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大厂是以sn为主,综合利用zn,Pb,Sb、Ag,Iu、Cd等多种有用元素的锡石-硫化物多金属矿田。长坡矿床是其中最大、也最有代表性的矿床。该矿床矿石成分复杂,以富含硫盐矿物著称,作者等对此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工作,并取得如下成果: 1.初步鉴定了22种硫盐矿物和9种稀少硫化物——铅锑硫盐矿物系列的砷硫锑铅矿(geoeronite)、块硫锑铅矿(boulangerite)、异硫锑铅矿(heteromorphite)、脆硫锑铅矿(iamesonite)、斜硫锑铅矿(plagionite)、辉锑铅矿(Zinkenite)、柱硫锑铅矿(fuloppite);铅铜锑硫盐矿物系列的斜辉锑铅矿(meneghinite)、车轮矿(bournonite);铅银锑硫盐矿物系列的硫银锑铅矿(dadsonite)、硫锑铅银矿(andcrite)、  相似文献   

2.
砷硫锑铅矿(geocronite)原称斜方硫锑铅矿,其晶系经国外学者重新测定为单斜晶系而不属斜方晶系,主要化学成分常含一定量的砷,因而暂时改用现名。砷硫锑铅矿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硫盐矿物,国外报道的产地不多,每一产地在矿石中的含量也很稀少。我国迄今已知的砷硫锑铅矿产地有二:一为四川九龙斜卡,一为河北易县大南头。前者产状不明,但形成较大的块体出现;后者产于方铅矿-砷黝铜矿-石英-碳  相似文献   

3.
砷硫锑铅矿是世界上较为罕见的一种硫盐矿物,它对于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和成矿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有幸在青海祁漫塔格地区的虎头崖矿床内发现这种矿石,属青海省首例,也是迄今为止青海省唯一的一处发现。本文通过对虎头崖矿区砷硫锑铅矿特征的分析,得出以下2点主要认识:①虎头崖矿床砷硫锑铅矿的发现,佐证了祁漫塔格地区中元古代大地构造背景属于被动大陆边缘环境;②证实中元古代具有成矿的事实,虎头崖矿床能达到大型规模,与中元古代成矿物质的预富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陈殿芬  那建国 《地质学报》1998,72(3):249-259
福建碧田矿床成因上是与燕山晚期次火山岩有关的,以银为主的大型铜金银矿床。该矿床产于燕山早期花岗岩中,在其铜矿石内发现了较多的锌砷黔铜矿、铋砷黝铜矿、铋锑黝铜矿、碲砷黝铜矿,针硫铋铅矿、硫铋铜矿、硫砷铜矿等硫盐矿物及少见的钨锡矿化物-硫锡铁铜矿,硫铁锡铜矿和硫钨锡铜矿。  相似文献   

5.
脆硫锑铅矿是大厂矿田产量最多的硫盐矿物,其中Fe、Mn呈明显的类质同象替换。经研究还发现了锰脆硫锑铅矿和比纳维迪斯矿(Benavidesite),前者是在自然界首次发现的脆硫锑铅矿族的新变种,后者是在自然界第二次发现。此外,还鉴定出含铋脆硫锑铅矿和含锰脆硫锑铅矿。  相似文献   

6.
块硫锑铅矿型金矿是一种新的金矿类型,通过对矿床地质特生,成矿规律及控矿因素的研究,认为块硫锑铅矿与金银关系密切,可作为金银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7.
广西丹池成矿带五圩矿田三排洞矿床由早期Sb-Au矿化和晚期Pb-Zn-Sb矿化组成,而五圩矿田其它矿床则仅见Pb-Zn-Sb矿化。本文对比分析了三排洞矿床两类矿化控矿构造产状、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气液相组成、矿物组合、闪锌矿铁含量等差异,探讨两类矿化成因联系,论证其是否为复合成矿作用形成的矿床。早期Sb-Au矿化主要产于走向320°断裂带中,矿体倾向NE,倾角50°~60°,主要由辉锑矿、雄雌黄、辰砂及自然金组成(Au2×10-6),银含量低(20×10-6);Pb-ZnSb矿化产于走向350°断裂带中,矿脉倾向SWW,倾角70°~80°,主要由闪锌矿、脆硫锑铅矿、特硫锑铅矿、硫锑铅矿等组成,富银(100×10-6),贫金(0.1×10-6)。早期和晚期矿化脉中流体包裹体温度峰值分别在160~200℃和180~230℃之间,富CO_2包裹体数占总包裹体数分别约为8%和45%;早期和晚期矿化闪锌矿Fe含量分别为小于0.12%和在1.40%~3.65%之间;早期矿化锑矿物主要为辉锑矿,晚期矿化锑矿物则主要为脆硫锑铅矿、特硫锑铅矿及硫锑铅矿。上述差异表明早期矿化成矿热液具Sb-Au-As-Hg元素组合,相对贫CO_2及Fe,而晚期矿化成矿流体具Pb-Zn-Sb-Ag元素组合,富CO_2及Fe。据五圩矿田其它Pb-Zn-Sb矿床未发生Au成矿作用、三排洞矿床两期矿化受控于不同产状断裂构造、晚期矿化成矿温度高于早期矿化成矿温度、两期矿化成矿热液元素组成尤其是Au和Ag含量及CO_2含量的明显差异等,可以认为三排洞矿床早期Sb-Au和晚期Pb-Zn-Sb矿化为不同成矿作用的产物,两者没有成因联系,三排洞矿床发生了复合成矿作用。同一矿区不同成矿作用可形成不同元素组合矿体。  相似文献   

8.
约硫砷铅矿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硫盐矿物,本文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武宣县盘龙铅锌矿区首次发现约硫砷铅矿,主要呈不规则粒状分布于黄铁矿中,与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和重晶石相伴生。在反光显微镜下,约硫砷铅矿双反射明显,白光下的反射率为R_1=38.6%,R_2=41.8%,反射色为白色略带蓝色色调,具微弱的反射多色性,强非均质性。利用电子探针确定其经验化学式为Pb_(14.05)(As_(2.66),Sb_(3.23))_(5.89)S_(22.99)。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获得了约硫砷铅矿的晶胞参数:a=8.91(2),b=31.96(6),c=8.47(2),β=117.77°,V=2 135.49~3,空间群为P2_1/m,Z=2。通过XRD、EPMA等现代岩矿测试分析技术,结合前人对盘龙铅锌矿成矿时代研究的相关资料,还对约硫砷铅矿的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范成模  曹崇耀 《矿物学报》1991,11(3):234-242,T002
硫铋锑镍矿和派克矿与五元素矿化有关,产于富含砷镍矿和红砷镍矿的脉状矿石中,并形成特征的硫铋锑镍矿-派克矿共生组合。根据矿石组构、矿物共生组合和类质同象系列的研究,杏树台硫铋锑镍矿和派克矿属于中低温热液矿物,并形成于含矿溶液由富Ni向富Bi演变的成矿作用过程。它们晶出于砷镍矿,红砷矿之后,辉铋矿、自然铋之先。 硫铋锑镍矿在我国属首次发现。硫铋锑镍矿-派克矿共生组合在国外有关文献中尚无报道。笔者在研究杏树台五元素建造的基础上指出,硫铋锑镍矿-派克矿共生是Bi,Ni硫化物的一种极为特征的产出形式,并认为,类似的矿物共生也应见于世界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10.
福建碧田铜金银矿床中硫盐矿物及钨锡硫化物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福建碧田矿床成因上是与燕山晚期次火山岩有关的、以银为主的大型铜金银矿床。该矿床产于燕山早期花岗岩中,在其铜矿石内发现了较多的锌砷黝铜矿、铋砷黝铜矿、铋锑黝铜矿、碲砷黝铜矿、针硫铋铅矿、硫铋铜矿、硫砷铜矿等硫盐矿物及少见的钨锡硫化物——硫锡铁铜矿、硫铁锡铜矿和硫钨锡铜矿。这些矿物形成于成矿作用早期的黄铜矿-斑铜矿-黄铁矿阶段。成矿温度在260~380℃之间,最低成矿压力20~40 MPa,硫逸度(lgfs_2)=-8.74~-12.06。钨锡铋矿物的发现表明,燕山早期花岗岩可能为成矿提供了部分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11.
早川与释迦坑矿床的铜铅锌矿化作用特征,集中表现在单位矿脉的构造、矿物组合、矿化阶段以及矿脉中石英和母岩氧同位素组成等方面.早川与释迦坑的矿床中,存在着黄铜矿—黄铁矿—黝铜了—方铅矿—伴有闪锌矿的石英脉(铜铅锌石英脉)以及方铅矿—伴有闪锌矿的石英脉(铅锌石英脉.铜铅锌石英脉较铅锌石英脉更早期形成.铜铅锌石英脉的矿物组合为黄铜矿、黄铁矿、黝铜矿—砷黝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硫砷铜矿、车轮矿、板硫锑铅矿、碲银矿、黄锡锌矿、砷等轴硫钒铜矿、Cu-Fe-Zn-Sn-S系矿物、硫碲铋铅矿、硫铜铋铅矿、石英以及磷灰石.铅锌石英脉的矿物组合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黝铜矿、银金矿及石英.随着矿化作用早期向晚期过渡,闪锌矿中的FeS含量有所减低.黝铜矿—砷黝铜矿的单一颗粒中,Sb与As之间的化学组成出现明显的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12.
兰坪盆地北部白秧坪铅锌铜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兰坪盆地白秧坪铅锌铜银多金属矿床由数条矿脉构成,进而划分为多个矿段,过去对不同矿段的矿床地质及矿体矿化特点缺乏研究。本文在分析前人资料基础上,结合野外地质调查显示,矿区主要发育中生代地层和呈近南北向、北西西向、北东向3组断裂。不同矿段矿体均受断裂控制,对围岩岩性的选择性不强,矿体直接赋存于断裂带内(主要),局部容矿于裂隙、劈理和热液岩溶垮塌形成的空间中,后生充填成矿,形成角砾状、块状、脉状、浸染状矿石。不同矿段矿物组成和元素组合有差别,李子坪和吴底厂矿段以闪锌矿、细硫砷铅矿、方铅矿、灰硫砷铅矿、雄黄、雌黄为主,构成Pb-Zn-As-Sb-Ag组合;富隆厂矿段矿石矿物以闪锌矿、灰硫砷铅矿、方铅矿、黝铜矿系列矿物、车轮矿、辉银矿、汞银矿为主,构成Pb-Zn-Cu-Ag组合;白秧坪矿段矿石矿物以黝铜矿系列矿物、辉铜矿、黄铜矿、灰硫砷铅矿、辉砷钴矿、硫钴镍矿、含钴毒砂、方铅矿、闪锌矿等为主,构成Cu-Co-As-Zn-Pb组合。综合分析认为,白秧坪矿区发生过两次热液成矿事件,一期为古新世末—始新世初期以铜为主的矿化,另一期是始新世末—渐新世早期以铅锌为主的矿化,含铅锌成矿流体活化前期铜矿化在富隆厂和白秧坪矿段形成铅锌铜等多金属组合;成矿很可能出现在区域强烈挤压后的应力转换阶段,此阶段围岩开放空间发育,成矿流体灌入成矿。  相似文献   

13.
姜瑛  刘先利 《矿产与地质》1998,12(5):313-317
在辽东半岛元古宙陆间裂谷某些矿床岩石矿物研究中,发现北瓦沟铅锌矿床含有一定量的块硫锑铅矿,常与方铅矿、黄铁矿、脆硫锑铅矿、硫锑铁矿、金银矿等共生,呈连晶或包裹产出,且与金银矿关系密切。当铅锌矿出现块硫锑铅矿物时,在镜下且见有韧性变形特征时,必见金银产出,其金银含量与块硫锑铅矿含量呈消长关系。因此,认为块硫锑铅矿的产出是寻找金银矿床的标志  相似文献   

14.
云南白秧坪地区是以银、钴多金属矿化为特色的矿集区,成矿作用与兰坪盆地两侧的推覆构造系统密切相关,发育一套复杂的中低温热液矿物组合,出现了铜、钴、镍、铋等亲地幔元素的硫化物(硫钴镍矿、硫铋铜矿),显示地幔深源物质可能参与了成矿作用。银、钴赋存状态的初步研究表明载银矿物主要为汞银矿、辉银矿、银黝铜矿、方铅矿、黝铜矿及砷、锑、铅硫盐矿物等,载钴矿物主要为硫钴镍矿、辉砷钴矿、含钴毒砂等硫化物。  相似文献   

15.
含硒硫锑铅矿是硫锑铅矿的含硒变种,产于皖南宋冲锑-铅矿点的矿脉中,这是含硒硫锑铅矿在我国的首次发现。在该矿点,含硒硫锑铅矿含量高,独立形成锑-铅矿体,这在国内外尚属首例。含硒硫锑铅矿中Se的含量wSe=1.588%,其化学式为(Pb4.6171Ag0.0217)4.6388(Sb3.6781As0.1900)3.8681(S10.6345Se0.3637Te0.0018)11。  相似文献   

16.
刘珉 《甘肃地质》2021,(1):68-75
老豆金矿床是西秦岭夏河—合作矿集区典型金矿床之一。本文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和电子探针分析,确认矿石中存在黄铁矿、毒砂、方铅矿、闪锌矿、辉锑矿、辉锑铅矿、脆硫锑铅矿、块硫锑铜矿、方黝锡矿等多种矿物,确定老豆金矿成矿金属元素组合为Au-As-Sb-Cu-Pb-Zn,根据金元素含量特点判断金元素主要以超显微纳米级自然金(Au0)和固溶体金(Au+)的形式附存于闪锌矿等载金矿物中,方黝锡矿等还原性矿物特征指示矿床形成于氧逸度较低,硫逸度较高的还原环境中。  相似文献   

17.
桂西那弱银金矿床矿物组合特征及银和金的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广西天峨那弱银金矿床以银矿为主,共/伴生金及铅、锌、锑等金属,矿物组合在右江盆地内为首次发现。矿体受那弱背斜及其轴向断层控制,赋矿层位为中三叠统百逢组含钙质浊积岩系。矿石矿物以硫锑铅矿、铁闪锌矿、黄铁矿、毒砂和方铅矿为主;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方解石、绢云母等。主要矿石矿物由早到晚的生成顺序为:毒砂→黄铁矿→铁闪锌矿→硫锑铅矿→方铅矿。单矿物化学分析显示硫锑铅矿含Ag最高,其次为闪锌矿;黄铁矿含Au相对较高。EPMA测试结果表明Ag于方铅矿中含量最高,其次为硫锑铅矿;主要矿石矿物中毒砂含Au相对较高,其余矿物中Au含量均偏低。因矿石中的铅矿物主要为硫锑铅矿,可以认为那弱银金矿床的Ag主要赋存于硫锑铅矿中,Au主要赋存于毒砂与黄铁矿中,二者均以显微-次显微状态赋存于载体矿物中。根据矿物组合及其相互交代、切割关系等特征,将矿床划分为2个成矿期共4个成矿阶段。其中,第一成矿期为金的成矿期,矿物组合为黄铁矿和毒砂,由于后期成矿作用的叠加,仅保留一个成矿阶段;第二成矿期为银铅锌成矿期,矿物组合为方铅矿-闪锌矿-硫锑铅矿;包含第二至第四共3个完整的成矿阶段。该矿床Ag、Au共生是不同期次成矿作用叠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西藏舍索铜多金属矿床岩相学、矿相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舍索矿床位于西藏申扎县境内,为小型矽卡岩型富铜多金属矿床。本文在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室内岩矿鉴定、扫描电镜与电镜能谱以及ICP-MS分析测试的基础上,查明其岩相学与矿相学特征。舍索矿床形成过程可分为5个阶段:(1)磁铁矿+辉砷钴矿+自然铋+大量石榴石+少量透辉石,形成温度达到800℃;(2)硫铜钴矿+辉钼矿+硫铜铋矿+硫银铋矿+针硫铋铅矿+透辉石;(3)硫铋铜矿+含铋斑铜矿+绿帘石+次闪石+黑云母;(4)黄铜矿+不含铋斑铜矿+闪锌矿+绿帘石+绿泥石,形成温度约228℃;(5)低温磁铁矿+菱铁矿+碲银矿+低温石英+燧石。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铜矿、斑铜矿、自然铜、蓝辉铜矿、蓝铜矿、方铅矿、闪锌矿、辉钼矿、自然铋、硫铋铜矿、硫铜铋矿、硫银铋矿、硫铜(银)铋矿、针硫铋铅矿、硫铜钴矿、镍黄铁矿、辉砷钴矿和含钴斜方砷铁矿。主要的有用金属元素为铜、铅、锌、铋、铟等,它们的含量均达到最低工业品位的要求。该矿床为典型的双交代矽卡岩型矿床,区域上应重视对该类型矿床的找矿评价。  相似文献   

19.
白秧坪银铜多金属矿集区位于兰坪盆地北部。矿集区可分为东、西两个成矿带。赋矿地层主要为上三叠统三合洞组碳酸盐岩、第三系始新统保相寺组碎屑岩和下白垩统景星组碎屑岩。矿体主要以脉状、网脉状及透镜状形式产出。作者通过显微镜观察、电子探针和扫描分析等综合分析技术,确认白秧坪银铜多金属矿集区中矿物组成相当丰富,已鉴定出的矿物超过50种,既有大量硫化物、硫盐、氧化物、硫酸盐、碳酸盐,又有自然金属及金属互化物、卤化物等。除常见矿物为黄铁矿、毒砂、白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黝铜矿、砷黝铜矿、铜蓝、斑铜矿、辉铜矿、雌黄、菱铁矿、方解石、铁白云石、重晶石、天青石和石英外,作者还鉴定出一些银、钴、铋、镍、砷、锑的矿物,如自然铋、辉铋矿、辉银矿、辉砷钴矿、硫钴镍矿、硫铜铋矿、硫铋铜矿、辉砷镍矿、车轮矿、硫砷铜矿、单斜硫砷铅矿、灰硫砷铅矿等。矿石中矿物种类较多,组成较复杂,存在Co,Bi,Ni等元素的矿物,构成白秧坪银铜多金属矿集区的一大特色。在兰坪盆地白秧坪银铜多金属矿集区各矿段内,除了Cu、Pb、Zn构成工业矿体外,矿石中Ag、Co、Ni、Bi及As、Sb、Ba等元素的含量也相当高,可作为Cu-Pb-Zn-Ag-Co-Ni-Bi矿石来综合开发利用。白秧坪银铜多金属矿集区中Ag、Co、Ni、Bi等元素富集条件为低温、中低盐度,形成压力较小的浅成环境;成矿流体是一种富含CO2的Ca2+-Na+-SO24-Cl-类型、由大气降水演化而成的盆地热卤水。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含有基性火山岩的兰坪盆地基底变质岩系。  相似文献   

20.
广西五圩锑矿床中含银锑黝铜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五圩锑矿中发现了含银锑黝铜矿,粒径1mm~3mm,与其共生的矿物有:脆硫锑铅矿、方铅矿、黄铁矿、闪锌矿和辉锑矿。含银锑黝铜矿呈银灰色,金属光泽,条痕暗灰色,无解理,H=4~4.5,ρ=1.86kg/cm^3,显微镜下含银锑黝铜矿呈灰色,其均质性和反射率采用改装MPV-3型显微光度计测定,仪器内标使用硅砂和(W,Ti)C;此外,分别采用X射线分析和电子探针确定了该矿物的物相和化学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