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4 毫秒
1.
宋倩  于湘伟  邓山泉 《地震学报》2020,42(5):509-526
利用2017年8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四川地震台网和甘肃地震台网记录到的发生在青藏高原东缘的731个地震事件的9 284条Pg震相到时数据,首先反演了该地区的“最小一维速度模型”,并将该模型和选取的速度模型建立对比模型,以九寨沟地震序列为研究目标,定量讨论了两种速度模型分别在绝对定位和相对定位方法中对定位结果的影响。所得定位结果表明:反演获得的“最小一维速度模型”在重定位中可以有效地减小地震走时均方根残差;绝对定位比相对定位更加依赖于一维速度模型,一维速度模型会直接影响绝对定位结果中的震源分布形态,但在相对定位结果中仅起到调整地震事件相对位置的作用;在地震绝对定位中,震级越大的地震对于速度模型越敏感,而这一特点在相对定位中表现得并不明显。通过本项研究可知,在地震定位研究中,联合采用绝对定位和相对定位方法是最佳策略。   相似文献   

2.
乌鲁木齐遥测地震台网和新疆地震台网的地震定位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新疆地震台网和乌鲁木齐遥测地震台网在乌鲁木齐地区100km范围内1993年6月至1993年12月10日各自定位的地震资料,以新疆地震台网为参考基准,将乌鲁木齐遥测地震台网的资料与其进行了对比。对比发现遥测地震台网比新疆地震台网在地震数量上多32.9%,在定位精度上也相对要高一些。另外,根据地震定位的三种交切结果,分析了遥测台网地震定位现状。  相似文献   

3.
1992年6月28日的加利福尼亚兰德斯地震(MW=7.3)是在至少28个地震组成的前震序列之后7小时发生的。在本研究中我们利用附近台站记录的波形互相关所得到的高精度定位检验了前震的时空发展过程。利用阵列波形而不是单独波形来得到每个地震的走时记录,我们能很大地改进计时精度和甚至对突然出现的地震也能出走时记录,我们利用改善了走时完成了联合重新定位并降低了相对定位误差,水平方向的误差小于100m,垂直方  相似文献   

4.
冉慧敏  马宝柱 《内陆地震》2008,22(4):369-377
利用台阵分析软件、“十五项目”地震分析软件,结合新疆强震台网数据与新疆地震台网数据的交切法和俄罗斯科学院提供的比什凯克科学站地震数据、新疆强震台网数据与新疆地震台网数据的交切法,对2008年10月5日乌恰6.8级地震进行了重新定位。分别采用4种方法进行定位,对定位结果进行比较与讨论。分析后判定,2008年10月5日乌恰6.8级地震类型为主震余震型。并利用新疆地震台网清晰震相对6.3级余震也进行了定位。  相似文献   

5.
南黄海地震序列时空参数的精细测定和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1984年5月21日的南黄海地震发生在海里,地震观测台站都偏在震中的西侧,距离最近的南通台和崇明台也在100km左右,给地震的精细测定带来了困难。用现有测震方法,得到的南黄海地震序列观测报告,震中分布比较离散。本文在进一步发展了无走时表定位法和相对定位法的基础上,对南黄海地震序列中的3级以上地震的时空参数作了重新测定和分析,取得了较精细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1999年辽宁省岫岩5.4级地震的临震预报及其地震活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9年11月29日12日10分(北京时间),中国辽宁省岫岩地区发生一次5.4级地震。这次地震前,在震区记录到丰富的中小地震活动,组成了完整的地震系列。该系列具有小震频度随时间增多,震级上升,b值较低,地震位置集中和地震P波被动一致,将其判断为震前系列,并抓住了前震活动从密集突然变为相对平静这一大震即将发生的特征,作出了临震预报,于11月28日晚入震意见通报给辽宁省地震局有关部门。这次地震的预报  相似文献   

7.
本文联合地震震相报告数据与波形互相关数据,采用绝对定位和相对定位结合的方法,对2020年云南巧家Ms5.0地震以及震后一个月的余震序列进行了重定位研究,并结合距主震最近的2014年鲁甸Ms6.5地震序列特征对巧家地震的发震机制进行了深入讨论.重定位结果显示,巧家Ms5.0主震位于27.19°N,103.17°E,震源深...  相似文献   

8.
2003年云南大姚两次强震破裂区重叠程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破裂后,破裂区应变能是否已经充分释放.能否在破裂面内再次发生震级接近的地震,是双主震研究的重要问题.通过对2003年云南大姚两个地震序列的双差定位,发现余震区扩展,但两余震区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在水平位置上基本不重叠.又通过相对定位的方法,发现7月21日主震位于10月16日主震的北西西方向.此外,还通过P波初动极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利用Hypocenter和Hypo2000地震定位法对2008年8月30日至2008 年11月30日四川攀枝花-会理发生的地震序列进行精确定位,就两种定位法的震中分布、深度剖面、地震震中平面距离差、震源深度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Hypocenter地震定位法与Hypo2000地震定位法定位结果比较吻合,定位效果较好.从Hypo2000方法给出的定位结果可以看出震中集中和收敛更清晰地勾画出了地震断层的空间走向.地震序列震中呈近南北方向分布, 总长度约37 km..地震序列主要集中在元谋断裂带,震源深度的优势分布在5~15 km之间, 平均震源深度为9.7 km.  相似文献   

10.
岫岩-海城MS 5.4地震序列空间分布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岫岩-海城Ms5.4地震序列分布范围较为集中,用平时使用的定位软件难以给出较为精确的地震参数。本文采用相对定位方法,利用辽宁遥测数字地震台网的数字记录资料,对整个序列ML≥2.0的地震进行了精确定位,并对整个地震序列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1.
利用数字地震记录计算震中方位角方法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数字地震记录计算震中方位角的方法,给出了计算程序中的关键语句源码,并通过实例分析证明该方法可以提高地震事件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2.
上海地震台阵的地震定位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详细介绍了上海地震台阵数据处理软件系统中的地震定位方法,用台阵的聚束方法得到地震的方位角和视慢度,根据统计得到的视慢度-震中距表推算震中距。并结合了地震台网的定位方法,由单台记录的各类主要震相从J-B走时表得到震中距,然后进行地震定位。该定位方法可对近震、远震进行定位处理,并由深震相得到震源深度。  相似文献   

13.
1918年南澳7.3级地震与强余震之参数复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早期国际地震观测报告,采用现代地震定位理论和技术,对1918年南澳7.3级地震与2次强余震之参数进行了复核确定。结果表明,新核定的南澳地震及其强余震震中位置在南澎岛附近,是现代小震密集带,具有强地震活动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4.
张勇  许力生  陈运泰 《地震学报》2010,32(1):121-123
运用地震破裂过程快速反演方法,在2009年10月7日瓦努阿图地震发生后,采用全球地震台网(GSN)的宽频带地震资料,快速反演了这次地震的破裂过程,在震后3小时内得出了这次地震破裂过程的反演结果.结果表明,这次瓦努阿图地震的破裂过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①矩震级约为MW7.8;②地震主要破裂持续时间约为80s;③滑动量在断层面上的分布比较简单,整个地震破裂只包含一个滑动量较大的区域;④这次地震的破裂模式接近圆盘破裂,其中心位于震源处.  相似文献   

15.
以震源精确定位结果分析张北地震序列的破裂特征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远场和近场数字地震观测记录 ,重新测定了张北地震序列ML≥ 3级地震的震源位置 ,结合修订后的震源机制、宏观烈度分布资料 ,给出了张北地震序列的破裂特征。地震序列由走向NWW、倾向NNE、倾角 4 4°、长 11.5km的左旋走向滑动的主破裂面 ,2条NNE走向、高倾角、右旋走滑的次要破裂面组合而成。NWW和NNE走向的破裂面共轭展布 ,2条NNE向的破裂面呈右阶斜列 ,3条破裂面先后依次出现。破裂面埋深 1.4~ 7.6km ,在地壳的浅部。研究表明 ,在没有发现活动断裂的“构造稳定区” ,利用精确可靠的强震序列震源位置、震源机制和宏观烈度分布资料 ,从三维空间分析研究强震序列的震源断层 ,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地震定位研究及应用综述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地震定位是地震学中最经典、最基本的问题之一,提高定位精度也一直是地震学应用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就目前各种地震定位方法进行了大体分类并概述了基本原理及其应用,介绍了目前在国内各实时地震观测系统中应用的台网定位方法,同时将部分台网方法应用于黑龙江省绥棱爆破的定位。  相似文献   

17.
地震速报中地震定位方法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取2008—2014年内蒙古测震台网速报的内蒙古自治区内地震事件,对每一事件采用单纯型、LocSAT、HypoSAT、HYP2000定位方法进行重新定位,以定位结果中的定位残差大小为唯一判定指标,考察4种定位方法的适用性,对比发现,单纯型方法定位残差最小,可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地震速报的有效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地震定位是地震学基本问题之一,如何提高地震定位精度是地震学研究重点。本文介绍地震定位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历史及进展,对目前存在的各种地震定位技术进行分类,概述基本原理及应用。详细介绍盖革经典定位法、双差定位法和微震定位方法中的波形互相关技术和震源扫描算法,并简单介绍微震定位技术在核试验监测及定位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东亚及西太平洋地区的地震系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及西太平洋地区的强震与中强震系列可以分类为板间地震系列与板内地震系列。本文研究了它们各自的特征、公式及其相互关系。如果把本区作为一个自动调节与相对平衡系统来考虑,可以较满意地说明上述结果。如果此看法能成立,使用地震系列准确地预测强震将有广阔的前景,并为地震预测提供一个现实的、可行的、较准确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20.
时间—震级可预测模式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由希腊地震学家帕帕扎乔斯提出,并由他及其同事建立的时间-震级可预测模式。该模式考虑了地震复发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不仅可以用于预测地震的发生时间,还可用于预测地震的强度,因而在长期地震预测研究中具有应用和发展前景。文中介绍了该模式的基础理论与建模方法,同时指出了该模式在建模与计算方法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