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发达国家实施欠发达地区开发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达国家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过程,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对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借鉴意义,西部大开发要坚持高起点,充分利用市场的力量,国家要采取支持区域经济合作的倾斜政策;东部地区要多形式,全方位与西部大开发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西部地区进入大开发以来经济增速最快时期西部大开发于2000年开始启动,四年来,西部地区投资和经济增长加快,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超过8.5%。国家投入巨资建设西部,在西部新开工重点工程50项,投资7300多亿元;中央财政建设资金用于西部达3600多亿元,对西部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累计达4000多亿元。据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最新统计显示,2003年我国西部地区的12省、市、自治区经济增长速度继续加快,200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2660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增速提高  相似文献   

3.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战略全局。西部大开发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非均衡区域经济理论是西部大开发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这一重大实践问题的核心理论,我国西部地区以其丰富的资源优势及潜在的区位优势已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4.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战略全局.西部大开发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非均衡区域经济理论是西部大开发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这一重大实践问题的核心理论,我国西部地区以其丰富的资源优势及潜在的区位优势已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等战略实施以来,我国东北沿边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并不尽如人意。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例,其经济发展一直处于低位运行,与该地区的自然禀赋和所享受的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等优惠政策极不协调。从边缘的区位条件、特殊的地缘环境影响、地理环境对资本投资的障碍、产业结构的刚性制约、有限的经济腹地、劳动力日益减少与生态功能的限制等七个方面探讨其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并尝试透过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这一个案,探讨我国东北沿边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6.
<正> 西部地区是我国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面积最大、危害最严重的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已成为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的重中之重。只有大力改善生态环境,西部地区的丰富资源才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也才能改善投资环境,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加快西部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7.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西部大开发的基本思路可概括为坚持两种思想;即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动态协调的思想,实现三大目标;即效率与公平相兼顾的目标,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环境改善相协调的目标,国家整体利益与西部地区自身发展相统一的目标;正确处理六大关系,即发挥比较优势与后发优势的关系,重点产业(地区)与非重点产业(地区)的关系,三次产业之间的关系,投资结构与建设项目布局的关系,区域“硬”环境与“软”环境的关系,西部地区与基本法部地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着重强调了以文化、制度为核心的社会积累结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软约束作用。然后,针对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指出西部区域社会积累结构的核心-制度准备与制度创新成本已成为西部大开发能否顺利达到预期的重要前提,同时指出与WTO规则对接、加强对外贸易应是西部大开发的最佳切入点。  相似文献   

9.
前言在行政划分上,西部地区指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内蒙、宁夏、青海、新疆、西藏、四川。在地质上,广义的西部地区指包括鄂尔多斯盆地和四川盆地在内的以西领域。为了与“西部大开发”所指的地区和领域相匹配,本文在研究天然气资源分布状况的西部地区指广义上的西部地区,包括天然气地质研究中的中部区和西部区。近年来,在西部地区相继发现了一系列大中型气田,特别是以克拉2号为代表的世界级大型气田的发现促使了“西气东输”工程的启动。该项工程的实施意义重大,不但对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建设提供洁净能源、改善能源消耗结构、保护环境,而且对开发西部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西部大开发引进海外华人华侨"资源"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者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到海外华人华侨“资源”已经对中国西部开发发挥作用,以下三个方面是进一步引进华人华侨“资源”开发西部的主要方向:一是以其浓厚乡情为引导,在教育,扶贫,救灾等方面继续做突出贡献:二是发挥新移民中的高层次人才对其家乡如川,渝等地的高科技领域中的开拓作用。三是原籍北西部海外华人华侨也已经在西部投资办企业,作者认为,凭借西部地区丰富的资源,只要营造良好投资环境,进一步引进原籍非西部地区海外华人华侨“资源”的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1.
近20年吉林西部水旱灾害变化特征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吉林西部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特别是自1980年以来,水旱灾害造成的成灾面积及其损失呈快速增长的趋势,这与我国和世界其它地区水旱灾害增多的趋势相一致。以往大多认为这一趋势是全球变化和自然因素引起的。文章通过对吉林西部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造成这一趋势的原因是人类对自然不合理活动所引起的生态环境退化如土地的沙漠化、盐碱化,草地的严重退化和社会其它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部生态环境重建与城镇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陈怀录  姚致祥  苏芳 《中国沙漠》2005,25(3):356-363
城市是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指引下,西部正在掀起迅猛的城镇化浪潮,但是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其城镇化应该有特有的路径。区域自然地理条件是产生西部生态环境问题的决定性因素,但强烈的人类活动及其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压力则是引发和加重西部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西部生态环境治理的关键是减轻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在西部社会经济条件下,非农化进而城镇化是实现社会经济转型,从而减轻生态环境压力,促进生态环境治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100多年来中国城市空间分布格局的时空演变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剖析100多年来中国城市空间分布格局的演变特点、成因,并展望演变趋势。对城市人口密度、非农人口规模、CD值和城市规模结构的综合分析表明,中国城市空间格局具有东密西疏、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省际差异大、交通指向明显的特点。这种地带性差异由来已久,是自然环境、政治、经济、社会和外部环境等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要素在空间上存在很大差异,且要素协同作用时,具有惯性和马太效应,中国未来城市空间格局的差异仍将持续存在,并有可能扩大,东部沿海新城市空间将成为未来城市格局的主体。  相似文献   

14.
季菲菲  陈雯  袁丰  孙伟 《地理研究》2013,32(10):1899-1911
科技金融是伴随着中国科技体制改革和金融发展不断深化、服务于自主创新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而逐渐产生的新生事物。以中国科技金融创新的主要发源地之一的无锡国家级高新区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对科技金融体系的产生、发展及其空间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无锡新区的科技金融服务已基本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政策、市场和社会因素是科技金融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科技金融体系的建立推动了产业转型,专门的科技金融空间出现,同时在科技金融支持下新的产业空间出现,并引发人口空间转移和社会空间转型等。本文可丰富科技金融和高新区转型的理论,并为其他地区的科技金融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中国西部雨季特征及高原季风对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少勇  林纾  王劲松  吴洁 《中国沙漠》2011,30(3):765-773
 利用中国西部269站侯降水资料,对西部的主雨季进行定义,并分析讨论了雨季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部雨季演变是从西北和东南两头开始,相向中部移动,结束期也是如此,两头早中间迟。新疆的主雨季不明显;将西部雨季主要划分为北疆、南疆、高原西部、高原东部、东南区、东北区等6个区。各区降水量逐侯时间变化的分布有3种形态:南疆、高原西部和东南区为单峰型,北疆和高原东部为双峰型,东北区为三峰型。高原东侧和内蒙古西部雨季开始期推迟,结束期提前,雨季有变短趋势,西部其余地方相反,开始期提前,雨季有变长趋势。西部雨季开始期与结束期的年代际变化有同位相振动特征,即两者同时提前或推迟。初步分析了高原季风对西部雨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主要趋势之一。本文在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和主要表现的基础上,离经济全球化对中国西部大开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在新形势下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全球化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东北西部粮食生产时空格局变化及优化布局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利用2003~2013年东北西部各县市粮食生产统计数据,运用聚类分析、粮食贡献度和PSR模型方法,分析东北西部粮食生产格局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根据国家“镰刀弯”地区规划提出的玉米种植面积调减目标,对各县市具体调减值进行核算,得出以下主要结论。从2003年以来,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明显向玉米、水稻两种作物集中,而相对低产的大豆所占比例明显下降;粮食生产格局发生明显变化,多数地区被以玉米为主的类型区取代。2003~2013年东北西部粮食增产主要归因于种植面积扩大,其次是粮食单产提高,受粮食作物结构影响较小。东北西部耕地生态安全评价值均小于0.6,处于不安全级至临界安全级阈值范围内,其中不安全级和较不安全级所占比重为97.01%,集中呈片状分布,亟待调整区域种植结构以提高耕地生态安全。东北西部玉米播种面积调减总目标为145.20万hm2,其中农牧交错带调减113.23万hm2,冷凉区调减31.97万hm2,调减地区主要集中在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吉林西部和辽宁西部地区的部分县市等玉米为主的类型区。东北西部各县市在调减玉米种植面积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耕地生态安全、农民的生计替代和利益补偿等问题,做到科学、合理、有序地调减玉米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18.
西部大开发战略背景下的地区工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刚  纪慰华 《世界地理研究》2003,12(2):74-78,60
目前,阻碍西部地区工业化的主要问题包括:(1)土地、劳动力、基础设施等要素条件差;(2)离经济核心区距离远;(3)生态保护压力大,产业进入门槛高;(4)所有制结构不太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5)政策等软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西部大开发战略为西部地区工业化提供了历史性机遇。首先,植树种草的生态环境政策迫使农民从乡村走进城市;其次,中央政府向西部地区转移支付的资金支持增多;第三,东西部人员交流逐渐增多;第四,对外开放程度提高。因此,应该扩大开放度,注意投资多元化建设,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针对性,重点支持第三方物流发展,规范市场,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以推动我国西部地区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中国西部城市土地市场建设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土地市场建设包括市场培育和市场规范两个方面。文章通过对比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城市土地市场发展现状,分析西部城市土地市场建设成就,找出西部城市土地市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设西部城市土地市场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