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降水自记纸彩色图形数字化的技术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江华  黄祖辉 《气象》2011,37(2):249-253
利用降水自记纸彩色图形数字化处理技术,实现降水自记纸图形数字化是对气象历史档案拯救技术的有效探索.降水自记纸彩色图形数字化处理是采用图形扫描和数据处理技术,对降水自记纸进行图形扫描,利用降水自记纸数字化处理系统软件,提取降水曲线,将降水自记纸转换成标准分钟降水数字化资料,获取一系列满足降水时空精细化分析要求的降水自记纸...  相似文献   

2.
降水自记纸彩色扫描数字化处理系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降水自记纸彩色扫描数字化处理系统是实现由降水自记纸彩色图像转变成每分钟降水量的计算机处理系统。该文介绍了降水自记纸彩色扫描数字化处理系统的设计思想、系统结构和系统功能(自记纸预处理、扫描、扫描检查、降水曲线提取、降水强度数据转换),并从降水自记纸扫描图形的数字化精度分析和扫描分辨率、降水曲线自动跟踪提取(降水曲线彩色表征区分、降水曲线迹线跟踪提取、图像旋转技术、图像二值化和滚动条改变阈值、图像同步显示技术、鼠标定位键盘方向键微量移动修正技术)、图形数字化数据处理技术(尾数累计进位及其误差、二项式滑动平均法)、同步定位显示技术等系统设计中的代表性技术进行了介绍。降水自记纸彩色扫描数字化处理系统已在全国各省投入业务应用。  相似文献   

3.
降水自记纸数字化处理工作是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下达的“十五”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辽宁省气象台承担了全省所属25个国家基本(准)站自建站以来至2000年的降水自记纸进行数字化处理任务。该项工作完成后。可提供全省国家基本(准)站的降水自记扫描图像文件、降水分钟和小时强度数据标准文件。如何利用中国气象局降水自记纸数字化处理系统对全省降水自记纸进行扫描图像处理、迹线提取及数据转换,确保形成的降水分钟和小时强度数据标准文件准确可靠,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中国气象局研制的降水自记数字化处理系统是对降水自记纸进行扫描输入、自动跟踪提取降水曲线、形成降水强度标准数据的计算机处理系统,是为了适应新时期气象业务科研工作对降水时空精细化分析的需求,进一步推广气象资料信息化处理技术而开发研制的一种新型数据,为今后的压、温、湿等自记记录数字化处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降水自记纸数字化处理工作是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下达的“十五”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辽宁省气象台承担了全省所属 2 5个国家基本 (准 )站自建站以来至 2 0 0 0年的降水自记纸进行数字化处理任务。该项工作完成后 ,可提供全省国家基本 (准 )站的降水自记扫描图像文件、降水分钟和小时强度数据标准文件。如何利用中国气象局降水自记纸数字化处理系统对全省降水自记纸进行扫描图像处理、迹线提取及数据转换 ,确保形成的降水分钟和小时强度数据标准文件准确可靠 ,尤为重要。目前部分台站的降水自记纸存在管理上的不规范 ,诸如遥测纸出现笔尖跳动…  相似文献   

6.
王艳  方晓 《辽宁气象》2005,(2):46-46
中国气象局下发的降水自记纸数字化处理系统软件(以下简称系统软件)可以提供每小时降水量。并通过程序转化为每分钟降水量。系统软件通过降水自记纸处理、扫描及扫描检查操作、降水曲线提取、降水强度数据转换和质量检查等步骤。在完成质量检查后会自动打开错情文件。错情文件显示了被选文件的质量检查结果。系统规定“日降水合计值与雨量筒日降水量总量偏差大于日降水总量的5%”为错情。我们对兴城等11个台站7399张日降水自记迹线(降水自记纸曲线被跟踪的线称为迹线)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各台站错情不同,  相似文献   

7.
在历史气象资料数字化工作中,降水自记纸迹线提取是通过计算机软件技术手段,按照提取技术要求并结合台站观测记录和实际天气现象,对降水迹线进行分析、模拟并生成序列数据的数字化过程。根据利用软件提取降水自记纸迹线的工作实践,分析了降水自记纸迹线提取过程中遇到的异常处理个例,并提供了相应的科学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该文以《地面气象观测规范》(2003版)为依据,结合人工整理风向自记纸方法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提出了一种EL型电接风向风速自记纸数字化风向识别方法。文中对识别方法进行了介绍,包含风自记纸扫描图形的数字化精度和扫描分辨率、风向迹线自动跟踪提取、风向判断、人机交互等,并利用11个台站100张风自记纸对基于该识别方法研发的数字化软件进行了测试,风向识别正确率达97. 2%,表明该风向识别方法可以应用到EL型电接风自记纸数字化处理中。  相似文献   

9.
介绍广西24个基本基准站降水自记纸数字化处理技术及情况.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气象局下发的降水自记纸数字化处理系统软件(以下简称系统软件)可以提供每小时降水量,并通过程序转化为每分钟降水量。系统软件通过降水自记纸处理、扫描及扫描检查操作、降水曲线提取、降水强度数据转换和质量检查等步骤,在完成质量检查后会自动打开错情文件。错情文件显示了被选文件的质量检查结果。系统规定“日降水合计值与雨量筒日降水量总量偏差大于日降水总量的5%”为错情。我们对兴城等11个台站7399张日降水自记迹线(降水自记纸曲线被跟踪的线称为迹线)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各台站错情不同,主要错情有日降水合计值与跟踪迹线的误…  相似文献   

11.
宋新民  邱传涛 《高原气象》1997,16(2):220-224
采用单片机制作的翻斗式雨量计与传统的雨量计比较,由于它在数据记录方式上采用单片机技术的电可擦除存储器,因此具有具能实时记录降水、降水量测量精度度、人为因素少、野外观测免维护等优点。这一系统在气象、水文、海洋、农业等领域的野外观测实验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信息化分钟降水自记纸数据在短历时时段下的适应能力,对比评估了1980-2000年浙江省19个国家基本(准)站信息化后的分钟降水自记纸数据和同期人工读取降水数据。利用滑动求和的方法提取信息化分钟降水不同历时下每年最大降水量,并使用偏差百分率、方差比、偏差概率、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比分析了信息化后的分钟降水自记数据与人工读取数据的时空特征差异及信息化数据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信息化后的分钟降水数据与人工观测数据的结果在整体及单次降水过程中的表现较为一致,数值上整体略偏小,相关系数达到0.99。30min以上历时信息化后分钟数据与人工校核数据非常接近,且稳定性很高。信息化后分钟数据计算结果比人工读取结果更为客观,可以较好地代替人工读取结果的同时,有效地弥补了自动气象站建站之前逐分钟降水资料记录的空缺,为计算暴雨强度公式、设计暴雨雨型等需要长时间序列分钟降水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The establishment of self-recording precipitation observation systems in China began in 1951, and strips of self-recording precipitation graph paper have been archived since then. More than 9 million sheets of self-recording graph paper from 2253 stations in 31 provinces have been digitized by using image scanning and curve extraction technology. Format specifica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have been applied to the digitized data, and the China Surface Self-Recording Per-Minute Precipitation Dataset(V1.0) has been developed. The integrity and accuracy of this dataset are evaluated. This is the first attempt in China to establish a per-minute precipitation dataset that covers the period from1951 to present. Preliminary evaluation reveals that the station density is high and the data continuity is good in most areas of China. However, the integrity of stations in some areas of western China is relatively poor. The availability rate and accuracy rate in summer are higher than 99% at most stations, with the overall availability and accuracy rates reaching as much as 99.42% and 99.22%,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4.
陈英英  熊守权  周毓荃  舒斯  何明琼 《气象》2017,43(11):1431-1438
选取2015年12月25日及2016年1月18日两次覆盖湖北的重污染天气过程,利用FY-3A(B)/MERSI卫星资料和气象、环境监测资料,应用图像色彩处理技术、可见光近红外通道反射率分析等技术,开展对湖北地区霾的遥感识别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以不同波段进行红绿蓝三通道合成时,霾可以被识别,其中以全可见光模式合成时,霾以灰白色为主,比周围的云雾区略暗;以可见光、近红外、红外三通道合成时,霾以紫色、紫灰色为主,云类识别精细;以可见光、近红外两通道增强显示合成时,霾以紫灰色为主,与晴空地表及云区差异明显,但易将由小粒子组成的薄卷云误判为霾,需通过云顶黑体亮温进行剔除。通过建立红外亮温和可见光反射率识别指标,可将霾与晴空、厚云区区分开来,但很难与低云/雾区进行有效区分,加入对有效粒子半径敏感的近红外通道反射率后,借助两者在粒子大小上的差异,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并通过地面人工观测资料进行分析验证。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broad applications of microcomputer technology in Chinese meteorological services,including surface observation,upper-air soundings,telecommunication control,graphic and image display,local weather forecasting and data processing.The further development in a few years is also mentioned.  相似文献   

16.
机载PMS粒子测量系统实时处理显示技术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机载粒子测量系统(PMS)的云降水观测数据只能实时监视并存入磁带,不能在飞机上实时处理显示,用于指挥人工增雨作业。该文介绍了疳原有的数据据磁带记录改为由机载身长机记录并实时处理显示的硬件结构及其工作原理,以及研制的系统及其软件功能。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知识图谱技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本文介绍了近期知识图谱的发展、构建方法、详细的构建过程,并对知识图谱在交叉学科领域的应用和未来的研究方向做了总结.本文详细介绍了构建文本知识图谱、视觉知识图谱、多模态知识图谱的关键技术,比如信息提取、知识融合、知识表示等.作为知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图谱,尤其是多模态知识图谱的发展对大数据时代的高效知识管理、知识获取、知识共享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