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阐述了地质灾害、山地灾害、山洪灾害等与水文气象和地质因素相关的自然灾害的概念及分类,比较三者内涵与外延的差异,对三种灾害防治工作中的一些共性问题作了初步探讨。研究表明:地质灾害、山地灾害和山洪灾害三者在概念、内涵及研究对象等方面有所不同,但主要内容是相同的。在三种灾害的研究与防治上,由各个部门管理模式不利于此类灾害的跨行业、跨部门协同研究及防灾救灾。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发展科学研究会减灾专业委员会于1994年1月10日在北京成立。该专业委员会由从事灾害及社会经济研究和管理的专家组成。其主要任务是进行信息与学术交流,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和不同领域的科学家研究社会发展中的减灾问题,为政府提供高级咨询,并促进减灾社会化。初步规划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灾害预测、预报;防灾、抗灾工程;灾害与社会;灾害与经济;企业减灾与行业减灾等。  相似文献   

3.
华蓥市山地灾害现状及治理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蓥市山地灾害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其灾害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滑坡、泥石流、山体变形、崩塌、危岩和洪涝等,这些灾害严重威胁着区域内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针对华蓥市山地灾害的主要类型、分布现状及灾害成因等进行综合调查和分析,是根本解决境内山地灾害问题的前提和关键.在对山地灾害治理的过程中,非常有必要对不同的治理对策进行分析,以利于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山地灾害综合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输移型泥沙灾害及其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泥沙灾害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输移型泥沙灾害是泥沙灾害的子类型.本文提出了输移型泥沙灾害的基本概念,并对输移型泥沙灾害的类型和特征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根据输移介质的不同,输移型泥沙灾害可进一步分为风力输移型和水力输移型泥沙灾害.风力输移型泥沙灾害主要包括浮尘、扬沙、沙尘暴和沙丘移动等,这类泥沙灾害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但影响范围很广.以水流为搬运介质的输移型泥沙灾害主要有泥石流灾害、高含沙水流灾害和一般挟沙水流灾害,另外还有以水为介质,以重力搬运作用为主的泻溜、土体蠕动等灾害.水力输移型泥沙灾害仅限于流域,涉及范围较小,出现的频率较低、幅度较小,其灾害表现形式为在冲刷、淤积和河床演变过程中对人类产生危害,具有伴生性、潜在性、突发性和链锁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17,(3)
公路工程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与公路沿线及其周边的复杂的地质环境条件密切相关。本文主要以S301线托克逊-乌拉斯台段公路崩塌灾害为研究对象,对区内崩塌灾害的发育特征、危险性现状和预测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该公路沿线主要发育崩塌、泥石流、潜在地面塌陷,而滑坡、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不发育;现状评估均为危害程度中等和危险性中等的灾害点;预测评估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崩塌灾害的危险性中等,可能遭受崩塌灾害的危险性中等。  相似文献   

6.
高温热浪与干热风的危害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综述了高温热浪与干热风气象灾害在危害特点、类型与指标、气候特征、形成原因、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防御技术与应对策略等6个方面的内容。并对两者进行了比较,高温热浪和干热风既有共同点又有区别和联系,两者均是一种较短时间尺度的重大天气灾害,高温低湿是两者主要的基本天气特征;在形成原因——主要是环流特征异常和对全球气候的响应等方面两者基本上是一致的;在同一地域同一时间两者也可能同时发生;在干旱季节有利于这两种灾害的发生发展和加重危害。在危害特点、类型与指标、气候特征、防御技术与应对策略等方面有所不同,高温热浪是一种综合性的气象灾害;而干热风是一种农业气象灾害。  相似文献   

7.
《岩土力学》2012,(6):1863
(2012年11月,济南)本次学术会议主要围绕岩爆与突水突泥灾害的孕育条件、发生机制、定性定量预测预警方法、岩爆条件下支护和围岩稳定问题、岩爆与突水灾害的防治与控制技术等问题进行深入研讨,争取在岩爆与突水灾害机制认识上有新突破、在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我国外生地质灾害的防治与研究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外生地质灾害的含义和形成环境及主要特点 1.外生地质灾害的含义岩石圈表层与大气圈、水圈及生物圈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突发或持续恶化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并造成经济损失或人员伤亡的外动力地质作用是为外生地质灾害。它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地面塌陷及地面沉降灾害,水土流失灾害,土地沙漠化灾害等。 2.外生地质灾害的形成环境及主要特点外生地质灾害形成的大环境是地球表部四大圈层的积极作用带。其中,生物圈特别是人类  相似文献   

9.
基于遥感技术的都汶公路地震次生山地灾害分布规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汶川县境内的都汶公路(漩口-汶川路段)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利用遥感技术提取公路沿线的各类地震次生山地灾害的分布信息,将灾害点分布与海拔高度、坡度和坡向等要素进行叠加分析,获得了次生山地灾害的分布规律,其特点为:①地震次生山地灾害集中分布在映秀-北川断裂与汶川-茂汶断裂之间;②次生山地灾害主要发生在海拔高度1 000~2 000 m的地带;③次生山地灾害主要分布在30~60°的边坡;④地震及余震期间以崩塌、滑坡、滚石为主,后期以泥石流、滑坡为主;⑤次生山地灾害具有沿岷江河谷发育且在河流左右两岸呈不对称分布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世界上遭受泥石流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发生数量大,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较高,同时监测和防治难度极大。本文收集了2005-2015年间发生的全部泥石流灾害共计10 927起,对灾害发生时间、地点、灾害规模、灾害损失以及灾害成因进行了统计,发现泥石流灾害具有近年来发生数量明显下降、集中分布在西部和东南沿海省份、特大型和大型灾害损失最为惨重等时空分布特点及成灾特点。通过对具体案例剖析后发现,预警技术有待提高、山区城镇建设场地选址不当、多年来泥石流灾害防治标准偏低、震区灾害防治形势严峻、灾害防治意识淡薄为我国泥石流灾害危害严重的主要原因。同时,我国正在积极应对泥石流灾害的威胁,如:主动提高震区泥石流灾害防治标准,研发新型的拦挡技术;研发具备实时可视化等功能的监测预警系统,提高监测预警效率;提高群众防灾意识,大力发展群测群防监测预警体系;转变观念,将泥石流灾害防治与城镇化发展规划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1.
黄陵矿区地质灾害的现状与评价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论述黄陵矿区地质环境的基础上,分析了矿区地质灾害的类型、现状与特点,采用模糊判别等数学方法对矿区的地质灾害进行了评价与预测,并据此确定了黄陵矿区有4个地质灾害区段,即黄陵城区灾害段、黄陵店头镇灾害段、苍村井田灾害段和车村井田灾害段。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鄂尔多斯高原西南部清代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定量分析,研究了该区霜雪灾害等级、阶段、时空变化、周期及其成因。结果表明,鄂尔多斯高原西南部共发生霜雪灾害57次,其中轻度10次,中度43次,重度4次。灾害变化可分为1644-1733年、1734-1783年、1784-1833年、1834-1863年及1864-1912年等5个阶段。时间上,灾害主要发生在秋末冬初和初春;空间上,灾害主要分布在银川、中卫、平罗、永宁、盐池和定边,共6个地区。同时,小波分析结果表明,灾害存在着4个明显的发生周期,即3 a、6 a、27 a和58 a的周期。降雪或寒流引起的气温骤降至0℃以下是造成鄂尔多斯高原西南部霜雪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Siyue Li 《Natural Hazards》2012,61(3):1473-1475
China’s huge investment on water infrastructure for sustainable water use, followed by recently frequent natural disasters, caused worldwide concerns, i.e., continuously published by Nature and Science. Most researchers emphasized challenges on this investment; yet, we argue that the 2011-plan, targeting reservoirs, wells, irrigation systems, inter-basin water transfer projects, is the most effective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drought and flooding, as well as food security. This provides a good case of water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particularly for the current uneven water resources and food security by climate change.  相似文献   

14.
由于江水和人类活动,引发长江崩塌、淤寒、洪涝和污染等灾害。研其原因主要为水动力改变;自然环境变化;人为破坏。整方案应采取治沙,营造“森林水库”;治水,按水动力学运动规律,用蓄、疏堵等手段综合治理;治污,要彻底根治污源;养殖,大力发展养殖业,促使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部署的相继实施以及某交通线路等重大工程的逐渐上马,青藏高原上的工程活动日趋增多。受快速隆升影响,高原内构造运动活跃,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合理的场址选择成为制约重大工程安全建设与运营的关键。本文利用模糊数学方法选取全新世活动断裂及地形地貌作为评价因子,基于最大隶属度准则,对青藏高原全区工程地质稳定性进行分级。结果显示全区工程地质稳定性为差、较差、一般、较好和好的区域面积占比分别为:22.48%、18.01%、28.79%、22.72%和8.00%。对青藏高原全区的重大工程及其扰动灾害进行解译,共识别出重大工程铁路、公路、水电站、矿山等2176处;重大工程扰动灾害6562处,主要分布在工程地质稳定性为差和较差的区域,占比约69.66%。初步分析表明工程地质稳定性分区结果对青藏高原重大工程建设选址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自然灾害高发地段与工程扰动灾害有较高重合度。切坡扰动灾害主要发生在滑坡路段、厚层崩坡积路段以及强卸荷坡段,而水库诱发灾害主要类型表现为滑坡复活以及松散堆积物中的滑塌,并且随着蓄水年限增加灾害数量迅速减少。  相似文献   

16.
凌源市是辽西地区山地地质灾害危害较为严重的区域。在GIS技术支持下,选取地形、岩性、构造、降雨、道路、土地利用等6个因素作为评价指标,根据已发生的68个山地地质灾害点计算了各指标因子的敏感性,分别采用层次分析法、信息量法和统计量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利用因子叠置法对危险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层次分析法在该区山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效果良好。该研究对相似地区山地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地质环境区划评价指标体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地质环境区划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地质环境质量,对有效保护地质环境、履行地质环境保护管理职能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充分分析研究江苏省地质环境资料及成果的基础上,以地质环境问题为导向,人地和谐统一的思路,基于地质环境安全、地质资源保障及社会需求的原则,从地质环境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方面考虑,建立了地质灾害(防治)、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山体资源保护、地质遗迹保护、地下水污染防治和土壤污染防治等6个专项区划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一套由7个目标层、16个约束层和40项指标构成的江苏省地质环境综合区划评价指标体系,为合理评价江苏省地质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Methodology for preliminary assessment of Natech risk in urban area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oncern for natural hazard-triggered technological disasters (Natech disasters) in densely populated and industrialized areas is growing. Residents living in urban areas subject to high natural hazard risk are often unaware of the potential for secondary disasters such as hazardous materials releases from neighboring industrial facilities, chemical storage warehouses or other establishments housing hazardous materials. Lessons from previous disasters, such as the Natech disaster during the Kocaeli earthquake in Turkey in 1999 call for the need to manage low frequency/high consequence events, particularly in today’s densely populated areas. However, there is little guidance available on how local governments and communities can assess Natech risk. To add to the problem, local governments often do not have the human or economic resources or expertise to carry out detailed risk assessments. In this article, we propose a methodology for preliminary assessment of Natech risk in urban areas. 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is intended for use by local government officials in consultation with the public. The methodology considers possibl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various systems in the urban environment: the physical infrastructure (e.g., industrial plants, lifeline systems, critical facilities), the community (e.g., population expose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e.g., delicate ecosystems, river basins), and the risk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s (e.g., structural and nonstructural measures). Factors related to vulnerability and hazard are analyzed and qualitative measures are recommended. Data from hazardous materials releases during the Kocaeli, Turkey earthquake of August 17, 1999 are used as a case study to demonstrate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methodology. Limitations of 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are discussed as well as future research needs.
Norio OkadaEmail:
  相似文献   

19.
大面积采动矿区水环境灾害特征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山采动前后,相应伴生水系调整和水体污染,产生水环境灾害。以阜新新邱矿区为研究对象,在对环境地质情况调查分析基础上,主要从水资源流失、废旧地下采场和露天矿坑积水、矿区地表和地下水质污染等方面探讨了矿区水环境灾害的形成及特征。大面积的开采,造成矿区水资源流失严重,矿山停采后,地下水位逐渐恢复;废旧地下采场和露天矿坑形成的积水,在入渗过程中,通过运移累积、吸附转化、溶解解析和离子交换等水岩作用对地下水产生污染;矿区矿井抽排水和河流水质污染物不同程度超标。针对矿山水环境灾害,建议采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修建防排水及净水设施、水环境监测等手段进行防治,以使矿区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相似文献   

20.
黑河流域张掖段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资源是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环境与发展的主导因素, 其承载力是评判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重要依据。从承载程度和承载能力两方面构建评价指标, 对黑河流域张掖市县区尺度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 承载程度方面, 张掖市从2015 - 2017年用水总量承载状况整体好转, 但民乐县用水总量面临超载, 各县区地下水承载状况明显改善, 地下水超采得到有效管控与治理。从2015 - 2017年, 张掖市水资源的承载状况整体上改善, 从2015年甘州区、 临泽县、 高台县、 山丹县4县区的超载转变为2017年临泽县、 高台县、 山丹县、 肃南县4县区的临界超载状况, 反映出张掖市近年来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成效初步显现; 承载能力方面, 全市各县区2020年和2030年水资源可承载人口均小于2017年水平, 可承载的经济规模约是2017年90%; 提出了农业节水效率提升和耕地灌溉面积缩减两种未来水资源承载力提升情景, 并以此提出了张掖市水资源承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