提高综合思维能力都具有积极的意义。通过以某一特定区域为背景,从区域的不同时空视角设计有针对性的试题,既能加强学生对相关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和把握,还能凸显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特征,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时空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7.
娄昭 《世界地理研究》2004,13(2):109-112
地理环境的结构,是指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和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关系性质的组合,它包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方面,即地理环境结构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笔者在亚、欧两洲自然地理数年的教学实践中,从自然环境结构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特征入手,得出分析、综合、概括归纳和对比研究等方法是学习世界区域地理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朱学尧 《地理教学》2010,(8):44-44,37
高中地理实验教学在整个地理教学中是一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客观真实的地理环境中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智力和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19.
俞海萍 《地理教学》2013,(23):37-38
一、教学设计背景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认为要依靠学生自身的力量去学习,其在真正意义上提出了发现教学。“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节内容文本知识相对简洁,学生通过自我阅读就能获得浅表的认知,  相似文献   

20.
依靠实地调查和观测培养学生地理环境认知的传统教学手段存在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开放遥感数据的地理环境认知实践教学模式,将多源、多时相和高分辨率的开放遥感数据引入地理环境认知实践教学中,构建开放遥感数据的地理环境认知实践教学体系,开展典型的实践教学案例设计,推动地理环境认知实践教学从课堂拓展到课外,从国内延伸到国外,从当前追溯到过去,提高学生地理认知技能学习、训练、实践和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