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徐雪  袁孝亭 《地理教学》2021,(19):20-25
人地协调观的培养,关乎人类整体的生存和发展.地理学中人地关系的地域性、发展演变性和不对等性这三个特性,可以成为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重要学理依据,有助于把握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教学根本指向:要注重以具体区域为载体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并观照到不同尺度和不同类型的区域;要重视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人地关系向广度和深度的不断变化、从人地问题的本质与危害入手体会人地协调的含义和意义、正确认识科学技术在实现人地协调中的作用;要将"对自然心怀敬畏"置于人地协调观培养中最基础的位置,引导学生尊敬自然,对自然有所畏惧,掌握一定的有关自然的具体知识与规律法则.  相似文献   

2.
人地协调观是高中地理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桌面式"森林探索者"VR软件能够使学生与软件中的虚拟森林产生交互,有助于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形成.本文梳理了VR软件的功能和特点,构建了VR环境下的学习生成模型,阐述了模型的构成要素和核心环节,并进行了"森林的开发和保护"课例设计,探索了"森林探索者"VR软件应用于地理教学的实施路径,以期为一线地理教师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提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一境到底”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兴的课堂教学模式,它通过逻辑性强的场景切换来搭建课堂结构。这种教学模式具备课堂环境场景化、课堂结构系统性、逻辑问题发生性、学生思维连贯化的特点。本文以“海水的运动”为例,探讨了在传统情境教学背景下素养培养的指向性冲突,并深入分析了“一境到底”教学模式的涵义和培养原则,以探讨其对人地协调观培养的路径指向,深化人地协调观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本文围绕时事热点——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以“武汉火神山医院的区位”为例,对城乡规划中“服务业区位分析”一课进行教学设计,通过切入真实情境,挖掘地理原理,实施问题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李思其 《地理教学》2023,(18):46-48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地理课程要培育的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本文以沪教版《七年级下册》“黄土高原地区”一课为例,探索核心素养指向下初中地理教学设计的改进策略,探讨任务式教学、情境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人地协调观因突出强调“协调”而不等同于人地观(念)。溯源人地关系原理,“协调”主要体现在人与地之间物质、能量的流通量和流通程度都需要控制在合理的“极限值”以内,依靠科学的行动与调适,确保人地交互状况运行在合理区间当中。本文聚焦“协调”,将以往用“地对人的影响”“人对地的影响”和“人地和谐发展”来解构人地协调观素养表现的方法,进一步调适、概括为:“辩证看待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懂得人类活动需尊重自然规律”“综合评判人地关系问题和举措”,通过协调认识、协调应对和协调评价三个方面充分突出“协调”意蕴。  相似文献   

7.
孙嘉 《地理教学》2019,(8):38-40,22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核心素养的关键素养之一。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是时代赋予地理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本文基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以及初中地理课程特点,结合课例,思考如何在初中课堂教学中落实人地协调观,为培养初中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许欣  申玉铭 《地理教学》2022,(10):33-35
在新课改背景下,创设基于真实乡土情境、社会实践、任务驱动等的教学设计,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高中地理“农业区位因素”为例,在真实乡土情境中,以阶梯式问题链为导向,分析农业区位因素,探索农业在发展中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逐步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能力,树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发展农业的人地协调观。  相似文献   

9.
戴周丽  金子兴 《地理教学》2019,(1):27-29,49
2017年版课标把地理核心素养作为地理学科的课程目标。复习课怎么上能更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的落地?区域主题教学是有效途径。以"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为主题,以湘教版教材相关知识的整理建构为起点,以乌尔城的兴衰为知识载体,组织学生通过对真实复杂案例的分析、探讨、归纳、总结得出影响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的一般作用规律,培育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0.
梁晔 《地理教学》2021,(5):42-45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地理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初中地理课程是高中地理课程的基础,情境教学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本文以沪教版初中区域地理"南美巨人——巴西"为例,以巴西国旗寓意为纽带创设情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阐述情境教学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  相似文献   

11.
杨利超  张晓玄 《地理教学》2020,(10):41-43,58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指出地理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本文以初中区域地理“三江源地区”为例,将地理核心素养融入教学目标,探讨地理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初中区域地理教学设计。通过研读课标、分析学情,重构教学目标、统整教学内容、推进教学过程,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体现和渗透地理核心素养,阐释地理核心素养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落地的思维路径。  相似文献   

12.
黄婉庆 《地理教学》2021,(18):36-37
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中学地理课程能在理论上落实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的培养,而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力度仍有待提升.本文以深圳湿地为依托,开展以"穿越湿地·我的家在红树林"为主题的地理实践活动,探索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地理学科品质和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研学活动是促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地理“实践—教学—科研”活动的一种常见形式。本文立足乡土资源,以昆明轿子雪山为研学实践点,构建了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研学内容体系,设计了一套包括“教学设计过程—教学实施过程—课程评价体系”的研学方案,使学生能够将教科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进而提升地理综合能力和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4.
何宇  李晴 《地理教学》2021,(21):46-49
"家国情怀"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是新时代中学生必备素养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纵深推进,"家国情怀"在地理课程中的渗透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本文首先梳理了我国地理课程下"家国情怀"的内涵,然后从人地协调观角度入手,以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为教学设计案例,在课堂上进行了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15.
地理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是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地理科学具有地域性和综合性,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提升综合思维素养水平是非常适合的。本文以地球公转运动知识理解为例,借助天球坐标的知识,多角度切入,对地球公转运动进行解析,有助于学习者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思维素养的提升,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和思维习惯,有助于高阶思维的养成。  相似文献   

16.
胡启华 《地理教学》2019,(11):45-48
本文以近5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部分旅游地理试题为研究文本,主要从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四大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去认识和分析高考旅游地理试题,以助一线地理教师了解高考旅游地理试题命题的趋势和风格,进而提出旅游地理的复习策略,以供一线地理教师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主题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本文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产业区位因素以及可持续发展为内容要求,以赣南脐橙产业为具体案例,创设真实的主题情境,使学生了解家乡发展状况,树立家国情怀。此外,通过开展主题探究性学习,建构基于区位因素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知识结构,引导学生从生态文明角度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并树立人地协调观,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张立明 《地理教学》2019,(13):62-63
沾化冬枣近几年热销全国,我国很多县区考察轩前往沾化考察学习,移栽冬枣进行种植,其中大荔县是非常成功的典范。作者以两地的冬枣产业发展为主要线索,以农业区位条件分析、农业自然条件改造、农业产业发展措施为主要思路设计了本组试题,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关注生产生活,发挥试题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9.
王黎明 《地理研究》1996,15(1):105-105
本文以人地关系协调论为基本人地观,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为理论基础,以综合集成方法的方法论为指导,以山东省人地系统调控与跨世纪可持续发展对策作为实践研究内容。重点探讨了人地关系认识模式的演替及科学研究范式的建立、人地系统的基本特征、人地系统演替的动力学机制、人地系统研究方法论的基本框架、人地系统PRED的理论与方法、山东省PRED集成化仿真模型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山东省PRED系统演替的历史背景、山东省PRED系统现状特征及跨世纪面临的问题及山东省跨世纪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等。  相似文献   

20.
地理实践力素养是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必须具备的品质和能力。本文以校园内的岩石为教学资源,组织学生开展“云间石记——校园岩石考察活动”,通过理论学习、实践考察、成果展示三个阶段,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理论,使用科学的方法判别岩石类型,培养地理实践力。感受到岩石对人类生产生活,尤其是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培养人地协调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