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中国铂族金属矿床找矿方向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20世纪90年代铂族金属矿床勘查的新发现,提出铂族金属矿床成因分类,探计中国铂族金属找矿方向,提出“以绿找铂”、“以黄找铂”和“以黑找铂”的找矿原则,即在蛇绿混杂岩或基性一超基性岩分布区寻找基性-超基性岩浆岩型、岩浆热液型铂金属矿以及与之有关的砂铂矿床,在金矿中寻找伴生铂族金属矿床,在黑色面岩分布区寻找黑色页岩型铂族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2.
云南铂族元素找矿基础问题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云南省铂族元素矿床成矿地质条件较好,已有不少已知矿床、矿点、找矿信息及地球化学异常。找矿重点以基性超基性岩型为主,也应考虑其它类型,如热液型、黑色页岩型、煤岩型等。找矿重点地区除在峨眉山玄武岩分布区及其周边外,应注意康滇地轴中部及边缘中新生代断裂带通过的地区。峨眉山玄武岩分布区外围的卡林型金矿和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分布区亦值得重视,如滇东南地区。此外,寒武系黑色岩系及含磷层位的含铂性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新课题,值得加强研究。云南铂族元素矿床的成矿时代,可能从元古代到新生代均有,对云南找铂来说非常有利,其它省区无法与之相比。新生代构造可能将深埋的矿体错动到浅部,找矿中需要特别注意。不妨“沿河找矿”。第四纪的风化壳中是否有铂族元素的富集也可探索。  相似文献   

3.
张春晖 《地质与资源》2007,16(1):47-49,55
近年来,俄罗斯远东地区铂族金属矿床勘查取得了长足进展,发现铂族金属矿化与金矿化密切相关,铂族金属矿床与中心型环带状基性-超基性侵入杂岩体在空间和成因上有密切联系,在黑色岩系及褐煤矿床中也发现了铂族金属矿化.上述成果指明了该区铂族金属矿床的找矿方向,发现并探明了一批铂族金属矿床.这些勘查进展对我国的铂族金属矿床勘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根据铂族元素的成矿特征和青海省构造运动的多期性、继承性,复合叠加改造成矿作用明显及各种含铂岩石建造的分布特征,研究认为:在青海省内铂族元素矿产的找矿工作,不仅要重视寻找与基性一超基性岩有关铂矿,而且也要注意在黑色页岩型、热液型、红色造山建造中寻找含铜砂岩型等矿床的研究与评价。  相似文献   

5.
中国铂族金属资源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简要叙述了我国对铂族金属资源量的需求、保证程度,并对比分析了各种类型铂族金属矿床的资源发展趋势;重点对我国攀西-滇中地区诺里尔斯克苦橄质火山-侵入岩型铜镍铂矿床、上扬子湘黔地区黑色页岩型钼镍铂矿床和四川会理构造蚀变岩型铂族元素矿床进行了资源前景分析,并认为极有可能在这几种类型中取得找矿突破,其中黑色页央和构造蚀变 型铂族金属矿床是近期发现的新类型矿床。  相似文献   

6.
铂族元素(PGE)为中国急缺的矿产资源。近年来,国外(如俄罗斯)在黑色岩系内发现了非传统类型的PGE矿床,中国南方也发现了与黑色岩系有关的PGE矿化。黑色岩系将成为PGE和稀有金属的一种新来源。内蒙古中西部狼山—渣尔泰山地区属中元古代裂谷系,具有类似的区域成矿构造背景,黑色岩系极为发育,并在黑色岩系分布区发现有砂铂矿床、PGE重砂异常及一系列与黑色岩系有关的金铜多金属矿床等良好的找矿线索,具有寻找与黑色岩系有关的PGE矿床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7.
铂族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性-超基性岩及黑色页岩等风化过程中铂族元素发生了活化和迁移。铂族元素在岩体附近土壤、植物和水体等表生介质中的迁移富集特征可以用来寻找岩浆型铂族元素矿床。黑色页岩风化过程中,Os的表生迁移对海洋^187Os/^188Os值上升有重要意义。此外,作为重金属元素,机动车铂族元素催化剂在环境中的释放,也会带来潜在的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8.
黄占起  沈存利  王守光 《地质通报》2002,21(10):663-667
铂族元素(PGE)为中国急缺的矿产资源。近年来,国外(如俄罗斯)在黑色岩系内发现了非传统类型的PGE矿床,中国南方也发现了与黑色岩系有关的PGE矿化。黑色岩系将成为PGE和稀有金属的一种新来源。内蒙古中西部狼山一渣尔泰山地区属中元古代裂谷系,具有类似的区域成矿构造背景,黑色岩系极为发育,并在黑色岩系分布区发现有砂铂矿床、PGE重砂异常及一系列与黑色岩系有关的金铜多金属矿床等良好的找矿线索,具有寻找与黑色岩系有关的PGE矿床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9.
柯洪  王瑞廷 《矿产与地质》2003,17(Z1):400-402
通过分析对比陕西南部地区铂族元素成矿的地质条件和铂族元素调查结果,指出在勉-略-宁三角地区及其周边寻找与超基性岩有关的镁铁-超镁铁岩体型PGE矿床,有利岩相接触部位、铬铁矿体上下盘、边缘糜棱岩带等是勘查PGE矿床的有利方向;陕南东南部地区的黑色岩系是寻找含硫化物的黄铁矿型铂族金属矿床的有利地区,这为在本区进一步开展铂族金属矿床勘查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国铂族元素矿床特征及资源潜力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铂族元素是我国紧缺的战略性矿产资源.我国的铂族元素矿床主要分为岩浆、岩浆热液及沉积3种成因和9个类型,文章分析了典型铂族元素矿床的基本特征,并对不同类型矿床的资源潜力进行了探讨,认为岩浆成因铂族元素矿床依然是找矿重点,黑色岩系型铂族元素矿床具有重大找矿潜力,对现有金属矿床的含铂(族)潜力再评价是发现共(伴)生铂矿的一个有效途径,此外,还要重视对热液型矿体的识别和追踪.  相似文献   

11.
贵州寻找铂族元素矿床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登红 《贵州地质》2003,20(3):127-131
贵州省具有形成铂族元素矿床的地质条件,也存在铂族元素矿化的地质与地球化学信息,可能存在的矿床类型包括热液型、煤岩型、黑色页岩型等多种,可能发现矿床的地区除了在西部峨眉山玄武岩分布区之外,峨眉山玄武岩分布区外围的卡林型金矿和Hg、As、Sb等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分布区也值得重视。在找矿过程中,要充分研究哪些异常是由玄武岩引起的,哪些可能是由矿引起的。在采样时,由于铂族元素分布的极端不均性,天然重砂和人工重砂的配合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贵金属矿床的基本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近年来贵金属矿床勘查进展及其主要类型、主要成矿时代、主要矿集区等的分析与归纳,总结了中国金矿床、银矿床和铂族元素矿床的基本成矿规律,并提出它们各自的找矿方向。中国金矿床类型多,主要形成于中生代和新生代,集中在胶东、辽东、华北地台边缘、小秦岭、阿尔泰、金沙江-红河断裂带、台湾和东南沿海、滇黔桂、陕甘川及长江、黑龙江等主要水系的上游,金矿的找矿方向包括:①老矿区的"探边摸底"和"攻深找盲";②新矿集区的典型研究与采选冶技术改进;③综合利用技术的创新将使相当多的表外矿变为当前可开采的矿床;④新区勘查;⑤加强成矿系列、成矿体系和成矿规律的研究,以理论指导找矿并综合评价。中国银矿以伴生银矿为主,主要形成于中生代和新生代,变质岩、岩浆岩和沉积岩均可容矿,造山带和盆地区的构造破碎带尤其值得重视。当前需要加强对锰矿区含银性和Mn异常区的研究,尤其是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盆地区断裂带与Mn、Ag化探异常吻合地区,应该综合评价。中国铂族元素矿床可以分为岩浆型、沉积型和热液型三大类,可形成于从前寒武纪到新生代的各个时代,至少构成8个重要成矿远景区(带),重点放在康滇地轴和二叠纪末期峨眉地幔柱影响到的地区,但华北地台老基底中的原生矿及其周边的砂矿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西藏喜马拉雅带以发育较多金、金锑及铅锌多金属矿为显著特色,而稀有金属矿未曾列入主流找矿方向。近年来,该带由于铍、锂等稀有金属矿的重要找矿新发现而备受广大学者关注,其相应的成矿作用研究亦有较大进展。本文在喜马拉雅带已有地质找矿成果及科学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该带新发现的稀有金属矿勘查与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本文提出:喜马拉雅带主要发育有伟晶岩型锂-铍矿、锡石-硫化物型锡-铍矿、矽卡岩型铍-锡-钨矿、矽卡岩型铍-铌-钽矿、钠长石花岗岩型铍-铌-钽矿、热液脉型萤石-铍矿6种稀有金属矿化类型,其中伟晶岩型锂-铍矿及锡石-硫化物型锡-铍矿最具经济意义上的找矿价值。这些稀有金属成矿作用均与中新世淡色花岗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属于岩浆高度结晶分异的产物,是印度-亚洲大陆碰撞造山成矿作用中的新成员,并构成了喜马拉雅带与淡色花岗岩相关的稀有金属矿成矿系列。为指导找矿勘查,今后喜马拉雅稀有金属成矿作用研究应加强如下几方面:(1)高分异淡色花岗岩-伟晶岩岩相分带与相应的稀有金属分带;(2)锂-铍-铌-钽-钨-锡共生分离机制;(3)喜马拉雅式稀有金属矿成矿模式与勘查模型;(4)稀有金属与铅锌-金锑成矿作用的关系。喜马拉雅带新发现的稀有金属成矿作用大部分靠近我国边境地区,通过进一步的勘查评价工作有望形成西藏地区具有战略意义的稀有金属成矿带。  相似文献   

14.
湖南西北部黑色岩系中的贵金属矿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鲍振襄 《矿物岩石》1997,17(2):70-77
湖南西北部寒武系下统木昌组黑色岩系中蕴藏着丰富的镍钼钒多金属矿床及其伴生的贵金属矿化。可划分为2类岩性序列,分别赋存着镍钼-金银矿化和钒-银矿化。有机成矿作用对该类矿床(化)的形成起了主导作用。本区具有潜在的贵金属矿化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5.
钛金属因其性能特殊和用途广泛而被称之为"第三金属"。中国钛矿资源丰富,占世界总资源储量的24.46%,但多为含钛量偏低的原生矿,高品位优质钛矿的需求只能通过进口来满足,导致中国钛的对外依存度偏高,为此,需要进一步总结规律,分析潜力,为今后地质找矿工作提供借鉴。本文根据中国钛矿的成矿特征,将钛矿划分为岩浆型、变质型、风化型和(第四纪)沉积型4种类型。其中,岩浆型矿床主要为岩浆分异作用形成的钛铁矿-磁铁矿(钛磁铁矿),分布较广,主要集中于攀西地区近SN向基性—超基性岩带和华北地台北缘近EW向基性-超基性岩带;变质型矿床与区域变质作用关系密切,较为重要的是榴辉岩(榴闪岩)型金红石矿床,主要受控于高压/超高压变质带;风化型矿床受控于富Ti原岩和高温多雨的气候环境,多产于湿热的云南和广西;滨海沉积型矿床则沿海分布,主要分布在海南岛的东岸。本次钛矿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在全面总结全国钛矿成矿规律的基础上,圈定111个3级预测区并估算资源潜力,包括A类预测区22个,B类预测区27个,C类预测区62个;笔者最后优选了12个预测区并进行了详细评价,建议做为今后钛矿的找矿部署优先考虑的重点远景区。  相似文献   

16.
基性超基性岩型金矿床的成矿作用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贵明 《矿产与地质》1992,6(3):177-182
基性超基性岩型金矿床是指空间上与基性超基性岩密切相伴和成因上有关的金矿床。该类金矿床的成矿物质多源多样和多期次,且多赋存于构造蚀变带中。与其它类型金矿床相比,我国此类型金矿床的研究比较薄弱,其找矿前景看好。讨论了其成矿地质特征、成矿作用和找矿标志,并提出找矿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