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505脉总体走向270~310°,呈透镜体状、扁豆状以尖灭再现或尖灭侧现的形式产出.505脉为一典型的具多金属硫化物含金石英脉.含金矿物主要是黄铁矿,其次为方铅矿和黄铜矿.黄铁绢英岩化是金矿化的重要标志.控矿构造有4次脉动,与其对应,505脉分4个成矿阶段,主要是Ⅰ、Ⅱ阶段及Ⅰ、Ⅱ、Ⅲ阶段叠加的部位成矿最好.505脉受一近东西向脆-韧性剪切带控制.矿体主要产于断裂的85~90°走向段和倾角为小于45~50°的缓倾段.这些部位也是多次矿化叠加、矿体厚度大、矿石品位高的部位,这些地段也是工业矿体产出的地段.  相似文献   

2.
胶东型金矿床受断裂构造控制,断裂控矿规律一直是地质勘查和研究的重点问题。为深入研究断裂对金成矿的控制作用,本文基于大量矿床勘查和地质调查资料,通过对典型断裂剖面和断裂与矿体空间关系的构造解析,判断了成矿期断裂的性质和应力状态,讨论了断裂产状变化的控矿机理,提出了胶东型金矿新的构造成矿模式。将胶东主要控矿断裂分为Ⅰ级缓倾角断裂、Ⅱ级陡倾角断裂和Ⅲ级陡倾角张裂脉,三者分别控制了破碎带蚀变岩型、复合类型和石英脉型金矿床。金矿体主要赋存于断裂产状转折部位,蚀变岩型矿体赋存于断裂的倾角变缓部位,石英脉型矿体赋存于断裂倾角变陡部位。缓倾角断裂控制的矿体具有总体侧伏角小、富矿柱侧伏角大的“双向”侧伏特征。矿体产状与断裂产状的关系指示,三山岛、焦家和招平三条控矿断裂成矿期均属右行正滑或右行张扭性,金牛山断裂具有左行正滑特征。根据金矿体产状分析的胶西北金成矿小区区域构造应力场σ1为294°∠82°和269°∠78°,焦家断裂的σ1为300°∠67°、311°∠78°和321°∠81°,招平断裂北段σ1为130°∠65°和138°∠69°,反映了胶西北玲珑花岗岩体分布区域总体以垂向主压应力为主,其东、西两侧的边界断裂处的主压应力方位分别沿SE向和NW向指向岩体,成矿期断裂处于NW—SE向拉张状态。胶东东部邓格庄金矿田的σ1为287°∠0°,以水平主压应力为主。综合分析认为,产状变化的具张扭性质的断裂是金的有利赋矿构造,断裂的产状变化对金矿体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断裂结构和流体性状的变化是金矿阶梯成矿的关键因素,断裂沿走向和倾向的产状转折联合控制了金矿体的侧伏。胶东地区早白垩世深部大量岩浆岩快速侵位,导致地壳强烈隆升产生伸展构造,来自不同深度和层次岩浆房及不同源区的岩浆梯次上侵,为深部含金流体活化、迁移提供了热动力条件和流动通道,含金流体到达地壳浅部在断裂产状变化的减压扩容空间卸载成矿。  相似文献   

3.
乌日尼图钨钼矿床是近年来在国土资源大调查中发现的一个大型矿床.钨钼矿体主要产于燕山期细粒花岗岩与中下奥陶统乌宾敖包组砂板岩的外接触带中,矿体多呈脉状及透镜状,且明显受构造裂隙控制;矿床成矿在不同部位其矿化形式不同.在成矿母岩--燕山期细粒花岗岩中形成浸染状矿石;同时在与含钙质的板岩接触部位形成夕卡岩型矿石,在乌宾敖包组裂隙中形成热液脉型矿石.其中热液上侵与围岩接触处的细脉状矿床最为主要;矿体围岩蚀变发育,硅化、黄铁矿化与矿化关系最为密切;矿床深部钨钼矿石呈浸染状分布于细粒花岗岩中,后者为成矿母岩;矿床成因属广义的斑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4.
505脉总体走向270~310°呈透镜体状,扁豆状以尖灭再现或尖灭侧现的形式产出,505脉为一典型的具多金属硫化物含金石英脉,含金矿物主要是黄铁矿,其次为铅矿和黄铜矿,黄铁绢英岩化是金矿化的重要标志,控矿构造有4次脉动,与其对应,505脉分4个成矿阶段,主要是I,Ⅱ,阶段及I,Ⅱ,Ⅲ阶段叠加的部位成矿最好,505脉受一近东西向脆-韧性剪切带控制,矿体主要产于断裂的85~90°走向段和倾角为小于45  相似文献   

5.
河南嵩县祁雨沟金矿区四号角砾岩筒是燕山晚期中酸性岩浆超浅成侵位而形成的隐爆-坍塌型角砾岩筒,第一期矿化形成受角砾岩筒形态制约的不规则状胶结物型金矿体,第二期矿化形成受断裂裂隙制约的脉状矿体。前者主要受角砾岩筒本身的形态制约,形成不规则状矿体;后者受制于剪切裂隙系统,形成含金石英-多金属硫化物脉状金矿体。两种不同的矿化类型在垂向上存在明显分带性。在490m中段以下主要为受角砾岩筒形态控制的不规则状胶结物型金矿体,490m中段以上则逐渐过渡为受叠加裂隙控制的脉状矿体。  相似文献   

6.
颜家沟金矿矿体产于石英二长斑岩体内部及其与白云岩接触部位的构造蚀变带内.在岩体内部为石英脉型Au、Cu矿化,岩体内接触带则为网脉状蚀变岩型Au、Pb、Zn矿化,岩体外接触带是构造蚀变岩型Ag矿化.主矿化体受石英二长斑岩体及次一级构造和裂隙控制.经过岩桨期后气成热液叠加改造,构成了复杂的成矿过程,初步认为该矿床属岩浆期后多次气热叠加型金多金属矿.  相似文献   

7.
陈林沟金矿床矿体呈脉状赋存于近EW向断裂构造中,矿石类型以石英脉型矿石为主,蚀变岩型矿石为次;矿化从浅部向深部出现由金矿化向金银多金属矿化转变,矿体规模逐渐变大,矿化强度逐渐变强;成矿年龄约为130 Ma±,其形成与燕山期岩浆作用具有时空和成因联系,矿床成因类型为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8.
天井山金矿的矿化类型有石英脉型、蚀变岩型和千糜岩型,构成复合金矿化体系,各矿化类型的成因及时空配置具有密切的内在成生联系,组合产出特征明显。主成矿期成矿演化可以划分为微量金-石英阶段、金-单硫化物-石英阶段、金-多金属硫化物-石英阶段和微量金-萤石-方解石-石英阶段。矿体主要赋存于接触带构造及其附近,呈脉状、透镜状,膨大狭缩、尖灭再现、舒缓波状产出特征明显;断裂产状变化处及裂隙发育地段易于形成厚大富矿体,矿化发育程度与基性岩脉空间关系密切。矿体总体走向NE,具有浅部NW倾向、NE向侧伏,深部SE倾向、SW向侧伏的定位规律。其空间定位产出样式可分为外接触带型、接触带型和内接触带型。  相似文献   

9.
小西南岔金-铜矿位于兴蒙造山带东端,其矿化类型可分为大脉型及细脉带型。矿脉空间产出主要受北北西向压扭性断裂构造控制,矿体则由充填于断裂裂隙中的含金-铜石英-多金属硫化物脉及其两侧围岩中的细脉浸染状矿化体构成。断裂构造是控制小西南岔金铜矿床主要的控矿因素,尤其区内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矿体展布,与矿体规模呈正相关关系。区内闪长岩和闪长玢岩脉与成矿关系密切,是矿体直接围岩。矿体赋存在闪长玢岩脉上下盘中和其内部,所以岩浆活动为金、铜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10.
构造破碎带及裂隙带、斜长花岗斑岩体和老基底变质杂岩是团结沟金矿床主要成矿条件,其中构造破碎带是最主要成矿条件。矿化富集与含金玉髓状石英细脉或细网脉、黄铁一白铁矿脉和碳酸盐脉的发育程度密切相关。含金矿脉的产状受构造破碎带和裂隙带控制,经过多期次叠加,往往造成矿化的进一步富集。金矿体呈脉状、复脉状、扁豆状等。在团结沟矿区外围张才沟矿区获得低阻高极化和高阻高极化异常,通过钻探工程验证,在该区深部控制了一个3m厚的金矿体。事实证明,在找矿难度越来越大的今天,激电法在覆盖区寻找隐伏金矿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胶东焦家金矿为研究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控矿构造网络特征和构造-蚀变-矿化演化过程提供合适的对象.各蚀变带动态重结晶石英类型记录相应的形成温度.矿化期各蚀变带内平均水/岩比值变化、成矿流体酸性变化等受动态重结晶石英分形维数、粒度等显微构造控制.宏观与显微裂隙组成菱形网络并共同控制蚀变/矿化流体运移就位.不同蚀变带内古差应力强度、动态重结晶石英粒度和分形维数差异是浸染状和脉状矿体产出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2.
对小秦岭金矿田Q240号矿脉进行构造与矿化蚀变特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脉体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改造。构造带早期以左行脆韧性剪切变形为主,发育北西走向石英脉,其构造线理倾伏向南西,石英脉中矿化特征以黄铁矿为主,呈条带状分布;而后期右行脆韧性剪切变形则形成北东东走向的黄铁矿石英脉。对3个矿体平面上变化特征的分析表明,矿体被多期构造-热液活动叠加,主成矿构造应该与北东走向的左行剪切变形相关,并在后期遭受了右行走滑变形改造,以北东东走向的缓倾结构面为容矿空间。结合应力环境和控矿规律以及矿体侧伏特征,依据构造蚀变特征,认为矿体在走向和倾向上均有似等距规律。据此,在Q240矿脉深部圈定出3处成矿靶区。   相似文献   

13.
朱拉扎嘎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朱拉扎嘎金矿是一个大型矿床,赋矿围岩为中元古界变质钙质砂岩、粉砂岩、板岩、大理岩、流纹岩.主矿体和围岩产状基本一致.划分出两个矿带,总体走向35°.矿体受层间裂隙控制,共发现56个矿体,规模为长10余米到300 m,厚度几十厘米到4.5 m,延伸可达200 m.主要蚀变有透辉石化、阳起石化、绿帘石化、冰长石化,还有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硅化.矿石类型有蚀变变质砂岩型、蚀变火山岩型、交代岩型、喷流沉积岩型和石英脉型.自然金和银金矿是矿石中金的最主要赋存形式.含金较高的原始沉积岩层,比较发育的层间裂隙或破碎带,与多次构造活动相伴的多次热液活动和多次矿化作用,便形成本区的岩浆热液蚀变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4.
云南元江县龙潭金矿矿体呈脉状赋存于断层构造破碎带中,构造控矿明显。矿体围岩主要为不同期次的花岗斑岩、花岗岩和中元古界昆阳群黑山头组(Pt_2hs)板岩、砂质板岩。矿化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铅锌矿化等。矿体的形成具有多因素、多期次的成矿特点。矿床成因类型属中低温热液充填矿床。  相似文献   

15.
东秦岭北锑-汞矿带矿床特征及其构造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秦岭北锑-汞矿带沿区域性深大断裂及其旁侧断裂分布,自西向东主要有高岭沟、蔡凹、掌耳沟、大河沟等锑矿床,但研究程度不高。本文重点阐述了锑-汞矿带区域成矿特征,讨论了韧性剪切带与锑矿成矿的关系。锑矿体产状一般呈团块状、透镜状、脉状、网脉状和扁豆状,金属矿物主要为辉锑矿,其次有锑华和黄铁矿,围岩蚀变发育有硅化、高岭土化、碳酸盐化、粘土化、重晶石化和黄铁矿化等。构造控矿作用可分为三级:一级为朱阳关-夏馆大断裂,控制矿带的产出;二级为大断裂的压扭性分枝断裂,为主要容矿构造;三级断裂发育在二级断裂之间,由扭力和引张作用形成规模不大的裂隙,或使原有的层间裂隙扩大形成储矿构造。矿区发育具有显著糜棱面理的长英质糜棱岩,锑矿化的石英脉就产于糜棱岩之间,局部沿糜棱面理贯入糜棱岩中,锑矿成矿作用明显受区域韧性剪切带控制。  相似文献   

16.
李红宇 《地质与勘探》2010,46(6):1036-1044
牛头沟金矿位于华北陆块鄂尔多斯地块西缘贺兰山裂陷北段之基底杂岩带,赋矿地层为一套下元古界宗别立群第二亚群(Pt1z2)中的中-深程度变质岩系。矿体受深大断裂(正义关断裂)的次级主断裂(F1)控制;该控矿断裂构造(F1)形成于海西-印支期,经历早期逆冲挤压,晚期局部引张破裂的多期活动阶段,矿化作用主要形成于主断裂(F1)张性破裂阶段,矿化早期主要表现为强烈硅化,矿化晚期硅化岩破裂被主成矿流体充填-交代形成蚀变岩型金矿,为矿区主要成矿类型。石英脉型金矿形成于与主断裂有联系的次级张裂隙中。二者反映矿床类型不同,但成矿作用是一致的。即在动力作用下产生的变质热液在构造的有利部位或裂隙中交代-充填成矿。硫化物硫同位素组成和矿物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该蚀变岩型金矿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具多源性。  相似文献   

17.
铜厂沟斑岩型钼铜矿床位于云南中甸地区斑岩成矿带的南端,形成于燕山晚期陆-陆碰撞至造山后伸展构造的转换阶段。文章通过对铜厂沟钼铜矿床蚀变分带特征和脉体穿切关系的详细研究,系统厘定了矿床蚀变类型及空间分布规律,查明了蚀变和脉体系统与矿化的关系。根据矿物组合、蚀变类型等因素,将分为A脉、B脉和D脉3大类,共16种不同的脉体类型。其中,A脉和B脉与成矿关系密切,对钼铜资源量贡献最大。早期的A脉,主要以钾长石化为主,矿化较弱;晚期形成的A脉多发育有黑云母化且与钾长石化蚀变叠加,矿化增强,以石英+黄铁矿+辉钼矿+黄铜矿±钾长石脉为主;B脉主要贡献于辉钼矿矿体的形成,是区内矿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且叠加于钾硅酸盐化,形成于钾硅酸盐化向石英-绢云母化的转变阶段;D脉中铜钼矿化明显减弱,属于矿化体外围的脉体,对矿体影响较小。因此,铜厂沟钼铜矿床蚀变分带规律在空间上表现为钾硅酸盐化(石英-钾长石-黑云母化)发育于斑岩体核部,向外依次是石英-绢云母化(石英-绢云母±黄铁矿化),和青磐岩化(绿泥石-绿帘石-碳酸盐岩化),对应的矿化组合分别为辉钼矿-白钨矿-黄铁矿、辉钼矿-黄铜矿-黄铁矿±白钨矿,以及外带的黄铜矿-黄铁矿-辉钼矿,显示出成矿元素由高温向低温变化的规律。铜厂沟斑岩型钼铜矿床的形成与区内燕山晚期伸展作用相伴的大规模构造-岩浆事件相关,源自深部的含矿热液在花岗质斑岩体内形成了脉状、网脉状的辉钼矿化,同时沿断裂带运移并扩散,于碳酸盐岩的接触带部位形成了矽卡岩型的铜钼矿化。因此,有利的构造环境、强烈的蚀变作用、多样的脉体类型导致铜厂沟大型斑岩型钼铜矿床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18.
边家大院矿床成因类型根据目前勘查成果认为是与浅成-超浅成侵入岩(脉)有关的热液型脉状铅锌银矿床,主要矿化产于砂板岩、闪长岩中。平面上成矿元素具有明显的分带性,自西向东有斑岩型锡(钼、铜)矿化→隐爆角砾岩型锌(铅、银)矿化→脉状充填型银(铅、锌)矿化;本文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分析,对控矿因素进行了总结,认为隐伏的石英斑岩脉(体)是本矿床成矿热源中心,也是成矿流体的主要来源;脉状铅锌银矿体受低次序密集裂隙(断裂)带的控制,并与岩脉、岩脉群密切相关,以脉状充填形式产于其中。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日乃金矿位于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的南段,区内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发育上、下两套蛇绿岩,日乃金矿即赋存于上部的瓦能蛇绿岩组中,矿化带主要发育在区域性断裂次级的F6和F7之间的断裂破碎带中,矿化范围具有中-低温热液蚀变,形成3条金矿化带,矿体为脉状,长520~1120 m,宽5.18~6.97 m;矿体倾向NW,倾角40°~75°;矿石品位w(Au)=1.89×10-6~3.77×10-6;矿石的主要含金矿物为黄铁矿和毒砂。根据金矿地质特征和主要控矿因素提出矿床的成因类型为与燕山晚期构造-岩浆活动有关的热液交代充填型金矿床,同时归纳了日乃金矿床的控矿因素。  相似文献   

20.
黔东南同古金矿床地质特征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黔东南同古金矿床属于中-低温热液石英脉型以及构造蚀变岩型,以石英脉型为主。矿体产于石英脉中,尤其集中在石英颜色为乳白色或烟灰色、硫化物种类和数量突然增多、脉体细小、黄铁矿颗粒细小而密集的石英脉段。该矿床成矿具有多阶段性:雪峰运动使凝灰质浊积岩中的金质初步富集,形成金的高丰度层;加里东期形成富Au热液、导矿的断裂通道和容矿构造,并富集成矿;燕山运动进一步改造或叠加,形成再次富集。通过对比黔东南区域金矿成矿要素、金矿化阶段矿物组合特征、花桥金矿区钻孔和坑道资料,结合同古金矿主要矿化(加里东期大量的变质热液)温度启示,该矿区矿化主要集中于150~300℃,但变质碎屑岩金矿化最有利的温度为300~320℃。同古金矿中的矿物共生组合中多金属硫化物较少,认为目前勘探的部位应该位于石英-黄铁矿-碳酸盐-贫金阶段(即金矿化垂直分带中的上部带),富集金矿的石英-简单硫化物-较多金和石英-多金属硫化物-富金阶段的金矿体还应位于更深一些的部位,目前的勘探深度仅限于地表以下300m内,因此对同古矿区300m以下的深部隐伏矿体仍有必要进行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