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收集有关资料、开展专项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对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西北部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特征及地质灾害发育规律等进行调查研究,并对研究区内的典型滑坡和崩塌地质灾害点进行了综合分析,进一步查明繁昌区志留纪-泥盆纪地层切坡段的孕灾地质条件,查找出切坡转化地质灾害隐患的发育特征和发育规律,总结成灾模式,制定风险管控措施,为国土空间规划及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加查-朗县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地形起伏度大,地质灾害分布密集。本文主要基于机载雷达获取的10 m精度影像数据,卫星遥感数据,以及高精度无人机航拍数据,对崩塌、滑坡地质灾害进行识别,并研究其主控因素。共计识别41处崩塌与92处滑坡,利用统计方法,分析崩塌、滑坡与各主控因素的相关性。对于识别的崩塌滑坡进行厚度识别,从而建立了灾害面积与体积之间的函数关系,实现了在已知崩塌滑坡灾害面积的情况下,对灾害规模的估算。本文阐明了区内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情况,并研究了区域内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滑坡主要发育在雅鲁藏布江南岸以及北岸坡体的中下部,而崩塌主要发生在北岸坡体的中上部。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和岩体结构是崩塌、滑坡的主控因素,崩塌主要集中在砾岩和花岗岩地区,而千枚岩地区多发育有滑坡灾害。研究区内的崩塌由坡度、坡向和高程共同控制,其中坡度为主控因素;滑坡主要受到断层的控制,坡度对滑坡的发育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高程和坡向对滑坡的影响较小。滑坡主要以牵引型为主,且大多数滑坡滑动的方向大致垂直于断裂的走向;崩塌主要以滑移式为主,通过对岩体结构面的提取可以分析其结构面发育情况,从而分析结构面对崩塌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岳西县自然斜坡在地球内、外动力共同作用下,容易变形并遭到破坏,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通过系统的工程地质调查和浅表生改造理论分析,查明了岳西县斜坡变形破坏特征及其成因,并探讨了其演化模式。结果表明,岳西县不同岩组的抗风化能力和力学特性存在差异,斜坡发生地质灾害的机理也不相同。根据斜坡结构特征,岳西县滑坡分为全风化层滑坡、强风化层滑坡和顺层岩质滑坡: 全风化层滑坡的滑面位于全风化层中或全风化层与强风化层的分界线处; 强风化层滑坡的滑面主要发育于强风化层与中风化层的分界线处; 顺层岩质滑坡主要发育于片麻岩发育的顺向坡中。根据变形破坏方式,岳西县崩塌可分为滑移式崩塌、倾倒式崩塌和坠落式崩塌: 滑移式崩塌主要由一组缓倾坡外结构面和另一组陡倾(坡外或者坡内)结构面控制; 倾倒式崩塌主要由一组陡倾坡内结构面和另一组近水平发育的结构面控制; 坠落式崩塌主要由一组结构面陡倾或近直立发育的结构面控制。岳西县滑坡多发育于风化壳厚度较大、岩体较松散、结构面强度低的地区; 崩塌多发育于斜坡高陡、岩质风化程度低、结构面发育的地区。研究成果对岳西县乃至整个大别山地区地质灾害的研究及防治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开展四川省巴河流域地质灾害的调查,共获得了崩塌地质灾害点11处,其中平推式崩塌为5处,占总崩塌数的45%。研究显示该类型的崩塌具有平推式滑坡相似的特征:坡体上部砂岩、底部夹层为泥岩;坡角近垂直;坡体后缘发育有平行坡面、出露于地表的裂隙,裂隙两侧封闭。强降雨时,雨水流入裂隙,产生的动水压和静水压,还有高水头产生的劈裂作用,致使裂隙的加速发育。上部的砂岩层沿着泥岩层向外推挤,从而产生临空面发生崩塌。灾害体会受水的影响,产生临空面—崩塌—再产生临空面—再崩塌。所以要根治该类型的崩塌隐患,治理措施应注重考虑防止地表水流进裂隙、遏制裂隙的发育。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大关县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以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根据云南省最新重点区域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与风险评价工作在大关县域共发现地质灾害点567处,比2015年1∶50 000详查工作新增灾害点203处。包括滑坡299处,崩塌210处,泥石流56条以及地面塌陷2处。本文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技术,结合最新的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成果以及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及信息量法对云南省大关县的地质灾害进行风险性的评价及分区。研究结果可为云南省大关县地质灾害防治以及地质灾害风险管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陕北延安“7.3暴雨”诱发地质灾害主要类型与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3年7月3日以来,陕西延安地区百年不遇的持续性强降雨,引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泥流地质灾害,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对本次持续性强降雨诱发大范围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和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本次持续性强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共计8 000余处,灾害类型主要有崩塌、滑坡和泥流,分别以小规模黄土崩塌、浅表层黄土滑坡、坡面型黄土泥流为主,以及上述灾种链生转化形成的沟谷型泥流。在持续降雨条件下,多灾种转化而成的复合型灾害是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7.
西藏昌都镇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昌都镇位于澜沧江上游“三河一江”地带(即昂曲、扎曲、色曲、澜沧江)。地质构造条件复杂,气候较恶劣,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强烈,植被稀疏,地质灾害发育。该区是藏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随着地区的经济发展,其城镇建设与地质灾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调查研究显示昌都镇发育地质灾害33处,其中崩塌16处,占灾害点总数48.5%,主要发育于路堑边坡和河流下切侧蚀形成的自然边坡;滑坡13处,占灾害点总数的39.4%,且90%为土质滑坡,多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泥石流4处,占灾害点总数的12.1%,以中小型为主。文章总结了昌都镇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发育分布特征,地质灾害与地层岩性、空间位置和人类工程活动等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昌都城镇建设和发展的影响。结合调查分析提出了昌都镇地质灾害防治的总体策略———治灾、设防、治水、治坡、生态建设和加强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8.
崩塌地质灾害是柯坪县最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在分析柯坪县崩塌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基础上,总结崩塌地质灾害形成模式和破坏特征。经调查分析,区内共发育崩塌地质灾害85处,主要为小型、中型,以自然崩塌为主,次为工程崩塌,多为小型浅表层岩质崩塌。岩质崩塌主要分布于中山区、低山丘陵区、低山区沟谷两侧切割强烈的山坡、人工修路形成的陡峭基岩体处。时间多发生在5—8月降雨充沛期。崩塌地质灾害具沿构造叠加区、河流两岸、交通道路分布特征。研究区崩塌地质灾害受控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工程地质岩组、斜坡结构等,人类工程活动和降雨等为主要诱发因素。崩塌变形破坏模式有4种,主要为倾倒式、坠落(剥落)式、滑移式和拉裂式。研究区成灾模式以落石破坏型和冲击掩埋型破坏模式为主,研究结果可为柯坪县崩塌地质灾害防治、监测和风险管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富山乡发育有滑坡、崩塌和坡面泥石流灾害.在进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室内分析成果,总结全乡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并从地质环境条件、可变自然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方面分析其成因.  相似文献   

10.
聂发运 《安徽地质》2023,(4):331-335
以“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1∶50 000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区域红层地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孕灾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了红层地区崩、滑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与成灾模式。区域红层地区地质灾害有崩塌及滑坡两种类型,以崩塌为主,约占地质灾害总数的77%。红层区崩塌以滑移式及倾倒式为主,成灾模式为滑移或倾倒+毁坏模式;滑坡主要为牵引式,成灾模式为蠕滑+拉裂模式。对红层区地质灾害形成机理与成灾模式的研究,可为区域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石玲  王涛  辛鹏 《地质力学学报》2013,19(4):351-363
根据近7年来陕西省宝鸡市12区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资料,总结宝鸡地区地质灾害主要类型、空间分布规律、发育特征及其危害性。研究结果显示,宝鸡市地质灾害发育类型主要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及不稳定斜坡等4类,总体发育特征具有群发性、突发性、周期性和链生性。其中,滑坡和崩塌数量多、危害大,泥石流相对发育较少,不稳定斜坡多与崩塌相伴生,大多发展为崩塌灾害。每年汛期在强降雨作用下,都可能诱发表层小型滑坡和崩塌,特别是城镇居民房前屋后的小型黄土滑坡和崩塌,以及山区公路切坡导致的残坡积层滑坡崩塌频繁发生,是宝鸡市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和减灾防灾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文士茵  庞国兴 《地下水》2014,(2):135-137
迁西县地处燕山南麓,多年来地质灾害发育,其经济建设与地质灾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调查显示,迁西县发育地质灾害145处,区内泥石流占灾害点总数65.6%,以沟谷型为主;滑坡占灾害点总数15.9%,且70%以上岩质滑坡,崩塌占灾害点总数13.8%,全部为岩质崩塌。地面塌陷占灾害点总数4.8%,论文研究了区内地质灾害的基本发育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和诱发因素,依据地质灾害防治评估划分原则,对不同类型地质灾害按轻、重、缓、急进行分期防治,对重要地质灾害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工程措施进行灾害治理。结合地质灾害调查分析,提出了建立监测预警、群测群防网络、因地制宜、因灾设防、应急反应系统、信息系统建设等防治对策,为增加防灾减灾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提供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扩张进程中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影响,青海省突发性、局地性地质灾害事件频发。为积极应对地质灾害严峻形势,保障人民生活生产安全、巩固防灾减灾成果、提出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文章以1990—2019年青海省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为研究对象,通过数理统计,分析研究了30年间青海省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发育特征、时空分布规律及主要引发因素。结果表明:①灾害规模多为小型,灾害类型以滑坡为主。②时间上,多发生在5—10月;空间上,主要发生在地形复杂的青东地区西宁市和海东市。③降雨和开挖边坡是主要引发因素。④近年来,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增加趋势明显。研究结果对于今后一段时期青海省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汉台区地处秦巴山区,地质条件复杂,地形地貌差异明显,地质灾害分布极不均匀。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和2010年陕南山洪后地质灾害频发,严重制约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进行详细的地质灾害野外调查和室内资料整理、数理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充分的研究了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汉台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三种,滑坡以小型残坡积层滑坡为主、崩塌以中型岩质崩塌为主、泥石流主要由采矿弃渣引发;北部中低山区的河东店镇、武乡镇、汉王镇地质灾害发育,南部平原区地质灾害不发育。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的研究为地方政府地质灾害的防治、减灾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耿马县内威胁人民生命财产的隐患点和灾害点进行野外实地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对耿马县内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耿马县内发育各类地质灾害144处(条),灾害类型齐全。其中滑坡118处,崩塌18处,泥石流沟2处、地裂缝和地面塌陷各3处,以滑坡为主,其次为崩塌。零星发育泥石流、地裂缝和地面塌陷。区内地质灾害在空间上具有点状产出、线状延伸、局部集中发育的特点;总体上不同地质灾害发育明显受地形地貌影响。夏季强降雨是区内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因;地层岩性控制地质灾害类型;耿马盆地内的滑坡直接受新近系灰、浅灰色粘土岩、砂质粘土岩的膨胀性控制,降雨和人类经济工程活动是滑坡发生的直接诱因。  相似文献   

16.
大同市黄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同市位于大同盆地北部,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旅游城市,其经历了多期地质事件,新构造运动频繁,气候干寒,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严重,地质灾害发育。调查显示,大同全市共存在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507处,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隐患占166处,占隐患点总数的1/3。是除采煤沉陷区地面塌陷(地裂缝)灾害之外最多的灾害隐患,其中,黄土边坡崩塌、滑坡81处,其主要受人工切坡、地下采矿活动影响,诱发因素为降雨、地表水入渗等。本文总结了大同市对区内黄土边坡形态特征、岩土类型、灾害特征及自然边坡稳定状态和人类工程活动的关系,以及对大同市城市建设和发展转型的影响,并结合实际调查,提出了大同市地质灾害防治的措施即防水、减少切坡、加强监测并提高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7.
茶隆隆巴曲位于帕隆藏布右岸,陡变地形孕育了大量高位地质灾害,威胁下游线性工程。采用多源、多期次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建立高位地质灾害遥感解译标志,厘定了研究区高位地质灾害类型,并详细阐述了其发育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包括高位冰崩、高位崩塌、高位滑坡。其中高位冰崩发育3处,均位于沟谷上游南坡海拔5000 m斜坡,面积在15×104 m2以上。高位崩塌体发育19处,多分布于沟谷中游及上游主沟两侧高陡岸坡,北坡多于南坡。高位滑坡发育2处,位于沟谷上游,滑体以冰碛物为主。上述高位地质灾害在强震或强降雨作用下,极易发生失稳、堵沟,且堵沟后极易诱发洪水、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链,对下游帕隆藏布造成堵江风险。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耿马县内威胁人民生命财产的隐患点和灾害点进行野外实地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对耿马县内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耿马县内发育各类地质灾害144处(条),灾害类型齐全。其中滑坡118处,崩塌18处,泥石流沟2处、地裂缝和地面塌陷各3处,以滑坡为主,其次为崩塌。零星发育泥石流、地裂缝和地面塌陷。区内地质灾害在空间上具有点状产出、线状延伸、局部集中发育的特点;总体上不同地质灾害发育明显受地形地貌影响。夏季强降雨是区内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因;地层岩性控制地质灾害类型;耿马盆地内的滑坡直接受新近系灰、浅灰色粘土岩、砂质粘土岩的膨胀性控制,降雨和人类经济工程活动是滑坡发生的直接诱因。  相似文献   

19.
对泰青威天然气管道临朐段地质灾害发育特征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临朐段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水毁灾害,具体可分为坡面水毁、河沟道水毁和台田地水毁。野外地质灾害实地调查临朐段管道沿线共发现地质灾害15处,其中坡面水毁点6处,河沟道水毁点4处,台田地水毁点5处。采用定性与半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其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结果表明: 地质灾害风险等级较高的有1处,占6.66%; 风险等级中等的有4处,占26.67%; 风险等级较低的有10处,占66.67%。根据管道沿线地形地貌、地质灾害发育密度、风险等级等因素,划分地质灾害中易发区61 km,低易发区10 km,管道沿线以地质灾害中易发区为主。最后,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风险等级地质灾害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消减措施,为后期管道安全运营和风险整治决策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地处粤东北部地质灾害高发区,是广东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之一。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严重影响国家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本文以SOPT、ETM+影像和Google Earth Pro软件中的多时相高空间分辨率影像为主要数据,在丰顺县进行遥感地质灾害解译调查,建立了丰顺县地区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的解译标志,共解译滑坡52处,不稳定斜坡33处,崩塌10处,地质环境点8处。通过三维多时相高分辨率影像,精细解译地质灾害,分析灾害形成诱因和发育地质环境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遥感技术可以快速、高效地解译出丰顺县地质灾害的种类、规模以及分布特征,完成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前期任务,为地面详细调查提供方向和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