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目前这个扩大海洋管辖区域范围的时代中,对于大多数沿海国家来说,一个十分重要的海洋政策方面是边界划分以及随之而来的跨区域边界管理。加拿大与法国就纽芬兰南部海域的圣皮埃尔岛和密克隆岛(两岛及附近小岛名称缩写:SPM,下同)周围的海洋空间划分争端已长达两个世纪,随着国际海洋法的发展及国家实践进展,两国关于  相似文献   

2.
国际仲裁法庭对几内亚/几内亚比绍(简称两几)海洋划界案例仲裁至今已10年有余了。尽管今日两国间对海洋边界问题时而有些麻烦与争议,但该案例的裁决有利于缓和双方的矛盾,对于整个非洲乃至世界海洋划界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非洲拥有漫长的海岸和辽阔的海域,它是国际海洋事务不可缺少的重要区域之一。至今非洲海洋划界已有10条获得了解决,此项工作才刚刚起步。  相似文献   

3.
70年代专属经济区制度在世界出现后,领海之外海洋区域的单线海洋边界(SMB,下同)划定方式被许多沿海国在国家实践中所采用。美俄在白令海、法国和加拿大在纽芬兰海域、以及丹麦和挪威在格陵兰—扬马延岛海域等几个现代决策中均由一条单线边界来处理。一条单一、综合性的划界线的直观、明确与方便的特征是有吸引力的,它避免了在同一个区域内多种边界划定中所产生的诸种矛盾和冲突,为当今当事国喜爱和推崇。所谓 SMB,是把相邻和相向沿海国之间的领海、专属经济区(或渔区)和大陆架边界用一条线划定出来。这条单线既可由国际法院或仲裁法庭裁决划定,又可由当事国双方直接通过谈判来确立。在无有关情况前提下,该线通常  相似文献   

4.
1993年6月14日,国际法院对丹麦格陵兰岛和挪威扬马延岛的大陆架和200海里专属渔业区之间海域划界案例作出了判决。该案例不仅首次以合议庭方式审议了包括大陆架在内的海洋区域边界划定,而且法院首次依照1958年《大陆架公约》第6条上的规定来处理该案例。案例的判决标志了有关海洋边界的国际法律向前迈进了重要一步。格陵兰是世界上最大的岛。若干世纪以来,它一直是丹麦的领地。1979年以来它拥有了相当大的自  相似文献   

5.
1993年6月14日国际法院对丹麦的格陵兰岛与挪威的扬马延岛之间区域有关的海洋划界案例作出了裁决。在此案例中法院裁定了格陵兰岛和扬马延岛大陆架和200海里渔业区之间的边界。该案例解决标志着海洋边界国际法发展向前迈进了重要一步,特别是它首次以合  相似文献   

6.
寻访虎鲸     
虎鲸是一种濒临灭绝的海洋动物,目前,唯有南方温哥华岛附近还能偶而看到这种庞然大物,这恐怕是它们最后的生存环境了。为了调查虎鲸在这一带的分布及活动情况,加拿大“海洋动物研究所”组织了一个以亚历克斯·罗兹为首的考察小组前去执行这一任务,我也是成员之一。一听到身上佩带的呼叫器突然响起来,知道组  相似文献   

7.
目前海洋保护区(MPA)受到国际社会的重点关注。科尔武岛海洋保护区是发达国家边远小岛开展海洋保护区管理的重要案例,其管理模式包括社区主导型和政府主导型2种。文章介绍科尔武岛的概况,阐述2种管理模式的主要内容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边远海岛海洋保护区管理的借鉴和启示,即须具备建立海洋保护区的逻辑思维、社区层面须提升公民参与意识以及政府层面须提高制度执行力度。  相似文献   

8.
英吉利海峡和多佛尔海峡海水分离了英国和法国大陆,两国隔海相望的最近距离仅有33公里。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随着国际海洋法不断发展和国家实践,两国在西从大西洋区域1 000米等深线为起点、东至北海最南端为终点横越英吉利海峡和多佛尔海峡大陆架边界的划分,以及英国海峡群岛及其周围海域以“飞地”方式的划界,经过国际仲裁法庭和两国政府的积极努力已基本上圆满完成。  相似文献   

9.
介绍海洋要素时-空变化大数据量主成分分析方法,讨论并澄清主成分分析在海洋大数据序列应用中的一些问题和易混淆的概念。根据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局(NOAA)卫星观测的海表面温度红外资料,对加拿大温哥华岛西部大陆架区8个夏季海表面温度的空间变化进行主成分分析,以促进主成分方法在海洋大数据序列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一、海洋浮标网的发展海洋浮标的研制始于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到60年代,浮标开始在海洋调查中试用,70年代中期才进入实用阶段。此后,美国、苏联、加拿大、英国、法国、日本等国都相继在各自近岸海域和世界大洋的若干海域构成局部浮标观测网。随着卫星遥感和卫星通讯设备的进一步完善,海洋浮标网得到了  相似文献   

11.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促进了我国海洋科学研究的发展。去年海洋湖沼学会和海洋所共接待来自联合国、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新西兰、荷兰、法国、墨西哥、香港的海洋科学家代表团、组和个人二十九批,共计一百二十多人。其中直接应海洋湖沼学会和海洋所邀请前来讲学的就有十四批二十七人。海洋湖沼学会和海洋所为各国专家举办了三十六次学术报告会,我国海洋  相似文献   

12.
1996年5月27日至6月21日,台湾大学海洋研究所使用法国海洋研究船“拉特朗”号上先进的多束声纳海床测绘系统,对台湾岛东部和西部海域海底进行了面积达10万平方公里的测绘调查,海底地貌一览无遗。  相似文献   

13.
由国家海洋局主办,1986年8月26日至29日“气候变化和海洋联合委员会”(CCCO)官员会议在京举行。 “气候变化和海洋委员会”是国际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IDC)和海洋研究科学委员会(SCOR)共同发起组织的专业性联合委员会,负责制定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海洋科学部分及其实施方案,在国际海洋、气象学界具有较广泛的影响。 会议代表有的来自发达国家如美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代表,也有来自第三世界国家如墨西哥的代表,他们都是海洋学界的专家。我国除两名正式代表出席会议以外,还有国家海洋局及国家气象局的七名专业人员列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4.
单点系泊海洋导管架平台结构体系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非线性逐步倒塌分析方法,考虑桩-土-结构的非线性相互作用,研究了单点系泊海洋导管架平台在极端荷载作用下的承载能力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蒙特卡洛随机抽样法,提出了单点系泊海洋导管架平台结构体系可靠度计算方法。最后对工程实例BZ28-1SPM单点系?白海洋导管架平台结构在20年设计基准期和50年重现期进行了体系可靠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用50年重现期的环境荷载参数来进行BZ28-1SPM单点系泊海洋导管架平台结构的设计是合理的;在环境荷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由波浪引起的系泊力;在海洋平台结构的设计及对已服役平台结构的评估中运用体系可靠度理论,可以为海洋平台结构的设计、维护和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英挪渔业案与领海基线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令华 《海洋信息》2005,(1):26-27,25
国际法院对英国挪威渔业案例的判决对世界各沿海国领海基线的确定有着重大影响。本文简单介绍了海洋法公约中的领海基线条文和目前基线的状况。文章指出,由于国际海洋划界工作的进行,世界各沿海国的领海基线标准应当统一。  相似文献   

16.
浅海公司是分别在美国、香港和中国注册的海洋、气象设备供应商。公司是为海洋、气象应用单位提供各类高技术、高水准的海洋观测与调查设备的专业公司。公司不仅向用户提供设备的选型、采购和系统解决方案及集成,并向用户提供市场信息、安装调试、技术培训、售后技术支持等一整套服务。浅海公司与国际上海洋、气象装备领域许多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代理美国、德国、挪威、法国、加拿大、意大利等各国公司的产品。  相似文献   

17.
加拿大海洋产业统计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伟 《海洋信息》2005,(3):29-31
加拿大海洋经济统计工作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本文较系统地介绍了加拿大海洋经济统计框架、统计指标、统计内容和统计资料的收集方法,并介绍了加拿大海洋产业的定义以及海洋三次产业的分类方法和内容。  相似文献   

18.
海洋油污染及其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雯君 《海洋科学》1987,11(3):63-67
一、前言 随着工业迅猛发展,海洋油输送量逐年增长,由此给占地球表面71%的海洋带来严重的油污染威胁。海洋油污染发生的次数约占所有海洋污染次数的80%。特别是1967年英吉利海峡“Torrey Canyon”油轮触礁,溢油117000t;1973年8月法国布列塔尼亚半岛“Amoco Cadiz”油轮触礁,溢油220000t,这两起震惊世界的油污染事故发生以后,油污染成了国际关注的问题。近十多年来海洋油污  相似文献   

19.
加拿大海洋开发利用历史悠久,海洋管理体制成熟,海洋环境也一直受到高度关注与有效保护。文章在梳理加拿大海洋管理部门、海洋环境监测机构与主要工作的基础上,总结了加拿大海洋环境监测状况,从监测主体、监测工作、监测内容、监测成果等方面对加拿大和我国的海洋环境监测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并针对我国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加强海洋环境监测队伍能力建设、优化海洋环境监测内容、丰富监测产品类型等可行性建议,为进一步提升我国海洋环境监测成效、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我国近海表层海水90Sr和总β放射性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54年美国在太平洋比基尼岛进行核武器试验以来,不少国家开始了海洋放射性污染的研究:1954—1956年,日本对太平洋海域进行了两次放射性调查;其间,美国原子能委员会所属组织对比基尼岛海域进行了调查;日、美、加拿大等国对大西洋海域进行了调查;日、美、法等国对太平洋赤道海域进行了调查。在这些专业性调查中,日本的两次调查最为全面,获得了太平洋海水、海洋生物等各种物质污染的资料,并发现了一些重要规律。从那时起,日本建立了许多专业组织从事海洋放射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