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翡翠的矿物成分和辉玉的分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邹天人  於晓晋 《云南地质》1998,17(3):338-349
翡翠主要由硬玉(NaAlSi2O6)矿物集合体组成。除硬玉外,有时还含有一些其它的单斜辉石类矿物,现在已经确定的有:铬硬玉、透辉质硬玉、钠铬辉石质硬玉、绿辉石、钠铬辉石质绿辉石、透辉质钠铬辉石、硬玉质钠铬辉石、钠铬辉石、透辉石、硬玉质单斜顽火辉石、透辉质单斜顽火辉石、霓辉石和霓石等。只有主要由硬玉的摩尔百分数〉50%的硬玉矿物组成的玉石才能叫翡翠。而主要由其它单斜辉石类矿物组成的玉石,应分别叫霓石  相似文献   

2.
赣东北高压变质岩的岩石类型、矿物组成与变质过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赣东北高压变质岩包括含硬玉霓辉石钠长角闪片岩、含硬玉霓辉石石英钠长石岩、含霓辉石角闪石英钠长石岩、含霓辉石钠长角闪片岩、蓝透闪石石英钠长石岩、镁钠闪石石英钠长石岩等岩石类型,主要组成脏矿物为硬玉、霓辉石、镁钠闪石、蓝透闪石、镁角闪石、阳起石、石英、钠长石、金红石和榍石。研究表明,高压变质峰期后经历了近等温降压退变质过程。  相似文献   

3.
张丽娟  张立飞  初旭 《地球科学》2018,43(1):164-175
榴辉岩相变质岩石的温压研究对理解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但西南天山低温榴辉岩运用石榴石-绿辉石(-多硅白云母)温压计计算的压力普遍低于相平衡模拟的结果.为此,在Zhang et al.(2017)对含霓辉石榴辉岩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该区域内榴辉岩及其脉体中的绿辉石进行了岩相学和矿物化学的研究,结果表明绿辉石普遍发育环带结构:从核部到边部,Fe3+含量降低,Al含量增加,Fe3+/Al比值的降低对应于霓石含量的降低和硬玉含量的升高.相平衡模拟中硬玉分子等值线的计算结果表明具有最高硬玉含量的边部绿辉石在降压阶段生长.因此,具有最高含量的硬玉组分的绿辉石并不一定代表峰期压力,在应用石榴石-单斜辉石(-多硅白云母)传统温压计时需谨慎,尤其是应用于低温的、具有复杂环带模式的矿物组合时要尤为慎重.   相似文献   

4.
黄作良  林华霞 《云南地质》1998,17(3):381-385
翡翠是一种高档的玉石,由于其价值高,而常出现仿冒品或以次充好的情况。为此,笔者对翡翠的矿物组成、结构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矿物组成、结构对翡翠质量的影响以及翡翠的命名。研究结果表明,翡翠的矿物组成比较复杂,主要矿物有硬玉、霓石、透辉石、钙铁辉石、钠铬辉石和钠长石,其次有角闲石、绿泥石和铬铁矿等。因主要组成矿物的含量不同,翡翠的类型不同,其中以硬玉型翡翠为主。翡翠的结构以粒状变晶结构为主,它直接影响着翡  相似文献   

5.
以危地马拉蓝水料与缅甸油青种翡翠为研究对象,通过显微镜观察、岩石薄片观察、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扫描电镜分析、电子探针分析等测试手段对两者进行了常规宝石学特征、结构特征、杂质矿物、化学成分等方面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危地马拉蓝水料发育等粒变晶结构,主要成分为硬玉,含有绿辉石,硬玉环带以2~3层为主,绿辉石分别以自形颗粒、交代残余、沿微裂隙充填3种形式存在,其中白色点状物为钠长石,绿色点状物为霓辉石和绿辉石的混杂物;缅甸油青种翡翠以硬玉为主颗粒相对粗大,呈柱粒状镶嵌结构,硬玉发育3~5层环带结构,绿辉石以脉状充填硬玉颗粒间隙或被硬玉颗粒交代呈孤岛状。危地马拉蓝水料硬玉颗粒与脉状绿辉石的CaO含量均高于缅甸油青种翡翠,另外由于霓辉石的存在,推测两产地翡翠结晶环境中的Ca、Fe含量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胶南造山带中高,超高压变质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胶南造山带榴辉岩中的高压、超高压变质矿物主要有绿辉石、镁铝榴石、柯石英、金刚石、金红石等。柯石英、金刚石均呈微晶状包裹于石榴子石、绿辉石中。柯石英多已转化为石英聚晶,并使包裹它的矿和拉生放射状胀裂纹;金刚石呈近等轴八面体等,其形成压力达3.5GPa以上。榴辉岩围岩中的高压、超夺高变质矿物主要有辉石类(透辉石、霓石、暗硬玉)、钠钙质-钠质角闪石(钠闪石、镁钠闪石)、多硅白云母(3T型)、钠长石、绿帘  相似文献   

7.
缅甸硬玉岩区的硬玉化绿辉石岩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绿辉石岩是缅甸硬玉岩区一种新的岩石类型,普遍遭受多期次硬玉化.未发生硬玉化的绿辉石含较高TFeO和CaO,但较低的MgO,按化学成分分类部分已属霓石-普通辉石系列的中间相.这种绿辉石很可能是硬玉质的流体/熔体交代地幔辉石岩类的产物,与主期大规模硬玉岩的结晶、钠质-钠钙质角闪石边和钠铬辉石的形成同期或稍后,是该区第Ⅰ期的硬玉化.沿绿辉石的解理或裂隙交代并伴有充填的硬玉是在相对拉张的构造背景下形成的,是该区第Ⅱ期的硬玉化.切割早期绿辉石和硬玉的充填硬玉细脉可能是最晚一期的硬玉化.硬玉化绿辉石岩的结构与显微构造特征指示了在缅甸硬玉岩区,至少存在不少于3期的硬玉化的交代充填作用.文中讨论了硬玉化物质的可能来源,认为其可能与俯冲板片上的沉积物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傅立叶红外光谱技术在翡翠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吴淑琪  郭立鹤 《岩矿测试》1997,16(4):250-254
基于透射光谱的差异,用傅立叶红外光谱研究翡翠的矿物组成;分析硬玉、霓石、霓辉石和透辉石等主要矿物,以天然翡翠的特征红外光谱为依据,鉴别市售翡翠的真伪和类别(A、B货);利用红外显微镜作微区透射光谱,鉴别通常难以鉴别的有裂缝及裂缝填充物的翡翠(B货),提出了准确的无损鉴别翡翠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翡翠是一种高档的玉石,由于其价值高,而常出现仿冒品或以次充好的情况。为此,笔者对翡翠的矿物组成、结构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矿物组成、结构对翡翠质量的影响以及翡翠的命名。研究结果表明,翡翠的矿物组成比较复杂,主要矿物有硬玉、霓石、透辉石、钙铁辉石、钠铬辉石和钠长石,其次有角闪石、绿泥石和铬铁矿等。因主要组成矿物的含量不同,翡翠的类型不同,其中以硬玉型翡翠为主。翡翠的结构以粒状变晶结构为主,它直接影响着翡翠的质量;翡翠中矿物的颗粒越细,透明度越高,质量越好,反之亦然。依据翡翠的矿物组成特征以及国际命名习惯,翡翠的英文名称应以“Feicui”取代“Jadeite”。  相似文献   

10.
翡翠的矿物组成特征及其质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翡翠的矿物组成研究 ,其主要由辉石族的矿物 (硬玉、绿辉石、霓石、钠铬辉石 )组成 ,还有少量的闪石族矿物、长石族矿物以及绿泥石和铬铁矿、褐铁矿、赤铁矿等组成 ,他们的含量变化直接影响着翡翠的种类。在矿物组成中 ,硬玉呈不同的绿色 ,这些颜色的多少与分布特征直接影响着翡翠的颜色特征和档次。绿辉石、钠铬辉石含量少 ,在翡翠中呈黑绿色 ,它们的存在使翡翠的档次降低。闪石族矿物主要是蓝色的钠铝质闪石 ,翡翠中的飘“蓝花”就是由于它们造成的。长石族矿物主要是钠长石 ,颗粒细小 ,在翡翠中其含量 1.0 %~ 8.0 %。翡翠中主要的矿物形态以粒状为主 ,矿物的颗粒越细 ,翡翠的透明度、质地也越好。建议将翡翠定义为 :“在地质作用过程中主要由钠质或钠钙质辉石组成的达到玉级的集合体。”  相似文献   

11.
宋大康 《甘肃地质》1994,3(2):89-94
翡翠是玉石中的珍品,其主要组成矿物是硬玉,翡翠制品中所含矿物的种类和数量是决定其真伪、质量和价值的主要因素。通过几个典型的鉴定翡翠制品的实例,系统地说明用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无损伤鉴定翡翠制品的原理及方法,并对此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硬玉的谱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傅晓明 《矿产与地质》1999,13(2):96-100
通过白色硬玉和翠绿色硬玉的红外光谱和电子顺磁共振谱的研究,红外光谱表明白色硬玉和翠绿色硬玉均为纯硬玉,只是翠绿色硬玉中还含有少量白云石;EPR谱表明,白色硬玉和翠绿色硬玉均存在顺磁性离子Cr^3+和Fe^3+,且占据「AlO3」八面体中Al6+的位置而进入晶格,说明悲翠的颜色成因由Cr^3+和Fe^3+离子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3.
翡翠颜色随外界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变化,通过引入同色异谱概念,对绿色翡翠的颜色进行定量计算。实验表明:更换照明光源后求得的不同样品间的同色异谱指数Mt有很大差别,而同一样品颜色的主波长值也会相应变化,颜色变化程度低的易成为优质翡翠。提出,可将同色异谱作为衡量翡翠优劣的一个定性指标,用以指导绿色翡翠的鉴定、评价,指出同色异谱方法更适用于优质翡翠的评估。  相似文献   

14.
硬玉位错滑移系及流变学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晶 《岩石学报》1994,10(3):317-322
本文所研究的硬玉采自Sesia-Lanzo带(阿尔卑斯意大利段)。该带经历了高压低温榴辉岩相变质,其变质温压为550℃~600℃,1.5~1.6GPa。应用透射电子镜精细研究硬玉单晶的位错特征尚属首次,研究结果表明经天然变形的硬玉单晶中,发育有大量自由位错、位错壁、亚晶粒。自由位错密度大约为1×108/cm2,以刃型位错为主,也发育有少量螺位错。刃位错的伯氏矢量b为[001]和[110](b=7.16A;1/2(a+b)=6.6A)。  相似文献   

15.
王亮  王铎 《贵州地质》2010,27(1):69-72,F0003
从商贸实践角度出发,将翡翠中的包裹体定义为:翡翠中影响翡翠净度的结构性缺陷或内含物。翡翠的裂隙可以分为宏观裂隙和显微裂隙,翡翠中内含物主要是在成分和显微结构上造成影响净度的包裹体,并总结出翡翠内含物特征表。提出了翡翠分级的工具、背景、光源、范围。最后在前人基础上提出了划分翡翠净度分级方案。  相似文献   

16.
Coarse-grained natural jadeitite samples from Myanmar were experimentally deformed in a Griggs-type solid-medium apparatus at strain rates of 2·10−5 and 5·10−6 s−1 and temperatures of 900 and 1000 °C. The microfabrics of the deformed samples are investigat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using the 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 (EBSD) technique. The critical shear stress for twinning in the (100) [001] system is derived from the orientation distribution of jadeite crystals with and without mechanical twins. The results indicate a homogeneous stress field within the sample and a critical shear stress of 150±25 MPa, which compares well to that determined by Kollé and Blacic [J. Geophys. Res. 87 (1982) 4019] for mechanical twinning of other clinopyroxenes. With the critical shear stress known, mechanical twinning of jadeite can be used as a paleopiezometer for high stress tectonic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17.
硬玉岩是一种较为少见的高压低温变质岩,不仅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也是一种名贵的玉石材料。本文对产于哈萨克斯坦卡拉干达州伊特穆伦矿区的硬玉岩进行了岩相学观察和矿物化学成分分析,并与缅甸、俄罗斯和危地马拉的硬玉岩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哈萨克斯坦硬玉岩主要组成矿物为硬玉、绿辉石以及少量方沸石和钠沸石,具有粒柱状变晶结构,硬玉矿物的平均化学成分为w(SiO2)=58.38%,w(Al2O3)=21.88%,w(Na2O)=12.69%,w(CaO)=3.40%,w(MgO)=2.58%,w(FeO)=0.29%。不同产地样品中绿辉石和硬玉的SiO2含量相差不大。哈萨克斯坦样品中绿辉石Na2O和FeO的含量略低于缅甸、俄罗斯和危地马拉,MgO和CaO稍高于其它3个产地,硬玉MgO和CaO略高于其它3个产地。  相似文献   

18.
李晨 《山东地质》2011,(7):14-16
翡翠和相似玉石及仿制品肉眼下真假难辨,需借助仪器进行鉴定。常规仪器下的鉴定是根据其相关数据和结构特征判定;用红外光谱仪则是根据光谱图特征识别。通过常规仪器和红外光谱仪两种鉴定方式进行比较,得出红外光谱仪能更完全正确地对各类型玉石进行正确判断。  相似文献   

19.
位于北美-加勒比板块俯冲带内的危地马拉硬玉岩区产有硬玉岩、榴辉岩、钠长岩等岩石类型,但绿辉石岩还没有详细报导过。研究样品为该区的硬玉岩和绿辉石岩,前者主要由Jd端元含量较高的硬玉组成,具有粒、柱状镶嵌结构。硬玉晶体具有显著的成分振荡环带,其核部及其背散射电子图像的浅色区Jd端元含量为94.81%~95.48%;暗色区Jd含量大于97.92%。后者绿辉石岩具有交代结构,主要由绿辉石和硬玉组成。其中绿辉石的CaO(9.01%~10.80%)和MgO(6.09%~7.94%)含量较高,FeO(2.84%~4.89%)含量较低;硬玉的CaO、MgO和FeO含量变化范围较大,分别为0.59%~4.30%,0.26%~3.05%,0.76%~2.87%。硬玉岩中流体包裹体的存在,以及绿辉石岩中显著的硬玉交代绿辉石现象说明其成因与缅甸硬玉一样,是硬玉质流体通过结晶-交代作用形成。硬玉岩中硬玉振荡的环带结构反映形成时温度-压力-组分体系存在振荡变化,平直连续的环带边界反映结晶时P-T条件位于硬玉稳定的低温高压区域。该区绿辉石岩的硬玉化作用清楚,能够观察到三期硬玉岩化作用现象,说明绿辉石岩可能是在硬玉岩的形成过程中,硬玉质流体与原岩辉石岩作用的结果,这进一步阐明了俯冲带内硬玉岩区硬玉质流体的广泛透入性与结晶交代作用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The IR spectrum of an alpine, hydrothermally formed diopside containing 17 wt ppm H2O consists of three main OH absorption bands centred at 3647, 3464 and 3359 cm−1. Jadeite from a Californian vein occurrence is characterised by bands at 3616 and 3557 cm−1 and contains about 197 wt ppm H2O. Based on the pleochroic scheme of the OH absorption bands in diopside, OH defect incorporation models are derived on the basis of fully occupied cation sites and under the assumption of M1 and M2 site vacancies; OH defects replacing O2 oxygen atoms are most common. The less pronounced OH pleochroism and the broad band absorption pattern of jadeite indicate a high degree of OH defect disordering. The pleochroic scheme of the main absorption bands at 3616 and 3557 cm−1 implies partial replacement of O2 oxygen atoms by OH dipoles pointing to vacant Si sites. Under the assumption of M1 and M2 site vacancies, O1–H and O2–H defects are also derivable. OH incorporation modes assuming Si-vacancies should be considered for jadeite-rich clinopyroxenes formed in deep crust and upper mantle reg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