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9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1.
小秦岭地区发育有大量古元古代晚期的花岗质浅色脉体, 这为理解同时期华北克拉通南缘的深熔作用和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的窗口。本文对小秦岭地区三条花岗质浅色脉体中的锆石开展了CL图像、LA-ICP-MS U-Pb年代学及稀土元素的研究。浅色脉体中的锆石具有深熔成因锆石的斑杂状、平面状或弱振荡环带的内部结构及较为自形的外部形态特征, 测得的锆石207Pb/206Pb年龄分别为(1867±13) Ma (MSWD=0.22, n=21)、(1849±17) Ma (MSWD=0.79)和(1828±15) Ma (MSWD=0.33, n=20), 代表了该区深熔作用发生的时间。与上述三组年龄相对应, 其锆石稀土元素配分曲线由具较弱负Eu异常(Eu/Eu*=0.12~0.81)的重稀土相对富集型, 转变为中等负Eu异常(Eu/Eu*=0.29~0.61)的近平坦重稀土型、再到显著负Eu异常(Eu/Eu*=0.15~0.54)的重稀土富集型, 结合锆石Ti温度计获取其结晶温度为574~708 °C, 表明地壳深熔作用的发生可能与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的退变质作用有关。结合前人的变质年代学数据可知, 小秦岭地区1.87~1.82 Ga的深熔作用应与~1.95 Ga时东、西部陆块碰撞造山所致增厚地壳的长期抬升和冷却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制约找矿突破的关键问题,运用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通过开展构造-蚀变专项填图、典型矿床解剖等工作,重点研究了小秦岭金矿田石英脉型金矿床的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和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的特征标志;在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三位一体"找矿预测模型;并结合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成果,圈定了13处找矿靶区,其中两处找矿靶区经工程验证见到工业矿体,初步证明陕西小秦岭金矿田石英脉型金矿床"三位一体"勘查区找矿预测地质模型预测效果良好,在矿田新一轮"攻深找盲"工作中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运用构造-蚀变-构造叠加晕综合方法对陕西小秦岭金矿田Q173号矿脉进行了找矿预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Q173号矿脉控矿断裂主要经历了3次构造运动。成矿早期为压扭性右行剪切变形;成矿期首先经历了右行逆冲为主的脆性张扭性构造变形,之后又有一组北东向张扭性构造的复合叠加,形成了多金属矿化石英脉;成矿后期构造活动不明显,主要为一些正断层,未见明显矿化富集叠加。构造控矿规律研究认为矿体向西侧伏。围岩蚀变研究表明,与金矿化密切相关的蚀变组合为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深部"构造叠加晕"异常特征指示有盲矿体存在。根据综合找矿预测方法研究成果,提出了Q173号矿脉西段侧伏区在1070 m标高以下尚有成矿富集地段的存在,可供工程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4.
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研究区位于秦岭纬向构造体系北亚带祁吕贺山字型构造体系的前弧东翼及新华夏系第三隆起西缘的复合部位(图1)(王和平等,2009).  相似文献   
5.
小秦岭Q8号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深部资源潜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白和 《陕西地质》2003,21(1):19-27
小秦岭金矿团田Q8号矿脉金矿床受地层、区域变质—混合岩化、岩浆活动及构造控制。矿区混合岩化强烈,岩浆活动频繁,构造复杂。矿脉规模大,赋存矿体数量多,是目前陕西小秦岭金矿田中延深深度最大、赋矿标高最低的金矿床。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分析,矿床仍有深延条件,其深部资源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6.
1 地质背景 桂林沟钼矿区位于秦岭造山带中段之凤县-镇安断褶带懒板凳成矿区.地层区划属华南地层大区东秦岭-大别山地层区迭部-旬阳地层分区天竺山地层小区(李双庆等,2010),区内岩浆岩属五龙-胭脂坝构造岩浆岩带(陕西省地质矿产局,1988).赋矿地层为古元古界陡岭岩群(Pt1D)和震旦系灯影组(Zdy),岩性为灰色十字石石榴石黑云石英片岩、二云石英片岩、石榴石黑云石英片岩夹浅粒岩、变粒岩,其原岩为泥质碎屑岩类和灰白色厚层状、块状中-细晶白云岩.矿区为一复式背斜构造,其褶皱样式可通过砂岩和大理岩、白云岩等强硬地层的构造形态表现,总体层序关系显示矿区背斜轴向为WE,向E倾伏(图1).  相似文献   
7.
1 区域地质特征 工作区属华北地台的北秦岭加里东褶皱系,南北跨2个三级地质构造单元,自北而南依次为纸房-永丰褶皱束、太白-商县褶皱束(图1). 工作区北部为纸房-永丰褶皱束,该褶皱束总体为一复背斜.它由中元古界宽坪岩群岩层组成,与秦岭群地层为断层接触,其西部、北部被花岗岩侵入破坏(陕西省地矿局,1966;王清廉等1973).  相似文献   
8.
对小秦岭金矿田Q240号矿脉进行构造与矿化蚀变特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脉体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改造。构造带早期以左行脆韧性剪切变形为主,发育北西走向石英脉,其构造线理倾伏向南西,石英脉中矿化特征以黄铁矿为主,呈条带状分布;而后期右行脆韧性剪切变形则形成北东东走向的黄铁矿石英脉。对3个矿体平面上变化特征的分析表明,矿体被多期构造-热液活动叠加,主成矿构造应该与北东走向的左行剪切变形相关,并在后期遭受了右行走滑变形改造,以北东东走向的缓倾结构面为容矿空间。结合应力环境和控矿规律以及矿体侧伏特征,依据构造蚀变特征,认为矿体在走向和倾向上均有似等距规律。据此,在Q240矿脉深部圈定出3处成矿靶区。   相似文献   
9.
小秦岭金矿田太古宙太华群变质岩与金矿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秦岭金矿田变质岩是由表壳岩经过区域变质、深部重熔、混合岩化作用形成,典型特征是低钾富钠,具有太古宙TTG岩石特点.Au元素在太华群岩层、岩石中分布不均匀、多重母体分布是造成现今太华群金丰度值低的一个重要原因.Au元素在太华群地层和侵入于其中的花岗质岩石遭受变质及混合岩化作用过程中曾经历了非均一化作用并产生早期活化转移,在一些部位贫化,在一些部位富集,富集部位就可能形成矿床.硫、铅同位素的对比研究,证实了成矿物质来源于该套古老变质岩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